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輻射計助力高光譜遙感技術發展

2021-01-16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啟東光電中心

2018年5月9日2時28分,我國高分五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

1、高分五號衛星——辨識世界的「慧眼」

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規劃的唯一一顆陸地環境高光譜觀測衛星,其搭載的6臺載荷不僅實現了從紫外至長波紅外全譜段的高光譜觀測,而且具有高光譜、大範圍、定量化探測等特點,具備大幅寬、高光譜及偏振探測能力,能夠實現對大氣汙染、內陸水體、陸表生態環境、蝕變礦物、巖礦類別的探測與識別,能夠應用於環境監測、資源勘查、防災減災等行業,有力提升了我國在環境、生態、資源、農業、林業等多個領域遙感監測方面的能力,將助力美麗中國和富強中國的建設,使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再上新臺階,走在國際前列。

高分五號最大的特色,是高光譜觀測能力。自2015年美國Hyperion高光譜相機停止工作以來,目前國際上星載高光譜數據獲取基本處於空白。高分五號衛星的發射成功,很大程度上豐富了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獲取的手段,尤其大幅提升了高光譜遙感圖像的質量,將極大地推進和提升國際上高光譜成像遙感應用的發展水平。

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特徵。光譜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是用以識別和分析不同物體的一種重要的「身份證」。如果說肉眼光學成像只能看到物質的形狀、尺寸等信息,光譜分析則可以通過「圖譜合一」探測物質的具體成分,不僅能探測一個地方有沒有礦,還可以分析是何種礦。過去的很多衛星具有全色或多光譜觀測能力,全色或多光譜觀測和我們肉眼類似,只能看到物體的大小形狀和簡單的顏色特徵,而高分五號衛星通過高光譜遙感,將比多光譜衛片提供更為詳盡的光譜信息,能分析出物體的組成成分甚至內部缺陷,比如說,過去那噴了綠漆就想亂人眼的現象,高分五號一掃,全都露餡了;對探礦工作而言,高分五號衛星在天上一掃,礦產資源就一覽無餘。

       高分五號衛星(圖片來源:科技日報)

2、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環境監測的「利器」

由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研製的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是「高分五號」衛星六大主載荷之一,也是國際首臺同時兼顧寬覆蓋和寬譜段的高光譜相機,在60Km幅寬和30m空間解析度下,可以獲取從可見光至短波紅外(400~2500nm)光譜顏色範圍裡,330個光譜顏色通道,顏色範圍比一般相機寬了近9倍,顏色通道數目比一般相機多了近百倍,其顏色寬度的精細化程度相當於一張紙厚度的萬分之幾。與國際上經典的高光譜相機相比,該載荷幅寬提高8倍,光譜數增加近百個,信噪比提升近4倍;與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際上當前發展的高光譜相機比較,其綜合性能和主要技術指標可保持5年以上的國際領先水平。


高分專項應用系統副總師、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王橋表示,目前我國在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生態環境監管、中央環保督察、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事件應急處置等日常工作中,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遙感監測的支撐。但對於大範圍、定量化、同步觀測要求較高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現有衛星數據在數據覆蓋和重訪能力、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嚴重製約了衛星遙感技術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應用。

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藉助衛星在705Km軌道高度上的飛行,可每90分鐘左右從南極到北極繞地球一圈,一天繞地球近15圈,可以對地球上任何區域進行觀測,通過衛星側擺可以對地球上同一個區域一周內重複觀測一次,相機一天可獲取330個60Km寬40000Km長的高光譜成像條帶,數據覆蓋範圍廣、重訪能力強,能夠大範圍、定量化地應用於對葉綠素、藻膽素、木質素、植被細胞和含水量、水體懸浮物、冰雪粒大小、地表礦物成分、巖石類別和油氣滲漏等行業監測,為建立全球典型地物圖譜資料庫提供豐富而高質量的數據源,極大提高對全球陸地環境生態資源的探測能力。

高光譜礦物填圖

3、比輻射計——衛星標校的「尺子」

高分五號衛星工程總師徐博明說:「我國高分專項衛星具有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定標精度等四高特點,我們的高分五號衛星除了具有高光譜的獨特優勢,在高定標精度方面的表現也極為出眾。」

高精度的定標是高光譜衛星定量化應用的基礎,就像一把尺子是否準確需要標校一樣,尺子不準,做的再精緻,測出的數據也是不準確的。高分五號衛星上裝載了太陽漫反射板、變溫黑體、LED、比輻射計等7類星上定標裝置,可在星上全方面地開展載荷輻射和光譜定標,在軌定標精度為國內現役衛星中之魁首。在林林總總的定標裝置中間,首次應用於國內星上載荷的漫反射板檢測型比輻射計(下文簡稱「比輻射計」)裝置尤為引人注目。

這小小的比輻射計到底有何高明之處?原來,高分五號衛星的在軌輻射定標主要通過國際上近年流行的太陽-漫反射板(SD)技術實現。該技術採用反射率穩定的太陽照明漫反射板,通過引入太陽光產生已知光譜輻亮度的近似朗伯面光源,實現對空間遙感器的太陽反射波段全系統、全口徑的定標。但由於空間輻照、高能粒子轟擊等因素的影響,漫射板的反射特性會隨時間發生衰變。若缺乏相應的修正措施,長此以往,將極大影響衛星的在軌定標精度。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啟東光電遙感中心(以下簡稱「啟東中心」)科研團隊自主研製的比輻射計,是上海技物所與啟東市政府開展「院地合作」,進行高新技術轉移轉化的拳頭產品,專為解決上述的星上漫反射板衰減問題而設計。比輻射計以穩定已知的太陽為參照,通過對不同時間段漫射板的比對測量來監測漫射板的反射率衰變,對漫射板進行實時測量和跟蹤,巧妙地解決了漫反射板衰變產生的定標誤差。比輻射計的主要功能如下:

Ø  太陽絕對輻照度測量;

Ø  漫射板反射輻亮度測量;

Ø  通過太陽輻照度/漫射板反射輻亮度比值及其歷史數據比對實現對漫射板雙向反射分布函數變化監測,並根據測量數據分析對漫射板反射輻亮度進行修正。

經啟東中心科研團隊的精心研發及實驗驗證,比輻射計具有定標精度高、穩定性高、空間適應性高的特點,可將星上漫反射板衰減引入的誤差控制在1.5%內,並可追溯到美國NIST國家標準,大大提高了載荷星上定標精度,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開拓了我國航天遙感載荷定標技術的新領域。

比輻射計工作模擬圖

在高分五號衛星星載比輻射計的成功應用基礎上,啟東中心立足現有研究成果,不斷開拓創新,目前正在研製環境減災衛星的漫反射板比輻射計,應用於資源衛星的大氣校正輻射計等。輻射計家族系列的普及發展,必將深刻改變國內衛星在軌定標精度不足的現狀,令我國的星上載荷自主定標技術邁入新臺階,對於減少我國對外國定標技術的依賴性、提高我國高新技術的自給率有著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分五號星載比輻射計

   

                   資源衛星大氣輻射校正計

夥伴們

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邁入新時代,高分五號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
    我國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實現高光譜解析度重要使命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五號,5月9日發射升空。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的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相機作為國際首臺同時兼顧寬覆蓋和寬譜段的高光譜解析度成像遙感儀器,對複雜地物、環境具有突出的識別和分類能力,它將使我國高光譜遙感技術再上新臺階。
  • 高光譜遙感技術介紹及應用
    高光譜遙感實際上是一種簡稱,它的全稱叫"高光譜解析度遙感"。高光譜遙感是利用很多狹窄的電磁波波段產生光譜連續的圖像數據,它不像多光譜遙感中根據顏色的差異來分辨目標,而是根據譜段光譜曲線的形態來分析目標是什麼。光譜分析是人類藉助光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 「行業專題」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農作物精細分類
    遙感技術告訴你》,我們探討了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估算農作物面積。文中提到,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農作物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農業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本期案例,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農作物精細分類。
  • 高光譜遙感就是「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怎樣煉成  上文提到的埋藏的地雷是如何被高光譜遙感技術輕易發現的呢?因為土壤被挖開後再回填回去,土壤的結構、水分都改變了,高光譜遙感技術就是根據這種細微的土質變化,發現了地雷的藏身處。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美軍利用高光譜遙感儀器,可以探測出塔利班武裝晚上經常走的道路。高光譜遙感技術還可以發現隱蔽的哨所、坦克,偽裝起來的軍事設施。
  • 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舉行
    11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人力資源管理處和光譜成像技術院重點實驗室聯合舉辦的遙感高光譜數據處理與應用技術研修班在西安光機所祖同樓四樓會議室舉行。西安光機所組織30餘名科研人員與國內20餘家從事空間領域研究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共50餘人參加了學習。
  • 高光譜遙感技術飛進大農田!
    看好以上商機,美商Headwall Photonics以及德商geo-konzeptv宣布成立歐洲高光譜遙感中心(Center for 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 Europe,CHRSE),攜手開發空測高光譜與雷達(lidar)技術與應用。
  • 【乾貨】定量/高光譜遙感之—光譜分析技術
    在定量遙感或者高光譜遙感中,信息提取主要用到光譜/波譜分析技術。
  • 像素級多模式高光譜智能遙感技術
    報告題目:像素級多模式高光譜智能遙感技術報告時間:2020年10月17日13:30報告地點:君怡酒店一樓會議室(貴賓廳)報告人:胡長虹報告人簡介: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空間二部控制與軟體研究室主任,博士,碩士生導師。
  • 高光譜遙感找礦技術通過評審
    本報訊 (記者杜 君 通訊員 張 毅)記者3月27日從河南省地質調查院獲悉,由該院承擔的「河南省重要成礦帶高光譜遙感找礦方法技術研究」項目日前通過專家評審,技術水平全國領先。  作為我省地質礦產科技攻關項目,該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東秦嶺地區區域遙感掃面技術方法、高光譜礦物填圖技術方法、礦產地質特徵遙感解譯方法技術對比和高光譜遙感找礦方法技術集成等。  「項目在省內首次利用世界最先進的SVC HR-1024光譜測試儀對欒川赤土店、嵩縣葚溝等試驗區主要巖礦類型進行了光譜測試研究。」
  • 「2018高光譜(多光譜)遙感技術應用全國用戶會議」勝利召開
    由北京歐普特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2018高光譜(多光譜)遙感技術應用全國用戶會議」於本月7日於南京大學仙林校區順利召開。此次會議邀請到了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居為民所長為大會致開幕詞,田慶久教授在會議上就高光譜遙感目前應用狀況和前景進行了精彩發言
  • 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本文介紹了冰凍圈遙感學的基本研究內容和方法,進一步回顧國內外冰凍圈遙感的相關研究進展,並分析我國冰凍圈遙感的優勢與不足,最後探討了冰凍圈遙感如何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冰凍圈遙感概述 冰凍圈遙感學由遙感科學的基本原理發展而來,其研究對象又是具有特殊電磁波特性的冰凍圈要素。
  • 火星宜居性環境高光譜遙感探測--助力天問一號
    火星宜居性環境高光譜遙感探測--助力天問一號可見光-近紅外高光譜遙感是獲取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的主要手段,目前主要的火星軌道光譜儀有ESA的OMEGA和NASA的CRISM,其中CRISM數據具有更高的空間和光譜解析度,在OMEGA的探測基礎上發現了更多的礦物種類,並能夠更好地進行地質背景約束。
  • 車濤:冰凍圈遙感,助力「三極」大科學計劃
    表 1 列出了大部分冰凍圈遙感內容及相應的遙感技術。可以看出,可見光/近紅外及合成孔徑雷達(SAR)可監測的參數最多,且同一個參數也可以用不同的遙感方法監測。但是,不同的方法優勢不同。以雪深遙感反演為例,SAR和微波輻射計都可以反演雪深。微波輻射計雖然空間解析度低,但可以獲取逐日的積雪變化過程。因此,需要根據研究目標選擇相應的技術手段。
  • 「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計劃「高光譜遙感與精準農業...
    「一帶一路」暨發展中國家科技培訓班計劃「高光譜遙感與精準農業培訓班」舉行 2019-11-20 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11月3日至15日,培訓班圍繞「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精準農業」主題,開設了專業課、實踐課、野外科學實驗與考察等系列課程,內容涵蓋高光譜遙感基本原理與關鍵技術、土地利用/覆蓋變化監測技術、農作物長勢遙感、農業典型病蟲害遙感機理與方法、葉綠素螢光遙感及農業應用等,並聘請了國內10餘位德才兼備、具有豐富研究與講課經驗的專家為學員授課。
  • 衛星光譜定標利器——SR4500全製冷型光譜輻射計!
    MTG氣象衛星是指歐洲下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計劃MTG系列,該計劃由歐洲氣象衛星組織(EUMETSAT)和歐洲空間局(ESA)聯合提出,將以MTG-I(成像衛星)和MTG-S(探測衛星)雙星運行,各自承載不同的探測儀器;其中,MTG-I星搭載的FSI組合光譜系統將繼承其上一代靜止衛星系列自旋可見光紅外成像技術,將高解析度快速成像和全圓盤高光譜解析度成像功能合併實現。
  • 【中國科學報】擦亮高光譜遙感這雙慧眼
    而這樣的做法放到今天已不再神奇,高光譜遙感技術會把這些偽裝統統撕掉。  它的獨特魅力令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副所長張兵始終為之著迷。在他看來,這項技術在國防軍事、精準農業、水環境監測、地礦勘察等諸多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他願意畢其一生去擦亮高光譜遙感這雙慧眼。
  •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技術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基於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數據技術,其最突出的應用是遙感探測領域,並在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有著更大的應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學、光電子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是傳統的二維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技術。
  • 翼眸科技綜述什麼是無人機遙感測量?
    什麼是無人機遙感測量?遙感技術想知道什麼是無人機遙感測量,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者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任何物體都具有光譜特性,它們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輻射光譜的性能。在同一光譜區各種物體反映的情況不同,同一物體對不同光譜的反映也有明顯差別。
  • 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舉行 國內大咖共謀行業發展
    原標題: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舉行,國內大咖共謀行業發展半島記者 孫雅琴11月22日,中國高光譜遙感衛星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暨「歐比特杯」高光譜遙感影像智能處理行業應用大賽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 中國航天日 | 衛星微波遙感技術新進展
    近年來,衛星微波遙感技術發展非常迅速,主要體現在遙感器的種類、光譜/ 頻譜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的進展上,出現了一些新的微波遙感手段,如微波波譜儀、微波波浪計、扇形波束微波散射計、綜合孔徑微波輻射計等。下面按照衛星微波遙感技術的主要種類,簡要介紹國內外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  一、國際重大進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