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下)

2021-01-19 質點科技俱樂部


   望遠鏡的能力

望遠鏡是一種利用透鏡觀測遙遠物體的光學儀器。通過透鏡的光線會發生折射並聚集到焦點,再經過一個放大目鏡,觀測者就可以看到被匯聚加強並且放大了的圖像。

人類通過望遠鏡可以看清楚更遠、更暗的物體,是藉助於望遠鏡的兩個基本特性:

望遠鏡的第1個作用是放大遠處物體的張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細節(見圖1),這是望遠鏡的角放大能力(或望遠鏡的分辨本領);

圖1 望遠鏡的角放大能力示意圖

望遠鏡的第2個作用是把物鏡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徑(4~8毫米)粗得多的聚焦後送入人眼,使觀測者能看到原來看不到的暗弱物體(見圖2)。這是望遠鏡的集光能力(也稱望遠鏡的靈敏度)

圖2 望遠鏡的集光能力示意圖

同樣亮度的天體,距離越遠其亮度就越暗,即使比較近的天體,其發的光如果很微弱,我們的眼睛也看不到。由於天文望遠鏡的口徑大於肉眼瞳孔的直徑因此能匯集更多的光,聚焦後相當於增加了天體發光的強度,所以人類通過望遠鏡就能夠看到更遠、更暗的天體。

望遠鏡的這兩個特性都與它的口徑有關,也就是說,望遠鏡口徑越大,越能夠看清遠處物體的細節(把模糊在一起的物點分開)和感受到暗弱物體的存在(累積接收到更多來自物體的光線)。


  天文望遠鏡的巨大作用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突破了人類眼睛的局限,拓寬了人類自身的視野,使人們從宇宙中獲取的信息更加豐富。自從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並知道瞭望遠鏡的威力與口徑的關係以來,人類就致力於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製造更大口徑的望遠鏡。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天文望遠鏡的口徑越做越大,人類能夠探測到的宇宙信息也就越來越暗弱、越來越深遠、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樣,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隨著望遠鏡性能的提高而逐步深入。

天文望遠鏡的應用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宇宙觀!把天文望遠鏡第一次觀測星空作為科學史上的裡程碑事件確實是當之無愧的。200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發起了國際天文年活動,紀念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並指向星空觀測400周年(1609~2009年),向全球公眾宣傳和普及天文知識,提高全人類對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廣袤宇宙的認識。


天文望遠鏡的發展不僅幫助人類提高了宇宙探測能力,同時也帶動了人類高科技製造工業和技術的發展。因為望遠鏡本身既是觀測宇宙的工具,也是高新技術的結晶。望遠鏡技術的每一次發展和飛躍都是最新、最先進科學技術的集成和應用。現代望遠鏡製造業已成為當今全球工業界與技術界的驕傲,新技術望遠鏡設計製造中的每一個創新思路和大膽嘗試,都是對人類高科技和精密製造業的重大貢獻!

最後,給同學們留下一個徵詢的問題:你所在的學校有天文望遠鏡嗎?是什麼型號?多大口徑?你們經常使用望遠鏡做什麼樣的天文觀測?






相關焦點

  •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上)
    望遠鏡的出現說起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世界公認的發明人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
  • 伽利略是怎樣發明天文望遠鏡的?
    (來源:網際網路) 說來話長,這個問題要先從玻璃的發明說起。 11世紀時,德意志人發明了平板玻璃的製造技術,這項技術在13世紀的威尼斯得到了完善和發展。13世紀晚期,威尼斯和佛羅倫斯開始出現眼鏡製造業,之後它也出現在荷蘭和德國。眼鏡製造商們在黑暗中摸索,在沒有光學理論的幫助下,艱難地研究如何製造出更適合人類需要的透鏡。
  • 近代天文觀測的「眼睛」——天文望遠鏡發明史,由伽利略衍生發明
    他立即想到循此線索可以發明一種延長肉眼的儀器,並把它用於觀測天體。正是從這裡,「生長」出了一雙洞察宇宙的「眼睛」,同時天文學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其實,科學技術史上任何一個帶有偶然性的大事件,都有其必然性的規定。伽利略的發明,也是這種必然性的產物。人們憑藉天體發光,來發現、探索、測量和研究它們。
  • 走近天文之三:天文望遠鏡
    直到1609 年伽利略將望遠鏡指向星空,向人類展示出前所未見的星空深處。隨著天文望遠鏡這一重要觀測設備的發明,人類的視野被延伸至宇宙深處。接下來,請隨筆者共同走進天文望遠鏡的前世和今生,今生故事將著重以中國的幾架代表性天文望遠鏡為例。天文望遠鏡的發明要從四百多年前的歐洲談起,那時望遠鏡已經被發明出來,並在軍事領域獲得了成功的應用。
  • 望遠鏡是怎樣發明的
    尤其是在荷蘭,那裡已經能夠磨製出各種類型的優質眼鏡,因此荷蘭人也曾宣稱是望遠鏡發明的國家。下面就是一則望遠鏡誕生的故事。 傳說在荷蘭,有一位手藝高明的眼鏡工匠,他開了一個出售玻璃鏡的鋪子。在他的鋪子裡有著種類齊全的鏡子,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採購鏡片的人,都要親自動手擺弄一下,從而選擇自己想要的鏡片,通過透鏡,看看眼鏡對物體的放大作用。
  • 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時間把夢塗黑32,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關於天文望遠鏡的介紹。超級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夜空是美麗的,充滿誘惑力的,很多人都想觀看夜空到底是什麼樣的,望遠鏡的發明使人們的欲望得到了定的滿足。
  • 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
    伽利略把他發明的望遠鏡指向了天空,這一看可了不得!這可是歷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它從此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整個科學界。那麼,伽利略他到底發現了什麼呢?木星和伽利略衛星(木星衛星,以伽利略名字命名)(圖片來源於網絡)哥白尼日心說預言的金星運動和位相變化   託勒密地心說預言的金星運動和位相變化(圖片來源於網絡)伽利略這些重大的天文發現轟動了當時的整個歐洲,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徹底推翻了託勒密的地心說和亞裡斯多德的自然觀,開創了以系統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
  • 天文學較早出現的望遠鏡——折射式天文望遠鏡
    加州奧克蘭塞波特天文和科學中心天文臺的20 英寸折射鏡。望遠鏡發明後,天文學家們得以在凝望廣袤的星空時視野更加廣闊。這包括了看到諸如月球和行星等封閉物體的表面細節。望遠鏡也幫助我們看到了更多我們用裸眼不能看到的星星。
  • 科學小知識:望遠鏡是怎麼樣發明的?
    望遠鏡的發明也是從仍然的機會中獲得的。據說17世紀初荷蘭米德爾堡市有一個人常常把兩個透鏡放在一起眺望遠方,這能使很遠的東西看起來很近。可是他並不是科學家,也從來沒有想過這是怎麼一回事、其中有什麼道理。但他的行為卻促使伽利略為望遠鏡的發明作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    1608年,伽利略對於地動說還只有一點模糊的認識,因此他決心更多地了解天體的情況。
  • 天文望遠鏡基礎——選擇
    去年年底,我心血來潮想買臺天文望遠鏡,但剛接觸天文的我對天文望遠鏡不甚了解,於是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作為一個學物理的人,一開始對百度上的大量資料也是非常暈乎,望遠鏡的類型實在是比較多,而且光路原理各不相同。可以說,不同類型的望遠鏡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 科普,天文望遠鏡的新突破——水銀鏡面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已經誕生了百年,從最古老的伽利略的那種折射式的望遠鏡?他們雖然造型各異,大小不一,甚至連發明的年代也跨度極大,但至少還有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不能變形的固體。那是不是還有可以變形的天文望遠鏡?答案:是的。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一臺可以流動的天文望遠鏡——「水銀鏡面望遠鏡」,它是如何工作的?又有什麼樣的優點和缺點?它能給天文學的未來帶來哪些不可思議的突破?
  • 天文望遠鏡
    赫歇爾製作的望遠鏡是把物鏡斜放在鏡筒中,它使平行光經反射後匯聚於鏡筒的一側。  在反射式望遠鏡發明後的近200年中,反射材料一直是其發展的障礙:鑄鏡用的青銅易於腐蝕,不得不定期拋光,需要耗費大量財力和時間,而耐腐蝕性好的金屬,比青銅密度高且十分昂貴。1856年德國化學家尤斯圖斯·馮·利比希研究出一種方法,能在玻璃上塗一薄層銀,經輕輕的拋光後,可以高效率地反射光。
  • 天文望遠鏡能有多大?
    口徑,是望遠鏡的重要指標。簡單來講,口徑越大,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就越強,就能看見越遠、越暗的天體。所以,天文學家就不斷地追求更大的望遠鏡。在歷史上,天文望遠鏡就是在不斷變大。那麼,天文望遠鏡能有多大?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商漢斯·利伯希偶然中發明瞭望遠鏡。
  • 世界各地天文望遠鏡大全(上)
    現在人們用的折射式望遠鏡還是這兩種形式,天文望遠鏡是採用克卜勒式。先從第一部天文望遠鏡 伽利略的望遠鏡 說起伽利略的望遠鏡    :這是1609年伽利略親手製作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口徑4.4釐米,折射式。放大倍數約10倍,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博物館。
  • 人類觀測宇宙的法寶,細說天文望遠鏡的種類和歷史
    你知道望遠鏡嗎?北京天文館就有一個很大的天文望遠鏡,科學家雨天愛好者們觀測星空,了解宇宙,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光學天文望遠鏡,從人類最早發明天文望遠鏡到現在的400多年間,人類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那麼光學天文望遠鏡到底有哪些類別?它們是怎樣從全長不到一米的小望遠鏡發展到幾十米高的大型望遠鏡呢?且聽我為你一一到來。好奇的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把我們常見的天文望遠鏡叫做光學天文望遠鏡呢?
  • 我的天文望遠鏡
    可是從書本上我看不到真實的宇宙,於是萌發了要一臺天文望遠鏡的夢想。說幹就幹,我先上網查找天文望遠鏡的資料,一臺物美價廉的天文望遠鏡被我收入「購物車」中。可我存的壓歲錢只剩200元,只好向爸爸求助。爸爸見我這麼愛天文,加上上學期我考了「雙百」,爸爸欣然同意解囊相助。上了一天課真的好累,周末放學我剛進家門,就發現了一個大紙箱子——天文望遠鏡!
  • 天文知識——望遠鏡
    之前說了不少的天文知識,那麼我們平時用肉眼觀測畢竟是有限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藉助於望遠鏡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天文觀測時都會用到哪些望遠鏡,它們是怎麼分類的,望遠鏡的參數應該怎麼去看。先說一下分類,我們日常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有兩大類:雙筒望遠鏡和天文望遠鏡。一、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大部分人都見過,所以很難把它和天文觀測聯繫到一起。
  • 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自稱能「看到木星的雲」
    本報長沙訊  長沙天文愛好者譚巍與朋友花了近兩年時間,於近日終於製成一個重約75公斤的天文望遠鏡。1月9日中午,記者來到雨花區和平小區一居民樓,身為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的譚巍稱,這架望遠鏡的「精度已達到科研級水平」,「用它可以看清楚木星表面的雲帶」。
  • 圖片看宇宙;天文望遠鏡拍攝的外星世界
    天文望遠鏡:人類探索宇宙的眼睛。人類的文明是從第一雙仰望星空的眼睛開始的。最早的哲學家是天文學家,深邃的星空使人類思考自己的使命。(哈勃天文望遠鏡)一,在沒有天文望遠鏡之前,人類認為月亮上有美麗的嫦娥,壯美的仙宮;人類發明天文望遠鏡及登上月球之後
  • 天文望遠鏡今年400歲 回顧奇蹟文化歷史
    伽利略自製的望遠鏡所放大的倍率在今天看來小得可憐。但在人類科學史上卻引發了一場革命。從那以後,望遠鏡口徑的每一次增大,都導致我們認識宇宙眼界的擴展。  1608年,荷蘭眼鏡商漢斯·利伯希發明了一種奇妙的「光管」能夠把遠處物體放大,並為此申請了專利。160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聽說此事後,就自行製造出了一架小天文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