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衛星(3)

2020-10-18 溱湖之戀

      要說作用,天然衛星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不好說它有什麼作用。當然,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可以平衡地球自轉,穩定地軸,控制潮汐,可以用來觀察時間等,還可以想像出很多美麗的傳說。人造衛星的用途很廣泛,有的裝有照相設備,用對地面進行照相、偵察,調查資源,監測地球氣候和汙染等;有的裝有天文觀測設備,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有的裝有通信轉播設備,用來轉播廣播、電視、數據通訊、電話等通訊訊號;有的裝有科學研究設備,可以用來進行科研及空間無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生產。

高分五號 監測大氣環境 實現「藍天。是一顆高光譜分辨衛星,攜帶了四個大氣環境探測載荷「上天」,主要負責對大氣環境進行監測,可以動態監測我國大氣汙染狀況。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可用於空氣品質變化監測,分析各種排放對大氣成分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可用於區域大氣環境監測,以及全球溫室氣體「源」分析。用於氣候變化研究。

高分六號 觀測影像顏色多彩。它 搭載2個大幅寬光學相機,並為寬幅相機新增了4個波段,主要任務是對農業和林業進行觀測,面向農業農村、林業和防災減災等。增強了不同地表覆蓋、不同作物類型、不同生長狀態之間的差異識別能力,監測精度也有提高

 高分七號 是高分系列衛星中測圖精度要求最高的衛星,它將在地球上空36000公裡的高度飛行,但依然能將地球上的「一舉一動」看得一清二楚。高分七號可以實現民用1:10000比例尺立體測圖,而過往的衛星,可以實現的立體測圖比例尺為1:5000左右。可以精準地看到更為窄小的鄉間小路。

成像立體,效果「裸眼3D」 幫助「高分七號」提高視力的,是搭載高分七號「上天」的多臺有效載荷,它們分別是雙線陣立體相機、雷射測高儀等。突破了亞米級立體測繪相機技術,能夠獲取高空間解析度光學立體觀測數據和高精度雷射測高數據,將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後得出的測繪「照片」,精度高,信息準確,更重要的是成像立體,而且達到了亞米級的空間解析度,拍出來的「照片」是「裸眼3D效果」。

雖然大家見到的「高分」衛星,序號排到了七號,但「高分家族」其實並不止這「七個葫蘆娃」,還有已經升空的高分十號、高分十一號、高分十二號。高分專項工程是中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高分一號到七號順利升空後,在天空中形成了全方位保駕護航的「天眼」模式,可以涵蓋不同空間解析度、不同覆蓋寬度、不同譜段、不同重訪周期的高分數據型譜基本形成,與其他民用衛星遙感數據相配合,為高分遙感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陸海空對地觀測系統明年建成2020年,將建成先進的陸地、大氣、海洋對地觀測系統。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衛星(1)
    我國在今年的一月完成2次,三月份完成3次,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分別是2次,八月3次,九月4次,十月2次,十一月7次。共完成了29次衛星發射。現在本人想說說有些衛星的作用,希望大家喜歡!1:1萬比例尺衛星立體測圖,可滿足測繪、住建、統計等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對高精度立體測繪數據的需求,提升我國測繪衛星工程水平,提高我國高解析度立體測繪圖像數據自給率。
  • 科普知識------衛星(4)
        各位朋友們,這人造衛星它可分為三大類: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應用衛星。科學衛星是用於科學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主要包括空間物理探測衛星和天文衛星,用來研究某星球的大氣、輻射帶、磁層、宇宙線、太陽輻射等,並可以觀測其他星體。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法國、日本也相繼發射了人造衛星。
  • 科普知識------衛星(5)
    高分衛星所拍圖片親愛的朋友們,大家知道人造衛星有什麼特點嗎?說過了衛星的特點,那麼這些衛星又有什麼作用呢?要說作用,月亮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它可以平衡,穩定地軸,控制,可以用來觀察時間等,還可以想像出很多美麗的傳說。
  • 科普知識------太空探測器3(瑞典-SMART-1)
    名稱:SMART-1(小型先進技術研究任務1號)製造商:瑞典空間公司(SSC)發射日期:2003年9月27日發射地點:法屬蓋亞那,庫魯軌道:471公裡×2880公裡(293英裡×1790英裡),軌道傾角90.06°運載火箭:阿麗亞娜5號      有效載荷
  • 科普知識------衛星(2)高分一至四號
    「高分一號」攜帶的攝像機可以實現2米、8米、16米三種解析度的拍攝,既有廣度,也有精度,在衛星上實現中、高解析度和寬幅成像能力的結合。「高分」衛星可以拍攝到運動軌跡路線上的地球圖像,但存在著訪問時間周期和空間周期較大的問題。高分一號觀測幅寬為800公裡,能在4天內將整個地球看一圈。
  • 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三)
    3斷層與地震有什麼關係在地殼及其表面,大規模的線狀分布的破裂構造被稱為斷層。曾發生和當代可能再發生地震的斷層,稱之為活動斷層。構造地震多是因活動斷層的運動造成的。拓展: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一)地震科普 | 地震科學知識之為什麼會發生地震(二)
  • 【院士和科學家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上)
    特別是如愛因斯坦所寫的那本《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自1917年問世以後,到1922年僅5年時間,就已出到第40版。在20世紀20年代,世界各國先後出版過十幾種文字的譯本)小冊子,愛因斯坦以它對開創物理學新紀元的相對論的通俗而有趣的描述,像磁石吸鐵一樣吸引住了他。
  • 【科技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下)
    錢學森等人的那篇肇始之作《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自然也是得到了社會的尊重,1981年3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中央廣播事業管理局和中國科普協會四個單位聯合舉辦的「新長徵優秀科普作品」(1976年10月-1979年12月發表的作品)評獎活動舉行了頒獎大會,錢學森等的作品獲得一等獎,同時還獲得上海市「新長徵優秀科普作品獎」。
  • 衛星導航行業龍頭名單(建議收藏)
    在我國還沒有北鬥系統時,一直使用著美國的GPS等外國的衛星定位,隨著我國科技的高速發展,如今我國的衛星導航系統已經不遜於其他國家,這是國力增強的體現!中國衛通(601698):公司主要產品是衛星空間段運營。華測導航(300627):衛星定位設備、導航、測量、測繪、計算機軟體的技術開發。中國衛星(600118):上市公司中唯一的衛星製造公司,參股公司天泰雷茲是衛星導航定位綜合 服務運營商。四維圖新(002405):公司產品包括車載導航、消費電子導航,在中國車載導航地圖市場份額超 60%。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
    臺海網9月19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神舟飛船返回艙、降落傘、艙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貴實物,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長徵運載火箭等太空飛行器模型公開亮相;依託VR、AR、3D等先進技術的互動展示展品,特色鮮明的航天文創產品……18日,「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活動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測繪圖書 |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文集(2020)
    書名|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文集(2020)作者|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出版| 測繪出版社(原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簡稱「中位協」,英文名稱為GNSS and LBS Association of China,英 文縮寫「GLAC」。
  • 50年前被忽視的一項中國成就:東方紅衛星專業知識,科普給幾億人
    回首過去,我們可以注意到很多歷史的細節之處——50年前,中國就已非常重視大眾的科普工作。關於「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種種專業知識,全面地向普通老百姓甚至少年兒童們傳播,利用衛星發射有效提升了國民的科學素養。
  • 行業 | 立方衛星(CubeSats)技術
    衛星於2015年10月5日從國際空間站投入使用,成功運行了一年後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GOMX-4B(由丹麥Gomspace領導):一個6單元的CubeSat任務,與GOMX-4A(由Gomspace為丹麥國防部開發)一起飛行時,演示了衛星間連結和推進技術。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持續加大衛星氣象科普工作力度
    展出形式以展板為主,配以實物模型,充分表現出中國衛星氣象事業在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和領導下,創建、成長和壯大的光輝歷程,展示了中國衛星氣象事業40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詳細介紹了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的科普知識。目前展室的實物模型有:風雲一號、風雲二號,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長徵三號、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接模型。  中心的運行與控制機房也是普及科技知識的重要場所。
  • 天文知識——木星(Jupiter)
    三、木星的衛星木星有著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群,目前已知的衛星至少有67顆(筆者曾經觀測到4顆,幾千塊的天文望遠鏡,只能看到4個小亮點,其他的體積就太小了,普通望遠鏡根本看不到)。木星的衛星主要分三個群組:四顆小的內層衛星(木衛五群),四顆巨大的伽利略衛星(由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第三個群組由59顆或更多的小型衛星組成。
  • 天文知識——天王星(Uranus)
    直到1781年3月13日,定居在英國的德裔風琴樂師、業餘天文學家F · W · 赫歇爾,在雙子座中看到了一個星圖中未記載的天體,而且相對於周圍的恆星,它在改變位置。不過赫歇爾沒有做大膽的推測,而把它當作了彗星向皇家學會做了報告。
  • 科普知識------太空探測器3(蘇俄-月神3號)
    名稱:月神3號(Luna 3,自動行星際站/Lunik3)製造商:OKB-1(Korolev)結構尺寸:1.3米×1.2米1959年1月,月神1號成為第一個飛越月球的空間飛行器。同年9月,在經歷5次失敗之後,前蘇聯月神2號宇宙飛船成功降落在月球。緊接著就是第一個發回月球遠端照片的探測器月神3號。月神3號是一個大致呈圓柱形的宇宙飛船,由太陽能電池提供動力,依靠氣體噴嘴保持姿態穩定,依靠光電電池來保持方位。月神3號由地球上的無線電指揮部控制。
  • B站視頻衛星成功上天:布局科普知識,要堅決「破圈」下去
    由B站定製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9月15日,由B站定製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搭載,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與此前已發射的16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獲取多維度遙感信息。
  • B站成功「放衛星」:順利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嗶哩嗶哩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表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就像從太空看世界的「眼睛」,會在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俯視地球、觀測天體。B站希望通過這顆衛星鼓勵年輕一代保持好奇,不斷探索。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定期在B站更新。
  • 天文知識——海王星(Neptune)
    海王星(Neptune),一個遙遠的世界,躲在黑暗的角落。不要以為它很安靜,實際上那裡天氣惡劣。海王星的發現十分的有趣,不是被直接觀測到的,而是通過計算發現的行星。為什麼是通過計算發現的呢?這就要提到前面我們講過的天王星了。天王星被發現後,人們通過萬有引力來計算並預報它的位置,但在實際觀測中卻與預報的位置不一致。這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