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汙分流後的南蛇坑湧水質清澈見底,但是河湧兩邊建築密集且違法搭建嚴重,水質保持受到很大挑戰。 南都記者 劉軍 攝
南都訊 記者劉軍 最近,天河區南蛇坑湧附近的居民懷疑有人在河湧上遊放自來水給南蛇坑湧洗白,從而改善主湧沙河湧的水質。事實上,這是天河區住建水務局實施「清汙分流」的結果,清澈的河水是一直存在的白雲山山水。專家表示,這一方案可以在很多有類似條件的河湧進行推廣。
河湧水變清
市民懷疑放了自來水
南蛇坑湧發源於白雲山,流域面積約2.06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內有陶莊社區、範屋社區、蘇莊社區以及伍仙橋社區,屬沙河汙水系統,是沙河湧的一條支湧。河湧總長1778米,以北環高速為界,上遊為明湧,長1295米;下遊為暗渠,長483米,自西向東在陶莊路與沙太路交叉處匯入沙河湧。
河湧附近的居民反映,在一兩個月前,南蛇坑湧還是一條嚴重黑臭的河湧,前不久,不僅黑臭消除了,而且突然就變得清澈見底了。有市民在微信朋友圈內發了一段河湧的小視頻,對此,不少人留言懷疑是為了改善沙河湧的水質而在上遊放了自來水。
南都記者在南蛇坑湧伍仙橋公交站附近的河段發現,河湧目前還在施工階段,原來從河道兩邊民宅中伸出的無數根汙水管道都已經接入了新敷設的汙水管網。儘管截汙工程沒有全部完成,但河湧的水質已非常清澈,且流速也比較快,若不是兩邊密集的房屋,有點像山澗小溪的感覺,無法想像河湧在一兩個月前還是一條嚴重黑臭的河湧。
有市民見南都記者在現場了解情況,還有人過來悄悄打聽是不是上遊放了自來水的緣故。
敷設新的汙水管網
把汙水分離出去
負責南蛇坑湧治理的設計單位———廣州市水務規劃勘測設計研究的工程師表示,南蛇坑湧沿線為合流渠,流域範圍內的生活汙水、平時白雲山流下來的山水、雨天的雨水都會通過合流管道進入南蛇坑湧。河湧在沙太路匯入沙河湧口設截汙堰,汙水接入沙河系統沙河湧右岸的汙水主幹管,繼而送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儘管最終的汙水都送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了,但1.8公裡長的南蛇坑湧承擔了汙水管渠的功能,因此水質卻是烏黑髮臭的。
而隨著廣州市截汙工程的快速推進,不少雨汙合流的河湧沿線截汙完成之後就不再有水進湧,僅在雨天作為行洪的河道,部分河湧還需要通過調水補水來維持河湧良好的生態。
天河區住建水務局研究南蛇坑湧的情況後決定對南蛇坑湧進行一次細緻的「手術工程」,將河湧黑臭、截汙後河湧缺水等問題一次性解決。
「手術工程」先在南蛇坑湧沿線敷設新的汙水管網,將居民的生活汙水接入到管網系統送汙水處理廠處理,白雲山流出的清澈山水繼續讓其流入河湧,使得流入南蛇坑湧的清水和汙水進行分流。
負責該項目的工程師表示,就是因為實施了清汙分流,所以才有現在清澈見底的效果。「清水不再通過合流管進汙水管網之後,汙水處理廠每天少處理一萬噸汙水,而河湧每天有一萬噸清水24小時持續不斷在河湧裡面流淌。」
據了解,如果大量的山水進入汙水處理廠,汙水的進廠水質相關指標達不到要求,加上水量增加都會給汙水處理廠帶來額外的成本。每天減少一萬噸清水進入汙水處理廠,僅汙水處理費就節約一萬元以上。
沿線違建密集
糞便和尿從天上掉下來
負責該項目的工程師表示,市民懷疑河湧水質為自來水很正常,因為實施清汙分流之後的南蛇坑湧的水質整體保持三類水的水質標準,在上遊多個指標甚至達到一類水的水質標準。
該工程師表示,南蛇坑湧「手術」的成功經驗可以在具備類似條件的河湧推廣。「在花都、增城等很多地方都有很多類似的河道,是完全可以推廣的。」該工程師表示。
不過也有水務專家在現場勘查後認為,南蛇坑湧的工程治理措施是成功的,但河湧今後能不能持續保持這麼清澈而不反彈還是一個未知數。
該專家指著河道中一處違法搭建的建築以及剛剛建設的一棟民宅表示,河湧兩邊的違法建設非常密集,「你看這個房子都直接建到河湧中間來了,不但嚴重影響行洪,而且肯定會帶來新的汙染源。」
專家表示,從現場截汙工程的情況來看,儘管汙水管網預留了汙水接入口,但村民房屋的新建、改建、亂搭建之後不可能將汙水管100%接入主幹管,汙染源一定會越來越多,水質也會漸漸惡化。在現場施工的工人表示,河湧兩邊的建築會對水質帶來巨大挑戰。「我們在河道施工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有糞便和尿從天上掉下來。有些樓上的人家也沒有把廁所的汙水接入管道,直接就是一根管子伸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