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人類臨水而居,擇水而憩,是世界城市與文明興起之源。大潮起珠江,珠三角東岸、莞邑大地、金泰橋頭,千裡東江輾轉贛粵,在萬江劃出「一江三埠」的優美曲線,被譽為「東江最美身段」。作為連接東莞水鄉與市區的橋頭堡,萬江街道水系發達,擁有河湧53條,由滘聯圍、新村圍、勝利圍、大洲圍、大汾圍、金豐圍六大水系構成。
田園蛻變,牧歌遠去。江河編織起萬江的經緯,也率先感知工業與城鎮化發展的陣痛。痛定思痛,2016年,東莞全面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萬江街道亦全面鋪開水環境綜合整治,圍繞「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多管齊下,還群眾碧水藍天。
即日起,南方+萬江頻道推出「江城印象·2020萬江水汙染治理巡禮」專欄,全場景展現萬江街道水環境與人居環境治理作戰成效與信心魄力。敬請垂注!
下午4時許,入冬時節的太陽已經開始西下,此時正是南中心湧打撈員謝叔接班的時候,他舉著數米長的打撈杆,沿著河岸慢慢走。「以前這裡黑臭得很,現在一放閘就能看見很多魚!」謝叔半倚欄杆,他不僅是在做著分內的日常工作,也在感受著微風輕拂下的鳥語花香。
沿著水流往下走,最下遊的高基村一片祥和寧靜。高基湧(南中心湧下遊河段)河岸小亭子裡,蔡婆婆正和一群夥伴在石桌前圍坐談天說地,玩著紙牌遊戲。她告訴記者,只要水乾淨沒有異味,他們就會聚集在這裡休閒玩樂,「我們已經連續好幾周天天來啦!」不遠處的高基水閘前,茂密的古樹給前來垂釣的外來農民工們遮了陽,哥倆得以享受這難得的安逸。
河湧重返清澈,岸邊鮮花盛開,景觀宜人......這正是土生土長的高基村人孫先生期待看到的場景。據他回憶,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工廠和人口的增多,汙水直排河湧,高基湧的河水越來越黑臭,還漂浮著垃圾,「我很開心看到這裡比我小時候看到的更美了,整個社區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讓「死水」活起來
高基湧位於大洲圍內河湧河網最下遊,納入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治理的河段為北南中心湧嚴屋段和老虎滘湧,共1.9公裡,有19個排汙口,面積37700平方米。該河湧與大洲圍的橫湧一、橫湧二、南中心湧部分河段相通,受上遊水質的影響較大。
在整改前,由於河湧排汙口較多,沿河截汙不完全,周邊汙水排入,導致河湧經常黑臭,群眾意見很大,被列入國家督辦的黑臭水體。
2016年11月,東莞全面打響水汙染治理攻堅戰,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作為治水重點工作來抓。萬江街道針對高基湧黑臭水體的成因,通過截汙、清淤、活源、保潔等手段綜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大多數時間都達到Ⅴ類水質。
高基湧在截汙清淤的基礎上,通過水系連通和河面保潔等措施,實現了消除黑臭,水質好的時候接近地表水V類水的標準,「通過建設截汙管網,將汙水收進管網的基礎上,開展水系連通,讓水活起來。」萬江水務工程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高基湧總共有排汙口19個,通過萬江汙水處理廠二期配套管網工程優先完成其中10個排汙口的截汙,其餘9個排汙口納入萬江2016—2018批次截汙次支管網工程完成截汙。為解決水動力不足的問題,針對淤塞河段開展清淤疏浚工程,高基湧於2016年至2018年共完成清淤5584立方米。
此外,為解決水動力不足的問題,相關責任部門在高基湧老虎滘段重建阻水過路函1座,目前已建成並通水;將阻塞的過路箱涵重新打通,讓整個水系連通,利用高基水閘、石美水閘、老虎滘排站等群閘智能調動補水。在採取以上治理工程的基礎上,萬江街道要求屬地社區加強河面保潔,實行河面垃圾定點攔截和河面漂浮物人工打撈,確保河面沒有大型漂浮物。
經過治理,從前相隔10米遠的居民都能聞到河湧臭味,而如今,高基湧水質改善為Ⅴ類水,岸邊景觀也進行了綠化,很多社區居民會在傍晚時沿著河湧新建成的親水平臺散步,極大提升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環環相扣,社區巡河隊強化護河成效
近年來,為保障河湖得到有效治理,萬江街道以「河長制」為抓手,充分發揮基層幹部群眾在河湧管理中的作用,組建成街道、社區兩級巡河、護河隊伍,通過常態化巡河工作開展,實現全街道河湧常態化保潔。
據蜆湧社區黨工委書記、社區級河長劉潤生介紹,蜆湧社區轄內負責的河湧共有6段:外河1段長約1.06公裡,內河湧5段長4.42公裡,包括東江南支流(赤滘口河段)萬江街道段、南中心湧(高基湧)、橫湧一、橫湧二、老虎滘湧等。這些河湧除了有街道級、社區級河長進行巡查之外,還有多支巡河、護河隊伍日常開展巡河保潔工作,成為萬江街道、社區組建兩級巡河、護河隊伍的嘗試與探索。
「蜆湧社區共有四支巡河隊伍負責河湧的保潔工作。」劉潤生介紹,一支是環衛隊伍,專門負責清理水面垃圾;一支是城管隊伍,負責巡查岸邊有無建築廢料及生活垃圾堆積,發現有亂丟亂棄行為,立即上前阻止;一支是社區網格管理員隊伍,同樣對水面及岸邊的保潔情況起監督作用;還有一支則由蜆湧社區轄下的7個村民小組幹部組成志願隊伍,組員之間建立微信工作群,在巡查過程中發現問題立即上報,確保水面長治久清。
對於四支巡河隊伍,社區建立了一套考核機制,明確工作職責,並通過獎勵激勵措施,提高隊伍巡河積極性。「通過多方參與,進一步增強了居民愛河護河的意識,同時潛移默化地帶動了他們參與到河湖保潔的實際行動中,提升了社區河湧水環境治理效果。」劉潤生說。
街道巡河隊提升自查自糾能力
「每天我會沿著高基湧負責河段走上一遭,發現河面有垃圾、河岸有堆積物的,就自己動手清理或是叫保潔人員處理,問題嚴重的則通知街道河長辦,由河長辦反饋給屬地社區,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將工作落實到位。」大洲圍圍長胡健釗說。
據悉,根據街道主要領導的部署和要求,萬江在街道、社區兩級河長巡河督辦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強河湧整治問題的監督管理,及時查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在2020年2月下旬,街道河長辦協調街道水務中心6名圍長,組建成萬江街道巡河隊。大洲圍圍長胡健釗便是其中一名。
每天,胡健釗會花上大半個小時巡視轄區內的河湧水質情況。而在他負責的轄區,高基湧的治理無疑是全街道黑臭水體治理的一個成功案例——從被列入國家督辦的黑臭水體,到水質大多數時間都達到Ⅴ類水質。
「接下來,街道巡河隊將繼續加強河湧保潔工作,對河道及兩岸周邊進行日常巡查,保證治水工作成效可觀、可見。」胡健釗說。數據顯示,自萬江街道巡河隊組建以來,共向街道河長辦反饋河湖保潔問題228個,已全部完成整改工作,為街道河湧治理注入新力量。
【記者】張仕婷
【攝影】黃政正
部分圖由萬江宣供
【作者】 張仕婷 黃政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