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廣州6月12日電(劉衛東)廣州市環境保護局今日對外發布了5月份主要河湧的水質監測信息,記者注意到,河湧的數量由原來的50條(54段)增加為60條(64段);水質評價方式、發布內容亦更加親民,如增加了「是否黑臭」等評價內容,使監測數據與人體觀感正面對接。
按照調整後的評價方式,本次發布的60條(64段)主要河湧5月份監測信息中,共有17條河湧水質達到或優於Ⅴ類標準,14條達到功能區水質目標,20條河湧存在黑臭現象。Ⅴ類以下水體中,劣Ⅴ類-1至劣Ⅴ類-5分別有11、15、4、1、12條,未達Ⅴ類水體的主要汙染指標以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機汙染指標為主。
該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10條新增河湧除外),達到Ⅴ類以上標準河湧數量增加了2條,達到水環境功能區水質目標河湧數量保持不變。
廣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謝明表示,監測信息作出調整是為提高河湧水質的代表性,更加客觀地通過監測數據反應河湧水質變化情況,同時更貼近市民感受,分別在發布範圍、評價方式和發布內容三方面作出了較大調整。
具體而言,發布河湧數量由50條(54段)增至60條(64段),監測點位由64個增加至121個;評價方式則對劣V類以下水體不再一刀切,而是按照水質汙染指數,細化分為劣V類-1至劣V類-5等5個級別,還增加「黑臭」評價指標;發布內容方面,取消了濃度一直較低的砷、鉛、六價鉻等3項指標,增加反映水質表觀狀態的透明度指教,此外,技術層面還以直觀的電子地圖方式顯示河湧水質狀況。
廣州市主要河湧水質狀況發布系統頁面截圖
據了解,就在1年之前,廣州市環保局首次發布了第一批50條(54段)河湧水質監測信息,此後每月定期發布河湧上月監測結果。截至目前,已連續發布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共12期河湧水質狀況。這一年中,50條主要河湧水質總體持平,月際之間有所波動,平均水質顯示,11條優於V類,39條為劣V類。
熱點答疑
問:新增了哪10條河湧?
答:為更好地位廣州河湧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10條責任主體明細且納入2014-2015年重點整治任務的河湧為新增發布。分別是海珠區赤沙湧,白雲區江高截洪渠,黃埔區南灣湧,花都區銅鼓坑、鐵山河,番禺區礪江河、裕豐湧,南沙區蕉門村湧,增城市西福河、派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