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1610年1月7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太空。從此,人類的「巡天之旅」邁上了新徵程。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天文望遠鏡發展史上那些重要的節點,給大家講述一段天文望遠鏡的「羅曼史」。
伽利略和最早的天文望遠鏡
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太空梭第11次執行太空任務。不同於前10次都是發射衛星,這一次它搭載了一個特殊的乘客——一臺以一位科學家名字命名的望遠鏡。
這臺望遠鏡的名字叫「哈勃」,是為了紀念美國「星系天文學之父」埃德溫·哈勃。之前他的名字還用在了一座月球環形山和一顆小行星上。
1930年的埃德溫·哈勃
在埃德溫·哈勃那個年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是反射望遠鏡。1923年至1924年間,哈勃曾用威爾遜山天文臺的254cm口徑的反射望遠鏡拍攝了仙女座大星雲和M33星系的照片。
人類對宇宙的觀察,最先決的條件就是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自1609年伽利略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副望遠鏡開始,天文望遠鏡先後經歷了折射式、反射式、紅外式和射電式等類型。看得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高。
但是這些望遠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地球上。其觀測效果會受到視野障礙物、環境溫溼度、大氣透明度、天氣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假如有一種望遠鏡,能夠突破地面的限制,直接在外太空觀測該多好啊!
於是,哈勃空間望遠鏡應運而生了。實際它本該在1986年就發射升空的,可是那一年發生了太空史上一次慘烈的悲劇——負責搭載「哈勃」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1月28日升空沒多久就爆炸了,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喪生。
在漫長的四年等待時間裡,哈勃「摩拳擦掌」,一直空轉以避免零件老化,還要不時進行噴氮氣養護,等到發射升空時,已足足「燒」了25億美元。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正式進入太空軌道的剎那,它不止揭開了宇宙幽邃深沉的幕布,也開啟了人類外太空觀測的新時代。下面,就來回顧哈勃給地球「開眼角」後,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禮物。
「創生之柱」(圖片來源:NASA)
看看這氣魄,聽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張照片對於哈勃的重要性了。儘管它是在1995年的愚人節那天拍攝的,可是其拍攝質量和標誌意義卻童叟無欺。哈勃歷年的十佳照片,都少不了這張!
從遠景圖裡我們可以看到,「創生之柱」是老鷹星雲(M16)的冰冷柱狀星際氣體和塵埃雲,就像「三指禪」頂著三個「異形巨卵」。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確實有年輕的恆星在裡面孵化出來呢!
「創生」,「創生」,這裡除了有「創世之意」,還有「生育」的創痛。因為每一顆年輕恆星的誕生,都伴隨著「超新星大爆發」,這對於恆星來說是「鳳凰涅槃」了,可對於「三指禪」來說,可就變成「三指殘」了。
「超新星爆發」後,「創生之柱」就像一位剛剛生產完的母親,在風中瑟縮著孱弱的身體,卻緊緊抱著襁褓中的新生兒,帶著激動的淚水親吻著,渾身散發著母性的聖潔光輝!
不同於「創生之柱」分娩的慘烈悽美,這張則充滿著愛侶間浪漫的柔情蜜意。像在太空中跳一支玫瑰形舞步的華爾茲。這是2011年4月20日,為慶祝哈勃發射升空21周年而拍攝的交互伴生星系——Arp273螺旋星系。
兩個星系彼此纏綿悱惻、繾綣依戀的交互伴生關係,是由一種叫作「引力潮汐」的現象引起的。他們彼此碰撞,又彼此撕扯,實際距離有200萬光年呢,只有纖細的「暗物質橋」連接,真真是咫尺天涯、距離產生美啊!
如果把上面的「玫瑰星系」比作情侶初戀階段,「創世之柱」則是婚後有了愛情的結晶,那麼氣泡星雲,則是「小寶貝」開始蹣跚學步、慢慢長大,開始做遊戲了,你看,他吹了一個「大泡泡」。
據人類所知,這個「小淘氣」可是足足吹了將近300多年「泡泡」了。它全稱NGC3521絮狀螺旋星系,最早被發現天王星的英國天文學家弗裡德裡希·威廉·赫歇爾於1784年發現。
弗裡德裡希·威廉·赫歇爾(中)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小傢伙」則是在距離我們4600萬光年之外的獅子座裡呢!哈勃於2015年拍攝到他活力四射的光芒和虎虎生風的動態,看來在宇宙裡,年輕也是王道!
天文望遠鏡讓地球上的人類真正「開眼看宇宙」,見識到了宇宙深處不朽的「生命奇蹟」。讓我們向「徵服星辰大海」的人類的先驅致敬,也致敬這些捕捉真理曙光的天文望遠鏡們,你們是人類的好幫手!(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