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RIS-REx探測器開始「獵星之旅」
獲取小行星樣本求解太陽系形成與生命起源之謎
裝載OSIRIS-REx太空飛行器的火箭整裝待發 來源:NASA官方微博
科技日報-中國科技網 華盛頓9月8日電(記者 劉海英)美國東部時間8日19時5分(北京時間9日7時5分),隨著聯合發射聯盟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在加利福尼亞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基地升空,搭載其上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開始了歷時7年的「獵星之旅」——奔赴億萬裡外的小行星貝努(Bennu),觀察、取樣後返回。
發射瞬間 來源:NASA官方微博
對NASA來說,這一天是一個「大日子」,8000多名觀眾到現場觀看了發射盛況,為OSIRIS-REx餞行。而發射活動進行的也十分順利,火箭升空59分鐘後,也就是美國東部時間8日20時4分(北京時間9日8時4分),OSIRIS-REx與助推器分離,開始獨自」獵星」之旅。
圍觀群眾 來源:NASA官方微博
按照計劃,OSIRIS-REx要在孤寂的太空中飛行兩年,於2018年8月抵達到貝努。探測器不會降落到小行星上,而是圍繞其進行3D拍照、繪圖,並尋找安全適宜的取樣點。如果一切順利,2020年7月,OSIRIS-REx將展開3.35米長的機械臂系統「TAGSAM」,與貝努做一次5秒鐘的親密接觸。在這5秒鐘裡,機械臂會「噴出」一口氮氣,激起貝努表面的巖屑和塵土,並抓取一小撮作為樣本。OSIRIS-REx攜帶了足夠的氮,讓其機械臂系統有三次抓取機會,但若第一次嘗試即成功,為安全起見,NASA不會讓OSIRIS-REx再次取樣。NASA希望至少能獲得60克的小行星樣本。
發射後火箭引擎工作狀況良好 來源:NASA官方微博
根據NASA的時間表,OSIRIS-REx探測器將於2021年3月踏上歸家之途,預計2023年9月到達近地點。但這個「獵星英雄」不會接受人們的膜拜,它會將戰利品——小行星樣本放在一個46公斤重的返回艙中,投放到位於猶他州鹽湖城附近的猶他測試訓練場。之後,這些樣本會被送往NASA位於休斯頓的詹森航天中心,科學家們將用兩年時間對其進行研究分析。而OSIRIS-REx在完成樣本遞送任務後,將繼續飛行,進入一個穩定的繞日軌道。NASA稱其或許還另有他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再也不會給地球帶回任何樣本了。
貝努小行星與帝國大廈和艾菲爾鐵塔的比較示意圖 來源:NASA官方微博
此次OSIRIS-REx遠赴億萬裡外「獵星」,是NASA繼「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朱諾」號探測木星後的第三個「新疆界項目」任務,其目的是希望通過對小行星的近距離觀測和對行星樣本的分析,以對太陽系的形成及演化、地球生命的起源等有更多的了解,並加深對近地空間存在的資源以及威脅的認知。
OSIRIS-REx藝術構想圖 來源:NASA官方微博
OSIRIS-REx是此次探測任務——起源(樣本)研究、光譜分析、資源確認、安全評估以及風化層探測(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Security-Regolith Explor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詞。探測器在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後大約6米長,2.43米寬,3.15米高,淨重量 880公斤,加滿燃料後重2110公斤。NASA為此次任務投入了8億美元,這還不包括發射費用。但這只是NASA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而不是人類的第一次。2010年,日本的「隼鳥號」探測器曾從小行星「系川」( Itokawa)上帶回少量行星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