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六號升空 中國「天眼」工程數據體系基本形成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你好,高分家族!

我國「天眼」工程數據體系已基本形成

圖為高分六號模擬圖。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6月2日,高分六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一顆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實現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至此,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以下稱「高分專項」),繼高分一號到五號之後,迎來又一位步入太空的新成員。

高分專項被譽為「天眼」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與之一起進入專項名單的還有人們耳熟能詳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飛機等項目。

2010年該專項全面啟動實施。如今8年過去,高分家族在千呼萬喚之中,逐漸嶄露頭角,多顆高分兄弟在軌服役,仿若一個個高掛在地球上空的巨大相機,觀測地球母親。

高分專項工程總師、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說,迄今為止,我國涵蓋不同空間解析度、不同覆蓋寬度、不同譜段、不同重訪周期的高分數據體系已基本形成。

高分老大哥迎來「配對者」

此次高分六號升空後,將和在軌的高分一號組成星座,開啟「高分家族」組網新篇章。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六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白照廣說,兩者將形成「2米/8米光學成像衛星系統」,大大縮短重訪時間間隔,「時間解析度從4天縮短到2天」。

作為高分家族裡的老大哥,高分一號早在2013年4月就已成功升空,到如今和高分六號「配對」,已等了5年之久。

肩負著高分家族開疆拓土的使命,高分一號的最大特點是「大幅寬成像」,能將視野範圍內800公裡的事物都納入進來, 4天即可完整觀測地球。

根據白照廣的說法,5年來, 高分一號已向我國的國土資源系統、地質行業及科研院所等100多家單位和機構提供了大量遙感圖像數據,成為遙感領域應用最廣泛的衛星之一,被譽為「看得廣、看得快、看得準、看得清、應急效果好」的衛星。

一些突發事件、熱點問題發生時,也能看到高分一號的身影。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數據統計,不管是2013年雅安蘆山地震,還是2014年馬航失聯事件,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深圳山體滑坡事件,高分一號都曾向相關部門和行業貢獻了自己的「見識」。2014年,高分一號還「入列」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成為我國第三顆入列值班衛星。

高分「二哥」視力最牛

高分一號升空後,時隔一年半,高分二號在2014年8月升空,其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民用遙感衛星進入了亞米級解析度時代。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研究員、高分二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潘騰打過一個比方:如果說空間解析度兩米的高分一號,能看到地面的小轎車;那麼,空間解析度達到亞米級的高分二號,就能看到地面的自行車。

潘騰說,高分「二哥」渾身是「寶」,它的身上,有兩臺解析度為1米全色/4米多光譜組合而成的相機,這是現今我國焦距最長、解析度最高的民用航天遙感相機,也是國際上同等解析度幅寬最大的遙感相機。

也因此,高分二號成了我國迄今研製的空間解析度最高的民用遙感衛星,具備高空間解析度優於1米和幅寬大於45千米的成像能力,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光學遙感衛星的水平。

此外,高分二號還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其國產化程度達到98%以上,關鍵單機和部件全部是我國自主研製——是高分家族中單機國產化程度最高的衛星。潘騰說,這極大改善了我國高解析度遙感數據主要依靠進口的狀態,為國內用戶提供高精度對地觀測數據起到重要示範作用。

如今,高分二號在軌運行已超過3年,每月分發20餘萬景超過1.1億平方公裡影像。來自國防科工局的數據顯示,高分二號數據市場佔有率達80%,徹底改變了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數據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

全天候待命的「三哥」

高分兄弟都遺傳了家族「好視力」的優點,這足以讓它們在群星當中更加閃耀。

2016年8月25日,備受矚目的高分三號在經歷了為期兩周的太空旅行之後,正式向世人發布由它親自拍攝的「高清大片」,這標誌著我國低軌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研製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從此,我國民用天基高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圖像打破「全進口」現狀,做到「核心在手」。

十分特別的是,高分「三哥」身上武裝的是主動探測載荷,利用微波進行探測,通過自己發射信號並接收地面反射的回波信號,探測地面物體的細節和特徵。換言之,不需要「照相機」就能「拍照」。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說,與「光學」遙感衛星相比,高分三號這種「微波」遙感衛星的最大特點,就是具備全天時、全天候的成像能力——不需要藉助光線,不論颳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風沙霧霾,都能從容守望,做到真正的「不畏浮雲遮望眼」。

也因此,高分三號被譽為全天候待命的「天眼」神探。張慶君說,高分三號的發射和應用,把我國高分系統建設由可見光、熱紅外、遠紅外帶入到微波輻射區,迎來了衛星微波遙感應用的新時代。截至目前,高分三號已向國內50餘家科研單位,分發數據超過60萬景。

張慶君說,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某商用雷達衛星數據產品平均價格在3萬元/景,而高分三號的成功應用,打破了國外高解析度雷達數據在國內的壟斷,節省大量的購置費用,為我國實施海洋開發、陸地環境資源監測和防災減災等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四弟擁有最高的「太空眼」

到了高分四號,衛星「拍照」的解析度並沒有進一步「縮小」,它只能獲取50米解析度的可見光數據,但在高軌道這個位置上,它已是目前世界上「視力最佳」的遙感衛星。

高分四號被譽為當今觀測地球最高的「太空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四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李果給了一個直觀的比方:相當於能在3.6萬公裡的太空「持續看清」大海裡航行的一艘遊輪。

事實上,在高分「四弟」出生之前,即便放眼全世界,針對高軌道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感衛星設計,也沒有工程實施的先例。

李果說,在3.6萬公裡的太空,既要讓高分四號看得清,又要保證「畫面不抖」,是科研團隊追求的終極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創造了多個「第一」,比如第一次採用億級像元數的可見光器件以及百萬級像元的中波紅外器件,第一次採用大面陣凝視成像體制,第一次採用中波紅外與可見光共口徑的光學設計等。

至此,我國遙感衛星總體技術首次登上高軌道的山峰。當然,一旦高軌道、低軌道的遙感衛星「強強聯合」,高分兄弟之間攜手配合,則能夠「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提供更好的數據觀測服務。

30天內五弟六弟先後奔赴太空

今年5月9日,高分家族中唯一一顆陸地環境高光譜觀測衛星即高分五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與此前的高分兄弟不同,這是一顆高光譜觀測衛星,可以「捕捉」到大氣汙染氣體、氣溶膠等物理要素。按照高分專項應用系統副總師、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王橋的說法,高分五號有望填補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可動態反映我國大氣汙染狀況。

如今,距離高分「五弟」發射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高分「六弟」又奔向太空。儘管是高分家族的「老小」,高分六號卻不小。

一般而言,能辨別地面目標最小尺寸的空間解析度和重複觀察同一地面物體所需要時間的時間解析度,是一對「冤家」,需要犧牲一方來保證另一方,但高分六號卻實現了這兩點的優化組合,同時具有高解析度和寬覆蓋的能力。

白照廣說,從某種意義上說,高分六號和高分一號最像「親兄弟」,兩者無論體量和型制都變化不大,不同的是,高分六號有5個「更高」:高性能、高精度、高效能、高可靠、高國產化。

以高國產化為例,相比高分一號老大哥,高分「六弟」的整星單機國產化率達到94.5%,而前者只有87.3%。高分一號的壽命5年,而高分六號的設計壽命則達到8年,是我國目前在軌設計壽命最長的遙感衛星。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號專門為農業應用需求設置了兩個紅邊波段,這種特殊的「視網膜」,可以監測葉綠素含量等作物養分含量。

白照廣舉例,想在太空中「盯著」小麥,先要把小麥從大豆、玉米等眾多作物中「分辨」出來,「高分六號具備紅邊譜段的多光譜遙感技術,可以一眼辨出究竟誰是誰——這是之前其他衛星做不到的」。

高分六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農業一號衛星」。

高分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童旭東說,在專項實施前,我國天地一體化高解析度對地觀測體系尚未建立,長期缺乏自主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數據,管理分散、系統脫節、數據政策缺失、應用技術攻關差距較大、數據應用產品大量欠缺。他給了兩組數據作對比——

那時,國內優於2米的自主高解析度數據佔比低於20%,且只在國土、測繪、環保、減災等少部分行業開展試驗應用,海量遙感數據的業務應用能力不足。而各區域高解析度數據的應用「基本空白」。

與之相應的是:高分專項啟動實施8年來,高分衛星數據已替代進口,自給率達80%。

童旭東透露,近幾年,由於高分一號、二號、三號、四號數據的持續穩定供應和相關數據處理服務日臻完善,國外衛星數據市場日漸萎縮,數據價格也持續下降,解析度低於2米的國外衛星數據已基本退出國內市場。

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分發高分衛星數據約1500萬景。其中,16米數據已全部替代進口,2米/8米數據自給率80%以上,1米/4米數據部分替代進口,自主雷達衛星數據供不應求——高分衛星數據已全面進入主要應用領域。

按照童旭東的說法,高分專項是建立我國戰略性空間基礎設施的重大工程,對確保我國空間信息資源的自主權有重要意義。在一些國際合作中,高分家族的這些「天眼」神探,在很大程度上讓中國航天的「腰杆更硬」。(記者 邱晨輝)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高分六號飛向太空
    6月2日,高分六號衛星成功飛向太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對地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每一顆高分系列衛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和使命,對於高分六號衛星而言,其優勢和使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這是我國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農業遙感衛星,可以說是『中國農業一號衛星』。」作為高分六號衛星的牽頭主用戶,農業農村部的有關負責人指出,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將在農業農村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扭轉目前長期依賴國外同類衛星數據的局面,強化農業農村管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
  • "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高分六號飛向太空
    "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高分六號飛向太空 原標題:   6月2日,高分六號衛星成功飛向太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對地觀測能力進一步提升。每一顆高分系列衛星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和使命,對於高分六號衛星而言,其優勢和使命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中國農業一號衛星」。  「這是我國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農業遙感衛星,可以說是『中國農業一號衛星』。」作為高分六號衛星的牽頭主用戶,農業農村部的有關負責人指出,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將在農業農村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有效扭轉目前長期依賴國外同類衛星數據的局面,強化農業農村管理的現代化和信息化。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
    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2米全色高解析度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6月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已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後續處理正常。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
  • 高分五號、高分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高分七號衛星2019年年底發射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電 (郭超凱)記者從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高分六號兩顆衛星21日正式投入使用。此外,中國將於2019年年底發射高分七號衛星,完成天基系統的全部建設任務。
  • 「高分六號」衛星入軌穩定 相機已傳回「高清照片」
    新華社長春6月8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了解到,自6月2日「高分六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已陸續接收到「高分六號」衛星首軌載荷成像數據。經專家判別,圖像層次豐富、質量良好,這標誌著「高分六號」衛星相機載荷已具備進一步獲取業務圖像數據的能力。
  • 兩顆天眼正式上崗,高分六號拍攝北京新機場衛星圖
    記者昨天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六號兩顆衛星當天正式投入使用。這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中,最有應用特色的高光譜能力已經形成。
  • 我國天眼技術又升級,可在1小時內打一顆衛星,定點監測航母動向
    高分專項被譽為「天眼」工程,是我國確定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與其一起進入專項名單的還有人們耳熟能詳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飛機等項目。在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感嘆人類智慧的強大,從陸地的探索,到海洋、藍天的探索,再到太空的探索,人類活動的範圍不斷擴大,我們的技術不斷地進步。
  •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 這雙「天眼」看得更清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這雙「天眼」看得更清,測得更準高分六號衛星廈門影像。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本報記者 付毅飛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五號是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高分六號是高分專項天基系統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 這雙「天眼」看得更清,測得更準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這雙「天眼」看得更清,測得更準高分六號衛星廈門影像。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 高分五號、高分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21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中的高分五號和六號兩顆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這標誌著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已形成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對地觀測能力。高分六號衛星是一顆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在作物生長監測、農業資源調查領域具有獨特的作用。△2018年5月9日凌晨2時28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
  • 視角| 山西運城:智慧「天眼」來襲!
    2019年12月27日運城市主城區影像圖目前,運城市衛星遙感大數據應用中心通過山西省高分中心、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中心獲取到運城全市域存檔衛星數據,充分利用了高分一號至高分六號數據,特別是高分一號配合高分六號
  • 打開「天眼」看地球
    我國高分專項實施6年來已發射了多顆衛星,數據源不斷豐富,高分衛星數據在18個行業廣泛應用——打開「天眼」看地球光明日報記者 葉樂峰 袁於飛  日前,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發布《2017中國高分衛星應用國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高分七號升空 可繪製3D高清地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高分衛星家族又添新成員。高分七號衛星昨日成功升空。它是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可以繪製誤差在1米以內的立體地圖,將用於國土測繪、城鄉建設、統計調查等領域。新京報訊 昨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七號衛星。
  • 「高分家族」兩兄弟,這雙「天眼」看到了啥?
    據介紹,高分六號面向農業農村、林業和防災減災等應用,搭載2個大幅寬光學相機,並為寬幅相機新增了4個波段。其中,在國內衛星中首次安裝的紅邊波段傳感器,能有效反映作物等植被特有的光譜特性。「在國產衛星中,高分六號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農業一號衛星』。」
  • 高分六號、高景一號帶你看世園會
    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高分六號、高景一號衛星傳回了從太空拍下的世園會高清美圖!▲ 高分六號衛星在2019年4月3日拍攝的2m解析度的世園會影像。▲高景一號拍攝的植物館▲高景一號拍攝的百草園▲高景一號拍攝的百果園▲高景一號拍攝的百蔬園▲高景一號拍攝的生活體驗館▲高分六號在軌模擬圖
  • 「中國天眼」高分衛星之一
    11月3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高分七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取得圓滿成功。作為我國首顆亞米級民用光學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能在太空中拍攝出高精度3D立體大片,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地形地貌畫出一幅誤差在1米以內的立體地圖。
  • 航天歷史上的今天|高分六號衛星發射成功
    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公號:中國航天科普(id:space-more)】2018年6月2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一箭雙星,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及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01星送入預定軌道。高分六號是國家高解析度重大專項規劃衛星,配置了觀測幅寬60公裡的2米全色/8米多光譜相機,觀測幅寬800公裡的16米多光譜相機,實現了8譜段CMOS探測器的國產化研製。
  • 「高分家族」添丁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揭秘中國高分五號衛星
    新華社太原5月9日電 題:「高分家族」添丁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揭秘中國高分五號衛星  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胡喆對中國衛星遙感技術有什麼影響?新華社記者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深入採訪,揭開「高分家族」這位新成員的神秘面紗。  高光譜成像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  與此前發射的採用普通光學成像,只能看到物質的形狀、尺寸等信息的高分衛星不同,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家族」中唯一一顆採用高光譜解析度成像技術的衛星,它的「視力」與眾不同。
  • 高分三號開啟微波遙感時代
    高分三號是我國首顆解析度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衛星。它的成功發射以及開機應用將顯著提升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是高分專項工程實現時空協調、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目標的重要基礎。那麼,這位太空「神探」到底是何方神聖?有了它,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下面我們就走進它來一探究竟。
  • 五號星、六號星正式投入使用 中國「高分」天基系統邁向收官戰
    五號星、六號星正式投入使用中國「高分」天基系統邁向收官戰  近日,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和高分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前者是中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後者是國內首顆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