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年前的今天伽利略首次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太空!你知道天文望遠鏡...

2021-01-09 和訊科技

中國小康網訊 1610年1月7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太空。從此,人類的「巡天之旅」邁上了新徵程。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天文望遠鏡發展史上那些重要的節點,給大家講述一段天文望遠鏡的「羅曼史」。

伽利略和最早的天文望遠鏡

1990年4月24日,「發現號」太空梭第11次執行太空任務。不同於前10次都是發射衛星,這一次它搭載了一個特殊的乘客——一臺以一位科學家名字命名的望遠鏡。

這臺望遠鏡的名字叫「哈勃」,是為了紀念美國「星系天文學之父」埃德溫·哈勃。之前他的名字還用在了一座月球環形山和一顆小行星上。

1930年的埃德溫·哈勃

在埃德溫·哈勃那個年代,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是反射望遠鏡。1923年至1924年間,哈勃曾用威爾遜山天文臺的254cm口徑的反射望遠鏡拍攝了仙女座大星雲和M33星系的照片。

人類對宇宙的觀察,最先決的條件就是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自1609年伽利略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副望遠鏡開始,天文望遠鏡先後經歷了折射式、反射式、紅外式和射電式等類型。看得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高。

但是這些望遠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地球上。其觀測效果會受到視野障礙物、環境溫溼度、大氣透明度、天氣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假如有一種望遠鏡,能夠突破地面的限制,直接在外太空觀測該多好啊!

於是,哈勃空間望遠鏡應運而生了。實際它本該在1986年就發射升空的,可是那一年發生了太空史上一次慘烈的悲劇——負責搭載「哈勃」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1月28日升空沒多久就爆炸了,機上7名太空人全部喪生。

在漫長的四年等待時間裡,哈勃「摩拳擦掌」,一直空轉以避免零件老化,還要不時進行噴氮氣養護,等到發射升空時,已足足「燒」了25億美元。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正式進入太空軌道的剎那,它不止揭開了宇宙幽邃深沉的幕布,也開啟了人類外太空觀測的新時代。下面,就來回顧哈勃給地球「開眼角」後,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驚喜禮物。

「創生之柱」(圖片來源:NASA)

看看這氣魄,聽聽這名字,就知道這張照片對於哈勃的重要性了。儘管它是在1995年的愚人節那天拍攝的,可是其拍攝質量和標誌意義卻童叟無欺。哈勃歷年的十佳照片,都少不了這張!

從遠景圖裡我們可以看到,「創生之柱」是老鷹星雲(M16)的冰冷柱狀星際氣體和塵埃雲,就像「三指禪」頂著三個「異形巨卵」。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確實有年輕的恆星在裡面孵化出來呢!

「創生」,「創生」,這裡除了有「創世之意」,還有「生育」的創痛。因為每一顆年輕恆星的誕生,都伴隨著「超新星大爆發」,這對於恆星來說是「鳳凰涅槃」了,可對於「三指禪」來說,可就變成「三指殘」了。

「超新星爆發」後,「創生之柱」就像一位剛剛生產完的母親,在風中瑟縮著孱弱的身體,卻緊緊抱著襁褓中的新生兒,帶著激動的淚水親吻著,渾身散發著母性的聖潔光輝!

不同於「創生之柱」分娩的慘烈悽美,這張則充滿著愛侶間浪漫的柔情蜜意。像在太空中跳一支玫瑰形舞步的華爾茲。這是2011年4月20日,為慶祝哈勃發射升空21周年而拍攝的交互伴生星系——Arp273螺旋星系。

兩個星系彼此纏綿悱惻、繾綣依戀的交互伴生關係,是由一種叫作「引力潮汐」的現象引起的。他們彼此碰撞,又彼此撕扯,實際距離有200萬光年呢,只有纖細的「暗物質橋」連接,真真是咫尺天涯、距離產生美啊!

如果把上面的「玫瑰星系」比作情侶初戀階段,「創世之柱」則是婚後有了愛情的結晶,那麼氣泡星雲,則是「小寶貝」開始蹣跚學步、慢慢長大,開始做遊戲了,你看,他吹了一個「大泡泡」。

據人類所知,這個「小淘氣」可是足足吹了將近300多年「泡泡」了。它全稱NGC3521絮狀螺旋星系,最早被發現天王星的英國天文學家弗裡德裡希·威廉·赫歇爾於1784年發現。

弗裡德裡希·威廉·赫歇爾(中)

中國有句古話,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小傢伙」則是在距離我們4600萬光年之外的獅子座裡呢!哈勃於2015年拍攝到他活力四射的光芒和虎虎生風的動態,看來在宇宙裡,年輕也是王道!

天文望遠鏡讓地球上的人類真正「開眼看宇宙」,見識到了宇宙深處不朽的「生命奇蹟」。讓我們向「徵服星辰大海」的人類的先驅致敬,也致敬這些捕捉真理曙光的天文望遠鏡們,你們是人類的好幫手!(子華)

相關焦點

  •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伽利略把望遠鏡首先對準的是月亮,他第一次發現月球並不是個完美的天體,表面是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第一次知道原來月球和各大行星都不發光,我們能夠看見它們,是因為太陽照亮了它們;第一次知道原來天上的銀河並不是一條發光的河流,裡面其實有無數顆星星在對我們眨眼睛;第一次發現原來木星身邊也有衛星在圍著它轉;第一次發現原來金星不是一個圓點,而是有著與月相一樣的位相變化,有時呈現滿月那樣的圓面
  • 伽利略是怎樣發明天文望遠鏡的?
    文 | 飛蠓 伽利略自製望遠鏡的複製品 當時伽利略是帕羅瓦大學的教授,1609年以前他通過和友人(可能是薩爾皮)的通信獲知瞭望遠鏡的消息,但並未在意。這年7月中旬,一個荷蘭人來到威尼斯,向當時的威尼斯大公推銷望遠鏡,伽利略可能在威尼斯看到了(也可能是當面和薩爾皮交流知道了關於望遠鏡的更多的信息),他返回了帕多瓦,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猜出瞭望遠鏡的製造秘密,大約在7月22日製造了第一支屬於自己的望遠鏡。
  • 從今天起,你再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作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伽利略對天文也頗有研究。411年前的今天,他利用自製望遠鏡,首次觀察到了太空。但研究天文卻讓他遭受牢獄之災,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直到16世紀,這個理論才被哥白尼的「日心說」所推翻——但在幾百年前的世界,敢於指著地球說「你並不是宇宙的中心」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罪過。義大利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布魯諾更因宣揚日心說,於1600年被燒死在了羅馬鮮花廣場。當時,伽利略作為「日心說」的堅定擁護者之一,也不可避免地被逮捕入獄。
  • 天文望遠鏡今年400歲 回顧奇蹟文化歷史
    為了以紀念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天體400周年,聯合國把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中國古代「望遠鏡」渾儀是古代天文學家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觀天儀器,是天文學家測定天體方位時必不可少的武器。其功能相當於現代的望遠鏡,不過沒有用鏡片,以中空的窺管替代  1608年,一名荷蘭眼鏡商發明了第一架小望遠鏡。
  • 近代天文觀測的「眼睛」——天文望遠鏡發明史,由伽利略衍生發明
    到1609年為止,已經有56個世紀歷史的天文觀測全是靠肉眼來進行的。即使這樣,當時天文學已經取得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克卜勒發現了行星沿橢圓軌道繞日運行的規律。但是,天文學的發展畢竟到了單憑肉眼觀測已很難繼續深入的地步。就在這時,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並把它指向太空,自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包括伽利略在內的一些科學家也對望遠鏡產生了濃厚興趣。1609 年,伽利略開始使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並進行了詳細記錄。他當時所使用的天文望遠鏡是由一片凸透鏡和凹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的折射式望遠鏡,觀測天體時呈現正立的虛像。但由於光學結構及當時光學鏡片加工精度的限制,這種天文望遠鏡口徑只有四釐米左右,目視成像倍率也只有30 倍。
  •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Connor Feng • 2019-08-21 11:10
  • 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嗎?不,但伽利略與望遠鏡和火星有一段故事
    今天,李博士將從現代觀測火星的角度,和大家繼續探討火星的故事。人類在很久以前就發現了火星,但一直都僅能靠肉眼觀察。打破這一僵局的歷史時刻,是「透鏡」功能的發明,通過不同種類的「玻璃透鏡的組合」,人類可以看到極細微的東西(顯微鏡),也可以看到很遠處的東西(望遠鏡)。伽利略正是用望遠鏡觀測火星的第一人,但這對他來說似乎無法定義福禍。
  • 10萬人看北京天文館伽利略望遠鏡展
    沛納海全力贊助的「伽利略望遠鏡:改變世界的工具」預展已於2008年10月16日至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天文館成功舉辦,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廣泛關注,大獲成功。該展覽已在北京天文館展出,其展覽內容不久後將作為「伽利略、麥迪奇家族和天文時代」大型展覽(2009年4月4日至9月7日)的重點,登陸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隨後伽利略望遠鏡展將移師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2009年10月10日至2010年1月)。
  • 伽利略400年前曾親手繪製月面圖 真跡首次重見天日
    新快報訊人類登上月球不過是幾十年前的事,但早在400年前就已經有人首次用望遠鏡看清了月球表明的真面目,他就是大科學家伽利略。日前,伽利略親手繪製的5幅月球表面水彩真跡在失蹤4個世紀後首次重見天日。
  • 自製天文望遠鏡才叫酷
    自製天文望遠鏡的馬浚哲記者閆茜攝 馬浚哲和朋友在野外觀察星空。受訪人供圖 前不久,萬眾矚目的黑洞照片,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這個消息讓不少天文愛好者激動無比,銀川人馬浚哲也是其中一位。但和其他天文發燒友不同,除了愛好拍攝深空,馬浚哲還自己動手製作天文望遠鏡。 追星星的少年 馬浚哲對天文的愛好,要從兒時說起。
  • 解密在建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 清晰度是哈勃十倍
    自從伽利略將望遠鏡攝向茫茫太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加深。目前,中國正在參與建設一個直徑達30米的天文望遠鏡,如同一隻巨眼,探索宇宙的秘密。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是否會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
  • 人類觀測宇宙的法寶,細說天文望遠鏡的種類和歷史
    因為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已經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望遠鏡,通過鏡片觀察太空的光學望遠鏡只是這個大家族中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只是說天文望遠鏡,就說不清到底是指哪種望遠鏡了。那麼光學天文望遠鏡名字中的光學又是什麼意思呢?
  • 自製望遠鏡看太空
    性質變了,玻璃王子,不許你再和噸仔玩,回你的星球去吧。」但是玻璃王子人走了,卻留了一個「忽悠」的武功秘籍。已播劇集(點擊收看)第01集 玻璃為什麼是透明的?第02集 魯伯特之淚是眼淚嗎?第08集 關於平板玻璃 你們通通都猜錯第09集《自製望遠鏡望太空》(如下)敬請期待第10集《光纖》(大結局)常見的都是光學望遠鏡第一個光學望遠鏡是由伽利略發明的比光學望遠鏡看得更遠的是射電望遠鏡
  • 最大天文望遠鏡揭秘
    自從伽利略將望遠鏡攝向茫茫太空,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不斷加深。目前,中國正在參與建設一個直徑達30米的天文望遠鏡,如同一隻巨眼,探索宇宙的秘密。它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驚喜?是否會顛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近日,負責該項目的美國天文學家戈登·斯韋爾斯做客由南方都市報和廣東科學中心聯合主辦的小谷圍科學講壇,介紹這隻神秘巨眼可能窺探到的世界。
  •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古代,人們用肉眼來觀察宇宙,能足度相當有限。後來,天文望遠鏡幫助天文學家們獲得了一批又一批寶貴的觀測資料、使人們能更加深人地探索宇宙。隨著人們探素欲望的不斷增強、天文望遠鏡也是越做越大。
  • 廢料自製射電天文望遠鏡,在家也能看宇宙!
    許多天文愛好者對射電天文望遠鏡有極大的興趣,但射電天文望遠鏡造價高的驚人,只能望鏡興嘆,今天介紹一個自製簡單射電天文望遠鏡的辦法,雖然達不到國際射電天文望遠鏡的指標,但也能觀察射電波較強射電源;在原來衛星高頻頭處安裝電視機電調高頻頭,天線用直徑10釐米環形天線,線徑2毫米銅漆包線,注意天線在中心位置。高頻頭中頻輸出接中頻信號放大器,放大後由同軸電纜引出至示波器;12V電源接高頻頭U波段端子和中頻放大器,0-36V接高頻頭調諧端子。雲臺控制實物自行連接。
  • 沒有天文學位的天文學家:美國大叔從零開始自製望遠鏡獵星
    正好看到一位觀測員把天文望遠鏡對準了夜空。突然,一顆流星划過。守夜人驚呼:「先生,您這一炮打得可真準!」400多年前,伽利略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利用它,伽利略觀測到了月球環形山、木星的衛星等等,也由此拉開了人類「坐鏡觀天」的序幕。不過,天文望遠鏡屬於精密儀器,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售價更是昂貴。而這位大叔,卻在自家後院裡自製天文望遠鏡,用來仰望星空。
  • 胡翌霖 | 伽利略的望遠鏡
    伽利略在天文學上的許多貢獻都與他改進並運用望遠鏡有關,1609年他聽說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並根據傳聞自己著手做了一架(圖1),他把這個20倍的望遠鏡指向天空,發現了許多新現象。另外,人們發現通過望遠鏡看到的恆星並沒有像行星那樣被放大成圓面,這意味著恆星的視大小可能只是人眼的錯覺,我們知道日心說為了解釋為什麼看不到恆星視差,不得不「吹大」宇宙的大小,但如果恆星離我們如此遙遠,卻還能看到一定的視大小,就意味著這些恆星的真實大小也將變得異常大,因此太陽與它們相比小得太不像話,而直到確認視大小只是錯覺,才避免了恆星膨脹的結果。
  • 望遠鏡鼻祖——伽利略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