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流渠兩月除黑臭 南蛇坑湧經驗將推廣

2020-11-29 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經過實施清汙分流之後,南蛇坑湧從嚴重黑臭變成了清澈見底。

    南都記者 劉軍 攝

    南都訊 記者劉軍 通訊員趙雪峰 曾經嚴重黑臭的南蛇坑湧一兩個月就變得清澈見底了,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相信。昨天,廣州市河長辦在南蛇坑湧召開現場會議,決定借鑑南蛇坑湧的成功經驗,全面啟動廣州市合流渠的汙染整治。

    河湧清汙分流 兩月清澈見底

    位於天河區的南蛇坑湧發源於白雲山,流域面積約2.06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內有陶莊社區、範屋社區、蘇莊社區以及伍仙橋社區,屬沙河汙水系統,是沙河湧的一條支湧。河湧附近的居民反映,在去年年底,南蛇坑湧還是一條嚴重黑臭的河湧,結果一兩個月之後,不僅黑臭消除了,而且突然就變得清澈見底了。還有人懷疑是為了改善沙河湧的水質而在上遊放了自來水。

    事實上,這是天河區住建水局對河湧進行清汙分流的結果。廣州市水務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況娟娟介紹,南蛇坑湧沿線為合流渠,流域範圍內的生活汙水、平時白雲山流下來的山水、雨天的雨水都會通過合流管道進入南蛇坑湧。河湧在沙太路匯入沙河湧口設截汙堰,汙水接入沙河系統沙河湧右岸的汙水主幹管,繼而送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儘管最終的汙水都送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了,但1 .8公裡長的南蛇坑湧承擔了汙水管渠的功能,因此水質卻是烏黑髮臭的。

    況娟娟說,他們先在南蛇坑湧沿線敷設新的汙水管網,將居民的生活汙水接入到管網系統送汙水處理廠處理,白雲山流出的清澈山水繼續讓其流入河湧,使得流入南蛇坑湧的清水和汙水進行分流。清水不再通過合流管進汙水管網,汙水處理廠每天少處理一萬噸汙水,而河湧每天有一萬噸清水24小時持續不斷在河湧裡面流淌。因此有了清澈見底的效果。

    摸清底數是工程成功的前提

    工程聽上去原理好像很簡單,之前怎麼就沒有想到呢?現場有人發出疑問。況娟娟回答道,每條河湧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廣州的河湧治理要求做到一河一策,南蛇坑湧的治理思路雖然簡單,但在提出這個思路之前,做了大量極其細緻的工作。

    況娟娟表示,首先通過洗樓、洗管、洗井、洗河的四洗工作,不但摸清了河湧的基本情況,還將河湧所覆蓋的流域範圍內的排汙情況、管線情況等摸查得非常清楚。「在這期間我們摸查了檢查井3141個,管線48.11公裡,發現錯接404出,發現3、4級結構性缺陷318處,發現3、4級功能性缺陷733處,涉及四個社區的洗樓工作摸查了1261棟樓房,1544戶工商戶,雨水立管2313根、汙水立管2361根,雨水汙水混合管937根,化糞池1221處……」

    況娟娟表示,河湧的排汙情況摸查清楚之後,有問題的就解決問題,設計方案也就出來了。僅483米長的暗渠就清理出垃圾和淤泥1279立方米。

    南蛇坑湧經驗將在全市推廣

    南蛇坑湧此前是一條嚴重黑臭的合流渠,它的變清給廣州市其它合流渠的治理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

    廣 州 市 河 長 辦 常 務 副 主任、廣州市水務局局長龔海傑介紹,據初步統計,全市有合流渠箱2 9 3 k m,其中中心城區240km。據初步摸查,越秀區有渠箱27公裡,天河區100公裡,白雲78公裡,海珠9公裡,荔灣18公裡,黃浦區8公裡,番禺18公裡,花都35公裡,各區要結合「洗管、洗井」行動,進一步摸查全區範圍的合流渠箱,在1個月內查清管渠養護管理單位及養護狀況,釐清渠箱排水功能,列出清單。

    此外,要按照河長制的落實原則,逐一落實合流渠箱的鎮街級、村居級河長,建立長效管養機制。在摸查工作的基礎上針對每一條合流渠箱存在的具體問題,有專人跟進管理,制定管理問題整改清單,限期完成整改,每月檢查兩次,達到「無垃圾、無淤泥堆積、無違法排汙口、無漂浮物、無淤泥渣土、無黑臭、管理範圍無違章搭建和障礙物」的養護要求。

    同時,各區要「一渠一策」,分步抓好清汙分流整治。在初步摸查的基礎上,按照「一渠一策」的原則,深入渠箱內部,源頭溯源,加快試點,今年4月份之前,各區都要確定1條合流渠改造試點方案,8月份之前,各區都要完成1條合流渠的試點改造。

相關焦點

  • 黑臭湧突然水清見底 南蛇坑湧發生了什麼?
    南都記者 劉軍 攝     南都訊 記者劉軍 最近,天河區南蛇坑湧附近的居民懷疑有人在河湧上遊放自來水給南蛇坑湧洗白,從而改善主湧沙河湧的水質。事實上,這是天河區住建水務局實施「清汙分流」的結果,清澈的河水是一直存在的白雲山山水。專家表示,這一方案可以在很多有類似條件的河湧進行推廣。
  • 漖表湧實施雙管曝氣去除黑臭狀態
    漖表湧是廣佛跨界的主要河湧之一,也是今年大瀝鎮黑臭水體整治的河湧 雙管曝氣改變黑臭 大瀝鎮治水局在河湧裡面採取雙管曝氣的方法
  • 「四河兩湧」基本消除黑臭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直建 通訊員南城宣攝影報導)昨日,驕陽似火,在南城街道水陂湧,
  • 中山15個流域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成效
    他吞吞吐吐本報訊 1月8日,記者從中山市黑臭(未達標)水體防治學習觀摩交流會上獲悉,目前中山市16個黑臭水體治理項目中,已完工項目2個,已動工項目6個,新開工項目3個;15個流域的黑臭水體治理攻堅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 整治黑臭水體,通州用上高科技
    為保證黑臭水體長制久清,通州區水務局目前分別在潞城鎮南劉各莊村、賈后疃村選用了國際領先的「微納米」氣泡技術進行水質改善試驗,通過數據監測,成效顯著,解決了「清淤法」治標不治本的難題。該試驗已通過專家驗收,為今後通州區坑塘治理、小微水體治理提供了技術選擇和經驗數據。
  • 雲南黑臭水體整治消除比例達100%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督查專員柳明林介紹,近年來,通過雲南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的約束性指標任務已圓滿完成,整治消除黑臭比例達100% ,為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作出積極貢獻。
  • 排放黑臭水體、酸性廢水致水體汙染,佛山兩企業被罰!
    佛山兩企業排放黑臭水體、酸性廢水致水體汙染被嚴懲!近日,一起群眾投訴大塱山塱西湧、五頂崗新村湧水體受汙染的問題,引起市生態環境局三水分局西南監督管理所的關注。執法人員迅速趕往現場跟蹤排汙源頭並進行處理,2家企業被責令整改。在大塱山村,以往清澈的塱西湧變成了散發臭味的「墨水湧」。
  • 居民自製環保酵素能治河道黑臭?專家:先搞清楚黑臭成因
    原標題:居民自製的「環保酵素」能包治河道黑臭?專家闢謠:先搞清楚黑臭成因!  近日,網上流傳一則消息,稱普通居民自己動手製作的「環保酵素」可治理一些水域的黑臭問題。這種「環保酵素」按照1份黑糖、3份廚餘垃圾、10份水的比例製作,經過3個月發酵,成為一種棕色液體,有柑橘般的刺鼻氣味。
  • 經典處理方案總結 摘下水體「黑臭」帽子,黑臭水體,水汙染,水體富...
    ;2020年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我國黑臭水體的治理,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近年來,黑臭水體治理逐漸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已經開展了相關實踐。「水十條」將公眾身邊黑臭水體作為國家戰略的重點,體現自下而上的公眾訴求,也是自上而下回歸水治理本質的重要舉措。
  • 河北省住建廳關於徵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的通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河北省住建廳於近日發布關於徵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的通知,計劃向社會宣傳黑臭水體治理工作。詳情如下:關於徵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的通知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雄安新區管委會規劃建設局: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充分展示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效,住房城鄉建設部計劃向社會宣傳黑臭水體治理工作。
  • 為什麼在農村,大家那麼怕南蛇?
    但是在兩廣地帶,可以說南蛇簡直是臭名昭著,基本上,人遇見了蛇之後,都會想盡辦法的去除掉它。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在老一輩的口中傳說南蛇喜歡追女性,在民間認為南色是一種淫(請無視)邪的蛇。記得老張在柳州的時候,經常性有村子裡面的老人開吳阿婆的玩笑,說吳阿婆以前被南蛇追過。因為當時老張還小,剛到柳州生活時間不長,對南蛇知道的也不多。後來問了村子裡邊的老一輩才知道,原來在南方有一種很大很大的蛇叫做南蛇,這種蛇一般可以長到五六米長,而且喜歡吃一些比較大型的哺乳動物,有的時候也會吞噬其他的勢力。但是說來奇怪,南蛇雖然厲害,卻天生被過山峰克制,是過山峰蛇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 讀報告|2020年安徽將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規劃建設合肥...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12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獲悉,今年重點工作是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今年將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並加快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據悉,今年重點工作是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 圍剿兩月難除家裡紅螞蟻
    圍剿兩月難除家裡紅螞蟻     石家莊日報訊(記者 程麗娜)近兩個月來,家住省會東方名邸的王大媽每天都要和家中的紅螞蟻較量一番,可無論是噴藥還是薰香,紅螞蟻還是跑出來給一家人添堵。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王大媽家中,老兩口正蹲在地上查找紅螞蟻。
  • 5月廣州主要河湧水質:20條有黑臭現象
    人民網廣州6月12日電(劉衛東)廣州市環境保護局今日對外發布了5月份主要河湧的水質監測信息,記者注意到,河湧的數量由原來的50條(54段)增加為60條(64段);水質評價方式、發布內容亦更加親民,如增加了「是否黑臭」等評價內容,使監測數據與人體觀感正面對接。
  • 全區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
    11月27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住建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249.7億元,主要控源截汙措施已基本完工,我區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整治監控平臺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其中,27段河段實現了長治久清。
  • 水潤江城|南中心湧:多措並舉綜合整治「老大難」問題
    下午4時許,入冬時節的太陽已經開始西下,此時正是南中心湧打撈員謝叔接班的時候,他舉著數米長的打撈杆,沿著河岸慢慢走。「以前這裡黑臭得很,現在一放閘就能看見很多魚!」謝叔半倚欄杆,他不僅是在做著分內的日常工作,也在感受著微風輕拂下的鳥語花香。沿著水流往下走,最下遊的高基村一片祥和寧靜。
  • 黑臭水體「巡查風暴」進行時:治水關鍵是要治到根子上
    經濟觀察報獲悉,本次行動將重點巡查交辦地突出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和已完成整治黑臭水體具體措施情況及各地長效管護機制的建立情況。京津冀巡查組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說:「此次巡查除對問題點位現場逐個檢查外,還要特別查看是否存在新問題,包括黑臭現象有無反彈。
  • 黑臭水體是什麼?
    黑臭水體是什麼?       水體黑臭是一種生物化學現象,當水體遭受嚴重有機汙染時,有機物的好氧分解使水體中耗氧速率大於復氧速率,造成水體缺氧,致使有機物降解不完全、速度減緩,厭氧生物降解過程生成硫化氫、氨、硫醇等發臭物質,同時形成黑色物質,使水體發生黑臭。水體黑臭是嚴重的水汙染現象,使水體完全喪失使用功能,並影響景觀以及人類生活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