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各種魚塘裡都會有大量的魚卵。而對於那些專門以魚為食的鳥兒來說,它們就會整天在水中捉魚。這樣的情況下,腳上就會沾上很多的魚
卵,而之後它們再去臭水溝的時候,魚卵就會在臭水溝中生存和繁衍。有些情況是鳥兒捕食的時尚通常會吃一半就把魚吐出來,這樣的話魚卵就會被帶
到水中,有些魚甚至都沒死就吐出來了。
魚卵的存活能力非常的長,就算是河水乾涸它也不會死去。等待雨季的到來他們便開始復活過來,而有些魚卵會隨著颳風和下雨被刮到各種地方。也有
的魚卵是從動物的糞便中排出,而臭水溝正是動物糞便的投放地,自然魚卵就會孵化過來。 其實農村的臭水溝只要沒被化學藥劑汙染,那就一定不會
缺少魚兒的蹤跡。但現在隨著環境的破壞,很多的臭水溝也沒有了魚兒的生長環境。現在想吃上野生的小魚已經很難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
象?
臭水溝裡面是很多微生物的,只要有水就能養活很多的生命,魚類也是一樣的。有的魚喜歡在乾淨的水裡面生活,有的魚喜歡在很髒的水裡面生活。但
是,喜歡髒水的魚都很少浮出水面的。這就像我們人類居住的環境一樣,乾淨的地方總是容易被發現,又髒又臭的地方也有人但是很少被發現一樣的道
理。基本上在這裡能活的都是鯰魚品種。
臭水溝雖然是很小的一片水域,只要裡面常年有水不幹,那麼很多的生活用水就會慢慢滲入到裡面,家裡面在洗魚,殺魚的時候都會留下一些魚籽,雖
然成活率低,但是只要適應了救能活下來,並且沒有任何天敵的幹擾。
鬍子鯰在溶氧量為0.8毫克/升的水體中(一般魚類要求水中溶氧量為1.7毫克/升)和pH4.8的酸性環境中(一般魚類要求水中pH值為5.6以上)仍能正
常生活,甚至在腐敗發臭的水體中也能生存,
性喜成群,貪食,主要攝食動物性餌料,如昆蟲、小雜魚、蝦、貝類等,也很喜歡吃血(如豬血,屠宰豬的血流入池塘,塘鯴會長很大),糞便,肉
類,吃這些生長迅速。
埃及革鬍子鯰,也就是埃及塘鯴。我國於上世紀引進的。原產於非洲,能輕易長到1米2以上。通體灰黑色,體型修長。對水質和食物要求不高,所以
經常能在骯髒的水域看到它們活的很好。
在我小的時候特別的愛抓魚,現在也會去抓麥穗回來給食人魚喂。我們那個地方是有人在小湖泡子圈了個地方在別的地方抓了幾條麥穗往裡面一扔就自
己繁殖去吧,多了可以摻到麥麩子裡面餵豬,然後用豬糞餵魚…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豬糞什麼能餵魚。
裡面大魚也不少多數就是鯽魚而且不好釣地籠子也不太管用,只能用手拋網往裡面撒才能把大魚給撈上來,但是撈上來也沒什麼用不能吃也不能餵大型
觀賞魚。就當玩了。
在一個就是麥穗魚、鯽魚、鯉魚這樣的魚種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而且很容易就能養活。在臭水溝裡面生活了那麼久早就適應了臭水溝裡面的環境
就可以繁殖,在一個你看著髒的水其實並沒有多髒。只是對人來說很髒不能喝也不能碰,對這種魚來說沒什麼差別青山綠水也能活,黑黑的泥水裡面照
樣也能活。
說起鬥魚相信生活在農村長大的人對鬥魚並不陌生吧!沒錯,我也是在農村長大的,小時候為了抓這種魚全然不顧生死安危,臭水溝也下去抓。不過那
些鬥魚雖然是野生的,但都是人們自己繁殖出來的,鬥魚的繁殖能力又特別強養不過來就都扔進臭水溝或是小池塘裡。
因為鬥魚的適應能力特別強,無論水質多麼敗壞鬥魚一般都能生存。再加上臭水溝裡蚊蟲特別多,鬥魚吃了這些蚊蟲蟲卵顏色特別鮮豔,鬥性非常強
烈,跟人工飼養的有很大區別。鬥魚喜歡幽暗的環境,每次抓來的公鬥魚都用小黑瓶單獨飼養著,隔上三五天把兩鬥魚撈在同一個瓶子,因為鬥魚強烈
的護巢意識都會激烈的打鬥起來,在農村大人小孩都喜歡看鬥鬥魚。
這幾年在我們農村的水溝或田地裡很少看到野生鬥魚的蹤影了,可能是由於工業排放的化學物質或是農藥的使用導致這種野生物種急劇減少。強烈呼籲
人們要重視生態環境,在進步的同時決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
過去人管它叫草魚。種類不少啊!有白漂子、老頭魚,鯰魚,陰陽魚……有一種叫"柳根子"魚特別多。這些名字都是我們當地人給取的。至於學名叫什
麼不知道。
有人說這裡的魚是草籽變的,我的姥爺就是這麼對我說的。所以 人們管生在坑坑窪窪地方的魚,叫"草魚"。
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是高山頂上的水坑裡,也會有魚生出來。唯一的條件是水存在要在一個月以上。幾日就乾涸了不行。
其實那是魚籽生的!
為什麼憑空能生出魚來呢?這就是由魚籽的特性決定的。魚籽很小,並且生命力頑強。在乾燥的環境下可千萬年不死。遇到適合條件就可發育成魚。
魚籽是怎樣到高山之巔,到無人之地的呢?有好多原因啊。
1、本來這裡是魚生活的水鄉。魚產卵後乾涸了。魚沒了籽還在。滄海桑田的變化千萬年的變化,誰還知道啊?
2、風給帶來的。風把幹了的魚籽像沙粒一樣的帶到天空又落下。魚繁殖的籽的數量又驚人。所以山川田野到處都散布了魚籽。只是我們看不到啊。
3、以魚為食物的鳥,貓,人等將魚籽帶到各地。
……
水窪時間長了,就生出魚了。這一點都不奇怪啊。
魚的這種能力也是適者生存的結果。水幹了魚不能離開,而它的子孫卻大量存留,這和達爾文的進化論不謀而合!
有一種黑色的魚,我們這邊管他叫「埃及」,已經命名,只是我還不知道它的學名叫什麼,長的很像鯰魚,但是絕對不是樓下所說的大口鯰魚!這種魚
生命力頑強,可以在無水的環境下生存接近1個小時,專門靠吃腐肉為生。死雞死鴨等它都照吃不誤,所以它長的比一般的魚要快好幾倍,個頭也是十
分龐大,我曾經目睹過這些魚生吞小鴨子的。一口一個「小朋友」,可見體型龐大,十幾斤重都是正常的。
這種魚為什麼會在臭水溝出現,可能有這幾個原因。本來這種魚對於水質的要求不高,可清可臭,在清水區也有這些魚。所以一些動物,比如鳥類在喝
水過程中,會把一些魚的卵子給帶走,當到了另一個地方後,這些小東西沒有什麼天敵,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長大了。
所以臭水溝有魚不奇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在7000多米的深海高壓條件下仍然存在魚類,何況區區一個臭水溝呢?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