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網絡查病,癌症起步!
一個小小的症狀,都能和癌症扯上關係,甚至是放屁多、放屁臭,都被某些文章稱為是「大腸癌」的表現。
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陷入「癌症恐慌」,認為自己已經患癌了!
但實際上,在人的腸胃到內本身就存在一定氣體,這主要是來自於食物、呼吸吞入的空氣、食物被分解時產生的氣體。
這些氣體不斷在體內堆積,就會通過打嗝、放屁等方式排出體外。在正常情況下,人每天放5-10個屁屬於正常情況,不需要過度緊張!
而如果突然放屁次數增加、放屁臭,則多與飲食有直接關係。比如吃飯速度過快、吃下了大量容易產氣的食物,就可導致放屁次數增加。
而如果吃下了帶有氣味的食物、含脂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就會導致屁中帶有氣味的物質增多,從而出現放屁臭的情況!
另外,在出現腸道菌群失衡、急性腸道炎症、慢性腸炎等多個問題之後,也可有類似表現。所以通過這一症狀,並不能說明就是腸癌到來的信號。
但是,如果近期在放屁異常的同時,還伴隨了以下四個症狀,就應當提高警惕:
1、排便習慣改變:所謂的排便習慣,指的就是自己特殊的大便時間,它可以是早上起床後,也可以是晚飯過後,總之只要有規律,就屬於正常情況。
但如果近期大便習慣突然紊亂,比如出現了腹瀉、便秘、二者交替出現的情況,且持續2周以上、用藥後也沒有緩解,這就可能與腸癌到來有關,它也是腸癌的典型症狀之一;
2、大便形狀變化:大便形狀改變也是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之一,如果你勤於觀察,就會發現正常的大便應該是圓柱體、軟硬適中的成型狀態。
而大腸癌在病發後則不相同,受到癌症佔位、壓迫的影響,患者會排出扁條、細條狀的大便,甚至是大便如同小拇指、鉛筆粗細一般,而且大便過後總有排不淨的感覺;
3、便血:如果是在大便的過程中,有疼痛感、血液未與大便混合在一起,這往往就是肛周疾病的表現,比如痔瘡、肛裂一類。而如果是無痛性血便、血液和大便混合在一起,呈鮮紅或暗紅色,這就可能與腸癌有關。
因為癌腫侵襲性極強,腫瘤又有豐富的血管分布,所以越是發展中的腸癌,就越容易有便血症狀。晚期患者甚至可出現黏液樣血便,並伴隨較為濃烈的腥臭味;
4、不規律腹痛:腸癌出現的腹痛,主要是發生在中晚期階段。由於腫瘤不斷生長變化,侵犯和壓迫到了局部末梢神經,進而誘發了疼痛,在疼痛初始多以間歇性鈍痛、刺痛、隱隱作痛為主。
隨後疼痛逐漸加重、疼痛時間延長。當癌症堵塞腸腔之後,還可能造成腸梗阻症狀,患者短時間內會出現劇烈腹痛、難以忍受。
腸癌並不會無緣無故找上自己,臨床上大腸癌患者多有家族遺傳史、息肉史、年齡較大等問題。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不需要過度恐慌,如果大便臭的同時還伴隨了以上幾個症狀,才真的需要就醫進行檢查,看是否為腸癌在體內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