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君:「高分三號」如何震驚世界?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在高分三號之前,我是搞神舟飛船的。衛星對我而言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作為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採用合成孔徑雷達(SAR)的民用衛星,高分三號在技術上的複雜性讓世界上許多遙感專家感到驚訝。

  高分三號是我國首顆C波段、多極化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多極化是其技術上的難點之一,由於通道數據比單極化系統更為複雜,導致收發信號的儀器研製、信號通道隔離的研製難度加大。

  系統的穩定性是對高分三號極大的考驗。高分三號衛星載荷是脈衝工作,工作時功率達到15000瓦,不工作時1000瓦左右。大範圍的功率波動,卻不能對整星供電母線造成擾動,這區別於以前的光學和微波衛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和團隊研究人員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決定從大容量電容器的國產化自主研製入手。在此之前我對電容器沒有深入的了解,只能硬著頭皮邊學邊幹。2014年上半年,我帶領團隊終於敲定生產廠家,以研發和應用驗證同步進行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創新就是要常學常新。多年來,我養成了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創新的習慣。我曾任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主持研製了我國首顆民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一號」、首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海洋二號」、首顆C波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高分三號」……不斷變化的工作崗位督促我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使我的知識儲備也從載人航天拓展到衛星遙感,從學電到現在光、機、電、熱都要深入學習了解。

  科學無止境,探索不能停。作為一名航天人,我會繼續為服務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人民大眾生活和國防建設,不斷學習,勇攀高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 張慶君)

(責任編輯:臧夢雅)

相關焦點

  • 總師親自解讀,「高分三號」衛星的成功,許多專家都感到驚訝
    在最近幾十年,中國科技進步非常的迅速,感覺就像是從「舊世界」進入到了「新世界」,而這種跨時代的進步,就是中國科研人用汗水和心血堆積出來的,正是因為他們努力搞科研,突破一項又一項技術,才讓中國科技走到了世界前沿。
  • 高分三號開啟微波遙感時代
    這就是高分三號滑動聚束模式的特點,能刻畫出更多細節上的特性。  高分三號衛星於8月10日發射升空,於15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成為繼高分一號、二號、四號等衛星在軌工作之後,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又一位「天眼」神探。這位「天眼」神探上的天線有15米長,兩個大「翅膀」展開後,整個衛星的長度達18米,是我國第一顆大尺度、大翼展衛星。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2017-03-29 14:46 來源: 科技日報 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中國太空天眼:高分三號監測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高分三號(GF-3)衛星於2016年8月10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2017年1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已獲取近10萬景C頻段多極化海洋和陸地SAR影像,為國內外資源普查、颱風預警、災害評估、作物估產、極地考察等眾多應用部門提供數據支持。
  • 監測湖南株洲洪澇|高分三號目光如炬 穿雲破霧
    水體監測圖綜合利用2019年7月11日與2019年6月3日高分三號10米解析度雷達衛星資料對湖南省株洲地區進行監測(圖1-圖2)。▲ 圖1:高分三號雷達衛星湖南省株洲地區水體監測圖(2019年7月11日)▲ 圖2:高分三號雷達衛星湖南省株洲地區水體監測圖(2019年6月3日)▲ 圖3:高分三號雷達衛星局部放大圖(上)、土地分類圖(左下)、水體變化監測圖(右下)▲ 圖4:
  • 行業應用|高分三號數據在地形圖測制中的應用
    若能利用高分三號SAR數據進行測圖生產,則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光學影像獲取困難地區地形圖測圖的成本,實現對數據獲取的自主控制,對於我國西部地形氣候覆雜的1∶10000無圖區測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研究了利用高分三號聚束模式下獲取的1m解析度的SAR影像進行1∶10000地形圖測圖的技術,建立了測圖技術流程,並從影像定向精度、立體模型構建、要素採集能力、產品位置精度等方面分析了高分三號測制1∶10000地形圖的可行性。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記者2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高分六號升空 中國「天眼」工程數據體系基本形成
    2016年8月25日,備受矚目的高分三號在經歷了為期兩周的太空旅行之後,正式向世人發布由它親自拍攝的「高清大片」,這標誌著我國低軌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研製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從此,我國民用天基高解析度合成孔徑雷達圖像打破「全進口」現狀,做到「核心在手」。
  • 震驚世界!月球UFO基地真實照片曝光(組圖)
    原標題:震驚世界!月球UFO基地真實照片曝光(組圖)   自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地球、美國結束「阿波羅」登月計劃後,30多年來,美國和蘇聯從此再未進行過任何載人登月任務。
  • 美國宇航局博士說:震驚世界的美國挑戰者號爆炸事件真相是---幕後有一隻巨大黑手在操控這一切!
    如果一哥告訴你們查理•佩勒林(Charlie Pellerin)博士今天來揭秘美國史上那件震驚世界空難不為人知的秘密|||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升空73秒解體爆炸不是因為傳說中O型環密封圈歇菜而是幕後有一隻巨大的黑手
  • 科普知識------衛星(2)高分一至四號
    「乘坐」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進入太空,成為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自此揭開了給地球拍攝「高清照片」的序幕。「高分一號」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實現2米、8米、16米三種解析度的拍攝,既有廣度,也有精度,在衛星上實現中、高解析度和寬幅成像能力的結合。「高分」衛星可以拍攝到運動軌跡路線上的地球圖像,但存在著訪問時間周期和空間周期較大的問題。
  • 「百慕達三角」被稱為「魔鬼三角」,曾經震驚世界,現狀如何?
    百慕達三角退潮的速度非常快,無法確定這個海域究竟有多少明礁和暗礁,是世界船舶死亡之海。只有潛水艇可以通過這裡。百慕達,各種詭異事件發生是真是假,很難說得清楚。以前的飛機失蹤起源於當時一場飛行測試,戰鬥機零件在百慕達位置發生故障。
  • 「地球生命」在月面首次出現,嫦娥四號戰功不斷,科學界為之震驚
    它不斷立下戰功,就連科學界也為之震驚。  嫦娥四號就是嫦娥四號衛星的簡稱,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並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登空,在2019年1月3日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實驗。
  • 科技日曆|第一批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火星真實面目震驚世界
    科技日曆|第一批火星照片傳回地球 火星真實面目震驚世界  olivia chan • 2019-11-28 10:34:39
  • 39名男女為了「星際旅行」集體自殺,震驚世界!
    至於如何離開,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集體自殺。39個人乾淨整潔地躺在雙層床上,穿著一模一樣的黑襯衫和運動褲,蓋著一塊紫色的方布,每個人的口袋裡都裝著5.45美金,據說,這是他們為星際旅行準備的費用。在「天堂之門」的信徒看來,「人類的肉體,不過是漫長旅途中的一個容器而已」。
  • 大衛科波菲爾自由女神像消失魔術一度震驚世界!大南寧魔術之夜
    大衛科波菲爾自由女神像消失魔術一度震驚世界,這一魔術謎底至今仍未能揭示。在魔術的世界裡,神奇詭秘的招數,變化莫測的場景,所有不可能都將變成可能,簡直讓人著迷!你想現場見證「奇蹟」的誕生嗎?你想身臨其境體驗那些神奇的魔術嗎?
  • 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所攝照片:令我震驚說不出話
    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時刻所攝照片:令我震驚得說不出話科學家讚美卡西尼號最後時刻所攝照片:令我震驚得說不出話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卡西尼號探測器奮力抓拍了土星的最後一張馬賽克合成圖片,標題為「再見,土星」 。  我無法用語言描述這張照片的崇高與壯麗。如果你能用全屏看看這張照片,也許也會和我一樣震驚得說不出話。  卡西尼號於2017年9月15日墜入火星大氣,宣告其使命的終結。它的一生中完成了多項壯舉,如投放探測器、發現土衛六表面的液體甲烷海洋、以及土衛二的羽狀噴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