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穗魚放在兩個魚缸內,為什麼一缸死亡過半,一缸一條沒死?

2020-12-0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提起麥穗魚,大多數魚友並不陌生,有些魚友會把它們作為飼料魚,有些魚友會把它們飼養在原生魚缸裡。

如果按照飼養難度來說,大部分人對於麥穗魚的印象可能就是,它們比草金魚還容易飼養,其實未必,前提是它們也必須體質強健,並且飼養密度不宜過大。

養魚老道是在昨天上午撈取的麥穗魚,回來後給黑食水虎的魚缸放入了20來條,剩餘的倒入另外一個魚缸內,結果今早發現,昨天幾乎白幹了,另外一個魚缸內的麥穗魚可謂死傷慘重,而黑食水虎魚缸內的一條也沒事,至少都活著,原因在哪裡呢?

正好和魚友們購買。飼養觀賞魚發生的死亡現象一模一樣:

一、撈取、運輸中,溫度太高,量太大、磨損嚴重

因為在這個根據地找到了大量的麥穗魚,在昨天的撈取中,數量又很多,難免它們在魚網中會有一定的互相摩擦,這就是造成它們外傷的基礎,所以死亡的麥穗魚,身上出現了大量的潰爛紅斑和紅血絲,這是第一點導致它們死亡的原因。

說明一點,在我剛把它們撈取上岸時,體表鮮亮,沒有任何的紅血絲、紅斑,這個水塘也沒有任何的水質汙染。

第二點就是昨天的氣溫太高,達到了32度,在撈取時,部分小麥穗魚存放的時間過長,超過了半個小時以上,這是導致它們死亡的第二個原因。

這就相當於我們在這個季節內,遠途高密度運輸觀賞魚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有可能發生大量死魚現象。

二、雖然有過濾系統,但是水質過老、飼養密度過大

雖然說,我把它們放置在80釐米的魚缸內,並且有一個小上濾在維持水質,但是由於這個魚缸長期沒有換水,加上突然間大量進入如此多的小麥穗魚,本身它們還有傷,所以導致了水質嚴重缺氧,繼而體表磨損處開始迅速發炎、潰爛。

就在昨天,一位魚友還提到了,說是在一個五六十釐米的魚缸內,飼養一兩百條麥穗魚,如果不使用過濾、單純打氧行不行?

我的想法是,怕是要夠嗆,我的80釐米魚缸內,也就是一兩百條的密度,結果一晚上至少死了一半,大家看到下面的死魚圖片,已經是第二次撈取的死魚了,第一次更多。

由此可見,哪怕是我們的過濾系統比較好,觀賞魚的飼養密度也不宜過大,水質必須時刻關注,不可能做到永久不換水的。

如果說在這個魚缸內,不使用過濾器,僅僅加上一個氧氣頭或者水妖精的話,我估計死亡的數量可能還不止現在這些。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一點,就是麥穗魚的食量其實很大,它們幾乎每天都要吃吃吃,否則的話,很快就會消瘦,然後慢慢死去。

我已經發現之前的很多麥穗魚,飼養很長時間,儘管我也是有一搭無一搭的投喂,但是,腹部極度凹陷,然後就會死亡,或者是根本無力遊動,最後被水泵抽取。

也就是說,水質、過濾、換水、投喂,這些工作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必須要做,不管它是多麼皮實的觀賞魚。

三、死魚可不可以餵魚,或者可不可以冰凍保存?

這一點我是這麼看的,如果是體表沒有出現大量紅斑、紅血絲,由於氣溫過高剛剛缺氧死掉的麥穗魚,體表顏色鮮亮,是可以直接投餵給任何觀賞魚,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它們來到我們的魚缸以後,經過了一晚上的時間,死亡後部分體表傷開始顯現,並且我們也不能有效斷定它們的死亡時間,畢竟由於氣溫過高,有的甚至於開始潰爛了,這樣的麥穗魚,即使冰凍起來,也未必新鮮了,按照我的餵魚原則,只能丟棄。

如果是過於皮實的觀賞魚,比如說招財貓、鴨嘴魚、大嘴鯨之類的,倒是可以冰凍投喂,而像羅漢魚、龍魚、甚至於地圖魚、鯉魚之類的,保險起見,還是算了吧。

或者是比較新鮮的,剛剛死亡的,我們投餵有剩餘,也是可以冰凍起來的。

四、為什麼黑食魚缸內的小麥穗魚,既沒有體表紅血絲,也沒有死亡呢?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再說說黑食魚缸裡的小麥穗魚,都是同一批魚,我是在它們未入缸之前,直接從桶裡撈出來一部分,倒入了黑食水虎的魚缸內。

首先一點,黑食水虎是有活食不吃死物的,所以說如果有死亡的小麥穗我們一定會發現,但是一條也沒有。

第二點就是,黑食水虎的魚缸水,一直在定期更換,水質很好,溶氧量也充足。

第三點就是,小麥穗魚的飼養密度不大。

在這種良好的水質、溶氧量、較少密度的環境下,是可以給觀賞魚療傷的。

也就是說,這些小麥穗,雖然有些體表傷,但是由於它們的野性使然,體質非常棒,在這種水質中,可以迅速恢復這些小外傷,基本上不會再有死亡的危險。

這也就是為什麼同樣的兩個魚缸,同一批的小麥穗魚,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

五、為什麼我們購買和飼養的觀賞魚,總是死,與這些可憐的小麥穗,同樣的原因和結局

看似如此簡單的問題,但是呢?

事實上,很多新魚友根本就不會去注意我們購買觀賞魚的時機、運輸密度和運輸時間的長短、氣溫,也不會去觀察和調理魚缸的水質,更不會去注重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所以說,最後導致了觀賞魚必死無疑。

本來即使有點小傷小病的觀賞魚,在好水質、低密度的飼養環境下,很多疾病可以不再繼續爆發甚至於完全可以自愈,但是只要上述條件我們達不到,疾病就會在短期內大量爆發。

哪怕只是死亡一條魚,對於整個魚缸水質的汙染也是相當嚴重的,死一條汙染一點,接著再死,再汙染,很快一缸魚就會迅速全身潰爛而亡,魚缸的水質也變成了一鍋湯,整個水體發出腥臭味,然後也就沒有什麼然後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小小一個備用魚缸,解決3個養魚難題,一缸三用,全方位解讀
    ,或者可以不信邪的去嘗試治療,如果魚沒病,直接合缸。最終效果:以最小的代價換取主缸裡觀賞魚最大的安全,試一下,便知道結果。這個方案唯一的缺點是不適合主缸裡只有一條魚的魚缸,如果是這樣的魚缸,就沒有辦法了。
  • 男子養一缸子魚,魚在不斷減少,男子清理魚缸後發現它的存在
    男子養一缸子魚,魚在不斷減少,男子清理魚缸後發現它的存在 2020-11-27 09
  • 魚缸加鹽後,一缸褐藻變成了青苔,難道加鹽有助於藻類形成?
    更為奇葩的是一位魚友的留言,說是自己的魚缸內,本來有很多的褐藻,結果在魚缸內加鹽後,過了一段時間褐藻消失了,而青苔隨之開始大量出現,難道說,我們往魚缸裡加把鹽,也能把褐藻變成青苔不成? 那這個功效可就大了。 事實上這是不太可能的,必定會有一些前提條件。
  • 清道夫雖可清理魚缸,購買時一定要謹慎,有可能毀了一缸觀賞魚!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雖然說大部分的魚友對於清道夫魚都是絕對的厭惡,但是我們不得不說,它們清理魚缸的作用還是有的,我們也不能因為人家的長相醜陋、吸食病魚和泛濫成災,就把人家的功勞全部都給否定了。二、清道夫較耐低溫,這個季節有可能不加溫1、大家都知道,清道夫魚比較的耐低溫,而在現在這個水溫可上可下的季節,大部分清道夫魚根本就不用加溫飼養,但是如果碰到極度的溫差,它們照樣也會患病。2、尤其在這個季節,很多的魚店裡如果是單缸飼養的清道夫,根本就不會再去單獨給它們加溫了,而在其他魚缸裡混養的清道夫,一般的質量才會比較好。
  • 為什麼魚總是「餓不死」?
    因為水缸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像現在養在魚缸裡的魚一樣每天都餵它。魚缸裡的魚根本就沒餵過,為什麼餓不死?魚兒為何不餓?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水缸裡要放一條魚的原因。有些大水缸更容易裝水。幾天沒人能把一缸水打滿。尤其在夏天,如果水缸裡沒有魚,我們就會發現水變得渾濁,甚至會產生小紅蟲和綠水藻。
  • 放到魚缸裡的魚總出問題,也許是您的魚缸病了
    每個魚友大概都有一個願望,幻想著擁有一個漂亮的魚缸,裝一缸清澈的水,養幾條中意的靚魚。所飼養的魚也一步一步的越來越名貴,剛開始可能是從地攤買的小雜魚,到後來有可能是飼養的進口魚了,所謂好馬配好鞍,既然魚越來越好,魚缸的品質也要越來越高。
  • 魚缸接二連三死魚,我們是否繼續養下去?可以暫停一下
    觀賞魚多病纏身,一缸魚不到個把月沒有一條存活,我們是否該靜下心來找找原因?經常遇到這樣的新魚友,一缸魚買回家才幾天的時間,魚缸的水質就徹底完蛋了,這個原因大部分都是我們的養水期太短,根本沒有調理好水質的原因。
  • 野採的鰟鮍魚體色豔麗,放到魚缸裡為什麼不發色?
    大多數野外捕捉的原生魚,只有在野外環境才能達到最佳發色對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也是深有感觸的,前些天我也撈取了一些鰟鮍魚,當它們剛離水的時候,連旁邊不懂養魚的釣友,也覺得它們確實很漂亮,原本只知道它們是些小雜魚,混在小麥穗裡,看也不看一眼,直接就被扔回水塘了。
  • 魚缸的其他小蟲子都爆缸了,只有觀賞魚不爆缸,如何對付它們?
    一位魚友戲稱說:我這個觀賞魚養的好啊,一缸囊螺或者蛋白蟲永遠清理不掉,觀賞魚卻怎麼也養不活,甚至於連濾棉上的蟲子,我都能把它們養的很好,這些東西都能爆缸,為什麼觀賞魚就不給我來個爆缸呢?或許,我是說或許啊,在某些情況下,正是因為這些小生命的大量繁殖,才導致了我們的觀賞魚無法適應這個水質,因此觀賞魚養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了。
  • 水族箱養錦鯉,為什麼會養多少死多少?就這兩個原因
    而斑馬魚和其他燈科魚,目前來講體質好的並不多見,得靠碰,如果是體型圓潤、無傷無病的,倒也都能養的住,就怕是長期飢餓,極度消瘦,回到家裡早晚也會一個死,而且會大批死亡。孔雀魚也是一個道理,別看它們能生,僅僅交叉感染一條就可以要了一缸魚的命。
  • 龍魚的N種死法——最後一種好冤枉
    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龍魚的N種死法。。。養龍魚最痛苦的事莫過於送它「上路」了,在給魚兒提供合適生存環境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防止觀賞魚的意外死亡。現在結合個人及網友的血淚史簡單總結幾點,順便給廣大魚友敲個警鐘。
  • 為什麼混養魚缸內,總有部分觀賞魚不發色,主要原因在哪裡?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關於混養魚缸觀賞魚部分不發色的問題,近期有不少魚友在詢問。而魚友們的出發點,永遠是:這條魚是不是有病了,是不是寄生蟲了,是不是腸炎了?
  • 為什麼魚缸水色一發黃,觀賞魚就患病或死亡,有這種可能性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飼養觀賞魚不會看水色,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為什麼今天想起來這個話題?是因為老鄒大叔今天到我這裡拿魚,說起來這件事情。即使有蛋白棉、即使少劑量換水,魚缸的水色還是會發黃、發暗,這個問題就應該考慮到過濾系統和飼養密度以及投餵過量的問題了最後一種極端情況,就是我們無論如何怎麼處理,這個魚缸的水色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什麼也沒加,魚缸裡既無沉木也無藥物,還沒有掉色的魚飼料,這個水色看起來越來越暗、越來越不正常,黃色越來越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在那裡又有什麼呢?
  • 一缸老水就能把魚養好?不一定,真正了解硝酸鹽過量的危害 - 草缸...
    當硝酸鹽濃度上升到魚完全無法忍受的水平時,魚就會變得精神不振,皮膚上可能有開放性的潰瘍或紅色斑點。這種高濃度硝酸鹽環境只用幾個小時,魚就會突然死亡,這也是很多魚友的魚一夜之間團滅的根源。還有一種情況會被魚友忽視:當你新買魚過水以後放進缸裡,由於前後的硝酸鹽濃度差別較大,新魚很快就會因休克而死亡。什麼情況下硝酸鹽濃度會過大?
  • 一位魚友輕鬆養死兩缸金魚的經歷,我們看看是否似曾相識?
    結果呢,到了第4天,有一條金魚的頭上又出現了白點,一條魚精神很差,一直頭朝下、屁股朝上,介於上次的經驗教訓,趕快下鹽治療吧,找了一個小盆,把病魚放在裡面,加上鹽,時刻觀察它的狀態。1個小時後把它們放回魚缸裡。
  • 魚缸長藻類利於觀賞魚生長,如何讓魚缸快速爆藻?做好3點
    養金魚,或者玩原生缸的魚友都喜歡看到自己魚缸上附滿綠色的藻類的一番景象吧?藻類長起來後像綠毯一樣好看,除此之外,它還具備淨化水質的功能,可以吸收水中多餘的氯氣。並且原生缸的藻類進行光合作用之後還會產生大量氣泡,達到溶氧的目的,這對於原生缸中那些高耗氧的魚類是一個很大的好處。
  • 離家三天魚缸裡的孔雀魚全部死亡,是何原因呢?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魚友的一缸孔雀魚三天之間全部陣亡,魚缸裡的各種設備運行良好,不是屬於意外事故,那麼這個原因到底會出在哪裡呢?關於整缸觀賞魚陣亡的問題,養魚老道也遇到過幾次,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操作失誤或者安全事故,只有一次是在賣魚的時候,遇到了藍曼龍水黴,那個速度是相當快的,就是第一天發現了水黴症狀,因為魚缸太多看不過來了,忙來忙去忘記了下藥,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後到了第二天晚上就全部犧牲了,本人連治也沒治,因為已經控制不住了,水黴病就是這麼快。
  • 被一個一米五的魚缸愁壞了,到底養什麼觀賞魚好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近期,養魚老道的魚缸基本上算是塞滿了,包括了鑽石藩王、羅漢、馬克吐司、黑食等,連小麥穗也都算上了,目前還空置著兩個閒缸呢。總而言之,這幾天可把我忙壞了,腦子都沒閒著,購物車都塞滿了,不知道各位魚友,家裡的魚缸空了,是不是也都這個德行呢?
  • 玻璃缸養金魚就得死,誰說的?
    昨天有位魚友就倔強的跟我說,玻璃魚缸養金魚就得死,對此,我也只能呵呵了!真正會養金魚的魚友在什麼魚缸裡都能把金魚養的很好,我所認識的魚友當中,還真的是大部分都是採用玻璃魚缸來飼養金魚,並且都養殖的相當成功,養的最好的就是我以前開魚店旁邊的鞋店老闆,一缸金魚養了十多年,四隻獅子頭金魚差不多養到了十八公分以上,最後因為親戚才忍痛割愛,結果這四條在魚缸裡待了十多年的大金魚被他親戚放到了水池中,不出一個月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