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真的餓不死?以謠傳謠真的要停止了,好魚一定是餵出來的!

2020-12-05 養魚人說魚

大家好,我是養魚人!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更多觀賞魚知識

全文約:2500字,閱讀時間為:3分鐘

本文由養魚人說魚原創首發,任何個人及機構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觀賞魚沒有餓死的,只有撐死的」這句話,在我數十年養魚生涯中聽到過無數次。這句話大概率的都來自一些對養魚不甚了解或者是一些不養魚的人口中,經過慢慢的傳播也就導致了很多新手魚友對其深信不疑!

這一結果直接性導致了新手魚友在飼養觀賞魚之後,不敢餵魚甚至是不餵魚!慢慢的觀賞魚在長期飢餓和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變得瘦弱丶愛生病甚至後期是直接出現損耗

所以可以知道觀賞魚沒有餓死的這句話完全就是謠傳!要我說好魚就是餵出來的,接來下養魚人就和大家聊一聊觀賞魚餵食的那些事:

為什麼會有人說觀賞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

錯誤的餵食方式:其實不怕一些人笑話,曾經我也以為養魚確實是要少餵食,但是我信奉這句話的時候我應該才十多歲!這不得不說說我人生中第一次飼養觀賞魚的事情,那時候我好像是12歲左右,我和我爸爸逛花鳥魚市場的時候買了幾條便宜的小金魚。然後用一個小玻璃魚缸裝著帶回來家,因為那時候地攤買金魚一般都會送魚飼料,在不懂怎麼餵魚的情況小金魚在拿回家之後被我就是一頓猛餵結果就是被撐死了

金魚的肚子在死亡的時候鼓的老大,毫無疑問是撐死的。後來我就聽說了魚只有撐死的,沒有餓死的這句話。之後我爸爸給我又去買了幾條金魚回來這次我就不餵食了,果然這次的金魚被我飼養了一個多月才死亡。之後我就深信觀賞魚確實餓不死,如果經常餵食反而還養不好。

也就在這種思想下,我來來回回養了十幾批魚兒。因為不太敢餵食,所以我那時候飼養的金魚幾乎沒有養超過四個月的,我自己還以為金魚就這麼長的壽命。這種情況不單單只有我遇到,很多人的接觸觀賞魚的開端都和我一樣,後期如果在沒有對觀賞魚進行深一步了解的情況下這種思想就會慢慢在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然後下一步當然就會在朋友圈子中慢慢擴散這種消息,影響進一步加深,導致了更多人在飼養觀賞魚之後不敢餵魚!

如果總結一下導致部分人對「魚是撐死的」這句話深信不疑的原因大概就是如下2點:

對觀賞魚認知不足,發生了魚病等情況導致觀賞魚死亡,而近期又有餵食行為導致了大家直接性給餵魚甩鍋餵魚的量掌握不好,直接性就如我剛開始養魚那般直接性把魚兒撐死之後對給觀賞魚餵飼料產生陰影認知不對就要去改正,養魚不餵食是不行的。魚被撐死確實存在,接下來咱們聊聊觀賞魚為什麼會被撐死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觀賞魚被撐死的情況?

魚類分為「有胃魚」和「無胃魚」兩種,大部分的草食性或者是部分雜食性魚類都屬於無胃魚,基本上所有的肉食性魚類都是有胃魚。例如:金魚就是無胃魚,龍魚則屬於有胃魚。咱們說的被撐死的觀賞魚就是這裡所說的無胃魚,而有胃魚則不會被撐死

魚的胃部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和人類或者其它脊椎動物一般,它們的胃只是一截相對於腸道較粗的腸。但是意義和人的胃同樣,是儲存食物以及消化丶吸收食物的地方,當然胃部也會帶給自身飽食感。所以你就算是給龍魚投餵再多的食物,它在進食一段時間之後有了飽食感就會停止進食不會出現撐死的情況。

而屬於無胃魚的金魚則沒有龍魚這般的系統功能,因為無胃魚的沒有儲存食物的功能,只有一截很短的消化道。食物在無胃魚的體內一般停留時間很短,錦鯉丶金魚能吃能喝也就是這個道理。沒有胃的魚當然不會有飽食感,如果不懂魚兒的餵食方法沒有掌握餵食量,魚兒吃到自己被撐死就很好理解了。

魚也是生命,是生命就需要能量,是生命就會餓死。如果是以前對此不甚了解的魚友看到了這篇文章,請記住你養的魚之所被撐死完全是自己錯誤的餵食行為,咱們不能讓魚兒對自己錯誤的餵食行為買單讓其因為得不到食物而去消耗自身肉體的能量如果魚會說話,它一定會告訴你因為得不到食物每天都在忍受著折磨!

掌握正確的餵食方式,才能更好地飼養觀賞魚

何為正確的餵食方式?就是餵食的量掌握的相對精準,過多餵食就算撐不死觀賞魚也會對水質有很大影響。而餵食過少雖然短期內魚兒很難餓死但是會導致觀賞魚慢慢的出現營養不良丶體質下降丶體色黯淡等情況,還會直接讓觀賞魚感染疾病的機率直線上升

在過往諮詢過我的魚友當中,我基本都看過他們魚兒的照片。其中不乏一些魚友就不怎麼給觀賞魚餵食,好一點的三四天丶一個禮拜餵食一次,誇張一點的一兩個月餵食一次。這些魚兒從照片上就能看出骨瘦嶙峋丶頭大身子小的情況,結合者魚友問我為啥自己的魚老是養不好丶經常換魚,我只能說心太大魚造孽啊

在營養均衡的飼料搭配下合理餵食能讓觀賞魚提高抵抗力,即使發生疾病恢復能力也會更強,比如我自己的魚即使生點小病也能很快治好。而想要觀賞魚體色丶體型各方面都養的很出色,離開了餵食完全就是空口之談!

如果你懂得怎麼餵食可以略過這裡,建議養魚小白合理餵食的方向:

建議一天餵食一次甚至兩次,每次餵食大概在三分鐘吃完的量(結合飼養密度丶魚的大小可以做出一定的改變)不推薦想餵就餵一天給魚兒投食N次的的錯誤方法,即使每次投餵的量都不多。餵食能夠定時丶定量最好為了保證營養均衡不要長時間餵食過於單一的飼料,至少隔幾個月能換一次飼料品種,如果可以請偶爾給觀賞魚一些原生狀態下能得到的食物

餵食多就要結合情況進行換水以免因為水質再出差錯,養魚不能盲目也不能太懶。既然選了它一定要合理理性對待它,願大家都能養一缸好魚!

如果大家有什麼好補充也可以在評論區交流,有什麼不對也歡迎指出!如果您覺得對您有幫助,動一動您的小手幫忙點個收藏點個讚!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魚總是「餓不死」?
    因為水缸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像現在養在魚缸裡的魚一樣每天都餵它。魚缸裡的魚根本就沒餵過,為什麼餓不死?魚兒為何不餓?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水缸裡要放一條魚的原因。有些大水缸更容易裝水。幾天沒人能把一缸水打滿。尤其在夏天,如果水缸裡沒有魚,我們就會發現水變得渾濁,甚至會產生小紅蟲和綠水藻。
  • 水缸內的鯽魚幾年不死,魚為什麼會「餓」不死哪?
    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小時候水缸裡有一條鯽魚,從來沒有餵過它,它也沒有長大,到現在已經有十來年了,還好好的在水裡。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小時候生活在鄉村的八零九零後小夥伴一定都有這樣的記憶,家裡的院子有一口大水缸,裡邊注滿了半缸以上的水,小時候自己抓的魚蝦都放在裡邊養,由於數量少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吃過,這些魚會生活很久,直到某個夜裡大雨來襲,水缸的水溢了出來,小魚小蝦都跳出來各謀生路去了。這些小魚我們從來沒有主動的去餵過,但是貌似它們一直都不會死亡,這也給了我們「魚不會餓死」的跡象。但事實真會如此嗎?
  • 為什麼有人會說「魚餓不死」?
    魚怎麼可能餓不死呢?這個理論純屬瞎說,不瞞各位,我就親手餓死過一條小鯽魚。以前在農村,我吵著要養一隻貓或者狗,我爸媽不同意,他們說:「先給你養一條小鯽魚看看,一個月後還能活,就讓你養一隻小狗。」那會我天真的以為魚在水中真的餓不死,結果一個月不到,小鯽魚就餓死了。此後,我爸媽經常對我說:「魚都養不好,還養什麼貓狗,先顧好自己」。
  • 觀賞魚吃多了會被撐死嗎?謠言還是真相看這裡!
    很多初涉觀賞魚圈的水族愛好者們都希望自己的魚兒能茁壯成長,買最好的魚糧,一天數不清次數的投喂,而且每次投餵量還不小,生怕自己的魚兒吃不飽。可是這樣的情況往往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死魚的情況發生。尤其是以能吃能拉的金魚、鸚鵡魚這樣的情況最為普遍。看著自己心愛的魚兒死掉實在是讓人惋惜。
  • 魚的記憶真的只有七秒?魚不睡覺嗎?一起看看吧
    魚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個話題不知道是從哪個地方出來的,讓特別多的人相信了,魚的記憶只有7秒,並且還被傳成了科學的定論,有的人說這句話出自徐志摩寫的詩,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魚雖然比一些陸地的動物低級,但也是脊椎動物,比起那些軟體的動物還是要高級很多的,而且有些種類的魚是真的非常聰明,怎麼可能魚的記憶只有7秒呢,之前科學家用各種方法證明了,其實魚的記憶不只有7秒,並且魚的記憶高達數月或者是數年。
  • 遇事等三秒:不信謠不傳謠,給真相一個轉身的機會
    造謠死全家。「 杜江在微博裡曬出造謠他出軌傳聞的截圖,並配文:「小朋友,造謠可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估計當晚杜江剛好在吃瓜前線,所以才能做到火速回應造謠者,粉絲們調侃:闢謠速度太快了,你這是吃到了自己的瓜吧哈哈哈哈。
  • 第一次飼養觀賞魚,我們應該這樣去想,它怎麼還不死呢?
    這樣子的心態是一定要有的,因為期望值越高,一定會失望越大。第一次養魚,當我們賞魚的時候,心理應該有這樣一個念頭,不是說它怎麼能活下來?而是說:它怎麼還不死呢?哈哈,這樣去想就好了,這不是在開玩笑,事實就是如此。別說是新手,即使現在我每次買魚回家,過個三五天之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怎麼會沒有死的呢?
  • 魚不吃不喝到底能活多久?丟水缸裡的魚,為何一年不餵也不會死?
    在老家時喜歡釣魚,經常在屋子後的水缸中丟幾條小鯽魚,那個水缸常年有水,有時候是活水,因為下雨,有時候又是死水,因為很久沒下雨了,裡面的魚也從來都不餵食,但一直都活的好好的,只是長也長不大,死也死不了!這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真的喝水就可以了嗎?印象中的魚還真是這樣,清澈無比的水中魚兒遊來遊去,也沒見它們吃什麼,但一直能活著!
  • 野外的原生魚入缸後,投餵什麼魚食好,為什麼很多魚不吃食?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最近有很多魚友開始飼養原生魚,養魚老道也飼養了一些,雖然數量不多,也不是什麼使用比較專業的原生魚缸造景。但是這個感覺真的很不錯,一個是飼養它們基本不必加溫,再者還不用花錢,能過上一把野外採集的癮,經常到室外欣賞一下青山綠水,這個心情也格外好。
  • 關於疫情擴散時期「不信謠、不傳謠」的倡議書
    1、凡未經核實的關於疫情的敏感話題,如短文、視頻、錄音、圖片等只看不轉了解,防範,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並相信國家、政府和中國的醫護人員!3、凡事要有判斷力,做一個有主見的人。對有些敏感信息不推波助瀾,不以訛傳訛。4、不論是抵抗病毒、抵抗謠言還是抵抗恐慌,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當成一道防線,由此成為防疫工作的正面助力。5、增強法律意識、依法上網,共同維護健康的網絡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
  • 夏天為了防止生態魚缸中的魚悶死,怎麼做預防工作?
    除水質量這一塊外,投餵這一塊也很關鍵,高溫季節雖然是魚的生長高峰期,它的食量也很大,但此時也不能全靠魚肉,對魚肉要適度的控制一下,尤其是下午除了餵魚的時間不能太晚以外,還要控制量,對於遇有悶熱天氣甚至可以考慮停止餵魚,因為這樣的天氣最容易出現缺氧悶缸,所以一定要小心,有時候寧可不餵也不要冒險。
  • 科學飼養觀賞魚,四定,四看投餵法,你知道嗎?
    很多時候,飼養人要做好規劃。如果是土生土長的水缸觀賞魚,就省心很多了。但是如果是野生或者散養觀賞魚的話,就要考慮魚兒的天然食性。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來提供相應的食物。如何更科學的投餵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在如何投餵飼料的時候,我們要掌握好幾個原則。
  • 戰「疫」之下,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善護張嘴,禪定閉嘴!
    疫情之下,龍港一男子網上散布謠言被拘留,樂清一男子因傳謠被查處,因造謠傳謠,8人散布武漢肺炎不實消息被依法處理,常州2名男子在微信群中造謠傳謠,已被警方依法查處,等等,唯恐天下不亂,搞得得讓人招之不清,搞得人心惶惶,然唯對比官方媒體網站才得以明了真正的信息,把握自己可信的信息正確方向。災難面前,最能見人心,辨人心善惡。災難面前,家底掏空,也要幫你,共克難艱,感天動地。
  • 當魚缸裡死了一條魚,我們該如何處置,換水、消毒還是翻缸?
    事實上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記得前一陣子我到我們這裡的金魚場去玩,老鄒大叔看到了魚池子有一條死魚,就問魚場老闆,死魚為什麼不及時撈出來,人家的回答很是亮眼:撈什麼撈,放在裡面正好給其他魚當魚食了,哈哈。當然了,這種做法也是要分具體情況的,不能去一概而論。
  • 2020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做一個不信謠不傳謠的智者
    做一個不信謠不傳謠的智者  近日,在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之際,重慶市的王某某、劉某、王某3人在網上編造、散布謠言,被警方行政拘留。  俗話說得好,傳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自疫情發生以來,網絡上各類信息更新極快,內容頗為蕪雜,疫情相關謠言四起。
  • 養好劍尾魚,這些你一定要看看!
    其實知道嗎,在我小的時候我養過的劍尾魚都是紅色的,但是事實上劍尾魚並不是紅色的是不是很詫異?它們原本的顏色是綠色,只是身上兩邊有一條紅色的道道,現在為止劍尾魚的顏色還是非常的多的。那麼生長習性又是如何的呢?劍尾魚對水質上面沒有太多的要求,任何的水質都可以正常的生長,至於水溫是要在適中的溫度中就可以。性格十分的溫順,非常容易和別的魚進行混養,從來不會欺負別的品種的魚或者是弱小的魚兒。
  • 養大蛇好嗎?自己養的蛇不吃東西怎麼辦?餵蛇凍食好還是活食好?
    大家好,我們是虎斑遊蛇。上一篇文章講了新手養蛇要注意什麼,那篇的餵食不太全面,今天我來說一下自己養的蛇不吃東西怎麼辦,還有一些朋友喜歡餵蛇活食其實冷凍後的食物是更好一點的。首先,我來補充一下上一篇文章最後的建議。上次有三個建議,都是關於新手買什麼蛇更好的,其實還有一條不建議新手養的:大型蛇。大型蛇,顧名思義,體型很大的蛇。
  • 異型魚可真的不容易養,一不留意就暴斃,這到底是為什麼?
    體態各異的異型魚可不都是像清道夫那樣難看,它們有著別樣的體型和花紋讓人著迷,因此異型魚受到不少魚友的歡迎。但事實上,異型魚並不是什麼好飼養的觀賞魚,很多飼養過異型魚都抱怨自己的異型魚總是死得不明不白。異型魚可真的不容易養,一不留意就暴斃,這到底是為什麼?這些暴斃原因大家不能不清楚。
  • 新買觀賞魚剛到家裡魚缸不吃飼料咋辦?別強行餵它們吃,它不餓
    新魚入缸後很多魚友便迫不及待地投餵了一些人工的飼料,一些狀態好的魚很快看見飼料就遊過去吃了,而一部分新魚膽小怕生,就只會躲在角落裡面或者是躲在水草等一些隱蔽的地方不出去吃東西,即使是聞到了食物的氣味或者是食物送到了眼前他們也不吃,甚至還會出現逃跑現象。
  • 龍魚的N種死法——最後一種好冤枉
    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龍魚的N種死法。。。養龍魚最痛苦的事莫過於送它「上路」了,在給魚兒提供合適生存環境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防止觀賞魚的意外死亡。現在結合個人及網友的血淚史簡單總結幾點,順便給廣大魚友敲個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