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天文學位的天文學家:美國大叔從零開始自製望遠鏡獵星

2020-12-04 秒聞視頻

有個笑話:一位新來的守夜人去一家天文臺上班。正好看到一位觀測員把天文望遠鏡對準了夜空。突然,一顆流星划過。守夜人驚呼:「先生,您這一炮打得可真準!」400多年前,伽利略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利用它,伽利略觀測到了月球環形山、木星的衛星等等,也由此拉開了人類「坐鏡觀天」的序幕。不過,天文望遠鏡屬於精密儀器,它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售價更是昂貴。而這位大叔,卻在自家後院裡自製天文望遠鏡,用來仰望星空。

在一個個寂靜的夜裡,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荒原上,總有一個人在仰望星空。他名叫加裡·哈格,是一名獵星者。

哈格之所以成為一名獵星者,不僅僅是因為愛好,更是因為擔憂彗星撞地球!

哈格在很小的時候就迷上了天文學。在一個聖誕節,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之後就染上瞭望遠鏡狂熱症。其症狀就是不斷追求更大更好的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可不便宜,我猜哈格應該是那種有錢人家的孩子!恰恰相反,因為買不起望遠鏡,哈格才學會了DIY。

這臺名叫沙坪的天文望遠鏡就是哈格的得意之作。

為了打造它,哈格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因為是自己的心頭寶,哈格不願意展現出它的全貌。每當夜幕降臨,沙坪就會成為哈格的眼睛,幫他探索無盡的星空。

雖然哈格並沒有獲得過天文學學位,可他熱愛這門學科,並為它傾盡所有。多年來,哈格也為美國的天文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短秀菌:「記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頭看腳下。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請保持一顆好奇心。你總會找到自己的路和屬於你的成功。」這是前不久過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一句名言。而哈格的獵星者之路,就是屬於他的成功。用我們的話說,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關焦點

  • 自製天文望遠鏡才叫酷
    自製天文望遠鏡的馬浚哲 拍攝深空不僅需要單眼相機,還需要高倍天文望遠鏡,可市面上的設備,好的太貴,便宜的誤差又大。馬浚哲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製作一架天文望遠鏡。 望遠鏡分為三大類:折射式、牛頓式、馬卡式。在相同口徑下,一個製作精良的折射式望遠鏡能提供最高品質的圖像,但加工難度大,執著的馬浚哲一開始挑戰的便是折射望遠鏡。
  • 411年前的今天伽利略首次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太空!你知道天文望遠鏡...
    中國小康網訊 1610年1月7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首次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觀察太空。從此,人類的「巡天之旅」邁上了新徵程。今天帶大家回顧一下天文望遠鏡發展史上那些重要的節點,給大家講述一段天文望遠鏡的「羅曼史」。
  • 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欲建觀測基地
    【解說】生活在福建泉州晉江市的顏明哲是一名天文「發燒友」,自2014年以來,顏明哲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等天文景觀,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近日,記者驅車來到晉江市安海鎮,了解顏明哲的「追星」故事。
  •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福建:天文「發燒友」自製望遠鏡「追星」 欲建觀測基地
  • 自製大口徑天文望遠鏡 「怪才」設計師追夢星空
    我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也激發了一些天文愛好者的濃厚興趣。在福建泉州,有位天文愛好者通過自製的巨型天文望遠鏡,觀測著月球表面嫦娥五號的著陸點,追尋著自己的太空夢。這一段月亮的延時畫面是福建泉州天文愛好者顏明哲拍攝的。天文愛好者 顏明哲:通過我的望遠鏡能看到高倍的月亮表面的細節,月亮表面的細節非常震撼,表面都是坑窪,大小撞擊坑非常多,大的都有一百多公裡。
  • 技術帝自製天文望遠鏡 家門口輕鬆看木星(圖)
    龔貴鋒 李卓 攝影報導  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龔貴鋒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長沙技術帝自製天文望遠鏡 家門口輕鬆看木星
    龔貴鋒 李卓 攝影報導  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龔貴鋒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天文望遠鏡今年400歲 回顧奇蹟文化歷史
    為了以紀念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天體400周年,聯合國把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中國古代「望遠鏡」渾儀是古代天文學家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觀天儀器,是天文學家測定天體方位時必不可少的武器。其功能相當於現代的望遠鏡,不過沒有用鏡片,以中空的窺管替代  1608年,一名荷蘭眼鏡商發明了第一架小望遠鏡。
  • OSIRIS-REx探測器開始「獵星之旅」
    OSIRIS-REx探測器開始「獵星之旅」獲取小行星樣本求解太陽系形成與生命起源之謎裝載OSIRIS-REx太空飛行器的火箭整裝待發 來源:NASA官方微博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 華盛頓9月8日電(記者 劉海英)美國東部時間8日19時5分(北京時間9日7時5分),隨著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在加利福尼亞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升空,搭載其上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開始了歷時7年的「獵星之旅」——奔赴億萬裡外的小行星貝努(Bennu),觀察、取樣後返回。
  •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珠海天文愛好者自製望遠鏡邀群友「星際旅行」 2015-03-20 11:32:28這個成立於2013年8月的群,讓珠海越來越多的天文愛好者找到了情感的共鳴。  等你與我仰望星空  在這個群中,大家都知道,V9是國內業餘天文愛好者中唯一能純手工製作卡塞格林式天文望遠鏡(卡式)的牛人。去年冬天,V9加入珠海天文愛好者群,他看到大部分群友都沒有用過大的鏡子,群裡也沒有公共設施,就主動提出給群裡做一臺,供全體群友活動時使用。
  • NASA獵星任務:100光年外發現像地球,適合居住行星
    NASA的「獵星」任務「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發現第一個可能適合居住的行星,距離地球100光年,且與地球差不多大小,是目前人類第一個在太陽系之外發現與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因為運轉在合宜的位置,可能有液態水存在。
  • 讓宇宙盡現眼底——激動人心的天文望遠鏡
    1609年,大科學家伽利略製造了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通過這個望遠鏡,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還先後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土星光環、太陽黑子、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等等。這些發現開闢了天文學的新時代。從此之後,天文望遠鏡一直是推動天文學的進步的強大助力。
  • 業餘天文愛好者自製最大後院望遠鏡(組圖)
    這架望遠鏡高度約為10.7米,鏡面直徑約為1. 8米。這或許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由業餘天文愛好者製作的望遠鏡近日,美國猶他州的一位業餘觀星者就將這一想法付諸現實。  邁克·克萊蒙茨(Mike Clements)在白天是一名貨車司機,到了晚上則是一位充滿熱情的觀星者。為了這項業餘愛好,他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望遠鏡,這有可能是現代最大的業餘天文望遠鏡。這架望遠鏡的主鏡直徑為70英寸(約合1.8米),被放置在一個高度為35英尺(約合10.7米,與一輛校車的體積相當)黑色金屬籠中。
  • 男子自製天文望遠鏡 可在家門口清楚看木星(圖)
    架起一個長1米、直徑400毫米的「大炮筒」,坐在家門口就能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溝壑縱橫……如果你還在約妹子肉眼看星星,和譚魏比起來就弱爆了——這位80後的天文發燒友自己動手磨鏡片、拼零件,純手工打造了湖南最大的一架天文望遠鏡!昨日,記者在湖南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會長譚魏家裡,見識了由他和小夥伴聯手製作的這架天文望遠鏡。
  • 2.16米天文望遠鏡折軸系統的誕生
    蘇定強 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6年6月生於上海,原籍江蘇武進。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第9委員會(天文儀器與技術)主席。
  • 【盤州發布】盤州牛小夥,自製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月球隕石坑
    近日微博上「新京報我們視頻」發布視頻介紹了盤州一小夥自製牛頓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 美國天文學家設計了全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利用地球進行聚焦、成像
    如果我們想要進行天文研究,觀察宇宙中天體的運動規律,那肯定離不開天文望遠鏡,自從20世紀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天文望遠鏡的觀察距離、呈像的清晰程度也得到了很大了提升,於是在全球各地出現了大量的大型天文望遠鏡,越是大型的天文望遠鏡,就需要更為強大的聚光能力,也就是需要更大的透鏡
  • 日本建成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
    晴明望遠鏡採用最新技術控制18塊鏡片。包括鏡片在內,重約20噸,僅為以往同等規模望遠鏡的4分之1左右,能在短時間內把焦點對準鎖定的星星。此外,該望遠鏡還將詳細觀測業餘天文家等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候選。還計劃用於確認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等研究。
  •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沒有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隨著望遠鏡在各方面性能的改進和提高,天文學也正經歷著巨大的飛躍,迅速推進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 廢料自製射電天文望遠鏡,在家也能看宇宙!
    許多天文愛好者對射電天文望遠鏡有極大的興趣,但射電天文望遠鏡造價高的驚人,只能望鏡興嘆,今天介紹一個自製簡單射電天文望遠鏡的辦法,雖然達不到國際射電天文望遠鏡的指標,但也能觀察射電波較強射電源;中頻放大器需自製,非常簡單,給大家一個參考圖:中頻放大器電路原理介紹:中頻信號由J2接入,經Q2放大約20倍輸出至Q1,Q1是射極跟隨器,是為了降低阻抗而達到抗幹擾的目的。中頻放大後的信號由Q1發射極引出,接至示波器即可觀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