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間,女性由於懷上了小寶寶,身體內部和外部,會發生很多顯著的變化,在外人看來,無外乎是越來越胖的體型,可是,從孕婦自身看,是身體各個器官都在懷孕這個總前提上,作出的各種調整,也就是通常說的妊娠反應,下面這六項,是最基本的。
第一項,前挺,也就是大肚子。本來平常的肚子裡突然出現了一個胎兒,並且不斷增大,使得腹部皮膚被動的抻長,包括腹部的肌肉組織和脂肪,都會作出調整。如果胎兒過大,還會造成腹部膨隆過大,使得皮膚的彈力纖維與膠原纖維損傷或斷裂,腹部皮膚變薄變細,出現一些寬窄不同、長短不一的粉紅色或紫紅色的波浪狀花紋,也就是妊娠紋。
第二項,後撅,到了孕晚期,孕婦的體內會分泌一種鬆弛激素,這種鬆弛激素起到鬆弛骨盆的作用,讓骨盆變大,變松,以利於胎兒通過,這個時候,孕婦的外部變化就是屁股大了,這是為了生產做的準備。
此外,孕婦的飲食很容易過量,轉換為體內的物質,一部分變成脂肪,也容易堆積在臀部,屁股變大也就是很正常了。
第三項,胃中燒。懷孕後,隨著子宮的逐漸增大,會壓迫胃部,造成胃部
被動的遷移,孕婦就會出現食欲不振,噁心。此外,懷孕後,孕婦的身體會分泌一種黃體酮的激素,黃體酮能使子宮平滑肌變得鬆弛,減少其興奮性,使胎兒安全生長。但黃體酮同樣會對賁門產生作用。賁門位於胃和食道的連接處,能防止進入胃中的食物和胃酸返流入食道。賁門的收縮在黃體酮影響下變弱後,胃酸就會回流到食道,導致的出現胃燒心。這個時候,在飲食上就要選擇清淡一些的保持少吃多餐的習慣。
第四項,尿頻。子宮增大後,會對身體的各個器官形成壓迫,膀胱位於子宮的前方,女性在懷孕頭三個月時,子宮增大,可以在恥骨聯合上方觸及到增大的子宮,胎兒在子宮裡,發育成長,會不斷的刺激緊挨著子宮的膀胱,膀胱受到刺激,也會作出反應,那就是尿頻症狀的出現了。
遇到這種情況,孕婦不要不好意思,總是憋尿。懷孕時期孕婦本身的腎臟負擔已經很重,如果孕婦憋尿會加重腎臟的負擔,甚至出現一些疾病。
第五項,屁多。在孕期,孕婦的胃酸會減少,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而孕婦呢,為了胎兒的發育,都會吃較多的營養食物來「養胎」,過多的食物堆積在腸胃,就會出現放屁多的情況,所以平時孕婦的飲食需要有所選擇,不要什麼都吃,儘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第六項,大便少,也就是容易便秘。出現便秘的原因也很簡單,孕婦運動少,吃的東西又是高營養高蛋白質,本來就不容易消化。此外,孕期子宮增大,壓迫大小腸,客觀上也造成了消化道功能的減弱,出現大便乾燥也就在所難免了。解決辦法也不複雜,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攝入補品也要適量,適當的增加運動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