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並不神秘,從字面上說就是從遠處感覺事物。廣義地講,遙感是指不直接接觸地收集關於某一定對象的某種或某些特定的信息,從而了解這個對象的性質。一般多指從人造衛星或飛機對地面觀測,並以電磁傳播與接收技術,以收取目標的訊息並加以進行分析的技術。
簡單理解,就像是在飛機或人造衛星上,安裝一臺功能強大的照相機,通過圖像分析獲取想要得到的數據。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進行市容規劃的時候,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情況,如果採用地面測量,工程量將會是非常巨大的,而使用遙感技術,通過空中拍攝取得規劃區域的圖像信息後,只需要分析這些圖片就能夠得到這一區域的土地資源信息——綠色的是植被,規則的長方形、正方形是建築物,深色的是河流……一目了然,快捷準確。
很早以前,人們就希望從空中來觀察地球,當時人們使用的是普通的照相機,後來發展成為專門的航空照相機。航空攝影的技術在世界大戰期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於這種照片的識別技術也得到了提高。隨著飛行器技術的提高,尤其是火箭和衛星的出現,遙感技術獲得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現在,遙感技術也日新月異,成為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技術。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該專業的全稱為遙感科學與技術,屬於工學中的測繪類。遙感科學與技術是在空間科學、地球科學、測繪科學、計算機科學及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相互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專業課程分為三大系列:計算機科學類、測繪科學與技術類和遙感科學與技術類。
各院校根據培養特色不同,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也有所差異。如北京建築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主要課程包括: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攝影測量基礎、數字攝影測量、近景攝影測量、地理信息系統原理、遙感物理基礎、遙感原理與方法、數字圖像處理、遙感技術應用、雷射雷達數據處理與應用、微波遙感、高光譜遙感、城市遙感。該校遙感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是,掌握遙感科學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兼具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知識,適應行業發展的遙感專業人才。
這裡還有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遙感的主要作用就是「拍照」:從空中拍下照片進而獲取有效信息。實際上,遙感絕非「拍照」這麼簡單,遙感技術的真正作用是將信息從「照片」中提取出來並得以應用。
北京建築大學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龐蕾老師說,遙感中收集到的信息,就是物體發射或者被它反射的電磁波。這些電磁波包括近紫外、紅外線、可見光、微波等。遙感技術就是收集這些數據,再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獲得對象信息的技術。雖然目前遙感信息獲取系統已經較為完善,但由於地球大氣、陸地和水體非常複雜,不同物質反射電磁波的特性各不相同,遙感圖像出現誤差的情況難免會發生。遙感技術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今年馬航失聯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證。世界多國調集了幾十顆衛星搜救馬航失聯客機,依然無功而返。
如果說遙感技術是密碼,那麼,遙感專業人員就是解讀這些密碼的破譯員。遙感專業人才就是要學會獲取對象信息,並把它們解讀出來。
一位從事遙感專業教學多年的老師介紹,無論你的專業方向偏重哪方面,學習遙感專業必須學好英語,還得學會一門計算機程式語言,這樣才能與國際接軌,才能更好的提升專業水平。
衛星遙感並不是單一的技術,它集中了空間、電子、光學、計算機通信和地學等學科的成就。隨著國際上衛星遙感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多層、立體、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對地觀測的新時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究竟能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
1. 觀測PM2.5。就拿目前最受關注的霧霾治理工作來說,從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對70多個城市開展了PM2.5的監測,同時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從空中監測灰霾的影響範圍。
2. 用於防災減災。遙感衛星可以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如地震、火山活動、土砂災害等。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發生地震後,國家共調集國內外18顆遙感衛星,對地震災區緊急成像,獲取魯甸地震區域衛星影像數據近百景,為抗震救災發揮了巨大作用。
3. 資源普查。衛星遙感技術可以用來普查地球資源,例如水、石油、天然氣、煤炭、金屬礦藏儲量。今年8月,我國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號送入太空。它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4. 天氣預測、掌握海面溫度、海洋資訊。如果沒有氣象衛星,我們無法全面監測大氣成分,無法做好氣象預報預測;如果沒有海洋衛星,我們很難解決赤潮等問題;如果沒有陸地遙感衛星,我們不能有效地監測森林、沙漠等的變化情況。
5. 考古研究。遙感技術在我國的考古工作中運用越來越多。在新疆的北庭古城、高昌古城,陝西的漢長安城,河南的漢魏洛陽故城、安陽殷墟等很多古代遺址的考古工作中,遙感技術獲得的影像資料,為學者們發現遺蹟現象、摸清遺址範圍和內涵、了解遺址過去和當下的保存狀況等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幫助。
6. 農作物生產預測。衛星遙感技術可以掌握全球耕地分布,監測大宗作物的長勢與估產。遙感技術的應用,讓農業統計數據的獲取途徑發生重大變化,有了遙感技術,一個地區的糧食種植面積在衛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數據的準確性。
7. 軍事。遙感在軍事科學上的應用是顯然的,因為可以遠距離地觀察目標,而且可以獲得相對宏觀的分析數據。在軍事上,遙感可以對目標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狀況的監視。監視對方軍事部署和大規模的軍事移動。在具體的作戰中,遙感可以幫助分析局部的地形、資源狀況,從而幫助己方進行戰術行動的方案判斷。
人們越來越需要深刻地了解我們的地球,了解它的資源,了解他的變化,以便合理安排生產和生活活動。可以說,遙感技術為我們打開了觀察地球的「眼睛」。
在我國,遙感科學與技術目前已成功地應用到包括資源調查、環境保護、政府管理與決策、城市規劃、防災減災、重大工程和國防建設等眾多領域。在國民經濟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等方面顯示出獨特的戰略地位和意義,許多發達國家已將其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很好的發展和應用前景。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遙感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範圍不斷拓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數據顯示,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人數並不多,畢業生規模僅為800-900人。但從連續三年的就業形勢來看,該專業的就業率區間從2011年的85%升高到2013年的95%,就業率呈持續上升趨勢。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城市發展與規劃、國土資源與開發、環境、交通工程、海洋、國防建設等領域的科研單位、企業與行政管理及生產部門,從事與遙感技術相關的理論與應用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專業教學、科研工作。
目前全國開設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院校共有20餘所,包括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院校等。其專業方向也多集中於學校自身特色方向,包括礦業、交通、農業、海洋、氣象以及土地利用等領域。
在我國開設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院校中,武漢大學是辦學歷史較早,專業師資力量雄厚的院校,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始終名列前茅,被業界譽為中國測繪遙感領域人才培養的搖籃。目前,該校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設有 「遙感科學與技術」「地理國情監測」2個本科專業,「遙感科學與技術」擁有遙感信息工程、攝影測量、地理信息工程等三個專業方向。
2013年以前北京地區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設有該專業,前者的遙感專業偏重於儀器類航空航天遙感,而後者則側重於環境遙感。2014年北京建築大學也開設了遙感專業,其專業特色建立在建築測繪、城市遙感等基礎上。
由於學習遙感專業,要運用很多專業軟體,並且要進行很多編程實習。所以,不喜歡電腦,對編程完全沒興趣的同學,選報時一定要慎重。當然,沒有編程基礎,也完全不用擔心,經過幾年的學習你也許會成為一個電腦高手。
遙感專業和其他熱門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相比不算太高。當然,各校的情況不同,生源和就業形勢也在不斷變化,不排除遙感專業抬高分數線的可能。學生在選擇報考時一定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興趣愛好等情況綜合考慮。另外,色弱、色盲的同學要認真閱讀所選院校的招生章程,謹慎選擇。
推薦專業源自高校學生實名推薦數據。當前累計投票數量超過200萬人次。通過實名註冊的高年級學生或畢業生,根據本校各專業辦學情況進行投票,推薦優勢專業或特色專業。下圖僅展示了部分高校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推薦情況,星號為推薦指數。點擊圖片可查看更多專業推薦數據。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解讀】
本文版權歸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