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廣州主要河湧水質:20條有黑臭現象

2020-11-23 人民網

人民網廣州6月12日電(劉衛東)廣州市環境保護局今日對外發布了5月份主要河湧的水質監測信息,記者注意到,河湧的數量由原來的50條(54段)增加為60條(64段);水質評價方式、發布內容亦更加親民,如增加了「是否黑臭」等評價內容,使監測數據與人體觀感正面對接。

按照調整後的評價方式,本次發布的60條(64段)主要河湧5月份監測信息中,共有17條河湧水質達到或優於Ⅴ類標準,14條達到功能區水質目標,20條河湧存在黑臭現象。Ⅴ類以下水體中,劣Ⅴ類-1至劣Ⅴ類-5分別有11、15、4、1、12條,未達Ⅴ類水體的主要汙染指標以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等有機汙染指標為主。

該數據與去年同期相比(10條新增河湧除外),達到Ⅴ類以上標準河湧數量增加了2條,達到水環境功能區水質目標河湧數量保持不變。

廣州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謝明表示,監測信息作出調整是為提高河湧水質的代表性,更加客觀地通過監測數據反應河湧水質變化情況,同時更貼近市民感受,分別在發布範圍、評價方式和發布內容三方面作出了較大調整。

具體而言,發布河湧數量由50條(54段)增至60條(64段),監測點位由64個增加至121個;評價方式則對劣V類以下水體不再一刀切,而是按照水質汙染指數,細化分為劣V類-1至劣V類-5等5個級別,還增加「黑臭」評價指標;發布內容方面,取消了濃度一直較低的砷、鉛、六價鉻等3項指標,增加反映水質表觀狀態的透明度指教,此外,技術層面還以直觀的電子地圖方式顯示河湧水質狀況。

 

廣州市主要河湧水質狀況發布系統頁面截圖

據了解,就在1年之前,廣州市環保局首次發布了第一批50條(54段)河湧水質監測信息,此後每月定期發布河湧上月監測結果。截至目前,已連續發布了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共12期河湧水質狀況。這一年中,50條主要河湧水質總體持平,月際之間有所波動,平均水質顯示,11條優於V類,39條為劣V類。

熱點答疑

問:新增了哪10條河湧?

答:為更好地位廣州河湧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10條責任主體明細且納入2014-2015年重點整治任務的河湧為新增發布。分別是海珠區赤沙湧,白雲區江高截洪渠,黃埔區南灣湧,花都區銅鼓坑、鐵山河,番禺區礪江河、裕豐湧,南沙區蕉門村湧,增城市西福河、派潭河。

相關焦點

  • 南蛇坑河湧整治後水質清澈
    昨日,記者從南蛇坑清汙分流試點工程現場會上了解到,2017年廣州35條黑臭河湧的工作達到「初見成效」
  • 綠藻大暴發 河湧慘變綠
    一個多月前,浙江一家公司在該湧進行免費生物治理試驗,前兩周取得了效果,但被高濃汙水「襲擊」打回原形。9月5日,南都《周一見》以《臭湧有三色 難找排汙源》為題進行了報導,當天上午,時任荔灣區區長劉捷,荔灣區常務副區長、地鐵A湧區級河長劉晨輝等召開現場協調會並採取了相關措施,但河湧繼續黑臭,治理公司停止了繼續治理的試驗,河湧綠藻大面積暴發。
  • 書記市長籤署總河長令,廣州將對443條地下河實施雨汙分流改造
    12月1日,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廣州市市委書記張碩輔和市長溫國輝已共同籤署廣州市第9號總河長令,一批常年人為覆蓋的「地下河」將接受雨汙分流改造。大雨時河湧為何排黑臭水?為何有的地方總內澇?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按照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的理念,廣州已對多條曾經的黑臭水體實施「三源四洗五清」工作,不少河湧、河道兩旁的疑似涉水違建或拆除、或進行雨汙分流改造,消除不少原本汙染廣州河湧的汙染源,一些「散亂汙」源頭也因治理工作消除。
  • 廣州443條常年人為覆蓋「地下河」接受雨汙分流改造
    河湧黑臭與合流渠箱有關 按照市第9號總河長令要求,廣州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對全市443條合流渠箱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工作。與合流渠箱相關聯的水體截汙閘可在改造完成後開啟,使相關水體實現疏通水脈作用,是第9號總河長令的實施完成目的。
  • 廣州這些河湖如何成為全國整治樣本?答案是……
    廣州「因水得城,依水而建」,一條珠江穿城而過,上百條河湧匯入其中。水是廣州城市的靈魂,也是生態環境治理中難點。廣州列入國家監管平臺的黑臭水體達147條,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在全國全面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以來,廣州迎難而上、精準施策,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重塑雲山珠水新活力,探索出一條特大型城市治水新路徑。
  • 惠州市區南部3條河湧治理成效明顯 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現在經過整治,不僅有了路,周邊空氣也好了,家裡老人終於有個散步休閒的去處了。」日前,家住市區金山湖片區的市民譚先生晚飯後從家裡出發,沿著附近河邊散步,前後走了約1個小時方回家,日子過得十分愜意。去年,惠州市區南部3條河湧——蓮塘布河、河橋水、冷水坑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正式動工。其中,河橋水位於惠城南部片區,是金山湖流域的重要支流。
  • 按每天約4公裡的完成進度推進汙水管網建設,虎門河湧水質逐步變好...
    虎宣供圖大寧社區中南部的江門湧發源於蒲蘆山,江門湧從過去的河水黑臭、水體狀況令人生厭,通過控源、截汙、清淤、活源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已變得水質清淨、兩岸整潔,吸引周邊的群眾重新回到河湧旁,感受水環境改善帶來的生活品質提升。
  • 合流渠兩月除黑臭 南蛇坑湧經驗將推廣
    河湧清汙分流 兩月清澈見底    位於天河區的南蛇坑湧發源於白雲山,流域面積約2.06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內有陶莊社區、範屋社區、蘇莊社區以及伍仙橋社區,屬沙河汙水系統,是沙河湧的一條支湧。河湧附近的居民反映,在去年年底,南蛇坑湧還是一條嚴重黑臭的河湧,結果一兩個月之後,不僅黑臭消除了,而且突然就變得清澈見底了。還有人懷疑是為了改善沙河湧的水質而在上遊放了自來水。
  • 廣州多措並舉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完善治水管水體制
    原標題:廣州多措並舉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通訊員 趙雪峰):記者日前獲悉,廣州市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目前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城市建成區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
  • 廣州印發第9號總河長令,443條合流渠箱要「開閘」
    據悉,合流渠箱則是現階段制約廣州市水環境治理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突出矛盾,全市的合流渠箱進行雨汙分流改造後,不僅能緩解城區內澇問題,還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一下雨河湧就變黑變臭的難題。廣州水環境改善明顯 廣州治水由「底線約束」走向「提質增效」合流渠箱是人為覆蓋的自然河道、排洪溝渠,配套設置的截汙閘,使得雨季既易形成城市內澇,又易造成河道水質反覆,成為治水的一大頑疾。
  • 惠州:南部河湧整治,河橋水和冷水坑河年內「脫黑」,金山湖更清
    從今年三月份開始,南部河湧整治工程正式實施,蓮塘布河、河橋水、冷水坑河3條河湧能否治理好,直接關係到金山湖的水質。近日,記者跟隨市水務集團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實地走訪,目前整個工程的最困難的部分已經基本完成,南部河湧的治理已經完成20%,按照計劃,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河橋水主體工程建設,12月底基本完成蓮塘布河和冷水坑河主體工程建設。
  • 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覆蓋197條黑臭河湧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實習生 肖楚翰 攝一年前,磨碟沙湧是讓附近居民「不敢開窗」的黑臭河湧。如今,如今沿著該河湧行走,一派水清岸綠、宜居宜業的景象。河湖警長全力保駕護航,海珠區水汙染防治效果顯著。全區15條黑臭河湧中2條「長制久清」,6條「初見成效」。
  • 新建水質淨化廠出水標準達地表水Ⅳ類
    通過控源、截汙、活水等措施,重點從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整治入河排汙口、消除黑臭水體等方面著手,掀起了水質提升整治高潮。在全區9條考核河湧中,6條河湧水質達到功能區要求,2條黑臭水體治理達到「消除黑臭」驗收條件,1條跨界河湧(淡澳河)水質明顯改善。
  • 東莞萬江牌樓基湧:水質改善 藍刀魚重現
    綠水泛著清波,河裡魚群中,「闊別」多年的藍刀魚在遊來遊去,岸邊的水草迎風擺動……經過3年整治,東莞市萬江街道牌樓基湧基本消除黑臭,2019年至今,國家、省多次組織河湧周邊公眾調查,滿意度均在90%以上,今年大部分時段可以達到V類水質。
  • 海珠湖犧牲河湧保潔淨?
    海珠湖在它的外圍有一條河湧繞海珠湖一周,如同它的護衛河一樣。石榴崗河、大圍湧、大塘湧、上衝湧、楊灣湧、西碌湧等河湧又與這條外圍河湧相連,再通過水閘與海珠湖相同。從海珠湖北廣場往西過不久,就看到一個大水閘,把海珠湖與外圍河湧斷開。正在水閘上安裝設備的工作人員指著這些設備介紹說,這個就是防止對面這條海珠湖外圍河湧裡的髒水和垃圾流進海珠湖的。
  • 黑臭湧突然水清見底 南蛇坑湧發生了什麼?
    南都記者 劉軍 攝     南都訊 記者劉軍 最近,天河區南蛇坑湧附近的居民懷疑有人在河湧上遊放自來水給南蛇坑湧洗白,從而改善主湧沙河湧的水質。事實上,這是天河區住建水務局實施「清汙分流」的結果,清澈的河水是一直存在的白雲山山水。專家表示,這一方案可以在很多有類似條件的河湧進行推廣。
  • 廣東省標準《城市內河湧水環境調查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
    本規範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基礎調查;5)汙染源調查;6)排水管網調查;7)資料庫與信息平臺建設;8)報告編制。本規範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廣州資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 揭東整治北河社區內河黑臭水體初見成效
    整治後的北河社區內河水質明顯改善,水面景觀日趨良好。通訊員 攝揭東區磐東街道北河社區內河與北河相連,曾因被汙染成為居民口中的「臭水溝」。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全長1.5公裡的北河社區內河,經過整治重現了水清岸綠的良好生態環境,看到水體復清消臭,群眾紛紛點讚。據了解,整治前的北河社區由於未進行有效截汙,沿河生活、生產汙水直排入河;上遊為斷頭湧,水體缺乏流動性,喪失水體自淨能力;內河淤積大量生活垃圾,堵塞河道,水量稀少。經檢測屬輕度黑臭,被列入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監管目錄。
  • 流溪河30條一級支流水質達II類以上
    記者從市河長辦獲悉,經過上下遊共同努力,流溪河治水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流溪河流域從化段流經的3個國省考斷面長期穩定在Ⅱ類以上水質,溫泉鎮以上30條一級支流基本達到Ⅱ類以上水質。此外,流溪河碧道示範段工程也正在積極推進中,「流溪九灣,一灣一景」正在慢慢變成現實。
  • 增城區東江北幹流33條一級支流水環境治理EPCO工程初見成效
    今年,增城區對東江北幹流的12條一級支流、1條二級支流、1條沿江暗渠開展水環境治理EPCO項目。目前整治的13條河湧,均已全面消除黑臭,其中11條河湧氨氮和溶解氧指標達到地表V類水質標準及以上。  據東江北幹流大墩斷面的水質監測結果,2019年較2018年全年平均水質,氨氮降低36.8%,溶解氧增加65.4%,其中2019年11月份水質全面達到了地表II類水質國考標準,水質大幅度改善。  據介紹,增城區內東江北幹流一級支流共33條,根據增城區環保局水質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檢測平均水質均未能達到考核標準,呈現劣V類甚至黑臭狀態,對東江北幹流下遊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