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測高分系統主體解析度為0.8米,高分二號2015、16、17年拍攝下圖
回顧一下幾年來的天眼拍攝
1、2013年4月26日 高分一號「太空攝影」 有了高清照片
高分家族目前共有7顆衛星「高分一號」是第一顆。「乘坐」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進入太空,成為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自此揭開了給地球拍攝「高清照片」的序幕。
「高分一號」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實現2米、8米、16米三種解析度的拍攝,既有廣度,也有精度,在衛星上實現中、高解析度和寬幅成像能力的結合。「高分」衛星可以拍攝到運動軌跡路線上的地球圖像,但存在著訪問時間周期和空間周期較大的問題。高分一號觀測幅寬為800公裡,能在4天內將整個地球看一圈。
其成像是由一組組數據組成的,通過接收到衛星傳回地面的數據,解讀「數據碼」進行編譯和組合,誕生出高清照片。
2014年8月19日 高分二號, 實現空間解析度0.8米。高分二號」成為我國自主研製的首顆空間解析度優於1米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 和「高分一號」相比,「高分二號」對於地球的「觸感」靈敏了不少,它具有亞米級空間解析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態機動能力等特點,有效地提升了衛星綜合觀測效能。通過和「高分一號」的搭配使用,可以實現空間解析度0.8米的類似「鷹眼」效果。
這裡可以和在家分享一下,什麼是解析度0.8米,就是在高空觀察時,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小於80釐米,會被誤認為是一個物體。但只要大於80釐米,高分二號便能在距離你600公裡外的太空清晰地看到。
2016年8月10日高分三號。高分三號最大特點是具備全天時、全天候成像能力。高分三號衛星在系統設計上進行了全面優化,具有高解析度、大成像幅寬、多成像模式、長壽命運行等特點,具備12種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能探測到地球上亞米級的地面沉降。是我國首顆設計使用壽命8年的低軌遙感衛星,能為用戶提供長時間穩定的數據支撐服務。
2016年6月13日高分四號 彌補低軌遙感衛星的不足。它和地球的狀態是相對靜止的,「站」在距離地球36000公裡以外的地球靜止軌道上,通過指向控制,實現對國家及周邊地區觀測。實現了對於颱風秒級觀測,颱風眼區精細化結構特徵、雲系內中小尺度對流的演變特徵,對颱風路徑和強度預報準確率大提升。
一號至三號衛星都屬於低軌遙感衛星,具有空間解析度高、看得更清楚的特點,但一次成像觀測視野較小,對固定區域重訪所需周期較長,時間解析度較低。而高軌遙感衛星「高分四號」恰恰可以彌補低軌遙感衛星的不足,兩者結合發揮出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