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家養觀賞魚的朋友來說,這個季節最擔心的就是魚因氣溫高,夜間出現悶缸的情況,所謂的悶缸就是魚缸裡的魚由於氧氣不足,導致整缸魚缺氧死亡。因此,在夏季用生態魚缸養魚時,要如何防止養魚過程中出現悶缸的情況?就拿踏火個人的一些經驗來說,怎樣來防比較好。
第一,要把水質養好,這是最重要的,水質不好在高溫季節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根據魚缸內的水質變化及時換水和對魚缸進行過濾,將魚缸裡的水儘可能地餵飽,餵嫩一些才行。
除水質量這一塊外,投餵這一塊也很關鍵,高溫季節雖然是魚的生長高峰期,它的食量也很大,但此時也不能全靠魚肉,對魚肉要適度的控制一下,尤其是下午除了餵魚的時間不能太晚以外,還要控制量,對於遇有悶熱天氣甚至可以考慮停止餵魚,因為這樣的天氣最容易出現缺氧悶缸,所以一定要小心,有時候寧可不餵也不要冒險。
此外在高溫季節可以把魚的密度儘量養稀,同時要經常看看魚缸內的增氧系統這些是否正常工作,如果魚缸內的魚非常昂貴,可以考慮備有一個備用的氣泵和水泵,以防設備出了問題而沒有備用,這對魚的影響很大。
另外也要注意防止停電,對於那些非常值錢的魚,可以購買一小瓶氧氣在家中備用,當停電後,如果魚有缺氧反應,可以把氧氣灌進魚缸裡,但不要太大,要不一瓶氧氣就沒了,只需一個小泡泡出來,足夠缸裡的魚需要。即使是中國南方的夏季,也不會說熱死了一條魚,有一些比較昂貴的魚還捨得花錢,有加裝降溫設備,不加也沒關係,只是要在溫度升高時加大爆氧量。
白天喂,晚上最好不要喂,主要是防止白天高溫和深夜降溫,溫差大怕出問題。夏天炎熱,魚兒生長迅速,白天可以正常餵食,夜間開始降溫後最好停止餵食。炎熱的天氣換水要比冬天多勤一點,不過水缸一般不需要換水,每天都會蒸發掉許多水,過幾天補點水就可以了,當然一定要強力過濾,沒有一個好的過濾,難控制好水質,就養不好魚。
但是也有例外,魚缸大水大,魚小,或魚少,簡單幾塊濾棉,也能養好魚,魚兒餵的少,自然水就乾淨了,但高溫也要爆氧,什麼時候氧氣也不能少,如果要省電,不打氧,那就得選對觀賞魚,像一些小魚,曼龍,中國鬥魚,這些魚可以自己到水面換氣,但是密度大也不行。
主要就是養水,水清了,魚就漂亮了,水養不好,只在乎魚,這是一句空話,一個禮拜不死也頂不過一個月,一個月不死也頂不過半年。能夠養魚的魚友,都是從幼魚開始,一直到大魚,再到老魚。養殖魚類要注意一點,不要把魚當豬養,玩的是過程,熱帶魚可以每天喂,冷水金魚兩三天喂,或每天少喂。
許多魚友會發現節日或有事外出時,半個月後回來,半個月內未餵食的魚的狀態比每天餵食更好。於是老魚友很少去折騰魚缸,正常的日常管理就可以了,魚也是很漂亮的,往往新手老是去折騰,越折騰越折騰越。降低進食量。降低粒料的投入量,儘可能多地投給活食。例如,蚊子幼蟲,蒼蠅幼蟲,水蚤,孵化的蝦苗,或殺蠅、蚊子等。多餵些顆粒料,觀賞性魚類在消化過程中會消耗大量氧氣,相應的排洩物也多。
並且,排出的汙水和未被食用的顆粒物長期存在於水中,不僅會破壞水質,而且硝化細菌在分解這些物質的過程中還會消耗氧氣。活食益處是觀賞魚吃了消化好,還不會對水質造成損害,相對消化,分解過程需要的氧氣也較少。
因此,夏季應少餵顆粒料,多餵活食,這樣會減少水中的氧氣消耗。每日打底補充水分。底部抽水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及時將沉在缸底的觀賞性魚類的糞便和剩餘的魚食抽出來。以上所說的,這些物質在消化分解時會消耗氧氣,我們及時抽出來也可以節約氧氣。
補水不僅可以補充新鮮氧氣,還可以促進觀賞魚的新陳代謝,加速其生長。除去魚缸裡的多餘水草儘管草本植物可以淨化水質,釋放氧氣。但是在晚上,水草卻會和觀賞魚爭奪氧氣。夜間遇上酷熱悶熱,觀賞性魚類極有可能缺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