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識——木星(Jupiter)

2020-12-02 木棉閣圖書管理員

木星

之前我們介紹的小行星帶靠近太陽的四顆行星,都屬於太陽系的內行星。從今天開始,我們要介紹太陽系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四顆行星統稱為氣態巨行星。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就是木星。

一、木星概覽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太陽的第二大天體。它是一顆外表有著美麗條紋的、龐大的氣態行星。它是天空中亮度僅次於金星的一顆亮星,通常比火星和天狼星還亮。我國古代稱它為「歲星」。

木星繞太陽公轉一圈為11.86年,木星雖然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但由於其自轉速度很快,自轉一圈不到10小時,所以呈現出扁球狀。

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地球的317.9倍。木星兩極的重力加速度為23.22米/秒,赤道上為22.07米/秒。在木星表面的物體要想脫離木星,其速度必須達到61千米/秒以上的速度才行,所以木星能束縛住大量的氣體。

木星有稠密的大氣,通過望遠鏡我們可以看到木星表面明暗交替的帶狀條紋,這些帶狀條紋是木星高速自轉而產生的大氣環流,這些雲層有上千公裡厚,我們可以通過雲層的不同顏色來辨別覆蓋在木星上的高氣壓帶和低氣壓帶。在木星上各個方向的氣流攪動起強大的風暴,最著名的就是位於其南半球的上的大紅斑,它於1665年被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發現,至今已經有300多年了。大紅斑是一個含有紅磷化合物的大氣渦旋,逆時針方向旋轉,溫度似乎比周圍的大氣低一些。

木星溫度帶

二、木星的結構

核心區,科學家估計木星可能有一個固態的核心,但目前還未得到證實。

液態金屬層,在這裡氫原子在高溫高壓下形成液態金屬氫,其產生的渦流能夠在木星周圍產生強大的磁場。

液態層,在木星雲層之下,高壓使氫氣變成液體。

木星上層,包含有氨氣、甲烷、水合氫硫化合物。

大氣層,主要由氫所組成 ,厚度超過5000千米,一直延展到星際空間。

三、木星的衛星

木星有著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群,目前已知的衛星至少有67顆(筆者曾經觀測到4顆,幾千塊的天文望遠鏡,只能看到4個小亮點,其他的體積就太小了,普通望遠鏡根本看不到)。

木星的衛星主要分三個群組:四顆小的內層衛星(木衛五群),四顆巨大的伽利略衛星(由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第三個群組由59顆或更多的小型衛星組成。

下圖便是木星四顆最大的衛星,分別是木衛一(Io,伊奧),木衛二(Europa,歐羅巴),木衛三(Ganymede,蓋尼米得),木衛四(Callist,卡裡斯託)

木星的衛星

木衛一,距木星的平均距離為421600千米,形狀呈球形,其直徑為3630千米,表面光滑乾燥,有廣闊的平原和起伏的山脈。木衛一上有強烈的火山活動。

木衛二,伽利略衛星中最小的一個,距木星的平均距離為670900千米,直徑3138千米。木衛二上覆蓋著一層厚約100千米的冰幔,這是一個白色的星球,冰層有巨大的冰縫,有科學家估計這裡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衛三,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與木星的平均距離為107萬千米,直徑5262千米,如果木衛三不是圍繞著木星轉而是圍繞著太陽轉,那它就是一顆行星了。木衛三的水和冰比木衛二更多。

木衛四,這是最外層的伽利略衛星,與木星的距離為190萬千米,直徑為4800千米,其表面與木衛二、木衛三大致相同。

四、探測木星

探測木星

從1972年到2011年NASA發射了多個探測器對木星進行了探測。

1973年,先驅者10號飛掠木星探測到木星規模宏大的磁層,研究了木星的大氣。

1974年,先驅者11號到達木星,它比先驅者10號更加靠近木星,傳回了木星磁場、輻射、重力、溫度、大氣結構等信息。

1979年,旅行者1號拍攝到了之前科學家猜測的木星環。不久之後,旅行者2號又獲得了木星環的更多情況。木星環厚約30千米,寬度約為6500千米,離木星12.8萬千米。

木星光環

1989年發射的伽利略號探測器用時8年,對木星及其衛星進行探測。發現木星上有氨雲,並傳回了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有可能在地表下存在水的證據。

2000年12月,卡西尼號飛掠木星對南北半球進行了觀測,繪製了迄今為止木星最詳細的表面圖。

五、木星的相關數據

木星直徑:142984千米

體積(地球=1):1321

質量(地球=1):318

赤道區域重力(地球=1):2.36

離太陽平均距離(地球=1):5.2

沿軸傾斜度:3.1°

自轉周期:9.93小時

公轉周期:11.86年

衛星數量:67+

(本文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天文知識——小行星(Asteroid)
    在很早之前德國的傑出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 ·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就指出火星和木星兩顆行星的軌道之間的距離過大,有個空缺。根據克卜勒的定律來計算,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是有一顆行星的。
  • 天文知識——木星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介紹太陽系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四顆行星統稱為氣態巨行星。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角就是木星。一、木星概覽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太陽的第二大天體。它是一顆外表有著美麗條紋的、龐大的氣態行星。
  • 天文知識之木星-簡單篇
    木星表面最為顯著的是它那美麗的大紅斑(即木星表面的超級風暴氣旋),已經存在數百年之久。圖2.2.1.3 木星的大小比太陽小一個數量級(×0.10045),但仍比地球大一個數量級(×10.9733),大紅斑大約與地球一樣大(相同數量級)2.2.1.4 木星的自轉與公轉
  • 噓……朱諾看到了木星上的精靈和小鬼
    朱諾在木星的高層大氣中探測到了短促有力的紫外閃光。這些現象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木星大氣中的「精靈和調皮小鬼現象」。聽起來又酷又好玩有木有?大氣精靈(sprites)和調皮小鬼(elves)是雷暴發生時附近大氣區域的光學現象,都屬於大氣瞬態發光事件(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簡稱TLE's)。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周日 · 視頻天象翻譯:王永豐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群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jupiter-polar-vortices-stability.html近期人們把目光投向金星,它厚重的大氣層中檢測到與生命相關的磷化氫物質。
  • 大氣謎團:從金星到木星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翻譯:王永豐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群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⑨坤原文連結:https://www.space.com/jupiter-polar-vortices-stability.html近期人們把目光投向金星,它厚重的大氣層中檢測到與生命相關的磷化氫物質。
  • 波場Dapp年度大作:TronJupiter木星計劃
    ROI投資礦池:20%          DICE猜數字遊戲礦池:20%          其他遊戲生態:30%(暫未開放)【平臺介紹】基於TRX智能合約去中心化挖礦平臺,用戶可通過參與DICE猜數字遊戲+TRX質押挖礦+ROI投資理財來挖礦獲得平臺幣JUPT,通過合約執行所有鏈上協議,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與規則公平透明。
  • 天文知識——土星(Saturn)
    一、概述土星(Saturn),太陽系的第二大行星。中國古代稱為填星、鎮星,它也是古代天文學家所觀測到的最遠的行星,直到1781年發現天王星之前,人們一直把土星當作太陽系的邊界。因為環繞赤道巨大的光環,以及表麵條紋霧狀的模糊的雲層,看上去安靜、美麗。但是,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了。
  • 「天文科普」天文漫畫-木星
    最近很適合觀測木星!來輕鬆地學習相關知識吧。不過……小藍小綠似乎暫時沒有新的進展呢……感謝「中國國家天文」公眾號的轉載許可。-THE END-雖然木星看起來像一幅美輪美奐的油畫——哈勃太空望遠鏡WFC3相機於2014年拍攝的木星的真實色彩影像(木星的「雲彩收集者」想必很幸福吧?)
  • 天文知識——火星(Mars)
    火星一、概述火星(Mars)一個紅色的星球。火星的公轉軌道偏心率為0.09,為橢圓形,軌道半徑為1.52個天文單位。火星在軌道上與地球的會合周期是779.87天,就是大約每隔2年2個月,火星接近地球一次。當地球和火星運行到太陽的同一側,差不多形成一條直線的時候,稱為「火星衝日」,每隔15年~17年相距特別近,稱為大衝,這時候是觀測火星的最佳時機。
  • 木星有79顆衛星?不,可能是600顆
    編排:邱煜欣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徐玖坤原文連結: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jupiter-could-have-600-moons/「最新研究表明,行星之王木星可能擁有數百顆較小的衛星
  • 天文小科普:木星大紅斑
    木星的紅斑是太陽系最突出的特徵之一。這是一個和地球三倍一樣大小的巨大風暴。自從太空人第一次用望遠鏡看見它開始,它一直圍繞著木星雲層頂端肆虐。太空人認識這是更深的紅色來自如何獲取硫和氨粒子從更深處的木星的大氣層中。這些化學物質開始是黑的之後會變亮當它們暴露在太陽光下的時候。木星上小風暴通常是白色的,當它們變大的同時也會變暗。形成的紅斑jr.風暴當它成長地巨大且劇烈的時候,從白色變至紅色。
  • 天文小科普:木星大紅斑
    木星的紅斑是太陽系最突出的特徵之一。這是一個和地球三倍一樣大小的巨大風暴。自從太空人第一次用望遠鏡看見它開始,它一直圍繞著木星雲層頂端肆虐。被稱為巨大紅斑的物質其實是由高壓反氣旋形成的風暴。這個風暴圍繞著這個星期在22度左右旋轉。太空人認識這是更深的紅色來自如何獲取硫和氨粒子從更深處的木星的大氣層中。
  • 柳州科技館邀您一同觀測「木星衝日」,提供天文望遠鏡
    想看看八大行星中最大的大胖子——木星的真實面孔嗎?機會來啦!從本月10日起持續到月末,天宇將會出現「木星衝日」天象,衝日前後,木星距離地球最近,也最明亮。只要手裡有個好點的望遠鏡,你就能一睹木星風採。在本周末,柳州科技館還將會給市民提供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助你一臂之力。
  • 朱諾號的發現:木星水之謎
    Gill朱諾號提供了木星大氣中水含量的第一手科學結果。根據最近發布於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朱諾號探測結果估計,木星赤道區域水分子大概佔了木星大氣中分子的0.25%——相當於太陽中的三倍。這也是自從1995年伽利略任務暗示木星可能和太陽一樣極度乾燥(比較的並不是根據液態水而是水的組成成分—氧元素和氫元素)之後,第一次發現氣態巨行星的水含量(豐度)。
  • 天文知識之火星-簡單篇
    這些行星成員我們又分為三大類,第一種是類地行星(巖石行星),主要由矽酸鹽巖石組成,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第二種是類木行星(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構成,它們分別是木星和土星。第三種是冰巨行星,主要由水、氨與甲烷組成的冰狀固體構成,分別是天王星和海王星。
  • 《我愛科技館》原創系列(二十三)學習航天知識 增強愛國情懷
    「浩瀚宇宙」展區通過對宇宙系列展品的展示,使參觀者對宇宙從現象到原理有所認知,讓大家仰望星空、了解天文、喜愛天文、探索宇宙,從而讓我們對宇宙充滿熱愛、感到敬畏。「宇宙與航天」兩個展區主要展示展品設計展區設置木星
  • 天文知識——望遠鏡
    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先說一下分類,我們日常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有兩大類: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一、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大部分人都見過,所以很難把它和天文觀測聯繫到一起。
  • 重慶首家民用天文主題樂園開放 可用望遠鏡看到木星上的條紋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5月17日22時02分訊(記者 伊永軍)日前,重慶首家民用天文主題樂園在重慶遊樂園正式開放。今(17)日,2016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探索宇宙奧秘,開啟侏羅紀之旅」活動就帶領市民感受了這個樂園的奇妙之處。在這裡,市民不僅可以領略到用聲、光、電、霧打造的「恐龍世界」,還能用高倍望遠鏡觀測到木星上的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