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知識——望遠鏡

2020-12-04 木棉閣圖書管理員

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

先說一下分類,我們日常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有兩大類: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

一、雙筒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大部分人都見過,所以很難把它和天文觀測聯繫到一起。其實,你若是有個物鏡口徑超過35毫米的雙筒望遠鏡,你就可以開始天文觀測了,那些比較暗的星星會在雙筒望遠鏡下顯現出來,再對照星圖,在天空中找到相應的星星,你會發現這是非常有趣的。我個人覺得雙筒望遠鏡是巡天利器,不太貴的價格,是天文觀測入門的最好選擇。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別買雜牌,還有聲稱放大50倍、100倍的雙筒望遠鏡銷售商。

上面說到了雙筒望遠鏡的物鏡口徑,這個估計有很多人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雙筒望遠鏡的參數。

規格數字在雙筒望遠鏡上都會找到這樣的數字(如上圖)7×50,數字7表示望遠鏡的放大倍率,50表示望遠鏡的物鏡口徑,一般以毫米為單位。建立選擇倍率不超過10倍的雙筒望遠鏡,因為人在手持的時候,雙手是會抖動的,這也是大部分相機為什麼要有防抖功能的原因,倍率越大,雙手抖動的幅度也會被放大。而且大倍率的雙筒望遠鏡通常體積都比較大。當然,如果你喜歡大雙筒望遠鏡,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時候你就需要一個三腳架,和一個雙筒望遠鏡支架了。下圖便是雙筒望遠鏡的支架,將支架的兩端分別和雙筒望遠鏡及三腳架相連就可以觀測了。

2. 光學元件

雙筒望遠鏡的主要光學元件是稜鏡。有兩種稜鏡:屋脊稜鏡和保羅稜鏡。屋脊稜鏡比較小巧,但不推薦用於天文觀測,主要是成像較暗,裝配精度要求高。天文觀測中一般使用BAK-4保羅稜鏡的雙筒望遠鏡。

還有關於物鏡的鍍膜,千萬別買那種大紅膜,亮閃閃的紅色,這種膜多數為了掩飾劣質的光學元件。

3. 出瞳距離

出瞳距離是獲得最佳圖像時目鏡到眼睛的距離,通常隨著倍數的增加而減小。在這裡要建議近視的朋友,選擇出瞳距比較大望遠鏡。、

二、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有三種: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見下圖:

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折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這三種天文望遠鏡各自有什麼優缺點呢?

折射式望遠鏡的優點:物鏡沒有遮擋;易於保養。缺點:由於鏡筒的封閉達到環境溫度的時間較長;成像有色差 ;好的鏡片很昂貴。

反射式望遠鏡的優點:沒有色差,只有一個需要光學加工的鏡面,口徑大。缺點:因為使用了副鏡,所以中心有遮擋;每幾年需要重新鍍膜、維護;有彗差;鏡身不封閉,有空氣對流現象 。

折反射式望遠鏡的優點:成像穩定,鏡身封閉,避免了空氣對流,也讓鏡片鍍膜的壽命延長了。彗差消除比反射鏡要好。缺點:造價昂貴,由於有副鏡,光線比折射式還是有所損失。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天文望遠鏡的組成,如下圖所示:

還有下面這種類似於相機三腳架一樣的地平式支架,可以水平轉動和仰角角度調節。

三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兩種不同類型支架裝置,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不過按照筆者先後換過3臺天文望遠鏡的經驗來說,建議選擇一臺帶自動尋星,自動跟蹤功能的比較好,物鏡口徑有個80毫米就可以了,筆者正是憑著全自動的方式才順利地對木星等比較遠的天體進行觀測的,而且還看到了木星的4顆衛星。

另外,再配一個雙筒望遠鏡。如果想天文攝影,那你還需要一臺單眼相機和鏡頭轉接環。

由於篇幅有限,望遠鏡的光路原理,赤道儀的使用方法,還有許多的相關配件等,筆者在這裡就不敘述了。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天文愛好入門之後,自然就會去了解到了。本文如有不足之處,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哪種天文望遠鏡好?天文望遠鏡怎麼選?小白看過來
    作為一個的天文愛好者,在選天文望遠鏡踩過一些坑,學習過一些知識,這裡總結了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準備入門的小白。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下)
    由於天文望遠鏡的口徑大於肉眼瞳孔的直徑,因此能匯集更多的光,聚焦後相當於增加了天體發光的強度,所以人類通過望遠鏡就能夠看到更遠、更暗的天體。  天文望遠鏡的巨大作用天文望遠鏡的發明突破了人類眼睛的局限,拓寬了人類自身的視野,使人們從宇宙中獲取的信息更加豐富。自從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並知道瞭望遠鏡的威力與口徑的關係以來,人類就致力於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製造更大口徑的望遠鏡。
  • 天文望遠鏡基礎——選擇
    去年年底,我心血來潮想買臺天文望遠鏡,但剛接觸天文的我對天文望遠鏡不甚了解,於是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作為一個學物理的人,一開始對百度上的大量資料也是非常暈乎,望遠鏡的類型實在是比較多,而且光路原理各不相同。可以說,不同類型的望遠鏡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望遠鏡的出現說起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世界公認的發明人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
  • 天文望遠鏡星特朗80EQ
    土星環土星環算是天文望遠鏡能看到的最壯觀的景象了,用星特朗80EQ就能看到土星環,雖然不太清晰,但對於入門級天文望遠鏡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恆星即使用更高解析度的天文望遠鏡,恆星在視野中也只是一個光點,因為恆星距離地球實在是太遠了。
  • 自製天文望遠鏡才叫酷
    這個消息讓不少天文愛好者激動無比,銀川人馬浚哲也是其中一位。但和其他天文發燒友不同,除了愛好拍攝深空,馬浚哲還自己動手製作天文望遠鏡。 追星星的少年 馬浚哲對天文的愛好,要從兒時說起。那時候家住農村的馬浚哲,最喜歡在村裡放電影的時候,和小夥伴們躺在谷堆旁仰望星空。夜空中的點點星光,像夜的精靈,讓他疑惑而神往。
  • 從天文望遠鏡裡看月亮
    一位天文愛好者在南湖邊用天文望遠鏡觀看月亮記者唐輝吉 攝廣西新聞網南寧訊 (記者郭燕群)10月3日晚,走出家門賞月的人們來到廣西科技館門前的廣場,利用科技館提供的天文望遠鏡,與月亮來個「親密接觸」。當晚7時30分,廣西科技館的工作人員就將3臺天文望遠鏡抬到館門前的廣場,為群眾現場舉行以「探索月球的秘密」為主題的中秋賞月活動。工作人員給其中的一臺天文望遠鏡接上投影儀。
  •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直到1609 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星空,向人類展示出前所未見的星空深處。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
  • 想入手天文望遠鏡?這些知識一定有用
    如果你有使用普通望遠鏡觀察地面物體的經驗,就會了解焦距越大、看得越遠的望遠鏡視野就越窄——目標或鏡頭的微弱移動就會導致目標跑出視野。因為觀察基線更長,天文望遠鏡除了要避免震動,還需要讓鏡筒緩緩移動追上公轉的天體。如果只是要求天體不離開視野,那麼經緯儀就可以滿足要求。經緯儀是一種簡單的可以支撐和旋轉的雙軸架臺,水平軸和垂直軸互相垂直。
  • 透過天文望遠鏡 看「暗紅色」太陽(圖)
    (原標題:透過天文望遠鏡 看「暗紅色」太陽(圖))   5月15日
  • 我的天文望遠鏡
    可是從書本上我看不到真實的宇宙,於是萌發了要一臺天文望遠鏡的夢想。說幹就幹,我先上網查找天文望遠鏡的資料,一臺物美價廉的天文望遠鏡被我收入「購物車」中。可我存的壓歲錢只剩200元,只好向爸爸求助。爸爸見我這麼愛天文,加上上學期我考了「雙百」,爸爸欣然同意解囊相助。上了一天課真的好累,周末放學我剛進家門,就發現了一個大紙箱子——天文望遠鏡!
  • 天文學較早出現的望遠鏡——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加州奧克蘭塞波特天文和科學中心天文臺的20 英寸折射鏡。望遠鏡發明後,天文學家們得以在凝望廣袤的星空時視野更加廣闊。這包括了看到諸如月球和行星等封閉物體的表面細節。望遠鏡也幫助我們看到了更多我們用裸眼不能看到的星星。
  •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時間把夢塗黑32,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超級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夜空是美麗的,充滿誘惑力的,很多人都想觀看夜空到底是什麼樣的,望遠鏡的發明使人們的欲望得到了定的滿足。
  • 天文望遠鏡如何維護與保養
    天文望遠鏡是精密儀器,維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望遠鏡的使用和壽命。正因為大多數人缺乏這方面的基本知識,所以我編寫了這篇文章,希望能對大家在天文望遠鏡如何維護與保養方面有所幫助。 1、光學系統的維護  (1) 保證望遠鏡放置在通風、乾燥、潔淨的地方;所有的目鏡、稜鏡、二次成像鏡及其它小的光學零附件,不使用時應放入帶乾燥劑的乾燥箱或乾燥缸內,同時要時常注意更換新的乾燥劑。在雨雪天、風沙、溼度大(超過85%)的天氣均不要使用望遠鏡,也不要打開物鏡蓋,特別是對於無密封窗的反射望遠鏡,灰沙是最大的敵害。
  • 【天文望遠鏡的那些事兒】——格裡菲斯天文臺
    格裡菲斯天文臺和洛杉磯(圖片來自flickr) 本期咱們來聊聊天文望遠鏡的家——天文臺
  • 日食來了,給孩子買了個天文望遠鏡
    前幾天,貓霸從夥伴那兒得知,這個月二十一日有日食,問我能不能買個天文望遠鏡。我一查,還真有這麼個事。而且二十一日正好是周末,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所以,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在日食之前一定會給她買一個。我望遠鏡還了解一些,但是對天文望遠鏡就不了解了,從來沒擺弄過這玩意。如何挑一個合適的,成了我的難題。雖然有萬能的網際網路,但網上的資料紛繁複雜,要我在短時間內整理個頭緒,還真不容易。而且,我本來就對星空很是嚮往,那也是我小時候的夢想,在查資料的時候,經常被帶偏到天文知識的補課裡去了。
  •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古代,人們用肉眼來觀察宇宙,能足度相當有限。後來,天文望遠鏡幫助天文學家們獲得了一批又一批寶貴的觀測資料、使人們能更加深人地探索宇宙。隨著人們探素欲望的不斷增強、天文望遠鏡也是越做越大。
  •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這個成立於2013年8月的群,讓珠海越來越多的天文愛好者找到了情感的共鳴。  等你與我仰望星空  在這個群中,大家都知道,V9是國內業餘天文愛好者中唯一能純手工製作卡塞格林式天文望遠鏡(卡式)的牛人。去年冬天,V9加入珠海天文愛好者群,他看到大部分群友都沒有用過大的鏡子,群裡也沒有公共設施,就主動提出給群裡做一臺,供全體群友活動時使用。
  • 天文望遠鏡能有多大?
    口徑,是望遠鏡的重要指標。簡單來講,口徑越大,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就越強,就能看見越遠、越暗的天體。所以,天文學家就不斷地追求更大的望遠鏡。在歷史上,天文望遠鏡就是在不斷變大。那麼,天文望遠鏡能有多大?緊接著,1609年,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望遠鏡觀測了太空,完成了許多天文發現。那個時候的望遠鏡口徑只有幾釐米,比現代天文愛好者的小型天文望遠鏡還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