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陽光網訊 原本是一條臭水溝,如今卻成為一條清水河!在厚街鳳山公園,一項河湧水生態修復工程正在主導這幕精彩轉變,而擔當主角的,卻是一些神奇的微生物。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鳳山公園的這條河湧邊上,一群年輕人正將一桶不明物質灌入河中,莫非是在偷排有害物質?
廣東瑞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黃亮:「我們現在正在投加的這個複合微生物菌種,通過投加複合微生物菌種到河湧裡面,通過菌種的一個增殖,然後來達到消耗碳氮磷營養物質的一個目的,同時與水體裡面原有的微生物就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達到一個水質淨化的目的。」
原來,這些人都是廣東瑞星環境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他們就著手開展鳳山公園河湧水生態修復工程。
鳳山公園內河湧全長只有350米,但是,由於沒有新的水源補給對河道進行衝刷,河道中水體常年處於渾濁狀態,水質狀況屬於國家地表劣V類水,治理難度非常大。
廣東瑞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黃亮:「我們當時在選擇這個技術思路上來,就是採用強化措施,就是一個異位處理加一個同位處理的一個強化措施,然後再加我們一些微生物菌種,基本上在半個月的時間,水是沒有臭味,然後感官那就是有一個較好的感觀。」
項目負責人表示,有別於傳統的物理或化學治汙,複合微生物菌種修復技術更具適用性強、耐汙性高和降解效率強等優點。河湧水生態修復的核心,就在於微生物菌種的培養,針對厚街項目水體情況,瑞星公司還專門研製培養了多種複合微生物菌劑,並在河湧安裝生物載體,使更多微生物菌劑吸附在載體上,起到更好的削汙清淤作用。
記者黃云:「經過水質優化處理,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兩瓶水的區別是很大的,這一瓶是從源頭上面採取的,這一瓶是經過水質優化處理的,經過水質優化處理的水,我們可以看到水質已經非常好了。」
經過兩個月的水體改造,目前,鳳山公園內河湧水質已經從治理前汙染物指標超過V類水近10倍的情況,轉變為現在的國家地表水V類標準,技術人員表示,經過後期周邊環境的改善和微生物菌群的持續作用,河湧水質將有望達到Ⅳ類標準。
廣東瑞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曉增:「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作為一個公園,水體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只有水體的這個活性有了,我們的景色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更加的相輔相成更加美,讓人才有一個更愉悅的心情,有助於我們的工作,有助於厚街更好的發展。」(記者楊金先、黃雲)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