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裡養魚真有趣。因為水缸裡的水是用來喝的,所以我們不能像現在養在魚缸裡的魚一樣每天都餵它。魚缸裡的魚根本就沒餵過,為什麼餓不死?
魚兒為何不餓?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水缸裡要放一條魚的原因。有些大水缸更容易裝水。幾天沒人能把一缸水打滿。尤其在夏天,如果水缸裡沒有魚,我們就會發現水變得渾濁,甚至會產生小紅蟲和綠水藻。假如把一條鯽魚放在水缸裡,那麼水缸裡的鯽魚就會在較長的時間裡保持乾淨。
那是因為鯽魚吃水裡的微生物,小蟲,藻類等等。這是為了防止水缸中的水在短時間內變質。銀鯽就是以這些水中的生物為食,所以它們不會餓死。
為什麼魚兒能在水缸裡一直活下去,其實是因為水裡有能量。儘管水缸並不大,但實際上包含了很大數量的微生物,其中有些屬於浮遊植物,這種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能量。
說到底,缸裡的微生物比較少,也就只能勉強養活鯽魚。因此水缸裡的鯽魚雖然不至於餓死,但也不會長得太大。它也印證了「水到渠成,魚死網破」的名言。這水太清了,水裡的食物很少。魚兒在這裡沒有食物就不能生存。魚缸裡的魚生活得比較清苦。
雖然如此,這些鯽魚仍然頑強地活著。鯉魚的生命是很頑強的,換成別的魚,放入水缸裡用不了半天就會死去。並且鯽魚可以在缸裡待上好幾年而不死。
不可逆轉點其實更好理解,簡單點就是如果魚兒長時間沒有進食,到了一定的距離後,再進食自己無法進食的食物時就是不可逆轉點。魚有很多種,不同的魚種及其所處的階段和營養狀態會導致不可逆點的不同,一般我們會認為,成魚的不可逆點比小魚的要大。
對鯽魚來說,也是有不可逆點的,如果說嚴格把鯽魚關在無外來營養輸入的環境裡,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它就會慢慢消瘦直至死亡。
那為什麼標題中的鯽魚能養殖那麼久而不死呢?先要知道鯽魚屬於雜食性魚類,也就是說鯽魚可以吃海藻類的肉和一些碎屑。第二,在家庭養殖的魚缸裡,會受到一些陽光的照射,同時魚缸裡也會長出一些苔蘚和藻類,它們是鯽魚的能量來源,它們靠食用藻類和苔蘚來維持生命。再次,鯽魚所得到的食物非常有限,這導致了它沒有多餘的養分可以生長。
與此同時,魚是冷血動物,當食物不足時可以通過新陳代謝降低來保存體力!
魚和哺乳類動物不一樣。魚是冷血動物,當缺乏食物時,它們通過改變自己的體溫來減少熱量損失,從而通過降低新陳代謝來保持身體的原有能量,從而維持更長的時間。所以養魚者們清楚地知道,在不餵魚一段時間後,魚的遊動頻率和活動量將顯著降低。與此同時,人體的體溫會變得與水的溫度相同。
從深秋到早春的這幾個月裡,我們看到野生魚類幾乎不吃東西,而與此同時,魚類的生命活動卻變得非常脆弱。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等到春天來了,吃得飽了,魚兒就會恢復精神,大吃特吃,補充身體的能量!
就算人工不投餵魚,魚還是會吃點東西!
大部分魚都是雜食動物,也就是說,魚的捕食範圍是很廣的。由於養魚者一時疏忽而忘了給魚餵食,魚產生的糞便和排洩物以及在光照下的水中產生了許多浮藻水生植物。這種浮藻水生植物就是在缺乏人工餵養的情況下為魚兒提供食物,雖然浮藻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魚兒對食物的需求。但它能維持魚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外,由於養魚的水面可與外界空氣直接接觸。所以很多飛行類昆蟲也很少掉進水裡作為魚的食物。比如小蛾子,蚊,蠅等小昆蟲,一旦掉進水裡,就會被魚吃掉。
所以魚能通過這些微小的食物來補充身體的能量,從而使自己活得更久。但我們也提醒養魚的朋友們要記住餵魚。由於養魚者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食物,他們的身體會變得很瘦。最後會因飢餓或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而死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