當你乘坐飛機飛在空中時,看到下面豆腐塊狀的農田、建築、土地,縱橫交錯的河流與道路,你是否意識到,這樣的遠距離觀察也能發展成為一門先進的技術呢?這就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相關。
我們為大家邀請到了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潘勵教授、武漢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三學生張浩為大家詳細介紹「遙感科學與技術」究竟是一門什麼樣的專業,大學裡學什麼、怎麼學,就業方向如何等等。 」
遙感技術並不神秘,從字面上說就是從遠處感覺事物。廣義地講,遙感是指不直接接觸地收集關於某一定對象的某種或某些特定的信息,從而了解這個對象的性質。一般多指從人造衛星或飛機對地面觀測,並以電磁傳播與接收技術,以收取目標的訊息並加以進行分析的技術。
嘉賓簡介
潘勵,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0年6月擔任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院副院長,分管本科生教學和實驗室建設,2015年繼續擔任學院副院長,分管實驗室建設和協助院長管理行政和財務工作。
自1996年留校任教以來,主要擔任本科生「數字攝影測量」課程和研究生「攝影測量原理」課程的主講教師。與張劍請教授和王樹根教授合作編寫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攝影測量學》,並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湖北省教學項目「遙感科學與技術課程體系的建設」和「航空攝影測量學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研究」。作為國家精品課程「攝影測量學」主講教師,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攝影測量課程組所取得的教學成果,2012年獲得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獲得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遙感影像處理和信息提取方面的研究及其應用工作,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在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地物及變化信息的自動提取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前後發表學術論文40 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三項,軟體註冊登記一項,2011年獲得有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頒發的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
張浩,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三學生,畢業於武漢市第六中學,高考以634分考入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連續兩年獲得優秀學生獎學金。大一作為組長申報大學生科研項目《遙感影像衝積扇識別及衝積扇地區地理環境分析》,並順利結題。目前參與學院珞珈一號視頻衛星項目有關工作。
訪談內容
1、什麼是遙感?
潘勵教授: 從字面上理解是遙遠的感知,從學術上解釋是,非接觸性的探測,例如:從衛星上探測地球表面,超越人類的高度更加宏觀的獲取地球表面的地物分布和分類。
從無人機上獲取地震或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場景,其一可以延伸到人類無法到達的現場,其二宏觀把控整個災區的地形地貌的變化,為指揮搶險救災提供準確的數據。
從攝像頭或者高速相機捕捉到的視頻影像中,尋找公路違章車輛,或者刑事案件中的疑犯頭像等等。
總之,我們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由非接觸性的各類傳感器獲取的圖像,從這些圖像中,結合其他種類的已知數據,提取感興趣的目標的幾何信息(X,Y,Z)和形狀信息,以及物理含義(它們是什麼?)。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就是研究上述過程中相關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
2、該專業專業培養目標、要求、所學課程及主要課程內容有哪些?
潘勵教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培養掌握遙感科學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具有空間信息獲取,處理,分析和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高級技術應用人才。
課程大致分為三大類: 通識基礎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地理學等; 專業基礎課程:計算機原理和編程,數據結構,資料庫;普通測量學,數字圖像處理,模式識別; 專業課:遙感原理與方法,攝影測量原理,地理信息原理等。
相近專業測繪工程,主要要求學生掌握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衛星導航定位,更加側重於基礎控制數據的獲取和處理。形象地說:測繪工程著重於量測和描述地球的形狀,遙感科學與技術則是要了解地球表面上物體的分布以及分類情況。
3、武漢大學遙感專業的整體實力如何?近年來有哪些具有重大影響的課題和項目?
潘勵教授: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千人3人,國家優秀拔尖人才1人,全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工科組第一名,五一勞動獎獲得者年輕老師, 本專業擁有國家教學團隊1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精品課程以及共享課程各三門;
具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在國家16重大專項中,例如:探月工程,載人航天,還有高分遙感和衛星導航這兩個與我們學科相關。2012年1月9日成功發射了ZY-3第一顆測繪衛星,該衛星參數由我們院的兩位院士(院長龔健雅院士,原院長李德仁院士)確定的,經過幾年成功運轉,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衛星的領先水平,2016又發了ZY3—03星,進行一步提高了高程精度。 張祖勳院士團隊研製的數字攝影測量處理系統在汶川地震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地震發生後很短時間裡,系統對飛機在非常態下獲取數據,進行了及時處理,獲得了準確的地形地貌數據,為國家領導人和搶險救災指揮部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4、大學階段有沒有跟隨老師參與過一些科研課題或社會實踐(實習)項目,主要做哪些工作?從中學到了什麼?
張浩: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學生申報大學生科研項目,分為校級和國家級。我大一申請了校級科研並順利結題,由於申請的較早,當時對於專業各方面的知識掌握還不多,因此課題屬於偏簡單的類型,主要是為了更早的熟悉這個專業的應用方向。目前在跟著學院老師做珞珈一號視頻衛星的項目,主要是學習一些算法,編寫一些程序,在鞏固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開闊了眼界。 4、該專業的就業渠道、就業方向有哪些?畢業生去向如何? 潘勵:嚴格地講如果學生期望值不要太高,並懂得高付出才有高回報的道理,都可以找到較為滿意的工作,應聘是主要渠道:其一:每年9月份開始全國各地事業企業單位都會來武漢大學或者來學院招聘;其二:學院也有渠道獲得招聘信息會積極組織學生應聘;其三:通過老師聯繫相關的單位或者學生主動投遞簡歷等。 主要的就業領域:測繪,航空航天,城市規劃,電力,林業,農業,水利,國防等,國家事業單位,行業企業,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主要招碩士博士。
5、自己對於找工作有哪些打算,意向單位有哪些?身邊同專業的同學就業方向有哪些?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學階段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張浩:打算當然是希望學有所用,繼續從事遙感行業,意向單位就很多了,比如百度,阿里,騰訊,華為這樣的企業,和專業貼合更緊密的話,就是四維圖新,超圖這樣的公司,或者測繪局。
身邊同學就我所知,大多數待遇要求高點的,就想去百度、阿里和騰訊,或者進入像測繪局這樣的事業單位。當然,就業方向我認為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更重要。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我認為首先,你得選擇一個自己有點感興趣並且發展前景較好的專業,進校以後,專業知識的學習是一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有接下來的跟著老師做項目,進一步深造的可能,另外,注重學習的同時,也得注重溝通與交往,大學在我看來是踏入社會的一個跳板,有時很多朋友或者關係網都是大學時代積累下來的,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參加社團學生會來全面鍛鍊自己的能力。
龔健雅院士
李德仁院士
6、該專業如果想繼續深造讀研,方向有哪些?大學階段需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潘勵教授:武大主要有三個專業:「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科學碩士學位授予點;「測繪工程」工程碩士學位授予點;「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學位授予點。「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保研:保研的比例15%左右。保研的考核指標績點佔90%,其它佔10%,好好學習每門課程,積極參加大學生科研,適當參加社團活動,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
考研:武大的分數比國家線高80分左右,需要一定的實力。初試成績(60%)+複試成績(40%)=總分,筆試+機試+面試;
出國讀研: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
7、潘教授對於有意願就讀該專業的高三學生有何建議? 潘力教授:要明確以下幾點
1)為什麼要上大學?考上大學不是長期的奮鬥目標,最好擁有一個更加符合自己能力和興趣的長遠的人生目標。
2)如何能夠考上心儀的大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自主學習能力;
3)就讀武漢大學遙感專業,首先學好數學,物理等課程,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學習一下計算機原理以及編程,關注國內外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
8、張浩同學作為學長對於有意願就讀該專業的高中學弟妹們有何建議?
張浩:首先,希望各位學弟學妹能夠抓緊最後的時間複習,調整心態,保證高考正常發揮,能夠順利成立武漢大學的一員。其次,根據我進校學習時以及周圍同學的問題,我建議有意願來的學弟學妹們能夠提前接觸一些關於計算機編程的知識,比如C語言,C++,另外,數學基礎最好是牢固一點,因為許多專業知識的理解涉及到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掌握。也歡迎各位學弟學妹們登錄我們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官網了解更多信息。
(責任編輯 胡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