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微生物自相殘殺 厚街用這種方法讓臭水溝變清水河

2021-01-15 東莞陽光網

  東莞陽光網訊 原本是一條臭水溝,如今卻成為一條清水河!在厚街鳳山公園,一項河湧水生態修復工程正在主導這幕精彩轉變,而擔當主角的,卻是一些神奇的微生物。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鳳山公園的這條河湧邊上,一群年輕人正將一桶不明物質灌入河中,莫非是在偷排有害物質?

  廣東瑞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黃亮:「我們現在正在投加的這個複合微生物菌種,通過投加複合微生物菌種到河湧裡面,通過菌種的一個增殖,然後來達到消耗碳氮磷營養物質的一個目的,同時與水體裡面原有的微生物就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系統,達到一個水質淨化的目的。」

  原來,這些人都是廣東瑞星環境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員,從今年9月中旬開始,他們就著手開展鳳山公園河湧水生態修復工程。

  鳳山公園內河湧全長只有350米,但是,由於沒有新的水源補給對河道進行衝刷,河道中水體常年處於渾濁狀態,水質狀況屬於國家地表劣V類水,治理難度非常大。

  廣東瑞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黃亮:「我們當時在選擇這個技術思路上來,就是採用強化措施,就是一個異位處理加一個同位處理的一個強化措施,然後再加我們一些微生物菌種,基本上在半個月的時間,水是沒有臭味,然後感官那就是有一個較好的感觀。」

  項目負責人表示,有別於傳統的物理或化學治汙,複合微生物菌種修復技術更具適用性強、耐汙性高和降解效率強等優點。河湧水生態修復的核心,就在於微生物菌種的培養,針對厚街項目水體情況,瑞星公司還專門研製培養了多種複合微生物菌劑,並在河湧安裝生物載體,使更多微生物菌劑吸附在載體上,起到更好的削汙清淤作用。

  記者黃云:「經過水質優化處理,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這兩瓶水的區別是很大的,這一瓶是從源頭上面採取的,這一瓶是經過水質優化處理的,經過水質優化處理的水,我們可以看到水質已經非常好了。」

  經過兩個月的水體改造,目前,鳳山公園內河湧水質已經從治理前汙染物指標超過V類水近10倍的情況,轉變為現在的國家地表水V類標準,技術人員表示,經過後期周邊環境的改善和微生物菌群的持續作用,河湧水質將有望達到Ⅳ類標準。

  廣東瑞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曉增:「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作為一個公園,水體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只有水體的這個活性有了,我們的景色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更加的相輔相成更加美,讓人才有一個更愉悅的心情,有助於我們的工作,有助於厚街更好的發展。」(記者楊金先、黃雲)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臭水溝裡有時候可以發現很多魚,這是大自然中神奇的力量嗎?
    也有的魚卵是從動物的糞便中排出,而臭水溝正是動物糞便的投放地,自然魚卵就會孵化過來。 其實農村的臭水溝只要沒被化學藥劑汙染,那就一定不會缺少魚兒的蹤跡。但現在隨著環境的破壞,很多的臭水溝也沒有了魚兒的生長環境。現在想吃上野生的小魚已經很難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象?臭水溝裡面是很多微生物的,只要有水就能養活很多的生命,魚類也是一樣的。
  • 臭水溝變清爽美景,小微水體治理「開福模式」打造秀美水生態
    「以前水塘水溝裡不是豬糞就是淤泥,臭不可聞。」走進長沙市開福區沙坪街道檀木嶺村,50多歲的彭曉豔對記者說,我嫁過來已經30多年,如今變化真大,村裡進行了治水和美水工程,臭水溝不見了,美景又回來了。負責該村小微水體治理的頂勝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揚兵介紹,一是通過「一戶三池一溼地」技術,實現「分類分水處理」,有效控制了面源汙染;二是通過對示範區內原有的山塘、溝渠水系進行砍青、疏挖、清淤、連通、生態護坡等措施,並採用原位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對水塘、溝渠進行治理,充分發揮流動水體自我淨化涵養、自我降解吸附功能;三是通過底質改良技術、食物鏈均衡控制技術、「噬藻溞」控藻技術、生態平衡調控技術,把沉水植物、水生動物、微生物三者結合
  • 重慶璧南河:從「黑龍江」到「清水河」
    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1月10日電(王龍博 實習生 李然) 「是誰,讓一池墨般的黑水,變成了透明的清水河……」一曲悠揚的《清水河》唱出了璧南河從「黑龍江」到「清水河」魔術般的變化。自2010年起,重慶璧山區以「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為理念,打造璧南河璧南河水利風景區,探尋出一條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之路。
  • 昔日「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看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
    昔日「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看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聯繫起來可是,這裡確實就是昔日村民們避而遠之的「臭水溝」如今,白頭翁湧變身成了休閒公園成為了村民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一對父子正走在岸邊,年輕的父親笑著說道,「現在河的水比較乾淨了,環境也變好了。」
  • 沈建宏首部挑梁電影豁出去 跳臭水溝與蟑螂共處
    日前度過他史上最邋遢的一天,下半身只圍浴巾,全身塗上爛泥,被關在有蟲和蟑螂的臭水溝裡,雖然只拍了2小時,但脖子、背、腳和手肘還是起了紅疹,癢到不行,是他拍戲以來最髒、最苦、最醜、最狼狽、最累的一次,但為了角色他甘之如頣,拍完後還說:「滿好玩的!」
  • 為什麼龍蝦能在臭水溝生存,而在養殖中,死亡率那麼高?
    雖然我們在自然環境中確實看到一些水溝,特別是那些有比較多枯死了的雜草的溝裡有小龍蝦生存,但是那絕對算不了臭水溝。最多只能說那溝是比較髒的。如果說小龍蝦能在臭水溝裡生活,那清水塘說說我大伯父屋後幾十米那條溝裡小龍蝦變遷的事。
  • 臭水溝發現棄嬰 滿身蒼蠅和蛆蟲 生命危在旦夕
    清潔工在臭水溝發現棄嬰 身上爬滿蒼蠅和蛆卵5月9日下午,四川省綿陽江油市一則警方通報引起了當地群眾激烈議論,紛紛對案件父母表達出強烈譴責。5月8日,四川江油一清潔工打掃衛生時,發現一名嬰兒連著胎盤跟臍帶被丟在臭水溝裡,身上全是蒼蠅和蛆卵。警察趕到後把嬰兒抱出,嬰兒呼吸微弱。
  • 一直被「嫌棄」的魚,都說臭水溝長大,其實比甲魚營養比鯽魚好吃
    一直被「嫌棄」的魚,都說臭水溝長大,其實比甲魚營養比鯽魚好吃在我們平時的餐桌上經常會看見一道肉的身影,那就是魚。魚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還有很多的蛋白質,而且,肉質非常細膩滑嫩鮮美,比起其他的肉類,魚肉更加可以被人體吸收,也沒有什麼脂肪,特別的健康。
  • 中國人發明這神奇的網,一周就能讓臭河溝變清澈,應大力推廣
    話說回來,又是青山又是綠水的,這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小時候還能看見的涓涓細流小清河,也早就變了樣,成了臭水溝。假如說,只要往臭黑水裡鋪一張編織網,就能化腐朽為神奇,讓髒水變清水,這事兒你相信嗎?由中國科技開發院江蘇分院的科研人員研究出的石墨烯光催化網就能做到,它還有一個讓人震撼寰宇的全名,叫做具有可見光響應的異質間高效量子轉移技術。
  • 黑臭水消失了 東風河變清了
    通訊員 攝本報訊(記者 何小妍 通訊員 陳懷宇) 從一條扔滿垃圾、臭氣撲鼻、居民怯近的臭水溝,到如今流水潺潺,魚兒悠遊的小河,榕城區東風河的蛻變,是我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縮影。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通過近年來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榕城區東風河消除黑臭,水體水質已明顯改善。
  • 食用鯰魚養自蛆蟲腐屍臭水溝 專家稱沒事(圖)
    飼養鯰魚的臭水溝飼養鯰魚的臭水溝記者洪波圖   閱讀提示   夜市頗為流行的碳鍋魚和烤魚,用的大都是鯰魚。這鮮嫩的鯰魚有些是在蠕動著蛆蟲、漂浮著動物屍體的臭水坑內養成的,這一幕是記者親眼看到的。   水產專家稱,雖然看起來噁心,但經過鯰魚的二次代謝過程,鯰魚肉是安全的。衛生專家則認為,在惡劣水體中生存的魚,其體內會殘留毒素,無論經過怎樣的高溫烹飪都無法消除,至於這種毒素會被人體吸收多少,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需專業檢測給出答案。
  • 小龍蝦真的是在臭水溝裡長大的嗎?聽說體內重金屬超標,吃多了會中毒?
    聽說小龍蝦是在臭水溝裡長大的!小龍蝦體內重金屬超標!吃小龍蝦會得橫紋肌溶解徵……這些說法究竟是真是假,以後還能不能快樂地吃小龍蝦了呢?吃蝦也要看「出身」小龍蝦天性兇猛,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工業汙染嚴重或其他水質較差的水源中也常常能看到小龍蝦的身影。
  • 無意臭水溝撿到的「三隻眼的傢伙」,卻是三億年前的古生物「三眼恐龍蝦」
    其實,這種小東西雖然長相奇怪,但其實數量卻並不少。偶爾在臭水溝等地方,也能看到這種東西,只不過平時甚少有人注意。那它到底是個啥?據說,在日本,這種生物還被當做寵物來飼養,果真是不一般的畫風啊!你會飼養這樣的生物嗎? 三眼恐龍蝦,學名:佳朋鱟蟲,在中國各地又俗稱馬蹄管子、王八蓋子、翻車車、屎殼郎崽、數錢鎖等,是已知的鱟蟲中唯一在中國發現的一種。其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至今仍有數種品系存活,並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
  • 廣州風水塘黑臭嚴重 微生物治理效果明顯
    黑臭風水塘 微生物來治  廣州幾乎每個城中村都少不了風水塘,但水質狀況堪憂也是常態。近來,天河區前進街宦溪社區的風水塘就因為黑臭被周邊居民投訴,不過記者昨日來到這個社區祠堂前的風水塘看到,水質已經大有改善。
  • 深圳一臭水溝裡出現十幾斤大甲魚,體型奇特,疑似保護動物?
    來源:長江君說野生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臭水溝裡還能有甲魚生存?農村長大的朋友可能就知道,甲魚、烏龜這些水族,雖然喜歡鑽入淤泥,但其實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然而近日在深圳寶安區(沙井),卻有人路過一條「臭水溝」時,在裡面發現一隻十多斤的大甲魚,在髒汙的淤泥裡四處亂爬……臭水溝發現罕見大甲魚這條位於沙井的一條水溝,水質較差並且因為冬季枯水,水溝裡也沒多少水流,原本棲息裡面的羅非魚都已遊到下遊河道。
  • 省科學院微生物所發現黑臭水體沉積物中多環芳烴的微生物降解轉化...
    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許玫英研究員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多環芳烴類汙染物在水體沉積物中頻繁檢出,給水生態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極大威脅。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通常以微生物組的形式共同驅動多環芳烴等難降解有毒汙染物的脫毒轉化,在汙染沉積物修復中發揮重要作用。
  • 生活在臭水溝裡的魚:肉質鮮美繁殖力強,但兩廣地區卻不喜歡吃
    魚的做法很多,而魚的種類也很多,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種生活在臭水溝裡的魚,這種魚肉質鮮美,繁殖力也強,那這種魚就是——羅非魚,相信不少小夥伴應該是知道這種魚的。
  • 這種害蟲竟成土豪食材!網友:廣東人也怕
    就是這種害蟲,卻是不少東莞吃貨眼中的名貴美味。一般市面上賣到300元一斤,今年因天氣等原因造成荔枝樹開花減少,荔枝蝽賣到了450元一斤不等的「天價」。  天氣原因讓荔枝蝽變少  在果樹的花穗上,趴著兩隻黃褐色的蟲子,戴東年說,這就是臭屁蟲了。臭屁蟲的背部是黃褐色,腹部上有一層白色的粉狀,成蟲比拇指頭稍小一點。
  • 居民自製環保酵素能治河道黑臭?專家:先搞清楚黑臭成因
    原標題:居民自製的「環保酵素」能包治河道黑臭?專家闢謠:先搞清楚黑臭成因!  近日,網上流傳一則消息,稱普通居民自己動手製作的「環保酵素」可治理一些水域的黑臭問題。這種「環保酵素」按照1份黑糖、3份廚餘垃圾、10份水的比例製作,經過3個月發酵,成為一種棕色液體,有柑橘般的刺鼻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