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遠鏡今年400歲 回顧奇蹟文化歷史

2020-11-23 搜狐網

  宇宙大爆炸、黑洞、黑子、太陽系外星球、棕矮星、類星體、宇宙射線、銀河系等一系列有關宇宙和太空的現象與名詞,如果沒有伽利略的發明也許都將不復存在。望遠鏡已經成為人類文化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它不僅使天文學發生了革命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其他科學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為了以紀念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天體400周年,聯合國把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

中國古代「望遠鏡」渾儀是古代天文學家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觀天儀器,是天文學家測定天體方位時必不可少的武器。其功能相當於現代的望遠鏡,不過沒有用鏡片,以中空的窺管替代

  1608年,一名荷蘭眼鏡商發明了第一架小望遠鏡。次年,著名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自製望遠鏡觀測星球,從此人類踏上了探索宇宙的新徵程。

伽利略組裝和使用的折射望遠鏡

  400年來凝聚了人類雄心勃勃的追求與智慧望遠鏡從小口逕到大口徑從光學望遠鏡到全電磁波段望遠鏡從地面望遠鏡到空間望遠鏡——望遠鏡已經成為人類文化最偉大的奇蹟之一,它不僅使天文學發生了革命而且深刻地影響了其他科學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

  「天外有天」

  在伽利略之前,沉迷於夜空世界的天文學者只能用他們的肉眼來觀察天空。伽利略自製的望遠鏡所放大的倍率在今天看來小得可憐。

但在人類科學史上卻引發了一場革命。從那以後,望遠鏡口徑的每一次增大,都導致我們認識宇宙眼界的擴展。

  1608年,荷蘭眼鏡商漢斯·利伯希發明了一種奇妙的「光管」能夠把遠處物體放大,並為此申請了專利。160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聽說此事後,就自行製造出了一架小天文望遠鏡。這架望遠鏡口徑4.4釐米,長1.2米,放大率只有32倍,而且視野非常狹窄。但是,伽利略利用它觀測到了月球隕石坑、太陽黑子、木星的4顆衛星、土星環,並指出銀河實際上是由許多恆星構成的。伽利略還觀測到宇宙並非地心說主張的那樣,所有天體都圍繞地球運行。

  1672年,牛頓提出了一種新的望遠鏡設計概念。區別於伽利略的折射望遠鏡,牛頓的新望遠鏡使用一面凹透鏡將光線聚集並反射到焦點上,因此被稱為反射望遠鏡。反射望遠鏡的反射鏡就像一個水桶一樣,水桶越大,裝的水越多,反射鏡越大,能夠收集到的光也越多。這種設計使望遠鏡的放大倍率達到了數百萬倍,遠遠超過了折射望遠鏡所能達到的極限。雖然基本原理一直不變,但牛頓使用的6英寸直徑小銅鏡卻在隨後的歲月裡逐漸被更大口徑的折射鏡所取代。1845年,威廉·赫歇爾用自製的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他還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遠鏡,首次通過觀測證實了銀河系的恆星呈扁平狀分布。

牛頓設計的反射望遠鏡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藝製造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建造大型精密的望遠鏡成為了可能。1917年,胡克望遠鏡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威爾遜山天文臺建成。它的主反射鏡口徑為100英寸。正是使用這座望遠鏡,美國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發現了仙女座星雲其實是由大量恆星組成的,而且距離遠遠超過銀河系的尺度。人們終於知道銀河系外「天外有天」的事實了。

  從地面到太空

下一代太空望遠鏡 2007年5月10日,美國宇航局在華盛頓國家廣場向媒體和公眾展示了下一代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的仿真模型。韋布將於2013年進入太空,接替「年邁」的哈勃望遠鏡。這是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在太空工作的假想圖。

  1929年,哈勃的重要發現,為現代宇宙學奠定了觀測基礎,並激勵了全世界建造更大望遠鏡的決心——射電望遠鏡的發明,為如同被關在黑屋子裡窺探外界的人類打開了一扇大窗;而空間望遠鏡的發射,更激發了無數人對探索宇宙的渴望。

  二戰期間,英國人發現雷達信號會受到來自太陽黑子和耀斑的幹擾。戰後雷達變身為射電望遠鏡,給天文望遠鏡的發展帶來了一次飛躍。不過由於地球大氣的影響,大部分短波長的紫外線及X射線無法到達地面。為了要觀測它們,唯一的辦法是到大氣層外去。航天技術給望遠鏡帶來了最徹底的一次飛躍。

  1990年4月25日,由美國宇航局主持建造的巨型空間天文臺——口徑2.4米、工作波長從紫外到近紅外的哈勃空間望遠鏡,由太空梭運載升空。它耗資30億美元,是目前所有天文觀測項目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最受公眾注目的一項。由於可以不受地球大氣的幹擾,哈勃望遠鏡的圖像清晰度是地球上同類望遠鏡拍下圖像的10倍,被視為全球最大和最精確的天文望遠鏡,10多年來解開了很多宇宙的謎團。2007年12月,美國宇航局宣布將對「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升級。2009年5月,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將最後一次造訪年近20歲高齡的哈勃望遠鏡,並給它增添一臺新的攝像機和其他設備以讓它在太空觀測工作中發揮更多的作用。隨著哈勃的組件日漸老化,退役是遲早問題。2009年3月,美國「克卜勒」軌道望遠鏡將開始一個為期3年的觀測計劃,在遙遠的空間中搜尋更多類似地球的行星。而美國太空總署的詹姆斯·韋布望遠鏡定於2011年發射升空,預計2013年面世。

  地面望遠鏡的發展也在一日千裡地進步,為了隨時校正鏡面的重力和溫度變形,鏡面背後安裝了一排排計算機指揮的傳感器。而位於智利的由4臺8米望遠鏡組成的VLT望遠鏡,甚至在雷射星的幫助下,使鏡面產生相應形變來補償大氣擾動的影響。這些稱為「主動光學」和「自適應光學」的新技術使望遠鏡的解析度達到和空間望遠鏡媲美的水平,使人類的視野能夠達到遙遠的宇宙深處。(劉金玉/整理編譯)

歐洲擬建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歐洲南方天文臺(ESO)2006年12月11日宣布,歐洲南方天文臺成員國計劃投資5700萬歐元,建造一個直徑達42米的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這是一張12月11日由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的該天文望遠鏡的效果圖。

  伽馬射線大區域 太空望遠鏡開工

  ▲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6月11日,美國將「伽馬射線大區域太空望遠鏡(GLAST)」送入太空。這臺望遠鏡長約2.8米,直徑約2.5米。美國宇航局介紹說,升空大約75分鐘後,望遠鏡將進入預定的距地球表面大約565公裡高度的飛行軌道,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周。

  GLAST由美國航空航天局聯合美國能源部建造,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瑞典5國政府機構及科研組織給予了資金和技術支持。項目總耗資約為6.9億美元,美國出資6億美元。

  哈勃太空望遠鏡名氣大

  1998年10月8日,美國宇航局於1990年4月發射的太空望遠鏡——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哈勃望遠鏡裝備的儀器可以幫助天文學家們窺探到宇宙形成後約10億年時的宇宙早期面貌。2007年1月29日,美國宇航局的官員說,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級巡天照相儀由於短路受損,喪失了大部分工作能力。高級巡天照相儀是第三代太空照相設備,包括3臺電子照相機及濾波器和分散器等輔助裝置。2002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機組人員進行哈勃望遠鏡太空維修時,將其安裝上去。這是2002年哈勃太空望遠鏡經過維修後飛行在地球上空的資料照片。

  英美居民借「望遠鏡」隔洋相望

  2008年5月23日,在英國首都倫敦泰晤士河的塔橋附近,人們透過名為「Telectroscope」的望遠鏡遙望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兩架長11米,高3米的「Telectroscope」望遠鏡分別被安裝在倫敦塔橋和紐約布魯克林大橋附近,並與光纖網絡相連。兩地的人們可以通過這兩架望遠鏡,利用光纖成像,看到大洋彼岸的城市風光,還可以與對面的人打招呼,寫字留言。

(責任編輯:羅園)

相關焦點

  • 人類觀測宇宙的法寶,細說天文望遠鏡的種類和歷史
    你知道望遠鏡嗎?北京天文館就有一個很大的天文望遠鏡,科學家雨天愛好者們觀測星空,了解宇宙,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光學天文望遠鏡,從人類最早發明天文望遠鏡到現在的400多年間,人類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那麼光學天文望遠鏡到底有哪些類別?它們是怎樣從全長不到一米的小望遠鏡發展到幾十米高的大型望遠鏡呢?且聽我為你一一到來。好奇的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把我們常見的天文望遠鏡叫做光學天文望遠鏡呢?
  • 今年火星離地球最近 日本天文望遠鏡暢銷
    商店銷售的天文望遠鏡。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8月13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今年是火星在最近15年間最接近地球的時候,隨之人們對天文望遠鏡的使用也逐漸增多。 據悉,夏季是天文望遠鏡暢銷的季節。位於日本大阪市的Yodobashi電器梅田店在專設展臺擺放了7個廠家的大約30種天文望遠鏡。賣場負責人山口勇樹表示:「今年適逢火星最接近地球,所以銷售情況很好。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讓我們回溯—下400多年前的歷史。在歐洲,很早就有製造玻璃用具的歷史,近代來自歐洲的玻璃茶杯、吊燈、裝飾品等都是非常華麗的。後來有人用碎玻璃磨製各種形狀的鏡片,發現有些鏡片能放大物體,於是就出現了放大鏡和眼鏡等實用工具。到了16世紀,歐洲的眼鏡製造業已經非常成熟,尤其是荷蘭人,在製造玻璃透鏡方面很有技巧。
  • 411年前的今天伽利略首次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太空!你知道天文望遠鏡...
    中國小康網訊 1610年1月7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太空。從此,人類的「巡天之旅」邁上了新徵程。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天文望遠鏡發展史上那些重要的節點,給大家講述一段天文望遠鏡的「羅曼史」。
  • 那些奇形怪狀的天文望遠鏡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像音樂愛好者衍生了音響發燒友,天文愛好者也會衍生出天文工程控和天文臺旅行團。一句話:我們愛星星,但我們更愛望遠鏡!滿世界名山大川、「宮堡基廳」,全是熱門旅行團在合影,再踏上說走就走的窮遊路時,我們何不獨闢蹊徑,去看看奇形怪狀的望遠鏡?好了,快速分類法在手,現在我們可以拿起世界地圖,訂好機票,挑想看的看了。射電望遠鏡之美,美得波瀾壯闊,地陷天旋。先看它們。
  • 揭秘全球十大最大天文望遠鏡
    這就是最早紀錄的望遠鏡概念。幾個月之後,義大利物理、天文學家伽利略手中便拿著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     最初的望遠鏡非常簡單,是由非常小的鏡片組成,放在一個手臂長的內空木管中。然而,400年之後的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則要求建造在高聳的山脈上,數噸的鋼鐵用於支撐巨大的鏡面,從而使科學家能夠觀測太空中廣袤的區域。
  • 他畢業於清華,48歲立志建造中國首臺射電望遠鏡,被稱天眼之父
    用二十年的時間超額完成別人幾百年的事情,如果這還不算是一個奇蹟的話,你告訴我什麼算奇蹟?回顧他的學生時代,一路名校鮮花相伴,果然優秀的人到哪裡都會發光發亮。1993年,在日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建造新一代的射電望遠鏡,以便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回去後和同事們說到:「咱們也建一個吧!」這一年南仁東48歲。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下)
    由於天文望遠鏡的口徑大於肉眼瞳孔的直徑,因此能匯集更多的光,聚焦後相當於增加了天體發光的強度,所以人類通過望遠鏡就能夠看到更遠、更暗的天體。  天文望遠鏡的巨大作用天文望遠鏡的發明突破了人類眼睛的局限,拓寬了人類自身的視野,使人們從宇宙中獲取的信息更加豐富。自從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並知道瞭望遠鏡的威力與口徑的關係以來,人類就致力於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製造更大口徑的望遠鏡。
  • 13歲開始擁有第一臺天文望遠鏡 湘伢子酷愛「星際穿越」
    本期玩家主角——湖南天文愛好者譚巍十幾年前就將目光放到了天上,雖然不能像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搭乘宇宙飛行器遨遊太空,但他的心早已隨天文望遠鏡的觸角完成了無數次的「星際穿越」。   【開始】只為找外星人  來自湘潭的譚巍,讀初一時,偶然讀到一本關於外星人的雜誌,讓他對天文變得狂熱起來。「我超想知道有沒有外星人,就找我媽買望遠鏡。
  • 揭秘十大天文望遠鏡:最大射電望遠鏡陣設計完成
    這就是最早紀錄的望遠鏡概念。幾個月之後,義大利物理、天文學家伽利略手中便拿著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最初的望遠鏡非常簡單,是由非常小的鏡片組成,放在一個手臂長的內空木管中。然而,400年之後的今天,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則要求建造在高聳的山脈上,數噸的鋼鐵用於支撐巨大的鏡面,從而使科學家能夠觀測太空中廣袤的區域。
  •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 貴州小夥DIY天文望遠鏡月球隕石坑清晰可見
    貴州省黔南民族師範學院一小夥自製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在網上引起熱議。6月5日,多彩貴州網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該小夥。他叫郝元三,今年22歲。現在就讀於黔南民師範學院物理與天文系,目前是大三學生。說起為什麼想要做反射式天文望遠鏡,郝元三說:「因為家鄉在大山深處,海拔高星空真的特別美!」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中國嗎?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雖然英文簡稱「FAST(快)」,整個項目可是慢工出細活:1.1994年選址,2011年開工——搞定鍋臺:2. 去年底圈梁合龍,今年二月索網編攏——支起鍋架:3.
  • 最大天文望遠鏡揭秘
    清晰度是哈勃望遠鏡的十倍斯韋爾斯說,天文望遠鏡是人們直接觀察宇宙的唯一手段,400年前伽利略就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到很多人類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隨著望遠鏡的發展,模糊的宇宙逐漸清晰。三十米望遠鏡(Thirty Meter Tele-scope,簡稱TMT)是什麼概念呢?
  • Google慶祝伽利略望遠鏡發明400周年
    感謝永遠愛小可的投遞北京時間2009年8月25日凌晨,谷歌更換了首頁圖標,慶祝伽利略天文望遠鏡發明400周年~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來源]NASA從人類的黎明到僅僅400年前,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全部是通過肉眼觀察得出的。然後,伽利略在1610年將他的望遠鏡轉向天堂。我們知道,土星有環。木星有衛星。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望遠鏡的體積和複雜性以及功率都在不斷提高。它們被放置在遠離城市燈光的地方,並儘可能地遠離大氣的霾。哈勃望遠鏡的名字由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使用,是1920年代當時山上最大的望遠鏡。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附近的威爾遜天文臺,發現了我們之外的星系。天文臺哈勃望遠鏡是第一個放置在太空中的主要光學望遠鏡,這是最終的山頂。
  • 2009天文年:紀念望遠鏡誕生400周年_網易探索專題
    2009天文年:探索我們的宇宙 1609年8月25日,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伽利萊首次使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這一舉動在人類科學史上引發了一場革命,深刻影響了科學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宇宙觀。
  • 哈博望遠鏡尋找地外生命取得突破性進展!回顧哈勃「徵服星辰大海」之旅
    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為日後新的天文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帶來重大突破。據悉,NASA利用日全食開展了一項新的測試,他們通過將月球作為一面「鏡子」,能夠反射穿過地球大氣層的光束,然後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分析這些光束。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真在中國?-天文,望遠鏡,射電,FAST,世界最...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就像音樂愛好者衍生了音響發燒友,天文愛好者也會衍生出天文工程控和天文臺旅行團。一句話:我們愛星星,但我們更愛望遠鏡!滿世界名山大川、「宮堡基廳」,全是熱門旅行團在合影,再踏上說走就走的窮遊路時,我們何不獨闢蹊徑,去看看奇形怪狀的望遠鏡?好了,快速分類法在手,現在我們可以拿起世界地圖,訂好機票,挑想看的看了。
  • 世界著名天文臺與大型天文望遠鏡
    1.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1.5米反射望遠鏡  完成年代:1908年歷史意義:驗證大型反射光學望遠鏡在天文觀測研究的實用價值。2.5米反射望遠鏡  完成年代:1917年歷史意義:確認了宇宙的基本結構概念,得到膨脹理論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