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看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

2020-12-06 澎湃新聞

昔日「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看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

2019-12-20 17: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眼前的白蕉鎮白頭翁湧

很難讓人與「臭水溝」聯繫起來

可是,這裡確實就是

昔日村民們避而遠之的「臭水溝」

如今,白頭翁湧變身成了休閒公園

成為了村民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

得益於我區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工作成效

也與各級河長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那河長每天做什麼?

看什麼?聞什麼?

今天就跟隨小鬥的腳步

深度體驗河長「一日遊」吧!

每天巡河,專人保潔

陳瑞平是白蕉鎮月坑村的黨支部書記

也是白頭翁湧的村級河長

他告訴小編,」我家就在河湧旁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望一眼河湧。我每天至少要巡查一次河湧,發現有漂浮物,立即清理,發現有重大問題,馬上上報白蕉鎮河長辦處理。「

據了解,

河長巡河內容除了檢查河面

是否有垃圾、水浮蓮等漂浮物以外,

還要查看河道有無汙染底泥淤積,

水體有無明顯異味,

顏色是否異常,

河道沿岸是否存在直排廢汙水等內容。

白頭翁湧全長1.6公裡,

河水在月坑村形成U型,

似將月坑村環抱其中。

經過前期整治,

白頭翁湧上遊22處生活汙水

和農業汙水排水口全部被清理完畢。

在小編跟著陳瑞平巡河的過程中,

突然發現河面上有漂浮物,

陳瑞平立刻大喊:「快,撈起來!」

隨後,

一位身穿紅色救生衣的工作人員

就拿著工具從河湧的另一頭趕來。

幾分鐘後,漂浮物被清理乾淨。

據陳瑞平介紹,

白頭翁湧的保潔工作

每天都有專人具體負責。

工作內容包括清理河面上的漂浮物、

河道裡的淤泥和砂石,

修剪岸邊的綠植等。

一對父子正走在岸邊,

年輕的父親笑著說道,

「現在河的水比較乾淨了,

環境也變好了。」

「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

陳瑞平告訴小編,

白頭翁湧的整治過程並不容易,

尋求村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成為其中的關鍵步驟。

陳瑞平指著岸邊成片的綠植說,

「這裡原來被村民種了很多果樹。」

據了解,

該土地原屬月坑村集體所有,

由於歷史遺留問題,

被部分村民私自佔用,

導致河岸的景觀提升改造工程

一直無法順利開展。

如何說服村民歸還土地?

陳瑞平表示,

「一定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

讓村民充分理解整治的意圖。」

在廣泛收集村民的意見後,

陳瑞平和村兩委幹部經過開會研究,

多次和村民面對面溝通協調,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最終成功解決土地佔用問題。

如今,白頭翁湧河岸兩邊種上了大榕樹和美人蕉,河道另一側,原本坑坑窪窪的黃泥小道也鋪上了石板、裝上了路燈,還有蠔殼製作而成的景觀牆,昔日的「臭水溝」搖身變成村裡的休閒公園。

每到傍晚,附近的村民們都會不約而同來到這裡,或沿著河岸散步,或健身鍛鍊,或在岸邊的景觀平臺上唱歌跳舞。「現在沒有那麼多蚊子了,水乾淨了,衛生也好,坐在這裡喝茶好很多。」家住白頭翁湧河岸邊的老先生如是說到。

全面推行河長制

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是

鬥門區全面推行河長制,

進行河道整治的一個縮影。

在鬥門,

河道邊都立有一塊公示牌,

寫著各級河長的姓名,

並公布聯繫電話。

對於河長們來說,

這是一種無形壓力:

水質不好,群眾會對河長有意見;

發現問題,群眾也會主動舉報和投訴。

壓力也就變為了動力!

提及河長日常「巡河」的深切感受

陳瑞平表示,

提升村民對治水的認同感

非常有現實意義。

「如今,月坑村每次召開村民大會

都會提及白頭翁湧的保潔工作,

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的

帶頭作用,做好表率,

就慢慢帶動村民們也能自覺維護了。」

據了解,目前鬥門區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5億元。其中白頭翁湧、沙龍湧已於2019年3月通過初見成效考核,剩餘6條河湧已開展技術評估和申報工作。屆時,鬥門區黑臭水體整治將實現「水清、岸綠、生態、景美、海綿」的目標,切實改善、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和文明程度,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綠水青山美如畫,

水是其中最美的一抹顏色。

棲水而居,

不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責任。

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好美麗家園!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黃花鳶尾、美人蕉……苦竹溪的臭黑水溝變身美麗溪河
    近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看效果·大江奔流——看重慶如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行進式採訪報導來到了長江之南的南岸區,看這座江濱城市如何大江奔流踏浪而歌!黑臭水溝變身宜居公園水面植物金魚藻、黑藻,浮水植物狐尾藻、菱角,挺水植物蘆葦、黃花鳶尾、花葉蘆竹、旱傘草、美人蕉、千屈菜、梭魚草……位於南岸區長生橋鎮的苦竹溪,河水與沿河步道的植物相映成趣,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此散步遊玩,好一幅冬日人文風景圖。但你也許很難猜到,這樣美麗的溪水,過去卻是一條人人嫌棄的黑水溝。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昔日「煤城」變身休閒養生城市
    昔日的「煤城」,天空、街道、房屋、河流,無一不是黑黢黢的,現在,這裡藍天碧水,空氣清新,樓新道闊,市容整潔……銅川市市長李智遠道出了背後的「密碼」:「銅川在追趕超越中更注重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更珍惜環境。
  • 南寧市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黑臭水體治理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南寧市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投資,補齊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系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記者近日從南寧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指揮部了解到,10月水質抽測結果顯示,原普查發現的建成區38個黑臭河段水質現已全部達標,基本消除黑臭。
  • 昔日棚戶區變身花海公園
    明外郭高橋門節點建成公園。   賞花親水,還能了解城牆文化,在銀龍花園旁,明外郭—秦淮新河百裡風光帶高橋門節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到春天,市民可在這裡看大片花海、看水鳥嬉戲。
  • 沈建宏首部挑梁電影豁出去 跳臭水溝與蟑螂共處
    日前度過他史上最邋遢的一天,下半身只圍浴巾,全身塗上爛泥,被關在有蟲和蟑螂的臭水溝裡,雖然只拍了2小時,但脖子、背、腳和手肘還是起了紅疹,癢到不行,是他拍戲以來最髒、最苦、最醜、最狼狽、最累的一次,但為了角色他甘之如頣,拍完後還說:「滿好玩的!」
  • 河北「得來全不費工夫」,耗資15.5億打造公園,成當地「香餑餑」
    伴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了精神層面的享受,但對多數人來說,進入繁忙的工作根本提取時間去其他的城市遊玩,這個時候也成為了城市的公園周邊的市民茶餘觀光、休閒健身活動的主要場所;公園的存在是城市綠化的生態環境,市民的活動範圍擴大了,另一方面,公園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 為什麼龍蝦能在臭水溝生存,而在養殖中,死亡率那麼高?
    雖然我們在自然環境中確實看到一些水溝,特別是那些有比較多枯死了的雜草的溝裡有小龍蝦生存,但是那絕對算不了臭水溝。最多只能說那溝是比較髒的。如果說小龍蝦能在臭水溝裡生活,那清水塘說說我大伯父屋後幾十米那條溝裡小龍蝦變遷的事。
  • 臭水溝發現棄嬰 滿身蒼蠅和蛆蟲 生命危在旦夕
    清潔工在臭水溝發現棄嬰 身上爬滿蒼蠅和蛆卵5月9日下午,四川省綿陽江油市一則警方通報引起了當地群眾激烈議論,紛紛對案件父母表達出強烈譴責。5月8日,四川江油一清潔工打掃衛生時,發現一名嬰兒連著胎盤跟臍帶被丟在臭水溝裡,身上全是蒼蠅和蛆卵。警察趕到後把嬰兒抱出,嬰兒呼吸微弱。
  • 臭水溝裡有時候可以發現很多魚,這是大自然中神奇的力量嗎?
    這樣的情況下,腳上就會沾上很多的魚卵,而之後它們再去臭水溝的時候,魚卵就會在臭水溝中生存和繁衍。有些情況是鳥兒捕食的時尚通常會吃一半就把魚吐出來,這樣的話魚卵就會被帶到水中,有些魚甚至都沒死就吐出來了。 魚卵的存活能力非常的長,就算是河水乾涸它也不會死去。等待雨季的到來他們便開始復活過來,而有些魚卵會隨著颳風和下雨被刮到各種地方。
  • 讓微生物自相殘殺 厚街用這種方法讓臭水溝變清水河
    東莞陽光網訊 原本是一條臭水溝,如今卻成為一條清水河!在厚街鳳山公園,一項河湧水生態修復工程正在主導這幕精彩轉變,而擔當主角的,卻是一些神奇的微生物。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鳳山公園的這條河湧邊上,一群年輕人正將一桶不明物質灌入河中,莫非是在偷排有害物質?
  • 衛生死角變「口袋公園」,寧波這個社區的微景觀火了
    從曾經的衛生死角蛻變成如今的「後花園」,背後的故事很暖心…… 西門社區盆景園位於招寶山街道龍洋路13號與17號之間,佔地約200平方米。別看現在公園裡時常有居民休閒散步,但是在改造前,路過的居民都是捏著鼻子繞著走。 「這塊綠地曾因電力纜線、煤氣管道等設備集中鋪設,加上無人看管養護,寵物糞便、塑膠袋等雜物在草木間隨處可見。
  • 又一個休閒好去處!寮步花果山「進化」為大型休閒公園
    作為「美麗寮步」建設的重點項目,鳧山村公園落成,周邊居民又多了一個運動、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花果山大型休閒公園(記者 鄭志波 通訊員 廖創新)  8月17日下午,住在西溪村的黃志達(音)帶女兒前來遊玩。
  • 美麗鄉愁|國家森林鄉村連載:天津•小穿芳峪
    為打造高標準的美麗鄉村,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小穿休閒觀光,該村主要採取以下措施綠化美化村容村貌。水畔民宿整治河道600多米,讓昔日臭水溝變成了景觀河。
  • 京南最大的森林公園,曾經是個物流聚集地,它是怎樣「變身」城市...
    此外,隨著西紅門生態休閒公園、舊宮城市森林公園等一個個公園、一處處大尺度林地相繼建成,西南五環今年首次出現了連方成片的城市森林群。曾經上千家髒亂企業聚集汙染物是其他區域6倍「五年前,這裡存在著上千家企業、1000萬平方米的非住宅建築,從高處俯瞰,是一眼望不到頭的彩鋼板房,那感覺,讓人皺眉。」
  • 軟弱渙散村到美麗鄉村,從化鳳二村蛻變秘訣是……
    乾淨整潔的瀝青村道,錯落有致的村居民舍,清澈見底的小溪池塘,還有大水車、荷花池、對歌臺、小公園等景觀和休閒場地……初冬時節,走進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鳳二村,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畫卷躍然眼前。日前,鳳二村還被授予 「廣州市美麗鄉村」稱號。
  • 父女兩代接力 昔日沙荒地變身今朝百果園(圖)
    信息 父女兩代接力 昔日沙荒地變身今朝百果園(圖) 2016  不一會兒,72歲的解志善老人拿著一把給果樹剪枝的剪子不緊不慢地走進了果園,老人邊走邊看這座浸透他半生心血的果園:棗樹枝頭掛滿了一顆顆飽滿的「綠珍珠」,粗壯的梨樹上沉甸甸的梨子壓低了樹枝,一顆顆紅紅的李子藏在濃密的樹葉間,微風吹過,時隱時現……解華湧和父親解志善在果園播種幼苗。 徐彪 攝  可是誰又能想像得到,眼前這座百果園,30年前曾是一片不毛之地?
  • 無意臭水溝撿到的「三隻眼的傢伙」,卻是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圖中這個小蟲便是某個小孩抓到的,仔細看的時候,竟然發現它有三個眼睛!這到底是什麼生物呢?三隻眼睛的動物,難道是怪物?!把它放在器皿裡四處打聽,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東西名字叫做三眼恐龍蝦。久積水的臭水溝裡有。往期精彩回顧:10大海灘不明生物, 一條像龍, 一條是龍的近親世界上四大神秘生物,南極哥斯拉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