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誕生是一個極其漫長且極其複雜的過程,從地球誕生到生命出現,足足經歷了十幾億年的時間,而從第一個單細胞生命出現,到智慧生命的誕生,更是經歷了三十多億年的時間。
儘管如此,但是在有些地方,生命總是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就好像憑空產生的一般,而且時間並不會很長,有時是十幾年,有時是幾年,而有時甚至是幾個月。這種憑空產生生命的地方就被我們叫做水坑,而其中憑空而生的生命就被我們稱之為魚。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你在鄉村長大,或者長時間居住於鄉村,那麼很可能親身經歷過類似的事情。有時是由於地形的自然陷落,有時是因為某些土木工程挖掘而出的人工土坑,當這些土坑泥窪被雨水注滿之後,慢慢就變成了一個孤立的水坑,而就是這樣一個孤立的水坑,某一日,你會忽然在裡面發現魚的身影。
孤立的水坑,為什麼總是能夠憑空出現魚,這些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莫非真的是水能生魚?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水能生魚,我一定會把家中所有的杯、碗、盆、罐全都接滿水,那麼用不了多久,就能夠衣食無憂了。
魚兒離不開水,但水卻不能夠憑空生出魚來,那麼會不會是水坑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生命呢?就像開始說的那樣,生命的誕生是一個極其複雜又極其漫長的過程,如果說水坑真的具備孕育生命的全部苛刻條件,那麼想要誕生第一個單細胞生命,並逐漸進化成為魚,所需要的時間也要以億年來計算,而通常的情況是,一個孤立的水坑短則幾個月,長則十餘年,就一定能夠出現魚,顯然,這些魚不可能是進化而來的。
世間萬物,必有原因,任何事物都不會憑空出現,不論是有形的物質,還是無形的能量,概莫能外。
由此可知,既然水不會生魚,魚又不是進化而來,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了,這些魚是從別的地方來的。那麼一個孤立的水坑,是如何與外界形成聯繫的呢?當然是藉助於動物的力量,而主力軍自然就是各種以魚兒為食的鳥類。
魚兒藉助於鳥類實現空間轉移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比較直接,就是鳥捕到魚以後,在飛行的途中因魚的掙扎而掉落,而掉落的魚恰巧掉進了一個孤立的水坑,從此,這個水坑中便有了魚。第二種形式是鳥捕到了魚,並且將魚吃掉了,而這條被吃掉的魚已經懷有魚卵,一部分魚卵進入了鳥的肚子,還有一部分魚卵粘在了鳥的身上。粘在身上的魚卵會在鳥飛行的過程中掉落,吃進肚子的魚卵也可能並未完全消化,此後隨著糞便排出,總之,最後它們都落入了那個孤立的水坑,從此,水坑中便也有了魚。
當然,也有很多魚是體外受精的,它們的受精卵可能附著在水草之上,鳥在捕魚的時候把它們粘在了身上,之後帶到了別的水坑。
鳥是幫助魚卵傳播的主力軍,但並非唯一的力量,其它一些小型生物也能夠完成類似的工作,比如青蛙,總之,藉助於其它動物的力量,魚就實現了空間的轉移,本沒有魚的水坑中也就有了魚。
動物傳播只是魚憑空出現的原因之一,有一些水坑,在挖好蓄水後很快就誕生了魚,這就另有原因了,原因就在於水坑的泥土之中原本就存在著魚卵。俗話說「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卵」,說的是草籽能保存上千年,而魚卵能保存上萬年,當然,這純屬瞎說。
魚卵可以保存上萬年,既沒有事實證據,也沒有理論依據,不過在條件適宜、沒有陽光直射的土壤中,的確有一些魚卵可以保存數月乃至一年。
而這些土壤中的魚卵往往是因為暴雨導致其它水域的水位上漲,於是這些水域中的魚卵就隨著水被衝到了不同的地方,並在泥土之中存活了下來。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在這些含有魚卵的土地上挖掘了水坑,有了水,具備了孵化的條件,於是這些魚卵便逐漸甦醒,孵化成魚。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剛剛挖好的水坑,剛剛蓄上水,沒幾天,就有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了。綜上所述,只要挖掘一個水坑,水坑中能夠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保證水質不惡化,那麼有魚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