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魚總是「餓不死」?

2020-12-05 青椒豬頭肉

水缸裡養魚真有趣。因為水缸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像現在養在魚缸裡的魚一樣每天都餵它。魚缸裡的魚根本就沒餵過,為什麼餓不死?

魚兒為何不餓?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水缸裡要放一條魚的原因。有些大水缸更容易裝水。幾天沒人能把一缸水打滿。尤其在夏天,如果水缸裡沒有魚,我們就會發現水變得渾濁,甚至會產生小紅蟲和綠水藻。假如把一條鯽魚放在水缸裡,那麼水缸裡的鯽魚就會在較長的時間裡保持乾淨。

那是因為鯽魚吃水裡的微生物,小蟲,藻類等等。這是為了防止水缸中的水在短時間內變質。銀鯽就是以這些水中的生物為食,所以它們不會餓死。

為什麼魚兒能在水缸裡一直活下去,其實是因為水裡有能量。儘管水缸並不大,但實際上包含了很大數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些屬於浮遊植物,這種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

說到底,缸裡的微生物比較少,也就只能勉強養活鯽魚。因此水缸裡的鯽魚雖然不至於餓死,但也不會長得太大。它也印證了「水到渠成,魚死網破」的名言。這水太清了,水裡的食物很少。魚兒在這裡沒有食物就不能生存。魚缸裡的魚生活得比較清苦。

雖然如此,這些鯽魚仍然頑強地活著。鯉魚的生命是很頑強的,換成別的魚,放入水缸裡用不了半天就會死去。並且鯽魚可以在缸裡待上好幾年而不死。

不可逆轉點其實更好理解,簡單點就是如果魚兒長時間沒有進食,到了一定的距離後,再進食自己無法進食的食物時就是不可逆轉點。魚有很多種,不同的魚種及其所處的階段和營養狀態會導致不可逆點的不同,一般我們會認為,成魚的不可逆點比小魚的要大。

對鯽魚來說,也是有不可逆點的,如果說嚴格把鯽魚關在無外來營養輸入的環境裡,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它就會慢慢消瘦直至死亡。

那為什麼標題中的鯽魚能養殖那麼久而不死呢?先要知道鯽魚屬於雜食性魚類,也就是說鯽魚可以吃海藻類的肉和一些碎屑。第二,在家庭養殖的魚缸裡,會受到一些陽光的照射,同時魚缸裡也會長出一些苔蘚和藻類,它們是鯽魚的能量來源,它們靠食用藻類和苔蘚來維持生命。再次,鯽魚所得到的食物非常有限,這導致了它沒有多餘的養分可以生長。

與此同時,魚是冷血動物,當食物不足時可以通過新陳代謝降低來保存體力!

魚和哺乳類動物不一樣。魚是冷血動物,當缺乏食物時,它們通過改變自己的體溫來減少熱量損失,從而通過降低新陳代謝來保持身體的原有能量,從而維持更長的時間。所以養魚者們清楚地知道,在不餵魚一段時間後,魚的遊動頻率和活動量將顯著降低。與此同時,人體的體溫會變得與水的溫度相同。

從深秋到早春的這幾個月裡,我們看到野生魚類幾乎不吃東西,而與此同時,魚類的生命活動卻變得非常脆弱。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等到春天來了,吃得飽了,魚兒就會恢復精神,大吃特吃,補充身體的能量!

就算人工不投餵魚,魚還是會吃點東西!

大部分魚都是雜食動物,也就是說,魚的捕食範圍是很廣的。由於養魚者一時疏忽而忘了給魚餵食,魚產生的糞便和排洩物以及在光照下的水中產生了許多浮藻水生植物。這種浮藻水生植物就是在缺乏人工餵養的情況下為魚兒提供食物,雖然浮藻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魚兒對食物的需求。但它能維持魚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外,由於養魚的水面可與外界空氣直接接觸。所以很多飛行類昆蟲也很少掉進水裡作為魚的食物。比如小蛾子,蚊,蠅等小昆蟲,一旦掉進水裡,就會被魚吃掉。

所以魚能通過這些微小的食物來補充身體的能量,從而使自己活得更久。但我們也提醒養魚的朋友們要記住餵魚。由於養魚者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食物,他們的身體會變得很瘦。最後會因飢餓或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而死於疾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會說「魚餓不死」?
    魚怎麼可能餓不死呢?這個理論純屬瞎說,不瞞各位,我就親手餓死過一條小鯽魚。以前在農村,我吵著要養一隻貓或者狗,我爸媽不同意,他們說:「先給你養一條小鯽魚看看,一個月後還能活,就讓你養一隻小狗。」那會我天真的以為魚在水中真的餓不死,結果一個月不到,小鯽魚就餓死了。此後,我爸媽經常對我說:「魚都養不好,還養什麼貓狗,先顧好自己」。
  • 水缸內的鯽魚幾年不死,魚為什麼會「餓」不死哪?
    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小時候生活在鄉村的八零九零後小夥伴一定都有這樣的記憶,家裡的院子有一口大水缸,裡邊注滿了半缸以上的水,小時候自己抓的魚蝦都放在裡邊養,由於數量少也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吃過,這些魚會生活很久,直到某個夜裡大雨來襲,水缸的水溢了出來,小魚小蝦都跳出來各謀生路去了。
  • 觀賞魚:為什麼金魚總是容易死?
    #為什麼金魚總是容易死?金魚一般來說還是比較好養的,如果容易死,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一下:一、飼養環境魚缸:魚缸最好稍微大一點,因為金魚對氧氣的要求較高,小缸的容易缺氧,另外儘量不要用圓形缸,對金魚的眼睛不好,建議可以加個帶過濾的小氣泵,可以增加氧容量。
  • 魚兒真的餓不死?以謠傳謠真的要停止了,好魚一定是餵出來的!
    這句話大概率的都來自一些對養魚不甚了解或者是一些不養魚的人口中,經過慢慢的傳播也就導致了很多新手魚友對其深信不疑!這一結果直接性導致了新手魚友在飼養觀賞魚之後,不敢餵魚甚至是不餵魚!慢慢的觀賞魚在長期飢餓和營養不良的情況下變得瘦弱丶愛生病甚至後期是直接出現損耗。
  • 為啥我養的金魚總是很容易死?
    養魚最討厭的就是你興致勃勃準備了很多器材,準備好好地養魚的時候,結果沒養幾天就發現魚死了……作為一個業餘養魚愛好者,我曾經養過幾條金魚,可是沒過幾天就死的一條不剩。後來我的朋友也養了幾條金魚,結果沒多久也個個橫屍水中。
  • 魚不吃不喝到底能活多久?丟水缸裡的魚,為何一年不餵也不會死?
    在老家時喜歡釣魚,經常在屋子後的水缸中丟幾條小鯽魚,那個水缸常年有水,有時候是活水,因為下雨,有時候又是死水,因為很久沒下雨了,裡面的魚也從來都不餵食,但一直都活的好好的,只是長也長不大,死也死不了!這魚為什麼就「餓不死」呢,真的喝水就可以了嗎?印象中的魚還真是這樣,清澈無比的水中魚兒遊來遊去,也沒見它們吃什麼,但一直能活著!
  • 拍不死的蒼蠅! 為什麼你總是拍不死一隻蒼蠅?
    拍不死的蒼蠅! 為什麼你總是拍不死一隻蒼蠅?時間:2016-08-27 13:44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拍不死的蒼蠅! 為什麼你總是拍不死一隻蒼蠅?
  • 農村俗語:「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看似簡單卻蘊含大道理
    農村很多俗語都是從以前傳承下來的,經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流傳到今天,確實在農村與人交流的時候,人們為了鼓勵別人度過暫時的困境,總是用一些老話來比喻說明,讓人明白生活的道理,繼續前行和奮鬥,而「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就是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 TED演講 | 為什麼你總是吃不飽,總是餓?
    經常聽到有人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 為什麼人總是會覺得餓,當下決心減肥的時候,最後總是失敗呢?今天一起來看看這個視頻,知道了原因,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減肥,你說呢?這就是為什麼吃慢時比吃快時更容易感到飽的原因。 When you eat quickly, your body doesn't have time to recognize the state it's in.
  • 路亞這種運動為什麼總是釣不到魚?
    路亞這種運動為什麼總是釣不到魚? 原標題:路亞這種運動為什麼總是釣不到魚?
  • 為什麼魚在水中也會被憋死?
    「魚兒離不開水」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那是因為魚離開水後會影響呼吸,其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從而窒息而亡。可是,有時候養在水裡的魚也可能會被憋死,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魚的呼吸原理。魚鰓位於魚的咽部,咽腔緊接在作為消化道前端部分的口的後面。
  • 為什麼菜市場買回來的魚很容易死
    沒想到那條魚活了兩天才不行了。後來有一次,我傍晚的時候,從菜市場買回來一條草魚,買的時候活蹦亂跳的,結果放到水缸裡,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早就肚皮朝天了,還有股臭味,估計半夜就死了。這讓我很不解,為什麼同樣的水缸,同樣大小的魚,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我分析是菜市場的魚,24小時打氧氣,一放到不打氧氣的水裡,就適應不了,很快就死了。而水庫裡的魚,是在自然水體中長大,對水缸裡的氧氣環境承受力更強。
  • 觀賞魚吃多了會被撐死嗎?謠言還是真相看這裡!
    一般水族店老闆在售賣這些魚的時候往往都會告訴水族新人們,魚都是直腸子,要控制好投食量,尤其是像金魚、鸚鵡魚這種像是永遠都吃不飽的樣子的魚更要少喂,否則很容易被撐死。這種話也在相當多的水族玩家們之間廣泛流傳。畢竟死掉的觀賞魚通常都會是肚子鼓鼓的,表面上看上去像極了因為飼料吃多後消化不良而撐死的樣子。
  • 野外的原生魚入缸後,投餵什麼魚食好,為什麼很多魚不吃食?
    別說是魚飼料,對於很多的肉食性原生魚來說,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對於死物,根本不吃,也需要有一個馴食的過程。也就是說,如果不是餓極了,連魚蝦肉它們都不會看上一眼的,這是原生魚的個性所致。嘴巴較賤的雜食性魚類,有可能啥都吃,而且食量很大,我們不要忽略對於一些嘴巴比較賤的雜食性魚類,比如說小麥穗、鰟鮍魚、甚至於寬鰭鱲、長鰭鱲等,它們是可以攝食魚飼料的,有的入缸後直接就開吃,有的需要適度餓上一兩天,它們也能夠認食。
  • 世界上最懶的魚,它不被吃天理難容
    沒有懶的命... ...但在海洋圈裡卻有那麼一種懶到連遊都不願意遊,吃東西都要送到嘴邊的魚~而這麼懶的海洋生物叫做鮣魚,也叫做吸盤魚,它們是世界上最懶的生物之一!因為遊泳技能非常差,所以總是吸附在別的魚身上,簡直就像是小魚寶寶求背背的撒嬌樣子,尤其喜歡吸附在鯊魚的身上。鯊魚:我怎麼感覺背上那麼沉呢?
  • 第一次飼養觀賞魚,我們應該這樣去想,它怎麼還不死呢?
    第一次養魚,當我們賞魚的時候,心理應該有這樣一個念頭,不是說它怎麼能活下來?而是說:它怎麼還不死呢?哈哈,這樣去想就好了,這不是在開玩笑,事實就是如此。別說是新手,即使現在我每次買魚回家,過個三五天之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怎麼會沒有死的呢?然後再去想其他問題,這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常態。
  • 自己的觀賞魚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操作,別人未必知道原因
    就是,觀賞魚已經死了,死透了,然後到處詢問:請問,我的這條魚是怎麼死的?天知道它是什麼死的,天知道我們自己,之前是如何操作的。我們所看到的觀賞魚身體出現了紅斑,有的僅僅是外表疾病,它死不了。而有的是從內外爛掉的,已經爛透了,還是我們自己觀察不仔細,觀賞魚的輕微體表潰爛,下點消炎藥就好了,但是,如果持續不好,都爛到肉了,皮膚下已經流膿、出血了,我們真的看不到?
  • 動物界十萬個為什麼:魚會口渴嗎?奶牛為什麼總有奶?
    以前總是給你們講各種地質地貌形成原理今天來講一些動物界的冷知識魚會口渴嗎?這個問題就好比「如果住在大米飯裡會不會感覺到餓?」那麼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渴?當然還有些魚哪怕是在岸上也是可以存活的比如彈塗魚,它們在離水後可以通過皮膚以及口腔黏膜來進行呼吸因此不會窒息而死
  • 魚為什麼會攻擊路亞?
    對於入侵者、不速之客狠狠地來上一口,目的不局限於捕食,驅趕:自有領地的魚類,對付侵略者的辦法就是攻擊、攻擊、再攻擊。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些路亞的顏色、花紋、形狀甚至響聲與自然界裡存在的受魚類捕食的生物相去甚遠。2、捕食  這是首先要想到的問題,俗話說:「大魚食小魚,小魚食蝦毛」。
  • 孤立的水坑,總是能憑空出現魚,這是為什麼?
    儘管如此,但是在有些地方,生命總是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就好像憑空產生的一般,而且時間並不會很長,有時是十幾年,有時是幾年,而有時甚至是幾個月。這種憑空產生生命的地方就被我們叫做水坑,而其中憑空而生的生命就被我們稱之為魚。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你在鄉村長大,或者長時間居住於鄉村,那麼很可能親身經歷過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