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胃飢餓素讓你暴飲暴食

2021-02-22 Language Lab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它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

聽過SSS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材料語速快,話題豐富,短小但信息量大,是訓練聽力的極佳材料。本次我們推出的這個系列是對美國科學人跟考試話題最貼切的材料的精選,每一篇中幾乎都會出現託福考試中的常見話題和常見詞彙。

為讓小夥伴們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材料練好聽力,Language Lab 將逐步推出《科學美國人》系列,本系列內容將不定時更新,主要挑選一些最近一期裡的精彩表達和重要詞彙與大家分享,以提高對語言的感知和運用能力。

不管是專四專八、考研、雅思、託福,或者是興趣愛好,希望這一系列的文章都能幫你提高對英語聽力的理解能力。

本期主題

Ghrelin Makes You Overeating

胃飢餓素讓你暴飲暴食

By Karen Hopkin

'Tis the season...for overeating! But it's not just your lack of willpower or the omnipresent holiday treats. No, you can lay some of the blame on ghrelin. Because a new study shows that ghrelin, the hormone that makes you hungry, also makes food...and food smells...irresistibly appealing. The finding appears in the journal Cell Reports.

這是暴飲暴食的時節!但暴飲暴食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你缺乏意志力或無處不在的節日大餐,不,你可以將部分責任歸咎於胃飢餓素。因為一項新研究表明,讓你感到飢餓的激素:胃飢餓素,還會令食物及食物氣味產生無法抗拒的吸引力。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細胞報告》期刊上。

- irresistibly   /ˌɪrɪˈzɪstəbli/    adv. 無法抵抗地;

Ghrelin is produced in the stomach, and its levels rise before your habitual mealtimes and after you haven't eaten for an extended period. So the hormone reminds you to put something in your belly. Injecting rats with ghrelin encourages them to eat...and people who receive a dose of ghrelin grab extra helpings from the buffet.

But how does the hormone induce overindulgence? To find out, researchers at McGill University trained volunteers to associate random images with the smell of food. For example, every time they saw a tree, they might get a whiff of freshly baked bread.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subjects received ghrelin; others got only saline.

胃飢餓素在胃裡產生,在你平時進餐前和長時間未進食之後,胃飢餓素水平會上升。因此,這種激素會提醒你往肚子裡裝點東西(進食)。給老鼠注射胃飢餓素會讓老鼠想吃東西,而注入胃飢餓素的人則會在吃自助餐時拿更多食物。

但是這種激素是如何引起過度飲食的呢?為了找到答案,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訓練志願者將隨機圖片與食物氣味聯繫起來。例如,每次他們看到一棵樹,他們可能就會聞到新鮮出爐的烤麵包的味道。同時,部分參與者會注入胃飢餓素,其他人則只注射生理鹽水。

- omnipresent    /ˌɑːmnɪˈpreznt/      adj. 無所不在的

- hormone /ˈhɔːrmoʊn/     n. [生理] 激素,荷爾蒙  

The volunteers were then ushered into an MRI machine, where the researchers watched their brains to see which parts got turned on by different images.

Seems that in subjec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hrelin, the brain region involved in pleasure and reward lit up only when volunteers viewed the images they associated with food aromas. Their brain pleasure centers were disinterested in images that had not been paired with food smells.

Also, when participants were then asked to rate the pleasantness of the images, the ones who'd been exposed to ghrelin gave higher grades to the food-associated pictures than did folks who got no ghrelin.

So when visions of sugarplums...or the smell of apple pie...get your stomach growlin'...you can thank—or blame—your ghrelin. As you reach for a fork.

隨後,志願者被帶進核磁共振儀,研究人員用儀器觀察志願者的大腦,看不同的圖片會激活大腦的哪些部位。

看起來在胃飢餓素的影響下,志願者只有在看到他們認為與食物香味有關的圖片時,他們大腦中涉及愉悅與獎勵的區域才會激活。他們大腦中的愉悅中心對未與食物氣味匹配的圖片沒有反應。

另外,當參與者被要求對圖片的愉悅程度進行評分時,與未接觸胃飢餓素的人相比,那些接觸胃飢餓素的人為與食物有關的圖片打出了更高的分數。

因此,當看到糖果或聞到蘋果派的味道讓你的肚子咕咕叫時,你可以感謝或怪罪你的胃飢餓素——在你伸手拿叉子時。

好啦,本期的解讀幫助你更好理解這篇聽力了嗎?學習材料之雖然偏快卻相當標準好聽的美式發音,被譽為是學聽力最佳日常練習材料。不要害怕難度大和學科內容,學習的時候不用刻意盲聽,就看文字聽讀,慢慢地你會發現這一日常學習,會讓你的英文遠遠甩下同伴。  

大家一起加油哦!

相關焦點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老鼠毛髮變灰原因何在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它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聽過SSS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材料語速快,話題豐富,短小但信息量大,是訓練聽力的極佳材料。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睡前避免背光閱讀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它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聽過SSS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材料語速快,話題豐富,短小但信息量大,是訓練聽力的極佳材料。
  • 神奇的飢餓素
    為什麼有的人總感覺不到飽,有的人吃一點東西就滿足了,也有人甚至厭惡飲食,寧餓死也不食。或許一個胃腸道激素的研究可以給我們的上述疑問提供一些解釋,儘管目前關於這個激素的功能仍不完全清楚,但我們相信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這些問題將會逐漸明確。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神奇的飢餓素吧。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隕石含有比地球更古老的物質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它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聽過SSS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材料語速快,話題豐富,短小但信息量大,是訓練聽力的極佳材料。
  • 科學家揭示胃飢餓素影響機體大腦記憶...
    動物和人類的胃部中均含有名為胃飢餓素(ghrelin)的特殊激素,其能告訴動物和人類什麼時候機體處於飢餓狀態,並幫助調節機體的代謝,但科學家們一直無法確定胃飢餓素的具體工作原理。為了深入研究胃飢餓素影響機體飢餓、代謝和記憶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幹擾了胃飢餓素與迷走神經之間的交流溝通,迷走神經是一種從腸道向大腦中發送信號的神經,隨後研究者監測了幹擾了胃飢餓素與迷走神經之間溝通對機體進食和認知行為的影響。研究者Scott Kanoski教授說道,我們發現大鼠或許並不再會焦慮,反而其開始更加頻繁地進食了。
  • 美國開發出新減肥法:抑制胃分泌"飢餓激素"
    美國開發出新減肥法:抑制胃分泌"飢餓激素" 2008年09月18日 08: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不需要展開重大手術,只要抑制「飢餓激素」,從而降低食慾,達到減肥目的。
  • 科學家發現飢餓素抑制分子 還可用於治療糖尿病厭食症
    大約 20 年前,當研究人員發現飢餓素時,將其命名為「飢餓激素」,因為早期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激素增強了人們的食慾。但是科學家很快就發現,抑制這種分子的做法並不會減少食物的攝入,也不能促進老鼠減肥。儘管如此,這種激素還是會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中引發一系列其他的積極變化。
  • 蘿蔔硫素或將改變中國「十人九胃」的現狀丨蘿蔔硫素研究院
    本文轉載自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十人九胃」,這詞的意思也就是說在十個人當中會有九個人胃部不適,其主要原因由於生活上不良的飲食習慣或是因幽門螺桿菌(Hp)感染所導致的。大多數人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消化不良症狀,伴隨著一些打嗝、噁心、嘔吐、反酸或是上腹部隱痛等症狀的發生。
  • 雙語:研究發現時常保持兩分飢餓,壽命可延長30%|暴飲暴食|骨質疏鬆...
    據《生命時報》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飢餓,其壽命可最多增長30%。報導說,在年輕時經常吃撐,危害甚至會影響兩代人的健康。哪怕是短期暴飲暴食,不僅體重會上升,對全身的傷害也會持續多年。
  • 為什麼你明明不餓,卻很想吃東西?
    >通常來說,人是否感覺飢餓會由體內的一種叫做「胃飢餓素」的激素掌管。 當胃中的食物被消化乾淨時(胃排空),血糖會開始降低,胃飢餓素開始分泌。 這種激素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近開始餓了,你需要吃東西了。相反如果還沒有到達胃排空的狀態時,它會告訴大腦你還很飽,不用吃東西了。 但是,當大腦的信號接收器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進食被幹擾後,很難再準確分辨這樣的信息。
  • 科學美國人60秒 | 狗狗喜歡與聲音匹配的動作
    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聽力文本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s 60Thanks for listening for Scientific American's 60-second Science. I'm Christopher Intagliata.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克里斯多福·因塔格裡塔。
  • 科學美國人60秒 | 有頭屑者可能擁有獨特的真菌菌群
    Thanks for listening for Scientific American's 60-second Science. I'm Christopher Intagliata.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克里斯多福·因塔格裡塔。
  • 科學美國人60秒 | 純種馬近親繁殖率增加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聽力文本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s 60For Scientific American's 60-second Science. I'm Eliene Augenbraun.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系列,我是艾琳·奧根布勞恩。今天存活的每匹純種馬,都是17世紀和18世紀三隻種馬和英格蘭母馬較大範圍選種的後代。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用信天翁監測非法漁船
    如果你坐過漁船,可能會看到成群的鳥兒追隨尾浪,希望能蹭點吃的。現在科學家說他們能利用這些鳥類行為來追蹤非法漁船。具體做法如下:研究人員在南大洋和印度洋的169隻信天翁的背部系上數據記錄器。這些設備只有1.5盎司重,但配有GPS,能夠探測到漁船及其發出的雷達信號強度。隨後,衛星傳送這些信息,研究人員就可以通過衛星實時追蹤鳥兒以及發射雷達信息的漁船的位置。
  • 保持飢餓可以延年益壽? 辟穀養生你知道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保持飢餓可以延年益壽? 辟穀養生你知道多少? 一篇名為《研究破解飢餓與健康關係:保持微餓,延壽還降壓糖又降脂》的文章說細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輕微飢餓會激發體內的潛能,使之拯救細胞不死。
  • 胃不好的人,身體會有4個異常,若沒有,你的胃或許還算健康
    導語: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飲食也變得越來越沒有規律,但是時間長了會對人的胃部造成一系列的傷害,如反酸,胃痛,胃脹,胃炎等。一、胃不好的人,身體會有4個異常,若沒有,你的胃或許還算健康1、口臭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會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而且幽門螺桿菌的分泌物所帶來的臭味會通過人的口腔散發出來,進而會使人出現口臭的問題,一般刷牙也得不到緩解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動物的叫聲起源於黑夜?
    如果你感到好奇,YouTube網站上有許多這類視頻。「我小時候養過短吻鱷當寵物,它總是叫。」亞利桑那大學的進化生態學家約翰·維恩斯說到。「我是在十幾歲的時候養的那隻小短吻鱷。有時我能聽到『呃呃呃』的聲音。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發出吼叫和『啪啪'等各種聲音。」維恩斯及其合作者卓晨想知道:動物最初發出叫聲的原因是什麼?
  • 科學美國人60秒大象足跡成為微小生物的避風港
    >內容【聽音頻,也可猛戳左下角「閱讀原文」】聽力文本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Thanks for listening for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Science. I'm Jason Goldman.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傑森·古德曼。想像一下沒有大象的世界。我們不僅會失去世界上最有魅力、最獨特的物種。
  • 科學美國人60秒 | 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有政治色彩
    】內容聽音頻,也可猛戳左下角「閱讀原文」】聽力文本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For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Science. I'm Steve Mirsky.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史蒂夫·米爾斯基。除了幫助建立美利堅合眾國以外,班傑明·富蘭克林還發明了避雷針。
  • 科學美國人60秒∣空氣汙染使風暴雲的持續時間延長
    【聽音頻,也可猛戳左下角「閱讀原文」】  This is Scientific American — 60Thanks for listening Scientific American — 60-Second Science Science. I'm Christopher Intagliata.參考譯文這裡是科學美國人——60秒科學。我是克里斯多福·因塔利亞塔。印度的夏天悶熱難耐。「你首先想要的就是得到幾朵雲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