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

2021-01-09 央視網

韓國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8日 09:54 來源:新華社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用於觀測高空向上閃電的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

    據韓通社報導,這一望遠鏡重約15公斤,鏡面由100個面積為3平方毫米的矽基鏡片組成。由於它使用微電機系統,每塊微鏡都可以單獨移動,並自動調節到最佳的採光角度,因而反應迅速,每秒鐘可拍攝100萬張照片。而單一鏡面的望遠鏡往往需要較長時間調整角度拍攝圖像。

    報導說,該望遠鏡將被用於拍攝高空向上閃電的照片。高空向上閃電通常發生在距離地球表面15公裡至20公裡處的大氣平流層底部,對其觀測有助於科學家了解地球大氣層和電磁場的運動。伴隨高空向上閃電會發生兩種大氣閃光現象———「紅色精靈」和「藍色噴流」,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科學解釋這兩種現象的成因。

    研究人員表示,微鏡陣列天文望遠鏡的研製得到韓國科技部的資助,且製造該望遠鏡的所有技術都來自韓國本土。他們還稱美國宇航局對這種望遠鏡表示了興趣。

    作為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50周年慶典的一部分,韓國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望遠鏡將在10月份由俄羅斯火箭帶入太空。按計劃,它將在距地面430公裡處的軌道上運行1年,每天繞地球飛行12圈,所拍攝的照片每天兩次傳回地面供研究人員分析。

責編:張鑫

相關焦點

  • 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石家莊2月6日電 (記者佘惠敏)由中方主導研發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正樣樣機(SKA-P),今天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以下簡稱中國電科54所)工程現場舉行出廠儀式。
  • 世界各地天文望遠鏡大全(上)
    現在人們用的折射式望遠鏡還是這兩種形式,天文望遠鏡是採用克卜勒式。先從第一部天文望遠鏡 伽利略的望遠鏡 說起伽利略的望遠鏡    :這是1609年伽利略親手製作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口徑4.4釐米,折射式。放大倍數約10倍,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博物館。
  • 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
    原標題: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出廠   「第一臺天線樣機的成功研製不僅是SKA工程研發的一個重大成果,它還展現了中國智慧,代表了我國持續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的決心。」在6日舉行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首臺天線樣機出廠儀式上,科技部副部長黃衛說。
  • 全球最大射電陣列望遠鏡「大耳朵」背後的那些事兒
    2月6日下午,以中國主導研製的未來全球最大的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其首臺天線在石家莊出廠。從外觀上看,它像是一隻立著的「大耳朵」,它是人類探究宇宙的「大耳朵」。
  • 讓宇宙盡現眼底——激動人心的天文望遠鏡
    因此,科學家們正在研製具有更強大集光能力和解析度的光學望遠鏡——巨型麥哲倫望遠鏡,以期可以直接分辨出恆星旁邊的行星。巨型麥哲倫望遠鏡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9所大學和研究中心合作的項目,計劃安放在智利拉塞雷納附近的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現在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足球場內進行建造。
  • 中國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天文臺公約
    科技日報3月13日消息,12日,中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荷蘭、葡萄牙、南非、英國七個創始成員國在義大利羅馬正式籤署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SKA)天文臺公約。印度、瑞典、加拿大、法國、日本、韓國、馬爾他、紐西蘭、西班牙、瑞士等十餘個國家和組織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籤約儀式。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表示,建造費用達到20億美元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精確度將比現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高50倍,速度提升10000倍。研究者希望該望遠鏡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
  •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伽利略把他發明的望遠鏡指向了天空,這一看可了不得!這可是歷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從此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整個科學界。那麼,伽利略他到底發現了什麼呢?  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口徑只有2.6釐米,非常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小孩子玩的玩具望遠鏡,正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伽利略觀察到了那麼多重要的天文現象。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望遠鏡被人們建造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厲害。現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單口徑已經達到了10米,而下一代的30米望遠鏡,也正在建設中。
  • 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世界各地的大型天文望遠鏡
    這張拼接照片顯示的是2014年12月19日在美國夏威夷大島冒納凱阿火山頂拍攝的凱克望遠鏡(中間兩座)。冒納凱阿火山上現有12臺天文望遠鏡,其中最大的是直徑10米的凱克望遠鏡(Keck Telescopes)。 新華社記者朱煒攝近期,人類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對宇宙的探索有了許多令人欣喜的進展。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一架是由美國卡內基天文臺、亞利桑那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率領的聯盟擬在智利建造的一個直徑25米的「巨獸」,名為大麥哲倫望遠鏡(GMT)。另一架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將建在智利海拔3060米塞魯阿瑪遜斯山上的世界口徑最大的39.3米的光學望遠鏡E-ELT。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望遠鏡的出現說起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世界公認的發明人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
  • ...6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中國研製建成世界最大口徑大視場天文望遠鏡
    2009年6月4日,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成為目前國際上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天文望遠鏡
    而巨大的光學玻璃澆制也十分困難,到1897年葉凱士望遠鏡建成,折射望遠鏡的發展達到了頂點,此後的這一百年中再也沒有更大的折射望遠鏡出現。這主要是因為從技術上無法鑄造出大塊完美無缺的玻璃做透鏡,並且,由於重力使大尺寸透鏡的變形會非常明顯,因而喪失明銳的焦點。  反射式望遠鏡:  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誕生於1668年。
  • 中國光譜天文望遠鏡通過驗收 創世界之最(附圖)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中新網興隆6月4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英文簡稱LAMOST),四日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河北興隆觀測基地順利通過國家竣工驗收。LAMOST是中國科學家自主創新設計、在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新型大視場兼備大口徑的光學天文望遠鏡。
  • 全國第一家裝備世界級天文望遠鏡的酒店
    觀眾看到木星的壯美在電影鏡頭下精彩呈現,讓我們看了如此美景之後還一直念念不忘,如果您還想再看真實的場景,那麗江金茂璞修·雪山酒店,借著專業天文設施沉浸式體驗木星及其其他星的奧秘。作為以獨特的雪山景觀、日照金山、璀璨星空而聞名遐邇的中國第一家天文望遠鏡酒店,在3100米海拔處的酒店內打造了業內唯一專業級科技館和天文臺而開創業界先河。
  • 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將如何徹底改變天文學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正在形成。平方公裡陣列(SKA)將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而隨著最近推出的第一個原型天線正樣樣機,科學家將開始尋找關於宇宙及其起源的一些最基本問題的答案。那麼SKA究竟是什麼,它會教給我們關於宇宙的什麼知識?
  • 科學家連接全球多地天文望遠鏡探索黑洞奧秘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21日報導,近日,科學家們將世界各地的天文望遠鏡智能地連接起來,組成「視界線」望遠鏡,這將是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獲取詳細黑洞圖片的儀器。  據悉,「視界線」望遠鏡是由墨西哥大型毫米波望遠鏡、美國亞利桑那州亞毫米波望遠鏡、夏威夷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以及西班牙、法國等多地的射電天文研究所的天文望遠鏡組成。「視界線」望遠鏡憑藉其前所未有的超高解析度,使銀河系中超大質量黑洞的超高壓旋轉氣流清晰可見。  本次實驗的目的在於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進一步了解黑洞是如何吞噬其他物體及產生相對外流。
  • 建最大天文望遠鏡 中國出1億美元
    據美國媒體報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的建造者之一,將承擔這臺巨大的望遠鏡的光學系統、雷射引導星系統和科學儀器系統等關鍵技術研製任務。  報導指出,這是中國首次在國際上參與此類天文研究項目。
  • 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伽利略用它看到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的製造者和用它來觀測星球的人。他用望遠鏡看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開拓了人們對星球世界認識的領域,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伽利略望遠鏡的口徑只有4.4釐米,用它來看星星,效果雖然比眼睛強得多,但還是太小了。
  • 臺灣建造兩座超級天文望遠鏡在美宣布啟用
    中新網11月18日電 由臺灣「中研院」天文研究所建造的2座世界級天文望遠鏡「SMART」,17日在美國宣布啟用,加入美國觀測銀河系天文計劃的行列,使臺灣的天文研究與國際同步。  據中通社報導,這兩座名為「臺灣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的超級望遠鏡啟用後,讓美國史密松天文臺的同類望遠鏡由原本的6座增加為8座。臺「中研院」稱示,7年前該院院長李遠哲與美國史密松機構籤訂合約,希望藉由臺灣興建兩座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