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技術有何特點?揭開遙感技術的神秘面紗

2020-12-04 知識就是力量

撰文/牛振國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從我們每天使用的手機地圖,到國家生態環境政策的制訂,從農林牧漁的協調發展,到關鍵時刻的抗震救災,都離不開一項基礎技術——遙感。那遙感技術究竟有哪些特點?能為我們做些什麼呢?

什麼是遙感技術?

遙感,顧名思義,「遙遠的感知」。它是指利用搭載在各類移動/靜止平臺上的不同傳感器,對目標地物的電磁波輻射、反射特性進行探測,並根據其特性對目標地物的性質、狀態進行分析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的科學技術。

遙感平臺包括不同的衛星、飛機、氣球以及地面移動的各種設備。一般而言,遙感技術系統三個部分:

1、數據獲取是指利用各類傳感器對目標地物的電磁波特性進行記錄的過程。

2、數據處理是指運用光學儀器和計算機設備對所獲取的遙感數據進行校正和分析,掌握或清除遙感原始數據中的誤差,儘量恢復被探測目標地物的原有特徵,從而以滿足進一步應用的需要。

3、遙感應用是指不同行業或者專業人員按不同的應用目標,將遙感數據應用於各業務領域的使用過程。遙感的應用從軍事和科研領域逐步推廣,應用到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例如軍事、農業監測與估產、地質礦產勘探、自然資源調查、地圖測繪、環境監測以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等。

利用計算機輔助GE的高解析度航空數學高程模型

遙感技術有何特點?

1、大面積同步觀測

遙感技術從地面到高空的不同的高度對地球進行大範圍探測與觀測,獲取有價值的數據。這些數據拓展了人們的視覺空間,為宏觀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現狀情況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與傳統的地面作業相比,具有顯著的優勢。

例如遙感用航攝飛機飛行高度為10千米左右,陸地衛星的衛星軌道高度可以高達910千米左右,從而可及時獲取大範圍的地表信息。一張陸地衛星圖像,其覆蓋面積可達3萬多平方千米。這種展示宏觀景象的圖像,對地球資源和環境分析極為重要。

2、時效性強

由於遙感技術獲取數據的速度快、周期短,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自然現象的最新資料,以便更新原有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

例如,NOAA氣象衛星(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第三代實用氣象觀測衛星)每天能收到同一地區的兩次圖像。

利用遙感技術獲取的高解析度圖像(SPOT6)

3、珍貴歷史資料

如同照片可以較好地保存個人的歷史信息一樣,遙感技術獲取的數據可以完好地保存地球表層的歷史狀態信息。這為我們通過遙感資料很好地了解地表的變化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貴歷史資料。

4、客觀反映變化

通過遙感技術觀測和探測的地表信息,可以客觀地反映地物的狀態及其變化,如土地違法佔用、汙染物的排放、農業的估產等,從而克服了通過人為匯總的主觀性的缺陷

5、經濟與社會效益

由於遙感技術獲取數據的制約條件少,在人類難以到達的很多地方,如沙漠、沼澤、高山峻岭以及地震災害等現場,採用不受地麵條件限制的遙感技術,特別是航天遙感,可方便及時地獲取各種寶貴資料。

目前,遙感技術正滲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角落。其中,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實地資源調查具有客觀、準確、經濟、高效等優勢,為溼地保護注入了新力量。

相關焦點

  • 遙感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於遙感的科學含義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 廣義的解釋: 一切與目標物不接觸的遠距離探測。
  • 遙感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介紹
    遙感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遙感技術介紹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遙感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遙感技術的應用也日趨廣泛。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遙感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未來的遙感技術將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人類通過大量的實踐,發現地球上每一個物體都在不停地吸收、發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種人類已經認識到的形式――電磁波,並且發現不同物體的電磁波特性是不同的。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可以說這揭開了當今遙感技術的序幕。 隨著無線電電子技術、光學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20世紀中期,遙感技術有了快速的發展。遙感器從第一代的航空攝影機,第二代的多光譜攝影機、掃描儀,很快發展到第三代固體掃描儀(CCD)。未來遙感技術還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並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 衛星遙感助力海洋藍色碳匯監測,這場成果發布向我們揭開衛星遙感技術探測海洋固碳的神秘面紗
    發布人何賢強,是海洋二所的研究員,從事海洋水色衛星遙感技術研究近20年,已主持30餘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擔任了國際海洋水色協調組織(IOCCG)執行委員。而衛星遙感就是海洋碳通量監測的重要手段之一。
  • 遙感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
    遙感技術具有覆蓋面積大、重訪周期短、獲取成本相對低等優勢,對大面積露天農業生產的調查、評價、監測和管理具有獨特的作用。  二、農業遙感的發展  從20世紀70年代出現民用資源衛星後,農業成為遙感技術最先投入應用和收益顯著的領域。
  • 微波遙感的特點
    微波遙感是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先進航天遙感技術。  1888年,物理學家赫茲發現了電磁波,為無線電通信開闢了道路。19世紀末無線電的發送、接收技術和20世紀初電子管的發明,帶來了20世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 藏文科普 | 遙感到底怎麼「感」?
    >揭開遙感技術的面紗遙感平臺包括不同的衛星、飛機、氣球以及地面移動的各種設備。一般而言,遙感技術系統包括數據獲取、數據處理和遙感應用三個部分。遙感技術的特點大面積同步觀測遙感技術從地面到高空的不同的高度對地球進行大範圍探測與觀測,獲取有價值的數據。這些數據拓展了人們的視覺空間,為宏觀地掌握地面事物的現狀情況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與傳統的地面作業相比,具有顯著的優勢。
  • 遙感技術:觀察世界的「天眼」
    什麼是遙感? 遙感技術並不神秘,從字面上說就是從遠處感覺事物。廣義地講,遙感是指不直接接觸地收集關於某一定對象的某種或某些特定的信息,從而了解這個對象的性質。一般多指從人造衛星或飛機對地面觀測,並以電磁傳播與接收技術,以收取目標的訊息並加以進行分析的技術。
  • 智庫| 導航與遙感技術融合綜述
    在融合的層面,遙感和導航是互聯互通的兩項空間信息獲取技術,融合突破了這兩項技術固有的特點和界限,典型的融合應用包括視覺/GNSS緊耦合定位,GNSS氣象,GNSS遙感,GNSSSAR等。一方面GNSS導航信號為大氣探測和目標檢測提供了全球可用的,低成本的信號源;另一方面,視覺定位作為一種定位手段,具備低成本,抗幹擾等特性,能夠豐富和擴展導航定位的手段,彌補衛星導航技術的不足。
  • 比輻射計助力高光譜遙感技術發展
    、內陸水體、陸表生態環境、蝕變礦物、巖礦類別的探測與識別,能夠應用於環境監測、資源勘查、防災減災等行業,有力提升了我國在環境、生態、資源、農業、林業等多個領域遙感監測方面的能力,將助力美麗中國和富強中國的建設,使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再上新臺階,走在國際前列。
  • 高光譜遙感技術介紹及應用
    實際操作中,我們經常將之與波段影象融合處理,得到既有全色影象的高解析度,又有多波段影象的彩色信息的影象。全色波段,一般指使用0.5微米到0.75微米左右的單波段,即從綠色往後的可見光波段。全色遙感影象也就是對地物輻射中全色波段的影象攝取,因為是單波段,在圖上顯示是灰度圖片。全色遙感影象一般空間解析度高,但無法顯示地物色彩。
  • 「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
    11月19日,遙感應用領域年度盛會——「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隆重開幕。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
  • 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召開 聚焦遙感前沿技術在氣象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白維報導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聚焦跨界融合、賦能百業和遙感強國戰略,專家學者以及行業應用者交流了遙感在氣象、海洋、農業、國防、應急、導航等領域應用的前沿技術。
  • 國之實力的遙感技術
    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衛星遙感技術的範疇從當初的單一遙感技術發展到今天包括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在內的空間信息技術,逐漸深入到國民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安全的各個方面,其發展與應用水平業已成為綜合國力評價的重要標誌之一。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測繪工程測量中的運用
    為確保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應用優勢得以有效發揮,首先需要掌握其特點,然後根據測繪工程測量工作實際需求,確定應用方向與方法,通過對各個節點的控制,來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關鍵詞】無人機遙感技術;測繪工程;測量 測繪工程測量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與綜合性特點,測量對象包括了地表各種地物、地貌以及地下地質構造、水文、礦藏等,面對的測繪環境差異巨大,因此對測繪技術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
  • 遙感技術(RS)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
    分析發布的數據中有一組清晰的震區遙感影像圖,如下。藉此,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遙感技術於地震緊急救援中的應用。一般指運用傳感器/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探測,是獲取目標地物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並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和技術。在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緊急救援)業務能力建設和科技支撐水平發展過程中,遙感技術以其高動態、大觀測、全天時、全天候等特點,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
  • 學術| 陳銳志:導航與遙感技術融合綜述
    在融合的層面,遙感和導航是互聯互通的兩項空間信息獲取技術,融合突破了這兩項技術固有的特點和界限,典型的融合應用包括視覺/GNSS緊耦合定位,GNSS氣象,GNSS遙感,GNSS SAR等。一方面GNSS導航信號為大氣探測和目標檢測提供了全球可用的,低成本的信號源;另一方面,視覺定位作為一種定位手段,具備低成本,抗幹擾等特性,能夠豐富和擴展導航定位的手段,彌補衛星導航技術的不足。
  • 中國無人機遙感技術突破與產業發展綜述
    其中直接與無人機相關的項目有:全空間信息系統與智能設施管理,天空地協同遙感監測精準應急服務體系構建與示範,區域協同遙感監測與應急服務技術體系;高頻次迅捷無人航空器區域組網遙感觀測技術,重特大災害空天地一體化協同監測應急響應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國土資源與生態環境安全監測系統集成技術以及應急響應示範;城鎮公共安全立體化網絡構建及應急響應示範等。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