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天眼」看地球 「高分四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021-01-08 和訊網

  2015年12月29日0時04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巍峨群山的映襯下,雄偉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成功將「高分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高分衛星」家族又多了一位重要成員。

  「高分四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一顆重要衛星,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觀測衛星。

  由於具有高軌高解析度和高時間解析度等特點,具有可見光和紅外成像能力,能夠對地凝視,「高分四號」可謂「武藝高強」,開闢了我國高軌高解析度對地觀測技術的新領域,也將顯著提升我國天基對地遙感觀測能力,並和「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一起,為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裝上更清晰、更靈活的「千裡眼」。

  實踐中,作為「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衛星的牽頭主用戶,國土資源部從中獲益匪淺。如今,「高分衛星」遙感數據已逐步取代同等解析度國外衛星遙感數據,在國土資源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替代了近80%同等解析度的國外衛星數據

  2013年4月26日,「高分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搭載了兩臺2米解析度多光譜相機和4臺16米解析度多光譜相機;2014年8月19日,「高分二號」衛星成功發射,搭載了兩臺高解析度1米全色、4米多光譜相機。

  與「高分四號」一起,三顆衛星均屬於「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分專項」自2010年正式啟動以來,為國家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專家介紹,截至2015年11月底,「高分專項」累計分發數據403萬景,數據量超過我國以往遙感衛星歷史數據的總和,使近年來國內市場上國外衛星數據價格大幅降低,解析度低於2米的國外衛星數據已基本退出國內市場。

  「每個年度,國土資源部約有490個區域1900萬平方公裡的"高分衛星"觀測需求。」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專家方洪賓告訴記者,「以往,這些數據幾乎全部依靠國外衛星,而"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衛星發射後,由於遙感數據的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時間解析度和數據覆蓋能力均得到了極大提升,替代了將近80%同等解析度的國外衛星數據,在國土資源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兩顆衛星的主用戶,國土資源部通過不懈努力,使「高分衛星」遙感數據在國土資源領域得到更為廣泛而有效的應用。

  今年12月,新成立的中國地質調查局衛星應用研究中心會同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等單位,建立了高分應用系統,具備任務管控、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地質解譯、野外查驗、共享服務、數據支撐、運行管理等功能,形成了「高分衛星」數據從需求統籌、數據接收、數據處理、專題影像產品生產到應用服務的全鏈路生產線系統,具備了每天1000景正射影像產品自動化生產能力。

  「這確保了我們能夠對每天接收的"高分衛星"數據進行質量檢查、處理、標準影像產品生產和歸檔入庫,極大滿足了國土資源領域對衛星遙感數據產品的迫切性和時效性需求。同時,實現了對數據的有效統籌,解決了數據分散採購、處理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影像產品不規範的問題,提升了"高分衛星"的應用水平。」方洪賓說。

  在國土資源管理、地質礦產調查等領域應用廣泛

  作為「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衛星的牽頭主用戶,國土資源部目前共獲取「高分一號」衛星有效數據69.5萬景,數據量119.8TB;獲取「高分二號」衛星有效數據23.9萬景,數據量114.9TB。

  「這些遙感數據,無論是在土地資源遙感監測、地質礦產調查評價,還是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以及"一帶一路"遙感地質調查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方洪賓告訴記者。

  以土地資源全天候遙感監測為例。全國低解析度遙感監測是土地資源全天候遙感監測的任務之一,以新增建設用地為重點監測對象,採用現勢性強的中低解析度遙感影像,以及早發現違規用地目標,為強化高效監測監管提供數據基礎。

  今年前三季度,國土資源部利用2537景「高分一號」衛星16米中解析度影像進行掃面監測,實際覆蓋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公裡;再利用高解析度影像對掃面監測到的區域進行試點城市強化監測,涉及北京、瀋陽、保定、銀川、南京、襄陽、貴陽、廣州、廈門9個試點城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監測與核查工作也廣泛應用了「高分衛星」遙感數據。方洪賓介紹,2015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監測與核查工程,共使用「高分一號」衛星數據上萬景,覆蓋全國264.8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準確掌握了我國土地利用年度變更情況。

  在礦產資源開發現狀調查與監測中,「高分衛星」數據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國土資源部利用「高分一號」數據,開展了全國陸域192個全國重點礦區52.7萬平方公裡的礦產資源開發狀況遙感調查和動態監測,為全國礦產衛片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

  利用「高分二號」數據,國土資源部開展了25個全國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區監測工作,基本查明了問題區礦產資源開發佔地現狀、礦山地質災害分布現狀及危害、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現狀及效果信息,為開展全國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及礦山復綠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對全國礦山開發佔地、礦山地質災害形成和分布特徵等分析工作具有重要價值。

  而突發地質災害發生後,「高分衛星」則可在第一時間啟動編程拍攝,及時獲取災後數據。利用「高分衛星」數據,國土資源部先後開展了西藏昌都地震、陝西山陽滑坡、新疆公格爾九別峰冰川移動監測等突發地質災害遙感應急調查,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開展應急救援、災情調查、隱患點排查以及安置選址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此外,在邊境地區國土資源管理與開發、「一帶一路」遙感地質調查、縣級城鎮建設規模擴展監測、土地督察和地方國土資源部門執法等工作中,「高分衛星」也功不可沒。

  確保高分數據在行業應用效益最大化

  由於國土資源主體業務工作涉及土地資源、地質礦產、地質環境等多個領域,其調查、監測對象覆蓋了幾乎所有陸地地理要素和自然資源、環境變量,因此,要實現短周期、大覆蓋,以及各種精度尺度多要素信息的獲取,任務重要卻十分艱巨。

  「高分衛星」為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支撐。「應該說,在國土資源部資源調查與監管這個大的職能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所提供的多載荷、多解析度、多特點的遙感數據,是各類具體業務有效開展的重要數據基礎。」方洪賓告訴記者。

  「高分四號」與「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軌道不同,各項性能指標也不盡相同,但都具備機動、可控、解析度高等特點。在充分利用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可以逐步建立起基於自主衛星的全國土地調查監測、地質礦產資源與地質災害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地質災害及重大地質事件應急響應等一系列的業務體系,並最終有效地支撐和提升國土資源現有業務管理和服務水平。

  方洪賓告訴記者,在「高分專項」後續支持下,國土資源部將繼續推進「高分衛星」數據的行業業務化應用和推廣服務能力建設,在進一步提高國土資源高分應用示範系統的業務能力與水平的同時,結合國土資源部的業務特點,繼續推進相關配套的保障政策制定工作,確保國產衛星,尤其是業務衛星與現有業務中技術規程、應用與管理模式有效整合。

  「我們還會在此基礎上加大力量,進行國產衛星應用的大力推廣,以確保"高分衛星"數據在國土資源行業應用效益最大化。」方洪賓說。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打開「天眼」看地球
    我國高分專項實施6年來已發射了多顆衛星,數據源不斷豐富,高分衛星數據在18個行業廣泛應用——打開「天眼」看地球光明日報記者 葉樂峰 袁於飛  日前,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發布《2017中國高分衛星應用國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中國太空天眼:高分四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6月13日,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投入使用儀式在京舉行。在軌測試期間,民政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局、中國地震局等用戶部門和其他用戶單位,積極利用高分四號衛星影像數據開展測試應用,在我國南方洪澇災害、四川涼山火災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火災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時,高分四號衛星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連續高頻次拍攝的影像,為環保部利用冬季時間窗口查找大氣汙染源提供了有力支撐。
  •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
    原標題: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此次發射標誌著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  本報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鄒維榮、特約記者宗兆盾報導:12月29日0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
  •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空間解析度世界最高
    新華網西昌12月29日電12月29日0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天眼』看地球,『慧眼』識九州。」
  • 數解中國發射「高分四號」衛星
    中新社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一顆「天眼」將長期駐留在距離地球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圍繞29日成功發射的高解析度光學成像遙感衛星「高分四號」,記者提取關鍵數字,解密其特點。  四——「高分四號」隸屬於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此前中國已先後發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高分九號」。
  • 科普知識------衛星(2)高分一至四號
    「乘坐」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進入太空,成為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首發星,自此揭開了給地球拍攝「高清照片」的序幕。「高分一號」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實現2米、8米、16米三種解析度的拍攝,既有廣度,也有精度,在衛星上實現中、高解析度和寬幅成像能力的結合。「高分」衛星可以拍攝到運動軌跡路線上的地球圖像,但存在著訪問時間周期和空間周期較大的問題。
  • 高分系列衛星 擦亮中國「天眼」(圖)
    原標題:高分系列衛星 擦亮中國「天眼」(圖)   高分二號衛星天山天池融合影像   在地球大氣層以外飛行的對地觀測衛星宛如「天眼」,注視著地球表面,一物一景盡收眼底,為我們提供更高遠的視角觀測地球家園。
  • 日本多功能衛星「向日葵7號」進入預定軌道工作
    新華網東京2月24日電 (記者錢錚)日本國土交通省和氣象廳24日宣布,多功能衛星「MTSAT-2」已於當地時間23日晚23時35分(北京時間22時35分)進入預定軌道,並開始在軌試驗。  國土交通省航空局和氣象廳在一份聯合新聞公報中說,本月18日升空的「MTSAT-2」衛星經過5天多飛行,已進入遠地點高度35937公裡、近地點高度249公裡、傾斜角為28.5度的地球靜止軌道,誤差分別只有25公裡和1公裡,傾斜角則完全被控制在計劃範圍內。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立即開始實施在軌試驗。
  • 「高分家族」添丁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揭秘中國高分五號衛星
    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高分專項中一顆重要的科研衛星。新華社記者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深入採訪,揭開「高分家族」這位新成員的神秘面紗。  高光譜成像 「天眼」監測大氣汙染  與此前發射的採用普通光學成像,只能看到物質的形狀、尺寸等信息的高分衛星不同,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家族」中唯一一顆採用高光譜解析度成像技術的衛星,它的「視力」與眾不同。
  • 「高分四號」成功發射:我國遙感衛星進入新時代
    作為我國以及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高分四號的成功發射,將迎來高低軌遙感衛星協同工作的時代。  高分四號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處在這個軌道上的衛星,會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在這個「黃金軌道」上,住滿了各色各樣的鄰居,比如各國的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等等。而高分四號,則是該軌道上第一顆也是唯一一顆50米光學解析度的遙感衛星。
  • 中國發射全球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
    「高分四號」衛星。(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12月29日攝)■「『天眼』看地球,『慧眼』識九州。」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專項(高分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
  • 又一次航天任務成功,長徵四號丙一箭雙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也就是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事業還是穩步發展向前,就在27日晚上23時44分,我國用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第一顆衛星是遙感三十三號,第二顆是微納技術試驗衛星,2020年我國最後一次航天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13點57分,長徵4F成功發射,高分十一號02星進入預定軌道
    9月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F火箭成功將「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9月6日,在軌運行兩天後,「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已經順利返回預定著陸場。對此,外界作出分析,稱中國可能已成功測試新型空天飛機,類似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X-37B空天戰鬥機。
  • 中國28號發射的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原標題:我國發射高景一號商業遙感衛星 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12月28日11點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的將高景一號01星、02星送入太空,同時搭載發射的還有我國首顆中學生科普小衛星「八一·少年行」衛星。
  • 「高分四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國防科工局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報導 6月13日,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正式投入使用。其高時空解析度數據將滿足氣象預報領域對快速變化雲系的觀測需求,在中小尺度局地性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 這雙「天眼」看得更清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這雙「天眼」看得更清,測得更準高分六號衛星廈門影像。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本報記者 付毅飛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五號是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高分六號是高分專項天基系統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 ...01045):亞太6D號衛星由長徵3B/E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亞太衛星(01045)發布公告,亞太6D衛星已於2020年7月9日由長徵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同步轉移軌道。亞太6D衛星由集團在中國內地的聯營公司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亞太星通)投資,衛星基於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衛星發射後,將繼續進行升軌操作以進入地球同步軌道,隨後將開展在軌測試以驗證衛星各項性能符合預期。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三四五六七號尚未發射,高分八號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6月26日14時22分,高分八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八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 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10 月 12 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日 00 時 57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十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是一顆高軌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農作物估產、環境治理、氣象預警預報和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信息服務
  • 高分衛星能看見什麼?
    8月10日,中國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繼高分一號、高分二號以及高分四號等衛星之後,我國高分專項工程又添一員得力幹將。它的順利升空,使得高分系統在高空間解析度與高時間解析度上實現了更加有機的結合。什麼是高分專項工程?這些不同型號的高分衛星有啥區別,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看家本領?給我們生活都帶來了哪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