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跑步學院
都說秋冬是食慾之季,但實際上很多人超乎常人旺盛的食慾可不是只存在於秋冬兩季。
作為一個營養師,日常與朋友的交流如下:
常年處於跑步減肥卻永遠管不住嘴的朋友A和我抱怨,「運動我是沒問題的,但在控制飲食這件事情上,真的讓我十分頭痛。雖然每次都再三提醒自己要管住嘴,但我的嘴好像從來都不聽我的指揮。這樣的生活讓我心力憔悴,每次吃過夜宵後也都讓我悔恨不已。我恨自己甚至連自己的始於都控制不了!「
最近剛開始減肥的朋友B自嘲說:「自從減肥開始,連挑食的習慣都改掉了。即使面對原來根本不正眼看的食物,也會充滿眼神中充滿渴望。很多時候,我真的不餓。但就是想吃點什麼,或許是我的嘴巴寂寞吧,但這種寂寞仿佛沒有止境。」
萬年打工人朋友C向我吐槽:「我太難管住嘴了!一趕上加班或是壓力大,我的食慾就爆炸了。當面對薯片、辣條、炸雞的時候,我活生生就像個餓了幾天的難民,簡直就想一口把它們都吃下去。然而過後,看著肚子上日漸多出幾層遊泳圈的我,又會壓力倍增,心情 down 到了極點。如此往復,進入了吃—胖—焦慮—吃的死循環。」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他們的共性通病——明明自己並不餓,卻還是瘋狂的想吃東西。
其實,這是一種行為稱作「享樂性飢餓」 。
這個名字聽起來可能很玄乎,簡單來說就是,當人們即使不餓或是不需要攝入熱量時,依然對食物表現出強烈的渴望。
具體點就是你的胃告訴你不需要吃了,但是大腦仍在指揮你繼續吃。這也是現代肥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有數據表明截止至2017年我國肥胖率已經達到了11.9%,超重率更是達到了30.1%,也剛好證實了那句話「三人行,必有一胖焉。」
一、是什麼導致你出現了享樂性飢餓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通常來說,人是否感覺飢餓會由體內的一種叫做「胃飢餓素」的激素掌管。
當胃中的食物被消化乾淨時(胃排空),血糖會開始降低,胃飢餓素開始分泌。
這種激素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近開始餓了,你需要吃東西了。相反如果還沒有到達胃排空的狀態時,它會告訴大腦你還很飽,不用吃東西了。
但是,當大腦的信號接收器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進食被幹擾後,很難再準確分辨這樣的信息。
也就造成了即使你的胃現在還很充實,但還是會想吃東西。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常見原因為以下兩點:
>>>>暴飲暴食
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在由暴飲暴食引起的肥胖人群中。
因為長期的暴飲暴食,已經使他們的脂質代謝及內分泌紊亂,導致他們體內的胃飢餓素分泌增加。
而這時大腦的接收器敏感性已經大不如前,所以他們一旦吃起來就根本沒法停止。
>>>>負面情緒
「我吃的不是食物,而是寂寞」這句話是真實存在的。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當人們處於較大的焦慮與抑鬱時,大腦會主動刺激身體分泌胃飢餓素,讓人不自覺地想吃東西。
德拉瓦大學心理與腦科學學院 Lisa Jaremka 教授和她的同事們就「孤獨和飢餓感之間的關係」做了一個 42 人的相關實驗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在體重均處於正常的健康女性中,那些孤獨感指數更高的女性的胃飢餓素水平更高,她們的飢餓感也更強烈。
這可能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大家往往會覺得心情差了,吃什麼都沒味。
但實際上,心情越差,你會越容易餓,越想吃東西。不信就回憶下你最近一次哭的時候,當時是不是嘴裡還塞滿了各種吃的。
二、「享樂型飢餓」改變的不只是你的體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體重的改變只是享樂性飢餓帶來最輕的影響了。除此之外,它還會影響你的情緒、改變你處事待人的態度、讓你更容易得慢性病、甚至還會讓你出現進食障礙的情況。
你可能覺得進食障礙也許是件好事,我不想吃東西了還不好,剛好幫我減肥了。
但其實進食障礙指的是你在吃完東西後會產生負罪感,從而出現摳吐、服用瀉藥等代償行為。
這就已經上升到了心理問題,很多出現進食障礙的患者,慢慢轉變成了抑鬱症。
他們無法再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自己,對自己感到失望。有數據表明,患有進食障礙的人群出現自殺情況的概率達到了 20%。
三、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這種情況呢
相信大家現在一定都在想,自己到底是因為饞還是真的有這樣的情況。因此,我幫大家梳理了 享樂性飢餓的 5 個判斷標準,大家來自測一下吧:
·飢餓感來的很突然,一下子就很餓,想要馬上吃到食物
·想吃的都是口味重的食物或甜食,如冰淇凌,奶油蛋糕,油炸食品,烤串,火鍋等
·這種瘋狂進食的飢餓感伴隨著焦躁、孤獨等負面情緒
·吃飽了也不會想停下
·滿足後持續時間很短,又會充滿悔恨和罪惡感
如果你出現了上述情況的其中一種,那就有可能是存在享樂性飢餓。
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地看待這樣的情況,不要因此出現跟多的負面情緒。
而且這樣的情況,其實通過幾個小方法就可以很好地改善。
四、出現了這種狀況怎麼辦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雖然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家心裡多少都會有些不適。
但是,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平復自己的心情。因為過多的負面情緒反而會加劇這樣的情況,讓你進入更加難以控制食慾的困境。接下來應該按照以下步驟,逐一調整。
>>>>不要節食或給自己太大壓力
如果你在節食減肥,請馬上停止。因為這樣不僅會毀掉你的健康,還會讓你的心情更加不受控制。一旦某天心態崩潰,你很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
另外,就像前面說的過度勞累或是壓力增大,會促進皮質醇的分泌,進而導致食慾難以受控制。對自己寬容一些,是改變享樂性進食的一個好方法。
>>>>感受食物原本的味道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迫不得已開始吃起快餐。但多數快餐為了保證口感,不是很甜就是很重口味。
慢慢人們的味蕾開始改變,認為只有這樣的食物才是真正美味的食物,甚至一想起來都會流口水。
但其實回想一下,在接觸快餐等垃圾食品之前,你是不是也有覺得很美味的食物。
逐漸去回歸之前的飲食,幫自己的味蕾做一個「恢復出廠設置「也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換一種情緒輸出方式
無法否認的是,吃甜食確實可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慰藉。因為攝入糖後,大腦中多巴胺開始分泌,這會讓我們感覺愉悅,並且興致勃勃。
然而這樣的愉悅感並不能保持很久,並且隨著時間的積累,你會需要更多甜食來促進它的分泌。
所以,我們通過其他方式改變心情。比如:看劇、聽音樂、運動、冥想等等都可以有效的平復心情,讓自己進入平靜的模式。
當然如果你不願意這麼做,個人可以推薦你買買買,相比於飲食觀念錯誤,多花點錢又算得了什麼呢。(畢竟雙十一要來了,該剁手就剁手吧,反正勸你不要買你也不會聽的~)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的,飲食習慣也是如此。很多人都知道我不該這麼吃,但堅持這件事對於很多人太難了。所以,改變飲食觀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已經融入了你的生活。
如果,想要去做些改變,那麼請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每次只進行 20% 的調整,就會逐漸變得好起來。
比如,你可以把辣條換成鴨脖子、把巧克力換成黑巧克力、泡麵換成義大利麵等等。這樣下來,你逐漸學會了如何「欺騙「自己的胃和大腦,又不至於讓情緒出現過度波動。
其實情緒是我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決定了我們吃什麼東西,我們身體是否健康等等。
我們應該學著去了解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節奏。當你讀懂了自己,那麼無論是減脂還是別的什麼,都不會是件困難的事。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跑步學院」,轉載請聯繫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