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三號開啟微波遙感時代

2020-11-24 央視網

高分三號開啟微波遙感時代

原標題:

  8月25日,高分三號衛星所拍攝的首批高清「大片」向世人展示,包括北京首都機場、福建廈門、天津港、洪澤湖等在內的8張影像圖,影像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

  高分三號是我國首顆解析度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衛星。它的成功發射以及開機應用將顯著提升我國對地遙感觀測能力,是高分專項工程實現時空協調、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目標的重要基礎。那麼,這位太空「神探」到底是何方神聖?有了它,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下面我們就走進它來一探究竟。

  ①身懷絕技的「千裡眼」

  在一張名為《高分三號衛星武漢影像》的聚束圖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長江上一批船隻正從武漢天興洲兩側的江面上駛過,船尾激起了一條條白色帶狀的水流。這就是高分三號滑動聚束模式的特點,能刻畫出更多細節上的特性。

  高分三號衛星於8月10日發射升空,於15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成為繼高分一號、二號、四號等衛星在軌工作之後,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又一位「天眼」神探。這位「天眼」神探上的天線有15米長,兩個大「翅膀」展開後,整個衛星的長度達18米,是我國第一顆大尺度、大翼展衛星。如此設計是為了實現衛星功能性能的需要,這個「大傢伙」將在太空一展它的看家本領。

  和其他「高分兄弟」衛星相比,高分三號是唯一一顆採用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的微波遙感衛星,不同於光學高分衛星,它依靠微波,不受白天黑夜、雷雨雪雲的限制,可以全天候實施對地對海的觀測。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工程師徐福祥介紹,這個衛星非常適合災難天氣,比如地震、洪澇、颱風氣象。過去因為國內沒有專門C波段的成像雷達,一旦出了問題,都是購買國外圖片。現在這顆衛星上去後,就能解決國內自己的遙感圖像。

  這位太空「神探」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米,在世界上C頻段、多極化衛星中,它是解析度最高的一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劉傑對1米解析度做了形象的描述:「1米解析度主要是指我們描述物體細微的程度,比如我們從太空中看,1米解析度在陸地上可以看到小汽車,而在海上可以看到小遊艇,達到這種程度。」

  此外,它還具備12種成像模式,涵蓋傳統的條帶成像模式和掃描成像模式,以及面向海洋應用的波成像模式和全球觀測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高分三號還是一顆「長壽星」,其為我國首顆設計壽命為8年的低軌遙感衛星。徐福祥表示,高分三號可以為用戶提供更長時間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提升整個衛星系統的效能。

  ②實實在在的「應用星」

  根據國防科工局「凱歌要奏在應用上」的要求,太空「神探」的使命是服務領域廣,服務質量好。高分三號衛星將廣泛服務於我國海洋、減災、水利及氣象等十幾個行業,將為中國現代農業、防災減災、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重要領域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國,主張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裡。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高分專項應用系統副總工程師蔣興偉說,高分三號全天時、全天候、近實時的監視監測,對我國在全球海洋政治、經濟、交通、安全、科研上的戰略利益就顯得至關重要。例如,高分三號衛星可以獲取的海島礁人工設施、海上船舶、海上油氣平臺監視數據,為海洋權益維護提供信息服務和輔助決策支持。

  同時,我國自然災害頻發,高分三號衛星作為我國衛星減災應用體系至關重要的補充之一,將有效填補載荷類型、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極化性能等方面的空白,尤其在洪澇、地震、滑坡泥石流、冰凌、海冰、旱災、雪災、颱風等災害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未來,高分三號衛星對陸地強降水米級解析度的監測能夠有效提高降水的落區地理精度,針對性協助應對小尺度極端天氣的影響。同時它對強降水區域形狀和強度的識別,配合地面河道走向等地理信息,將協助評估洪澇等水患影響。

  正是由於這位「天眼」神探微波監測、高解析度、多成像模式、長壽命運行等特點,能滿足不同用戶的觀測需求,使得它具備了廣闊的應用前景。為了完成多種任務,「天眼」神探的功率高達萬瓦級,連續成像時間達到近小時量級,從而成為我國低地球軌道上開機時間最長的大功率雷達成像衛星,極大提高了衛星獲取數據的能力,增強了應用效能,是實實在在造福社會百姓的「應用星」。

  ③大展宏圖的「高分族」

  高分三號只是「高分家族」的一員,作為高分三號的兄弟,「大幅寬成像」的高分一號衛星能4天看遍地球;高分二號則將中國遙感衛星空間解析度帶進「亞米時代」,能比高分一號看得更清楚細緻。高分二號衛星投入使用後,與在軌運行的高分一號衛星相互配合為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礦產資源調查、城鄉規劃監測評價、交通路網規劃等行業應用提供服務支撐。

  2015年6月和9月,高分八號和高分九號也順利發射升空;2016年6月,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正式投入使用。據了解,截至2016年7月,高分衛星數據已在18個行業、1800多家單位得到廣泛應用,各行業累計使用數據近600萬景。高分專項還將走出國門,助力「一帶一路」戰略實施。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工程師張慶君說:「高分三號衛星的發射和應用,把我國『高分』系統建設由可見光、熱紅外、遠紅外帶入到微波輻射區,迎來了衛星微波遙感應用的新時代。」我們有理由期待高分三號攜手「高分家族」為我們提供更為快速、精準、有效的監測數據。

  未來,我國還將陸續發射首顆民用高光譜衛星高分五號,替換高分一號的高分六號以及首顆亞米級別的光學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高分家族」將覆蓋從全色、多光譜到高光譜,從光學到雷達,從太陽同步軌道到地球同步軌道等多種類型,構成一個具有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和高光譜解析度能力的對地觀測系統。

相關焦點

  • 張慶君:「高分三號」如何震驚世界?
    作為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採用合成孔徑雷達(SAR)的民用衛星,高分三號在技術上的複雜性讓世界上許多遙感專家感到驚訝。  高分三號是我國首顆C波段、多極化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多極化是其技術上的難點之一,由於通道數據比單極化系統更為複雜,導致收發信號的儀器研製、信號通道隔離的研製難度加大。
  • 高分三號衛星首批微波遙感影像圖公布
    8月10日,我國成功發布高分三號衛星,今天,國防科工局正式公布了高分三號的首批微波遙感影像圖。高分三號是我國第一顆解析度達到1米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也是國內第一顆設計壽命達8年的低軌遙感衛星。
  • 監測湖南株洲洪澇|高分三號目光如炬 穿雲破霧
    水體監測圖綜合利用2019年7月11日與2019年6月3日高分三號10米解析度雷達衛星資料對湖南省株洲地區進行監測(圖1-圖2)。▲ 圖1:高分三號雷達衛星湖南省株洲地區水體監測圖(2019年7月11日)▲ 圖2:高分三號雷達衛星湖南省株洲地區水體監測圖(2019年6月3日)▲ 圖3:高分三號雷達衛星局部放大圖(上)、土地分類圖(左下)、水體變化監測圖(右下)▲ 圖4:
  • 微波遙感的特點
    微波遙感是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先進航天遙感技術。  1888年,物理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為無線電通信開闢了道路。19世紀末無線電的發送、接收技術和20世紀初電子管的發明,帶來了20世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 高分六號升空 中國「天眼」工程數據體系基本形成
    高分老大哥迎來「配對者」此次高分六號升空後,將和在軌的高分一號組成星座,開啟「高分家族」組網新篇章。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高分六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白照廣說,兩者將形成「2米/8米光學成像衛星系統」,大大縮短重訪時間間隔,「時間解析度從4天縮短到2天」。
  • 總師親自解讀,「高分三號」衛星的成功,許多專家都感到驚訝
    在最近幾十年,中國科技進步非常的迅速,感覺就像是從「舊世界」進入到了「新世界」,而這種跨時代的進步,就是中國科研人用汗水和心血堆積出來的,正是因為他們努力搞科研,突破一項又一項技術,才讓中國科技走到了世界前沿。
  • 「委遙二號」開啟我國遙感衛星出口「亞米級」時代
    人民網北京10月9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12時13分,我國成功發射了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簡稱「委遙二號」)。據了解,該星解析度優於1米,開啟了我國遙感衛星出口「亞米級」時代。 「委遙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抓總研製,是我國向委內瑞拉出口的第二顆遙感衛星。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
    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通俗來說,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以下簡稱高分衛星)就是把相機放在衛星平臺上,從空中向地面進行精準拍攝。
  • 行業應用|高分三號數據在地形圖測制中的應用
    若能利用高分三號SAR數據進行測圖生產,則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光學影像獲取困難地區地形圖測圖的成本,實現對數據獲取的自主控制,對於我國西部地形氣候覆雜的1∶10000無圖區測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研究了利用高分三號聚束模式下獲取的1m解析度的SAR影像進行1∶10000地形圖測圖的技術,建立了測圖技術流程,並從影像定向精度、立體模型構建、要素採集能力、產品位置精度等方面分析了高分三號測制1∶10000地形圖的可行性。
  • 科學網—訪姜景山院士:微波遙感助力海洋動力探測
    「『海洋二號』衛星裝載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掃描微波輻射計和校正微波輻射計4個主載荷,這4種微波遙感器聯合起來擔任『主角』,監測和調查海洋動力環境。」
  • 自然資源部:HY-2B衛星微波輻射計海上定標試驗開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由該中心牽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協助實施的海洋二號B衛星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微波遙感技術是一種利用微波技術接收來自目標或者場景的電磁波的遙感技術手段。微波遙感通常分為主動微波遙感和被動微波遙感。主動微波遙感又稱雷達遙感,通過接收遙感器發射的電磁波信號來實現目標探測,主要包括微波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和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三類遙感器。被動微波遙感又稱微波輻射計遙感,通過直接接收目標的自然微波輻射來提取目標信息。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高分」打造「數字...
    ■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李愛美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通俗來說,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以下簡稱高分衛星)就是把相機放在衛星平臺上,從空中向地面進行精準拍攝。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高分」打造「數字地球」
    ■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李愛美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師童旭東舉例介紹,高分三號是微波遙感衛星,可不受光照和氣象條件的約束,實現全天候對地拍攝;高分四號是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光學衛星,可以對任意區域進行長時間「凝視」;高分五號是高光譜觀測衛星,能夠對陸地、大氣等進行「高光譜掃描」,讓汙染氣體無處遁形。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2017-03-29 14:46 來源: 科技日報 該衛星幹涉測量的成功實現和應用,開啟了我國自主雷達衛星InSAR形變監測的新進程。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三四五六七號尚未發射,高分八號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6月26日14時22分,高分八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八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 "風雲三號"遙感能力4大突破 衛星水平有質的跨越
    "風雲三號"遙感能力4大突破 衛星水平有質的跨越 2008年05月27日 12: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中新社太原五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二十七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相關專家表示,「風雲三號」在遙感能力上實現四大突破,與第一代「風雲一號」系列極軌氣象衛星相比,「風雲三號」探測能力、手段等方面水平有質的跨越和提高
  • 「高分四號」成功發射:我國遙感衛星進入新時代
    作為我國以及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高分四號的成功發射,將迎來高低軌遙感衛星協同工作的時代。  高分四號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處在這個軌道上的衛星,會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在這個「黃金軌道」上,住滿了各色各樣的鄰居,比如各國的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等等。而高分四號,則是該軌道上第一顆也是唯一一顆50米光學解析度的遙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