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自製環保酵素能治河道黑臭?專家:先搞清楚黑臭成因

2021-01-13 東方網

原標題:居民自製的「環保酵素」能包治河道黑臭?專家闢謠:先搞清楚黑臭成因!

  近日,網上流傳一則消息,稱普通居民自己動手製作的「環保酵素」可治理一些水域的黑臭問題。這種「環保酵素」按照1份黑糖、3份廚餘垃圾、10份水的比例製作,經過3個月發酵,成為一種棕色液體,有柑橘般的刺鼻氣味。

  在兩個月內投放了2噸「環保酵素」後,葉榭鎮堰涇村的西陸河便不再黑臭;泰晤士小鎮的溫莎河投放了2000餘斤「環保酵素」後,也恢復了自淨功能,消除了黑臭。

西陸河治理前後 圖片來源:松江報

  聽聞此等「良方」,不少居民躍躍欲試,打算把自製的「環保酵素」投放到汙染水體裡去。可事實真像上述所說的那般神奇嗎?

  就此問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向滬上環保、水務等多個部門求證,專家表示,由專業單位生產的「環保酵素」,的確可以改善黑臭河道的個別汙染指標,但絕非可以包打任何黑臭問題的「一招鮮」。更何況,這和居民自製的「環保酵素」根本不是一回事,擅自將自製「環保酵素」投入河道,是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判定河道黑臭的主要標準有兩點。其一,投訴多、環境差、有異味;其二,有關水質的三項主要指標不合格:氨氮大於5毫克/升、溶解氧小於2毫克/升、透明度小於25釐米。

  「不同的酶製劑,也就是所謂的『環保酵素』,可以用來改善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讓它們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從而摘除黑臭的『帽子』。」上海市環保局相關專家指出,改善的指標不同,酶製劑的調配方式和用來調配的原料就不同,即「對症下藥」。相比之下,來源和製作過程均五花八門的「民間酵素」,沒有針對性的治理對象,也無法預見能取得怎樣的治理效果,因此盲目投放到汙染河道中去,很可能因為「不對路」而無效,反而給本已汙染的河道增添新的汙染。

  該專家坦言,用酶製劑治理水體汙染的技術,上世紀80年代就已出現在日本,如果真是「靈丹妙藥」,早就在其他國家複製推廣了。從2003年起,上海也開始引入相關技術,試圖修復長期受損的河道生態,使水體能夠自我淨化、自我削減汙染,但至今仍沒有大規模推廣。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金山區的戰鬥港曾從2003年開始向河中投放複合酶生物促進劑,激活水環境中原有的土著微生物群落,並對水體中的汙染物進行乳化和降解,消除水體的黑臭現象。但是,每年都只取得短暫的成效,過一段時間又黑臭了。

  之所以這樣,主要原因有三個。

  其一,酶製劑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其改善汙染指標的原理,是把水體裡的一種或多種汙染物轉化為其他物質,但轉化生成的物質並沒有離開水體。

  舉個例子,用酶製劑可以把氨氮轉化為硝氮,硝氮還是溶解在水裡,如果轉化的過程不完全,還可能生成強致癌性的亞硝酸鹽氮,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可導致水生物死亡。如果真要治本,就要通過反硝化作用,讓反硝化細菌在缺氧條件下,還原硝酸鹽,釋放出氣體,排出水體,又或者清除河底淤泥,把汙染物徹底帶走。否則,其他方式都是溶於水的物質的形式轉換。

  其二,酶製劑如果投放不慎,還可能引發生態問題。「酶製劑是一劑猛藥,從表面看,短期內去汙效果顯著,但河道原有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專家把酶製劑比喻成黑魚,投放到水體後,把其他的原生魚類都吃掉了,甚至還會自相殘殺,最後水裡什麼都不剩。

  其三,酶製劑更適合在「斷頭河」等「死水」中投放,一旦河道兩頭暢通,水動力較強,酶製劑還沒發力,就可能被「衝」走了。

網絡上的一些說法,讓居民誤以為把自製酵素倒進河道就能治理黑臭

  「很多治理手段只是『小菜』,河道的治理,關鍵還在岸上。」上海市水務局相關人士坦言,如果河道兩岸的汙染源無法截斷,在水體裡花再大的代價,最終汙染還是會「反覆治,治反覆」。

  受益於「環保酵素」的西陸河所在的葉榭鎮社區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也坦言,西陸河是一條500多米長的斷頭河,水動力嚴重不足,比較適合投放「環保酵素」。該河道2017年4月開始投放「環保酵素」,到6月水體不再惡臭,但實際上,水體環境改善主要歸功於前期的水面垃圾打撈、底泥疏浚和兩岸農村生活汙水截汙納管,否則,投放再多「環保酵素」,水體也難以長治久清。

相關焦點

  • 黑臭水體是什麼?
    黑臭水體是什麼?       水體黑臭是一種生物化學現象,當水體遭受嚴重有機汙染時,有機物的好氧分解使水體中耗氧速率大於復氧速率,造成水體缺氧,致使有機物降解不完全、速度減緩,厭氧生物降解過程生成硫化氫、氨、硫醇等發臭物質,同時形成黑色物質,使水體發生黑臭。水體黑臭是嚴重的水汙染現象,使水體完全喪失使用功能,並影響景觀以及人類生活和健康。
  • 「技術分享」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作者單位:江蘇昊恆納米環保有限公司摘要黑臭水體的成因是嚴重缺氧,快速增氧是治理黑臭水體的根本辦法。本文介紹了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的技術優勢、使用設備和成功案例。一、 技術優勢「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是以納米氣泡設備為核心的綜合技術。
  • 城市黑臭河道快速處理技術研究
    但人們隨意排放汙水,城市河道逐漸成為汙水管道,城市河道黑臭嚴重,極大影響了河流生態健康,因此研究一種高效、生態、廣普、低毒、持續的快速削減河流有機汙染技術,改變河流汙染狀況,才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黑臭河到、垃圾河、漿糊河作為快速城鎮化的後遺症,已經成為目前大多數城市的沉痾頑疾。
  • 全區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
    11月27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住建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249.7億元,主要控源截汙措施已基本完工,我區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整治監控平臺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其中,27段河段實現了長治久清。
  • 經典處理方案總結 摘下水體「黑臭」帽子,黑臭水體,水汙染,水體富...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我國黑臭水體的治理,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黑臭水體治理逐漸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界定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中對於城市黑臭水體給出了明確定義。一是明確範圍為城市建成區內的水體,也就是居民身邊的黑臭水體;二是從「黑」和「臭」兩個方面界定,即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和(或)散發令人不適氣味的水體,以百姓的感觀判斷為主要依據。    城市黑臭水體識別主要針對感官性指標,百姓不需要任何技術手段就能判斷。
  • 黑臭水體治理「大考」:有地方宣稱已解決,但遇雨就原形畢露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李珣5月的炎炎烈日下,安徽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區內的黑臭水散發著刺鼻味道,正通過排灌站直排長江一級支流漳河,而在黑臭水滾滾而去的浪花下,還隱藏著當地居民多年舉報未果的事實。環境部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將連續三年開展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澎湃新聞(www.thepaer.cn)日前跟隨督查組赴安徽、雲南等地實地觀察發現,除去環境部公開曝光的未完成黑臭水體整治卻上報已完成、漏報黑臭水體、部分地區河道黑臭現象仍較為嚴重等問題之外,在各地黑臭水體整治過程中,控源截汙、垃圾清運不到位問題仍較為普遍。
  • 黑臭水體治理與水生態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消除城市河道、湖塘黑臭水體、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對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一、關於「黑臭水體」1、黑臭水體「黑」與「臭」的來歷:水溫適宜、水流緩慢和營養鹽豐富是城市河道、湖塘的顯著特點。
  • 環保督察組:吉林遼源敷衍整改 仙人河黑臭問題依然突出
    生態環境部供圖新京報訊(記者 鄧琦)中央環保督察組14日晚再次通報環保督察「回頭看」典型案例。督察發現,吉林遼源市在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中,思想認識不到位,控源截汙嚴重滯後,做表面文章、輕實際效果,既未達到黑臭水體整治目標要求,也未達到督察整改的序時進度。
  • 漳州龍文、平和等地用「爛果」製作環保酵素治理汙水
    一般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把它作為垃圾填埋或堆積漚肥。不過,漳州的龍文、平和等地方開始用「爛果」製作環保酵素,用科學系統的方式治理汙水。廢果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以前一到蜜柚旺季。果農就把爛果倒進河道、溝渠、路邊。廢果被過往車輛碾碎,果汁粘在路面,影響交通安全。養路工人都忙著清理廢棄蜜柚。」
  • 海綿城市與黑臭水體 市場機會在哪裡?
    為什麼搞海綿城市?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清楚的,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這個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也是國辦75號文件中明確提出的問題。在這個文件裡面特意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和任務: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我們到2020至少有1萬平方公裡的城市建成區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的要求。
  • 黑臭水消失了 東風河變清了
    通訊員 攝本報訊(記者 何小妍 通訊員 陳懷宇) 從一條扔滿垃圾、臭氣撲鼻、居民怯近的臭水溝,到如今流水潺潺,魚兒悠遊的小河,榕城區東風河的蛻變,是我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縮影。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通過近年來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榕城區東風河消除黑臭,水體水質已明顯改善。
  • 黑臭水體治理關鍵技術之水系溝通及活水循環技術案例分享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緊密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面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成效顯著。為更好地總結各地先進經驗,借鑑有益做法,進一步紮實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規院水務與工程院聯合各地住房城鄉建設及相關部門,展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案例分享。
  • 老南河黑臭水體實現清水複流
    老南河黑臭水體實現清水複流 曾經市民繞道走的河道沿線變成了城市景觀帶 發布時間:2019-03-12 00:00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王越:微氣泡曝氣對模擬黑臭水體的治理效果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我國許多流經城鎮的河段和城鎮內的溝渠塘壩很容易受到有機物和氮磷的汙染,這些水體環境容量小,自淨能力弱,流動緩慢,很容易形成黑臭水體,影響周邊自然環境和居民生活,嚴重威脅水質安全。目前,對黑臭水體的治理,常用的方法有截汙疏浚、生物修復和曝氣充氧等手段。
  • 黑臭湧突然水清見底 南蛇坑湧發生了什麼?
    河湧附近的居民反映,在一兩個月前,南蛇坑湧還是一條嚴重黑臭的河湧,前不久,不僅黑臭消除了,而且突然就變得清澈見底了。有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內發了一段河湧的小視頻,對此,不少人留言懷疑是為了改善沙河湧的水質而在上遊放了自來水。
  • 【分析】城市黑臭水體形成機理與評價方法
    目前,國內外對城市黑臭水體的概念、機理、產生的原因已經開展研究,但依然存在較多不足與瓶頸,形成機理還未全面明確、評價體系還未統一建立。本文基於眾多學者在黑臭水體方面的研究基礎,對城市黑臭水體形成機理、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概括,重點在如何對黑臭水體進行判別和界定方面進行總結和評述,並對未來城市黑臭水體研究發展方向進行了討論與展望,以期為後續黑臭水體判別標準的制定及治理提供理論基礎。
  • 黑臭水體「巡查風暴」進行時:治水關鍵是要治到根子上
    年底前36城整治完成率要超90%本輪巡查中除對督查新發現黑臭水體、已消除黑臭的水體、未消除黑臭的水體三類水體進行巡查判定外,還要對督查新發現的黑臭水體進行水質監測、公眾調查和現場督查並判定其是否已消除黑臭,形成問題清單後反饋給地方政府。
  • 南寧市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黑臭水體治理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南寧市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投資,補齊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系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記者近日從南寧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指揮部了解到,10月水質抽測結果顯示,原普查發現的建成區38個黑臭河段水質現已全部達標,基本消除黑臭。
  • 青島通過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核查
    11月30日—12月1日,國家核查組一行12名專家對青島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行了專項核查,核查內容主要包括現場檢查、水質監測和資料查閱三個部分。核查結果認定:我市12處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抽查的6處水體無黑臭現象;通過現場核實公眾舉報、衛星遙感識別的疑似黑臭水體等方式,經過水質監測,我市城市建成區內未發現新的黑臭水體;完成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0年目標。
  • 廣州風水塘黑臭嚴重 微生物治理效果明顯
    黑臭風水塘 微生物來治  廣州幾乎每個城中村都少不了風水塘,但水質狀況堪憂也是常態。近來,天河區前進街宦溪社區的風水塘就因為黑臭被周邊居民投訴,不過記者昨日來到這個社區祠堂前的風水塘看到,水質已經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