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通訊員 趙雪峰
廣州一些原本露天存在的河流,因歷史治水理念和現代城市規劃建設需要,目前被人為覆蓋,並以合流渠箱的性質繼續為城市承擔排水功能,隨著廣州當前治水理念的提升,這些合流渠箱不僅存在汙染水體的可能,還難以對雨季的防洪排澇工作起到支撐作用。
12月1日,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廣州市市委書記張碩輔和市長溫國輝已共同籤署廣州市第9號總河長令,一批常年人為覆蓋的「地下河」將接受雨汙分流改造。
大雨時河湧為何排黑臭水?為何有的地方總內澇?都和合流渠箱有關
按照廣州市第9號總河長令要求,廣州計劃在2023年年底前,對全市443條合流渠箱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工作。與合流渠箱相關聯的水體截汙閘可在改造完成後開啟,使相關水體實現疏通水脈作用,是第9號總河長令的實施完成目的。
記者從廣州市河長辦獲悉,按照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的理念,廣州已對多條曾經的黑臭水體實施「三源四洗五清」工作,不少河湧、河道兩旁的疑似涉水違建或拆除、或進行雨汙分流改造,消除不少原本汙染廣州河湧的汙染源,一些「散亂汙」源頭也因治理工作消除。
這些針對河湧汙染源源頭的治理工作,已為廣州原有的147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影響起到作用。在前期治水工作的基礎上,廣州進一步深挖影響市民生活工作、影響治水效果的痛點。
廣州市黃埔區,一條長埋地下的合流渠箱接受雨汙分流改造
廣州市河長辦介紹,合流渠箱因人為覆蓋長埋地下,在雨季到來時難以發揮防洪排澇作用,易使合流渠箱上方周邊形成內澇隱患。
由於歷史治水理念和如今治水理念有差別,大部分合流渠箱沒有按照雨汙分流理念設計,導致雨水和汙水混合流入渠箱。為保障與合流渠箱相關聯的河湧、湖泊等水體水質清潔,不少合流渠箱及相關水體只能設置長期關閉的截汙閘,但在雨季時,這些截汙閘因排澇需要又不得不開啟,導致汙水流出,這也是廣州不少水體在大雨期間出現黑臭現象的關鍵原因。
隨著合流渠箱進一步長埋地下,渠箱自身也會出現滲水、上方被疑似違法建設騎壓等問題。如果能對合流渠箱進行治理,不僅可以進一步消除廣州黑臭水體的汙染源,合流渠箱上方周邊區域的雨季內澇隱患也將得以消除。
已實施雨汙分流改造渠箱,有的揭蓋復湧可行龍舟
廣州市河長辦表示,廣州市在2019年第4號總河長令發布時,已在天河區深湧流域、海珠區北降湧、白雲區景泰湧等河湧實施合流渠箱雨汙分流改造。
廣州市白雲區棠景沙湧合流渠箱,採取揭蓋復湧方式完成雨汙分流改造
經過一年實踐,上述河湧皆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如深湧中支湧通過揭蓋復湧不再長埋地下,重新露天的河道不僅可供當地居民進行龍舟活動並為碧道建設提供條件,還解決了當地雨季時的防洪排澇問題;北降湧也因合流渠箱的治理,不再常閉河湧口的截汙閘。
在相關探索治理的基礎上,廣州在2020年年底發出針對合流渠箱雨汙分流治理的第9號總河長令,希望相關治理經驗能夠用在所有需要治理的合流渠箱上。
據悉,納入治理名單的443條合流渠箱遍布廣州各區,其中越秀區35條、海珠區73條、荔灣區44條、天河區64條、白雲區45條、黃埔區12條、花都區30條、番禺區51條、南沙區3條、從化區15條、增城區43條、跨行政區28條。
廣州市河長辦介紹,443條納入治理名單和合流渠箱,目前已有20條因前期治水工作而完成雨汙分流工作,397條已有獨立的改造計劃,5條將結合地塊開發同步實施改造,21條需要論證後才確定改造方案。
為按時按質量完成相關工作,廣州市計劃成立合流渠箱雨汙分流改造攻堅推進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合流渠箱雨汙分流改造相關工作,並明確全市443條合流渠箱雨汙分流改造工作的責任人、建設內容、完成時間、截汙閘開閘計劃等。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通訊員提供
責編|馮茵
審籤|吳瑕
實習生|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