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木星和伽利略衛星(木星衛星,以伽利略名字命名)(圖片來源於網絡)哥白尼日心說預言的金星運動和位相變化 託勒密地心說預言的金星運動和位相變化(圖片來源於網絡)伽利略這些重大的天文發現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歐洲,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徹底推翻了託勒密的地心說和亞裡斯多德的自然觀,開創了以系統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包括伽利略在內的一些科學家也對望遠鏡產生了濃厚興趣。1609 年,伽利略開始使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並進行了詳細記錄。他當時所使用的天文望遠鏡是由一片凸透鏡和凹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的折射式望遠鏡,觀測天體時呈現正立的虛像。但由於光學結構及當時光學鏡片加工精度的限制,這種天文望遠鏡口徑只有四釐米左右,目視成像倍率也只有30 倍。
-
韓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
韓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8日 09:54 來源:新華社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用於觀測高空向上閃電的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
-
自製天文望遠鏡才叫酷
13歲的馬浚哲,完成了人生中第一臺簡易望遠鏡。 彼時的馬浚哲,就是一個追星星的少年。至今他還記得那臺紙做的望遠鏡參數:口徑:50mm,倍率:20,能看到月亮表面的環形山,但是色差很大。 挑戰折射式望遠鏡 多年來,隨著工作生活等原因,馬浚哲對天文的熱愛,被迫告一段落。七年前,38歲的他又被一組星空的照片所吸引,擱置多年的天文夢重新燃起。
-
花四個月的工資給馬化騰買天文望遠鏡,你會為孩子特別愛好買單嗎
馬化騰無疑是成功的,從穿越PC時代的人手一個「QQ」,再到今日成為國民應用的「微信」,都凝聚著這個騰訊掌門人的心血與智慧,關於馬化騰,我們不聊產品,也不說財富,就談談他的家庭,天文望遠鏡13歲正讀初二的馬化騰隨家人從海南遷至深圳 ,後轉入深圳中學,那時候的馬化騰是個酷愛天文的少年,14歲的馬化騰在生日時候,希望家裡送給他一臺準專業級八釐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當時要700元,相當於他父親四個月的工資。
-
全國第一家裝備世界級天文望遠鏡的酒店
電影主要取材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並選取了地球為避免被急速衰老膨脹的太陽所吞噬而開始千年流浪中的一小段,即地球與木星擦肩而過的那一刻所面臨的末日考驗與重生。 觀眾看到木星的壯美在電影鏡頭下精彩呈現,讓我們看了如此美景之後還一直念念不忘,如果您還想再看真實的場景,那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借著專業天文設施沉浸式體驗木星及其其他星的奧秘。
-
科幻力作《星際穿越》引出的天文與物理
在眾多重映的老片中,啟航君發現, 有一部作品的呼聲非常之高且與天文相關。 它就是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 看懂《星際穿越》你可能需要懂或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蟲洞理論等物理知識… 《星際穿越
-
孩子想學天文就要買望遠鏡?那你就真錯了
在網購非常發達的現在,萬能的某寶某東上可以買到各種號稱「神鏡」的入門望遠鏡,價格也是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但很多家長購買後卻發現望遠鏡怎麼也看不到那種絢麗的星空圖片,找個月亮都很費勁,攜帶也很不方便。水平高些的可以看幾次木星土星什麼的,但看了幾次後興趣索然,很快幾千大洋的天文望遠鏡就束之高閣,開始淪為家庭裡面一個高大上的擺件。
-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2015-03-20 11:32:28 V9從2007年開始鑽研磨製牛頓式反射望遠鏡,成功後,於2011年成功研製卡式鏡。2013年還為湖南省天文協會磨製了一臺口徑40釐米的卡式天文望遠鏡,得到點讚。 到了夏秋時節的晚上,V9會帶著自製口徑23釐米的卡式望遠鏡在野狸島橋頭搞路邊天文活動。「馬路天文,科普宣傳,觀星賞月,免費觀看……」他一個人站在路邊叫喊上幾個小時,同時介紹相關天文知識。
-
《星際穿越》中,為什麼父親最後比女兒還年輕62歲?
在《星際穿越》中,為了拯救地球上的人類,庫珀一行人踏上了星際之旅,前往遙遠的河外星系去尋找宜居的星球。在庫珀離開地球時,他的女兒墨菲還只是一個小女孩。而當庫珀最後回到地球上時,他的女兒已經老態龍鍾,但庫珀還是與當年離開地球時相差無幾。
-
《同學兩億歲》從星際穿越而來,在地球圓滿殺青!
這是一條來自星際深處的訊息,只有天蠍星血統的人才能看到~ 小奇穿越宇宙星際,等待了兩億年帶來了一條星際深處的重磅消息!
-
天文望遠鏡選購指南:入門者須知
許多年來,很多業餘天文學家們對我講述著他們對星空的熱情是如何被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所點燃。9歲那年,透過的第一架望遠鏡凝視月球那迷人的景象讓我至今難忘。以至於40年來,我從未厭倦過抬頭仰望星空的感受。然而,這並不是你從你家後院的望遠鏡裡看到的東西。目之所及但是一部好的小型望遠鏡會向你展現一系列令人驚喜和豐富多彩的天體奇觀。讓我們從太空中離我們最近的鄰居-月亮開始吧。由於它是夜空中最大而且最亮的天體,所以月球非常適合作為小型望遠鏡的觀測目標。
-
天文望遠鏡
從第一架光學望遠鏡到射電望遠鏡誕生的三百多年中,光學望遠鏡一直是天文觀測最重要的工具,下面就對光學望遠鏡的發展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折射式望遠鏡 1608年,荷蘭眼鏡商人李波爾賽偶然發現用兩塊鏡片可以看清遠處的景物,受此啟發,他製造了人類歷史第一架望遠鏡。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160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聽到了有關透鏡可以做成「望遠的鏡子」的傳聞,他非常好奇,就開始自己動手製造小望遠鏡。伽利略是一位科學家,他沒有致力於研製觀景用的望遠鏡,而是成功製作了一臺能夠看清天空中天體的「天文望遠鏡」,去觀看他曾經無數次仰望,產生過無限遐想的星空。能夠看清天體的天文望遠鏡與地面上觀景用的望遠鏡,還是有區別的。雖然都能「望遠」,但這個「遠」差距非常大。一般我們觀景用的望遠鏡,雖說有人叫「千裡鏡」,但實際上是看不了「千裡」外的物體的,因為地球是彎曲的,幾十裡外的物體就看不見了。
-
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被評為日本天文遺產
該望遠鏡是世界第三臺、日本首臺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雖然直徑只有6米,小身材也能立大功,取得了新種星際分子檢測、獵戶座星雲及銀河中心區域星際分子分布觀測等一系列劃時代的成果,支撐起了日本射電天文學的序幕。2020年9月14日,日本天文學會向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贈予了日本天文遺產證書和銘牌。室內舉行的贈予儀式結束後,學會在6米毫米波望遠鏡的前面拍攝了紀念照片。紀念銘牌將於近期設立在6米毫米波望遠鏡的周圍。在6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前拍攝的紀念照片。
-
全球最牛的十大天文望遠鏡,中國排第一
9.雙子望遠鏡:雙子望遠鏡是以美國為主的一項國際設備(美國50%,英國25%,加拿大15%,智利5%,阿根廷2.5%,巴西2.5%),由美國大學天文聯盟負責實施。8、甚大望遠鏡:位於智利安託法加斯塔以南130千米的帕瑞納天文臺,海拔高度為2,632米。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光學望遠鏡,由4臺相同的8.2米口徑望遠鏡組成,組合的等效口徑可達16米。
-
和伽裡略一起穿越星際
大導諾蘭拍攝的第一部「硬科幻」神作《星際穿越》在中國影院上映了!黑洞、蟲洞、12維空間 ······《星際穿越》將那暗夜無聲卻又令人神往的宇宙圖景展現在科幻迷們的面前。對於許多朋友來說,《星際穿越》真正令人著迷的不僅僅是影片中的科幻元素與天文圖景,更是影片所傳達的對科學的不懈追求——正如英國詩人迪倫·託馬斯所言: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
歐洲將配備兩臺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
據法國《宇宙星空》雜誌報導,繼10年前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安裝了第一臺巨型天文望遠鏡VLT之後,歐洲天文界正在加緊製造巨型天文望遠鏡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同時另一臺ELT(European Extremely
-
智利天文臺望遠鏡天線首次以日本人姓氏命名
智利「阿爾瑪望遠鏡」森田耕一郎【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5月9日報導,南美智利的高地上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電波望遠鏡「阿爾瑪望遠鏡」。日本國立天文臺近日正式發布消息稱,此天文望遠鏡的碟形射電天線將會以日本研究者森田耕一郎的名字命名,叫做「森田天線」。
-
穿越天頂——「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系列之八
:庫特莉亞芙卡、李子琦穿越天頂歲末年終,兌現你自己的天文心願的時候到了!想用天文愛好者的獨特方式慶祝新年?好方法多得很!就在新年開始的時刻左右,你可以觀看明亮的天狼星到達最高的中天位置。在元旦這天,你可以去發現或至少是觀測一顆小行星,就像朱塞普·皮亞齊(Giuseppe Piazzi)在1801年元旦那天發現第一顆(而且至今仍是最大的一顆)小行星穀神星時那樣,那天還是整個19世紀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