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
先說一下分類,我們日常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有兩大類: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
一、雙筒望遠鏡
雙筒望遠鏡大部分人都見過,所以很難把它和天文觀測聯繫到一起。其實,你若是有個物鏡口徑超過35毫米的雙筒望遠鏡,你就可以開始天文觀測了,那些比較暗的星星會在雙筒望遠鏡下顯現出來,再對照星圖,在天空中找到相應的星星,你會發現這是非常有趣的。我個人覺得雙筒望遠鏡是巡天利器,不太貴的價格,是天文觀測入門的最好選擇。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千萬別買雜牌,還有聲稱放大50倍、100倍的雙筒望遠鏡銷售商。
上面說到了雙筒望遠鏡的物鏡口徑,這個估計有很多人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雙筒望遠鏡的參數。
規格數字在雙筒望遠鏡上都會找到這樣的數字(如上圖)7×50,數字7表示望遠鏡的放大倍率,50表示望遠鏡的物鏡口徑,一般以毫米為單位。建立選擇倍率不超過10倍的雙筒望遠鏡,因為人在手持的時候,雙手是會抖動的,這也是大部分相機為什麼要有防抖功能的原因,倍率越大,雙手抖動的幅度也會被放大。而且大倍率的雙筒望遠鏡通常體積都比較大。當然,如果你喜歡大雙筒望遠鏡,也是可以的。不過這時候你就需要一個三腳架,和一個雙筒望遠鏡支架了。下圖便是雙筒望遠鏡的支架,將支架的兩端分別和雙筒望遠鏡及三腳架相連就可以觀測了。
2. 光學元件
雙筒望遠鏡的主要光學元件是稜鏡。有兩種稜鏡:屋脊稜鏡和保羅稜鏡。屋脊稜鏡比較小巧,但不推薦用於天文觀測,主要是成像較暗,裝配精度要求高。天文觀測中一般使用BAK-4保羅稜鏡的雙筒望遠鏡。
還有關於物鏡的鍍膜,千萬別買那種大紅膜,亮閃閃的紅色,這種膜多數為了掩飾劣質的光學元件。
3. 出瞳距離
出瞳距離是獲得最佳圖像時目鏡到眼睛的距離,通常隨著倍數的增加而減小。在這裡要建議近視的朋友,選擇出瞳距比較大望遠鏡。、
二、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有三種: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見下圖:



這三種天文望遠鏡各自有什麼優缺點呢?
折射式望遠鏡的優點:物鏡沒有遮擋;易於保養。缺點:由於鏡筒的封閉達到環境溫度的時間較長;成像有色差 ;好的鏡片很昂貴。
反射式望遠鏡的優點:沒有色差,只有一個需要光學加工的鏡面,口徑大。缺點:因為使用了副鏡,所以中心有遮擋;每幾年需要重新鍍膜、維護;有彗差;鏡身不封閉,有空氣對流現象 。
折反射式望遠鏡的優點:成像穩定,鏡身封閉,避免了空氣對流,也讓鏡片鍍膜的壽命延長了。彗差消除比反射鏡要好。缺點:造價昂貴,由於有副鏡,光線比折射式還是有所損失。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天文望遠鏡的組成,如下圖所示:
還有下面這種類似於相機三腳架一樣的地平式支架,可以水平轉動和仰角角度調節。
三種類型的天文望遠鏡,兩種不同類型支架裝置,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不過按照筆者先後換過3臺天文望遠鏡的經驗來說,建議選擇一臺帶自動尋星,自動跟蹤功能的比較好,物鏡口徑有個80毫米就可以了,筆者正是憑著全自動的方式才順利地對木星等比較遠的天體進行觀測的,而且還看到了木星的4顆衛星。
另外,再配一個雙筒望遠鏡。如果想天文攝影,那你還需要一臺單眼相機和鏡頭轉接環。
由於篇幅有限,望遠鏡的光路原理,赤道儀的使用方法,還有許多的相關配件等,筆者在這裡就不敘述了。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天文愛好入門之後,自然就會去了解到了。本文如有不足之處,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