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天文望遠鏡才叫酷

2020-11-23 銀川晚報

自製天文望遠鏡的馬浚哲。記者閆茜攝

馬浚哲和朋友在野外觀察星空。受訪人供圖

前不久,萬眾矚目的黑洞照片,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這個消息讓不少天文愛好者激動無比,銀川人馬浚哲也是其中一位。但和其他天文發燒友不同,除了愛好拍攝深空,馬浚哲還自己動手製作天文望遠鏡。

追星星的少年

馬浚哲對天文的愛好,要從兒時說起。那時候家住農村的馬浚哲,最喜歡在村裡放電影的時候,和小夥伴們躺在谷堆旁仰望星空。夜空中的點點星光,像夜的精靈,讓他疑惑而神往。

上世紀80年代初,上小學的馬浚哲第一次接觸到瞭望遠鏡。「父親由於工作關係,需要配備望遠鏡,他的工作裝備讓我愛不釋手,遠處的東西能清晰出現在眼前,那種感覺很震撼!」他說,用屬於自己的望遠鏡,仰望天上的繁星,成了當時最大的夢想。

從小,馬浚哲就喜歡閱讀科學類雜誌,為了研究望遠鏡的原理,小學五年級時,他便將大姐高三的物理書「讀透」了,了解了不少關於光學的知識。著手製作是在六年級,為了找到合適的目鏡和物鏡,馬浚哲還弄碎了奶奶的老花鏡。

最後,他在《我們愛科學》雜誌上,找到了專業生產鏡片的廠家,用自己的壓歲錢訂購了一套,安在報紙做的鏡筒上,並用鐵絲將鐵棍固定好,製作了一支簡陋的三腳架。13歲的馬浚哲,完成了人生中第一臺簡易望遠鏡。

彼時的馬浚哲,就是一個追星星的少年。至今他還記得那臺紙做的望遠鏡參數:口徑:50mm,倍率:20,能看到月亮表面的環形山,但是色差很大。

挑戰折射式望遠鏡

多年來,隨著工作生活等原因,馬浚哲對天文的熱愛,被迫告一段落。七年前,38歲的他又被一組星空的照片所吸引,擱置多年的天文夢重新燃起。

拍攝深空不僅需要單眼相機,還需要高倍天文望遠鏡,可市面上的設備,好的太貴,便宜的誤差又大。馬浚哲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製作一架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分為三大類:折射式、牛頓式、馬卡式。在相同口徑下,一個製作精良的折射式望遠鏡能提供最高品質的圖像,但加工難度大,執著的馬浚哲一開始挑戰的便是折射望遠鏡。因為銀川沒有製作天文望遠鏡的同行,從收集材料、測量、繪圖、演算、調試、裝配等,都需要他一個人完成。

第一臺折射望遠鏡,耗時半年時間完成,口徑80mm,最高倍率80倍。2013年的冬天,馬浚哲和朋友用它拍到獵戶座M42大星雲。

「曾經有朋友通過我製作的望遠鏡,看到了土星插圖中的光環,他感慨,原來教科書沒有騙人。」他說,讓更多人通過他製作的望遠鏡了解星空,這是最有成就感的。

「最高境界」是做目鏡

不少人了解望遠鏡,都是從雙筒望遠鏡開始的,雙筒的立體感更強,更真實。「你甚至能通過它看到遠處樹葉邊緣微微的光環,這種視覺感受是單筒和單反都無法比擬的,但雙筒望遠鏡對目鏡的要求也更高。」他說。

行內人都知道,玩望遠鏡的「最高境界」就是製作目鏡,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觀測的效果。這些年來,馬浚哲大部分精力都在研究目鏡,特別是做一個體積小、視角寬闊的廣角目鏡,這考驗的是一個製作者,對光學鏡片的組合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把握程度。

一個目鏡中通常有多個鏡片,每個鏡片的功能都不同。馬浚哲要做的是通過計算一系列公式,調節它們之間的距離,以達到減少色差和畸變的目的。

「有一次我將一個目鏡的鏡片全都拆了下來,反覆試驗和調試,就在要放棄的時候,無意間將所有鏡片都反了過來,不僅像場非常平,倍率也增加了。」馬浚哲說,這樣的鑽研讓人興奮。另外,越小的零部件對精度的要求越高,鏡片多為曲面,當機械加工達不到標準的時候,必須人工用砂紙繼續打磨金屬配件。馬浚哲說,為了更貼合鏡片,要邊打磨邊測量,這是需要耐心的「精細活」,全程下來「強迫症」都犯了。

馬浚哲經營了一家奶茶店,一旦在工作時間研究起望遠鏡,甚至連顧客都顧不上了。

擅長「變廢為寶」

對於馬浚哲來說,製作望遠鏡技術的難點,可以通過鑽研來攻克,缺乏原材料才是最令他頭疼的。所以多年來,馬浚哲練就了一身變廢為寶的技能。

馬浚哲為記者展示了一臺自製的雙筒望遠鏡,它的轉向系統來自於一臺廢舊的顯微鏡。「我的第一臺單筒望遠鏡,鏡筒也是二手的,外觀完好,只需要將內部結構進行改造就可以使用,價格比全新的便宜一半。」他說。

除此之外,馬浚哲的家中還有上百個從廢品回收站買來的攝像頭。「其他人當廢品將它們丟棄,在我看來都是寶貝,這些攝像頭是製作目鏡的絕佳材料,有些甚至還是進口的。有時候去廢品回收站,看到一些上好的材料被壓成了鐵塊,真的很心疼!」他說。

記者 閆茜

相關焦點

  • 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欲建觀測基地
    【解說】生活在福建泉州晉江市的顏明哲是一名天文「發燒友」,自2014年以來,顏明哲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等天文景觀,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晉江市安海鎮,了解顏明哲的「追星」故事。
  •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 技術帝自製天文望遠鏡 家門口輕鬆看木星(圖)
    龔貴鋒 李卓 攝影報導  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龔貴鋒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長沙技術帝自製天文望遠鏡 家門口輕鬆看木星
    譚魏用自己製作的天文望遠鏡拍下的木星表面。 譚魏 供圖     譚魏和他親手打造的天文望遠鏡。   龔貴鋒 李卓 攝影報導  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龔貴鋒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廢料自製射電天文望遠鏡,在家也能看宇宙!
    許多天文愛好者對射電天文望遠鏡有極大的興趣,但射電天文望遠鏡造價高的驚人,只能望鏡興嘆,今天介紹一個自製簡單射電天文望遠鏡的辦法,雖然達不到國際射電天文望遠鏡的指標,但也能觀察射電波較強射電源;中頻放大器需自製,非常簡單,給大家一個參考圖:中頻放大器電路原理介紹:中頻信號由J2接入,經Q2放大約20倍輸出至Q1,Q1是射極跟隨器,是為了降低阻抗而達到抗幹擾的目的。中頻放大後的信號由Q1發射極引出,接至示波器即可觀察信號。
  • 自製大口徑天文望遠鏡 「怪才」設計師追夢星空
    我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也激發了一些天文愛好者的濃厚興趣。在福建泉州,有位天文愛好者通過自製的巨型天文望遠鏡,觀測著月球表面嫦娥五號的著陸點,追尋著自己的太空夢。這一段月亮的延時畫面是福建泉州天文愛好者顏明哲拍攝的。天文愛好者 顏明哲:通過我的望遠鏡能看到高倍的月亮表面的細節,月亮表面的細節非常震撼,表面都是坑窪,大小撞擊坑非常多,大的都有一百多公裡。
  • 【盤州發布】盤州牛小夥,自製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月球隕石坑
    近日微博上「新京報我們視頻」發布視頻介紹了盤州一小夥自製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 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自稱能「看到木星的雲」
    本報長沙訊  長沙天文愛好者譚巍與朋友花了近兩年時間,於近日終於製成一個重約75公斤的天文望遠鏡。1月9日中午,記者來到雨花區和平小區一居民樓,身為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的譚巍稱,這架望遠鏡的「精度已達到科研級水平」,「用它可以看清楚木星表面的雲帶」。
  • 男子自製天文望遠鏡 可在家門口清楚看木星(圖)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2015-03-20 11:32:28前天,網名叫V9的磨鏡牛人把剛剛出爐的大口徑牛頓式反射望遠鏡贈予珠海天文愛好者群友觀星賞月。設備剛在群裡一亮相,就炸開了鍋。  「本周末只要天氣轉晴,我們肯定出動觀星,群友正等著給新設備開光呢。」群主「荒漠大哥」告訴記者。  珠海天文愛好者在QQ群上有一個文藝的名字——「聖洛朗的眼淚」,這是英仙座流星雨的別稱。
  • 網友自製天文望遠鏡:鏡片和pvc管 隕坑月海清晰可見
    貴州六盤水市盤州市網友追光公子發布自製天文望遠鏡的視頻自製望遠鏡主要材料有,膠帶,鏡片,木樁,pvc管和轉椅。網友看過視頻後,也動起手來製作自己的望遠鏡,還發來視頻讓追光公子點評指導,隔空學習交流十分熱烈。6月3日,新京報記者採訪到追光公子,他來自黔南民族學院叫郝元三,23歲。郝元三說:「沒有觀測經驗的網友,不要直接去觀察太陽。」
  • 沒有天文學位的天文學家:美國大叔從零開始自製望遠鏡獵星
    正好看到一位觀測員把天文望遠鏡對準了夜空。突然,一顆流星划過。守夜人驚呼:「先生,您這一炮打得可真準!」400多年前,伽利略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利用它,伽利略觀測到了月球環形山、木星的衛星等等,也由此拉開了人類「坐鏡觀天」的序幕。不過,天文望遠鏡屬於精密儀器,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售價更是昂貴。而這位大叔,卻在自家後院裡自製天文望遠鏡,用來仰望星空。
  • 湖北三小夥用PVC管自製天文望遠鏡追逐"星球夢"
    而它們,是湖北宜昌3位小夥用自製天文望遠鏡拍出的月球照片。  【解說】每到天氣晴朗的夜晚,攝影愛好者餘詩凡、高磊、閔捷3人就會扛著一架1.8米長望遠鏡尋找屋頂,或者空曠的場地蹲點拍攝夜空。  大大小小的環形山,隕石撞擊後留下的深坑,平常在我們的相機裡,一輪皓月掛蒼穹的美景,現在卻以如此寫實的方式呈現,帶來了另一種美感與震撼。
  • 年齡不是問題:七旬退休老人自製天文望遠鏡
    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由業餘玩家自製的望遠鏡是而即使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也會有衝動和激情去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天文望遠鏡」。大衛‧派維(David Pevear)是一位退休的地質學家,就像大多數仍不服老的美國退休老人那樣,他平常都會親自動手修理一些生活周邊的東西。而這次我們看到的是大衛自己親自動手打造的一款沒有外層的保護管的開放式望遠鏡。
  • 河北省內自製望遠鏡有了新「老大」 (圖)
    河北省內自製望遠鏡有了新「老大」 (圖)    小朋友們爭相觀看自製望遠鏡(記者任全軍/攝)    「看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就在我眼前呢。」19日17時30分許,雖然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但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月球,讓大二學生董紹華很是激動。他的校友們也在一一排隊,等著觀看。而這架望遠鏡也得到了省會天文愛好者們的稱讚,它是由石市天文愛好者自製成的省內最大口徑的天文望遠鏡。
  • 411年前的今天伽利略首次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太空!你知道天文望遠鏡...
    中國小康網訊 1610年1月7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太空。從此,人類的「巡天之旅」邁上了新徵程。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天文望遠鏡發展史上那些重要的節點,給大家講述一段天文望遠鏡的「羅曼史」。
  • 貴州小夥DIY天文望遠鏡月球隕石坑清晰可見
    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一小夥自製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在網上引起熱議。6月5日,多彩貴州網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該小夥。他叫郝元三,今年22歲。現在就讀於黔南民師範學院物理與天文系,目前是大三學生。說起為什麼想要做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郝元三說:「因為家鄉在大山深處,海拔高星空真的特別美!」
  • 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 民間「追星人」欲建觀測基地
    顏明哲和他自製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 吳冠標 攝中新網晉江12月11日電 (吳冠標)每到晴朗無雲、星辰閃爍的夜晚,顏明哲總會走上屋頂,操控著一臺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6年來,他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
  • 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 泉州民間「追星人」欲建觀測基地
    吳冠標 攝中新網晉江12月11日電 每到晴朗無雲、星辰閃爍的夜晚,顏明哲總會走上屋頂,操控著一臺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6年來,他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顏明哲住在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的一棟民房內,屋頂架著的兩臺黑色「大炮」,在村子裡顯得特別「突兀」,這就是他自製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直到1609 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星空,向人類展示出前所未見的星空深處。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