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會說「魚餓不死」?

2021-01-13 蘇澈的自留地

魚怎麼可能餓不死呢?這個理論純屬瞎說,不瞞各位,我就親手餓死過一條小鯽魚。

以前在農村,我吵著要養一隻貓或者狗,我爸媽不同意,他們說:「先給你養一條小鯽魚看看,一個月後還能活,就讓你養一隻小狗。」

那會我天真的以為魚在水中真的餓不死,結果一個月不到,小鯽魚就餓死了。

此後,我爸媽經常對我說:「魚都養不好,還養什麼貓狗,先顧好自己」。

現在想想,當時的我好天真,竟然會認為魚在水中餓不死……

先來說說,為什麼會有魚餓不死的謠言?

1.耐飢餓能力很強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國外科學家就已經發現,魚類在面對飢餓時,會進入「不可逆點」現象。

也就是說,當魚類飢餓到一定程度,它們會調整自身的狀態來適應環境,比如體型逐漸消瘦、腸管變細、卵巢萎縮、肝胰臟縮小等等。

此時,魚類就會暫時進入一個虛弱且不死的狀態,就算人類發現後及時投餵食物,這些魚也不能正常進食了。

進入「不可逆點」的魚,整體抗飢餓能力很強很強,很容易給人以「餓不死」的假象。

2.消耗能量較少

魚類屬於變溫動物,可以隨著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不需要強行消耗能量來保持自己的體溫。

當冬季來臨時,外界溫度降低,食物來源大幅度減少,此時魚類同樣會降低自己的體溫,一方面適應外界環境,另一方面減少自身活動頻率,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體內新陳代謝所需要的能耗。

比如魚類在冬季一般會潛在河底,通常它們只保持存活的最低能耗,沒有食物時,魚類也會通過消耗自身脂肪來度過難關,類似於「冬眠」。

當開春之際,魚類又會重新進入活躍狀態,並且會大量進食,以此彌補冬季的損耗。

除了冬季之外,非洲肺魚在旱季來臨之前,也會進入深度休眠模式,它們通過分泌黏液,可以在地下存活3~5年,當雨季來臨時,肺魚又會破土而出。

說這麼多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魚類除了能耗較少之外,適應性也很強。

3.魚類有能量來源

在農村的小夥伴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在大水缸中養幾條小金魚,就算不進行人工餵食,小金魚依舊生龍活虎,所以大傢伙就誤認為「魚在水中餓不死」。

其實不然,就拿院子裡的大水缸來講,裡面的魚能吃到很多食物,首先就是藻類。

魚在水缸中生活一段時間後,它們的分泌物排洩物會進入水中,這些有機雜質在氣溫、光照的情況下,會逐漸滋生出很多藻類,比如硅藻、藍綠藻,如果缸中的水長時間不換,水的富營養化現象就會越來越嚴重,魚類可以通過吃藻類來緩解飢餓。

除了「素菜」之外,大水缸中的魚還是吃到「葷菜」,它們就是各種小昆蟲及幼蟲。

比如紅線蟲、蚊子、蒼蠅、飛蛾、龍蝨、水蜈蚣等等,這些都是魚類的盤中餐,而且農村最常見的蚊子,它們會將卵產在水中,這些蟲卵對缸中魚來講,可都是「天賜美味」,蜻蜓也是如此。

雖然人眼可以最小捕捉到0.1毫米的物體,但誰會去較真觀察水缸中的微生物,所以我們就誤認為水缸中沒有食物,也就造成了水中魚餓不死的假象。

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魚在戶外的水中確實能吃到很多食物,但如果魚處於純淨的水質中,且位居室內陰暗地帶,不進行人工餵食的話,它們只能不停挨餓,直至死亡。

只是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因為魚類還能通過降低能耗、消耗脂肪、進入不可逆點等方法來延長壽命。

——END——

相關焦點

  • 水缸內的鯽魚幾年不死,魚為什麼會「餓」不死哪?
    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小時候生活在鄉村的八零九零後小夥伴一定都有這樣的記憶,家裡的院子有一口大水缸,裡邊注滿了半缸以上的水,小時候自己抓的魚蝦都放在裡邊養,由於數量少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吃過,這些魚會生活很久,直到某個夜裡大雨來襲,水缸的水溢了出來,小魚小蝦都跳出來各謀生路去了。
  • 為什麼魚總是「餓不死」?
    因為水缸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像現在養在魚缸裡的魚一樣每天都餵它。魚缸裡的魚根本就沒餵過,為什麼餓不死?魚兒為何不餓?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水缸裡要放一條魚的原因。有些大水缸更容易裝水。幾天沒人能把一缸水打滿。尤其在夏天,如果水缸裡沒有魚,我們就會發現水變得渾濁,甚至會產生小紅蟲和綠水藻。
  • 魚兒真的餓不死?以謠傳謠真的要停止了,好魚一定是餵出來的!
    所以可以知道觀賞魚沒有餓死的這句話完全就是謠傳!要我說好魚就是餵出來的,接來下養魚人就和大家聊一聊觀賞魚餵食的那些事:為什麼會有人說觀賞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金魚的肚子在死亡的時候鼓的老大,毫無疑問是撐死的。後來我就聽說了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這句話。之後我爸爸給我又去買了幾條金魚回來這次我就不餵食了,果然這次的金魚被我飼養了一個多月才死亡。之後我就深信觀賞魚確實餓不死,如果經常餵食反而還養不好。也就在這種思想下,我來來回回養了十幾批魚兒。
  • 為什麼魚在水中也會被憋死?
    「魚兒離不開水」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那是因為魚離開水後會影響呼吸,其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從而窒息而亡。可是,有時候養在水裡的魚也可能會被憋死,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魚的呼吸原理。魚鰓位於魚的咽部,咽腔緊接在作為消化道前端部分的口的後面。
  • 魚不吃不喝到底能活多久?丟水缸裡的魚,為何一年不餵也不會死?
    在老家時喜歡釣魚,經常在屋子後的水缸中丟幾條小鯽魚,那個水缸常年有水,有時候是活水,因為下雨,有時候又是死水,因為很久沒下雨了,裡面的魚也從來都不餵食,但一直都活的好好的,只是長也長不大,死也死不了!這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真的喝水就可以了嗎?印象中的魚還真是這樣,清澈無比的水中魚兒遊來遊去,也沒見它們吃什麼,但一直能活著!
  • 觀賞魚吃多了會被撐死嗎?謠言還是真相看這裡!
    一般水族店老闆在售賣這些魚的時候往往都會告訴水族新人們,魚都是直腸子,要控制好投食量,尤其是像金魚、鸚鵡魚這種像是永遠都吃不飽的樣子的魚更要少喂,否則很容易被撐死。這種話也在相當多的水族玩家們之間廣泛流傳。畢竟死掉的觀賞魚通常都會是肚子鼓鼓的,表面上看上去像極了因為飼料吃多後消化不良而撐死的樣子。
  • 魚為什麼會攻擊路亞?
    1、保護地盤  都說繁殖期的雷魚愛攻擊青蛙,是怕青蛙吃掉自己的後代;還有,羅非魚在一年的某個時間段比較容易用路亞釣到,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對於入侵者、不速之客狠狠地來上一口,目的不局限於捕食,驅趕:自有領地的魚類,對付侵略者的辦法就是攻擊、攻擊、再攻擊。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路亞的顏色、花紋、形狀甚至響聲與自然界裡存在的受魚類捕食的生物相去甚遠。2、捕食  這是首先要想到的問題,俗話說:「大魚食小魚,小魚食蝦毛」。
  • 如果人類不殺魚的話,魚會不會老死?魚會永生嗎?
    如果人類不殺魚的話,魚會不會老死?魚會永生嗎?那麼可能有人腦中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大多數的魚都是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死,如果人類不殺魚的話那魚會自然老死嗎,還是說他們會有永恆的生命。,就算人類不捕殺他們,大家也都知道大自然的生存規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海洋這個大環境裡更是如此,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弱小的魚終歸是會被那些強大的魚吃掉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 為什麼這些鯽魚通體金黃?有人說是野生魚,有人說品種不一樣
    釣友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是野生魚都會發黃還是發黃的都是野生魚呢?1、野生魚都發黃。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咱們先不管鯉魚、草魚等其他魚種,就說鯽魚,在我老家同一條江裡有的地方釣起的土鯽偏黃,有的就是青灰色。
  • 為什麼名貴的龍魚「養單不養雙」?原因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
    為什麼名貴的龍魚「養單不養雙」?原因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飼養魚是很多家庭裝飾的選擇,因為養魚可以顯示出一個家庭的喜好的風格。龍魚算得上是一個名貴的品種了。為什麼有人說「龍魚養單不養雙首先,龍魚,又名金龍魚。顧名思義,這「龍」讓我們聯想到「真龍天子」的說法,所謂的真龍天子,是象徵著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人們往往都選擇飼養一條龍魚,這種是比較偏迷信的說法。還有相關單雙影響個人運勢的風水之說。
  • 魚的壽命是多久? 魚會不會老死?
    一般來講,一個物種的生物都是比較穩定的,當然現在我們人類對自然界幹預的太多,很多生物瀕臨滅亡,這是人為幹預的結果,也算是一種非自然狀態,魚類和人也一樣,在老齡化之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下降,自身的各種機能在減退,慢慢的也會死亡。對於人工養殖的魚,我的觀點,養得好的話,老死沒問題。現在還沒有聽說哪裡的魚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了。
  • 「小毳談」明白了觀賞魚的十種死法,我們就可以輕鬆養魚啦!
    第一個種就是撐死的,這個大家有誤解,以為魚沒飢沒飽,給多少吃多少,其實不是,什麼動物都會有條件反射的,當它吃飽了神經元就會把信息傳遞給大腦,讓它有吃飽了的感覺,然後就不再進食了,之所以能撐死是觀賞魚吃剩下的飼料把水汙染了,水一壞掉直接就造成了魚的死亡,所以我們都建議觀賞魚在兩分鐘之內把魚糧吃完,避免剩餘;第二種就是餓死的,很多人以為魚是餓不死的,也有人問我魚不餵行不
  • 野外的原生魚入缸後,投餵什麼魚食好,為什麼很多魚不吃食?
    別說是魚飼料,對於很多的肉食性原生魚來說,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對於死物,根本不吃,也需要有一個馴食的過程。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餓極了,連魚蝦肉它們都不會看上一眼的,這是原生魚的個性所致。而且我還發現一個情況,就是這些原生魚,其實很能吃,就說我在魚缸裡飼養的用來投餵水虎魚、羅漢魚的小麥穗,只要是投餵不及時的話,即使水體再寬闊、密度再低,它們也照死不誤。對於這個飼料魚和原生魚的飼養,養魚老道還是分的很清的,該餵魚的小麥穗,那是毫不客氣的餵魚,還在原生缸飼養的小麥穗,一條我也不會拿去餵魚,哪怕已經沒有投餵的魚了。
  • 都說水能導電,為什麼閃電打在海裡不會把海水裡的魚都電暈?
    都說水能導電,為什麼閃電打在海裡不會把海水裡的魚都電暈?閃電有人對此可能會拿出魚塘用電捕魚的例子來說,為什麼池塘可以電捕魚,海裡的閃電不應該更強嗎?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池塘電捕魚的原因,使用專門的電魚設備,能夠產生上千幅的電壓,然後迅速湧入池塘水中,把水中的氧氣迅速抽乾,雖然也有直接被電死的魚,但是因為缺氧而死的魚是成片成片的浮上水面,不僅僅是魚,水中的其他生物、植物也會因此而生。所以我國法律明確表面了電魚是一種違法的行為。
  • 第一次飼養觀賞魚,我們應該這樣去想,它怎麼還不死呢?
    很多魚友不是在玩魚,而是被自己的觀賞魚給玩了,確切的說是被逼瘋了經常遇到某些魚友來訴苦:老道,這個魚我是玩不轉了,被它們給煩死了,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它們到頭來還是一個死,反而我室外水缸裡飼養幾條破魚,半個月不管它們,它也沒事,一直活得很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養魚了。
  • 農村俗語:「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看似簡單卻蘊含大道理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從以前傳承下來的,經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流傳到今天,確實在農村與人交流的時候,人們為了鼓勵別人度過暫時的困境,總是用一些老話來比喻說明,讓人明白生活的道理,繼續前行和奮鬥,而「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就是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 自己的觀賞魚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操作,別人未必知道原因
    我們也只能說大部分的觀賞魚,由於缺氧或者爛鰓而死,尤其是缺氧,有可能會直接漂在水面死去,而因為水質不好造成的逐步爛鰓,觀賞魚也有可能趴缸而亡。極度驚嚇、壓抑撞缸而亡,死後哪會有什麼症狀?這樣的觀賞魚,大部分都是由於水質不好加上極度壓抑而患病的,最終走向了死亡。交叉感染和腸炎、內寄說是交叉感染了,我們自己不知道,那麼,我們知不知道最近自己進新魚了呢?為什麼進新魚以後,整缸魚都不歡實了呢?問題在哪裡?
  • 這是一種能讓魚離開水後5天不死的辦法,可有人說太過殘忍
    不過,我們不論是從集市裡買來的魚,還是自己垂釣或者捕撈來的魚,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經死掉了。總不能強求讓您提著一個水桶去買魚吧,這太不現實了。其實早在元朝末期,在福建的建甌,就有人將離開水的魚捆綁成為「弓形」,不僅有利於來往路途上的運輸,同時還提高了魚的存活時間。這種「弓魚」的技法也並沒有失傳,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 動物界十萬個為什麼:魚會口渴嗎?奶牛為什麼總有奶?
    魚會口渴嗎?這個問題就好比「如果住在大米飯裡會不會感覺到餓?」那麼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渴?因此它們一直面臨脫水的威脅所以需要不斷主動地喝水由於腮的獨特結構,它們可以喝入鹽水處理之後再排出體內多餘的鹽分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鯊魚鰩魚就不喝水這是由不同的生理構造決定的當然還有些魚哪怕是在岸上也是可以存活的比如彈塗魚,它們在離水後
  • 動物界十萬個為什麼:魚會口渴嗎?奶牛為什麼總有奶?
    以前總是給你們講各種地質地貌形成原理今天來講一些動物界的冷知識魚會口渴嗎?這個問題就好比「如果住在大米飯裡會不會感覺到餓?」那麼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渴?當然還有些魚哪怕是在岸上也是可以存活的比如彈塗魚,它們在離水後可以通過皮膚以及口腔黏膜來進行呼吸因此不會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