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山西山東可觀測天宮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資料圖:中國太空站5部件

9月20日9時,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F運載火箭組合體開始轉運。海晗攝圖片來源:CFP視覺中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進入倒計時之際,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接受媒體採訪,權威解讀「天宮一號」與航天天文的有關情況。

主持人:天宮一號發射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全國各地的網友也非常的關注。今天我們有請到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來為我們網友解讀有關天宮一號和天文之間的一些關係。天宮一號這樣的人造天體是不是也是天文學研究的範疇?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發展對我們天文發展有哪些影響?

朱進:它的軌道本身是和天文有關的。但是一般來說並不是我們天文研究的對象。但是作為天文愛好者來講,飛船、飛行器這些東西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測目標。所以,各國的天文愛好者都會有一部分人對人造天體的觀測非常感興趣,它本身是愛好者的觀測目標。另外,航天事業發展本身,當然對天文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特別表現在,我們現在天上飛的這些太空飛行器裡面,其中有一些是天文用途的。有一些,比如說哈勃望遠鏡,還有天文衛星。這些衛星有些是因為我們要離開地面去消除大氣的影響,也有一些是我們在某些波段在地球上是無法觀測的,比如說X射線、伽瑪射線這些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這些對我們天文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中國目前在天文衛星這個方面還非常少,也希望以後能有專門的中國的天文衛星來發射。

主持人:現在我們獲得的消息是天宮一號將在9月29號21時16分發射。您覺得這個時間是否有利於網友的拍攝和觀測?

朱進:這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們國家自己的航天發射以前基本上是在白天進行的。我印象裡面還沒有晚上進行的大項目。這次在晚上發射對我們愛好者的觀察是非常有利的。白天至少發射這一圈我們是觀測不到的。晚上對於它發射以後,第一圈的時候,我們地面就有一些機會能夠直接的看到和拍到。

主持人:白天發射和晚上發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但是我們作為愛好者來說,晚上發射觀測是比較好的?

朱進:對。我們現在愛好者觀測是用肉眼,還是光學波段的目視觀測,當然只有天黑了以後你才能看見。這還取決於當時太陽能不能照到衛星上,衛星是亮的,我們才能觀測到。

主持人:天宮一號是在酒泉發射,它將在天空中執行兩年的飛行任務。您覺得哪些地方的網友能夠觀測到?

朱進:對於它的發射這一圈。29號晚上的時候,發射這一圈,因為它肯定會向東發射,你可以大概看一看從酒泉往東的地方,包括內蒙、山西、河北、山東。當然你要稍微看一下,離太遠的還不行。這個方向上,這些地區的觀測者才能真正看到,它開始繞地球轉了以後,我們國家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可能看到它。但是具體觀測是什麼時間、往什麼方位能夠看到,還要發射上去以後,估計一兩天以後,在網上就可以查到天宮一號的軌道和預報了。在這種情況下,網友可以自己到網站上去把自己觀測地點的數據(經緯度)輸進去以後,網站就會告訴你。對這顆衛星你可見的情況,什麼時候、哪天、什麼時間、哪個方位會出現。這些都會有預報。因為兩年時間,對任何一個地方的人肯定會有機會看到它的。

主持人:網友在觀測拍攝的時候,對天氣的考慮應該是怎樣的?

朱進:肯定需要晴天的時候,而且是晚上。除了特別特殊。還有一種情況,天宮一號的凌日或者凌月的觀測,可以使得我們在白天的時候觀測到它。比如說它正好走到我們和太陽中間,從太陽表面我們可以觀測到它,這樣白天可以觀測到。其他情況都是夜晚的時候才可以觀測到,夜晚也得是天晴的時候,它有的時候會從我們上空經過,但是很多時候它是走在地球影子裡的。它是飛的,一般來講在天黑以後一段時間和快要天亮的一段時間我們才有機會看到它。子夜前後這段時間對天宮一號這樣的目標,即使它過境我們也看不到,因為它會走在地球的影子裡。我們能看到它的條件是,衛星本身有一部分被照亮的。衛星本身被照著的,我們觀測的這個地方是天黑的,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看到它。

主持人:再說一下地點,發射之後一兩天,我們可以預測到一些省份,有些網友覺得在郊區觀測是不是比在城市裡的觀測效果會好一點?

朱進:這是肯定的。特別是像北京這種大城市,理論上說,如果天足夠好,非常晴朗,在北京市區同樣可以觀測到類似天宮一號這樣的飛行器。但是由於本身天宮一號不是那麼亮,本身它就比較小,跟國際空間站比肯定要小得多。所以從觀測難度來說,肯定是要走到郊區會更好一些。現在還沒有人真正觀測到。29號之後我們肯定也會根據北京周邊地區觀測的情況,我們會自己想辦法拍拍它。這樣就有一個更準確的判斷。我估計肯定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但是相對來講不會太亮。

    主持人:肉眼觀測到不是太亮,肯定需要一些設備,比如說相機和望遠鏡,在這方面您對想觀測的網友在設備上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朱進:如果想觀測天宮一號,其實很多人是希望我能拍一張照片,我們以前還商量過,搜狐一起組織一個活動什麼的,號召大家去拍一些照片。我們拍衛星用的還是單眼相機、需要三腳架、需要很好的固定,單拍一個亮點在那兒飛是沒有意思的,要結合周圍的環境。連地面上的景色一塊拍出來。這樣拍出來以後,天宮一號就不是一個你能拍出細節來的東西,一般是一個亮點,但是由於晚上拍的時候,肯定需要快門不能特別快,它又在動,一般來講拍的是它拖的一條線。天上能拍出星星的時候,天宮一號會是在星星裡面劃的一條線。如果能設計得好的話,會有非常好的照片出來。這要根據你的情況判斷你的曝光時間。跟鏡頭、相機很多參數都有關係。一般建議是要用大光圈,在相機允許的情況下,感光度要儘量高。還是要有快門線。我現在要拍它,會用連拍的模式,比如說可能會是三秒鐘一張,也許會連續拍,連續拍的好處是能夠記錄整個飛過去的過程。一方面你可以通過軟體的處理疊加,可以讓它變成一條線;也可以把它直接做視頻,這樣會是一個解析度特別高的視頻,我們叫延時攝影,你會看見星星飛過去的整個過程。這其實也是一個挺有意思的練習,也是一個挑戰。所以我們建議對愛好者來講,對一般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試一下,自己有條件可以試一下用相機來拍它。

在望遠鏡裡看,對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必要的。望遠鏡它能夠看到更暗的東西,但是它的視場很小。愛好者用的單筒望遠鏡幾乎是看不到的,因為它的視場非常小,它是在動,這基本上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在望遠鏡裡也看不出它的細節來。唯一的,比如說它確實暗,在當地過境特別暗,你肉眼已經看不到它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藉助望遠鏡。這種情況就比較困難,你一定要事先的知道它從哪過,比如說要經過一個亮星,你把這個望遠鏡對著這個亮星,肉眼雖然看不見,但是從望遠鏡裡可以看出來它從這兒飛過去。根據以前的經驗,這件比較難操作。最簡單的還是等肉眼能看見的時候,找一個相對比較好的環境,別那麼亮,天氣又非常好,肉眼直接看到,這種感覺是真正觀測的感覺。

主持人:我們怎麼能迅速的在天空中捕捉到天宮一號,您說它像一個快速移動的星星一樣。我們到空曠的地方拍攝的時候,我們看到它在空中快速的移動,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它可能是天宮一號?

朱進:這樣是不夠的。天空的衛星非常多。晚上你真的到一個黑的環境往天上看,你經常會看到動的星星。不是很快,但是緩慢移動的。現在這種季節,一個晚上就想看衛星的話,肉眼能夠看到一百顆左右。這裡面你要想知道誰是天宮一號是不可能的。你必須得事先知道它是什麼時間從什麼地方飛到什麼地方。你要對它出現的時間和大致的方位提前要知道,等它來的時候你才能知道這是天宮一號。

 

主持人:除了即將發射的天宮一號之外。近期有兩件事情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比較近的是本月23號,美國宇航局發出了一個警告,一顆近六噸重的衛星朝天空飛來,人們預警的時間只有20秒。這種場景我們通常認為只是在電影中才會出現,但是現實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我們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製造了太多的太空垃圾?您對這個事情有什麼樣的評價?

朱進:首先,人造天體掉到地上來,它和我們電影裡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小天體的撞擊不同。一些所謂的太空垃圾就是人類的航天活動產生的,或者是已經不再用的太空飛行器或者是火箭,或者是他們的碎片。這種東西當然現在還是很多的。這些東西都是繞著地球轉的。到目前為止已經被觀測到,而且他們所有的軌道都記錄下來的,差不多是10釐米大小的有兩萬多個。

這兩萬多個裡面只有一千個是我們現在正在用的。其餘的東西可以叫太空垃圾。1釐米到10釐米的現在大概是50萬個,小於1釐米的可能就得上千萬了。你會發現,當你離開地球往外走的時候,會發現地球周圍已經布滿了這樣的東西,這些東西本身對我們地球沒有影響,對地球上的人類,如果我們呆在地球表面的話,它的影響也很小。這些東西要往下掉,高軌道的就會一直繞地球轉,幾百公裡的受到地球大氣的影響,慢慢還要掉下來,這需要有一個過程,離得很近幾年要掉下來,離得遠十幾年掉下來。差不多每天都會有這種東西往下掉,現在每天都會有一個我們知道在哪的天體掉下來。但是這種掉下來絕大部分都會在地球大氣裡面被燒掉了。這一次稍微大一些,它可能真正的會砸到人的,危險比較大的。

一般對衛星本身會有一個處理,用完了以後會把它放在一個比較安全的軌道上,或者是控制它。讓它掉到海裡或者是荒蕪人煙的區域,這些是有一定控制的。23號預報的這個因為失去控制,所以它下來的時候大家比較害怕。從邏輯上說,至少到目前為止,從1957年時第一個人造天體發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的哪個掉下來砸著人的。這肯定是一個很小的小概率事件,它真正掉下來的速度是很慢的。原則上你是有可能躲開的,不是一下沒有機會了。它最後落地的速度是每秒鐘幾十米的速度,從你看到它,到它砸到你還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每秒鐘幾公裡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它真正的危險是發射太空飛行器的危險。比如我們現在要發射天宮一號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太空垃圾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為大家都在繞地球轉,各自有各自的軌道。如果不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東西都在哪,設計一個軌道的時候要躲開它,如果躲不開它就要撞你。

   現在天宮一號有一定的防護,可能小的撞著也沒有關係,真正要注意的是別跟那些大的撞起來。當天上的這些碎片越來越多的時候,互相碰撞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大。一旦發生碰撞的時候就會產生更多的碎片,太空垃圾真正的風險是對於太空飛行器的風險。以後要發現載人太空飛行器的話,那就更危險了。這個東西如果以後越來越多的話,它會到某一天出現一個比較嚴重的情況,一旦密度比較大,發生撞擊就會產生更多的碎片。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你能做的就是大家儘可能的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當你想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時候要有一些考慮。

主持人:相對於人造天體撞擊地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彗星撞地球》等影片,那麼地球被小行星撞擊的機會有多大?如果真的預測到此類事件,是否有避免的辦法?

朱進:這些小行星是繞太陽轉的,它的速度比衛星要快。衛星撞的話是繞著地球的,不可能一下直直的砸下來。小天體撞地球是以前發生過很多次的事情,以後也一定要發生的事件。考慮它對我們的威脅,跟它的大小是有關係的。肯定是越大對我們的影響越嚴重。但是它出現的可能性越小。而小個的,它出現的概率會很大。以前就出現過小行星掉到地球上來,但它很小,就幾米大,它也會燃燒,最後碎裂以後會變成隕石掉到地球上。我上個禮拜剛去過新疆,在沙漠裡就撿到一些隕石,這些隕石就是要撞到地球上的小行星,真撞上了,但是因為它比較小,所以它會在很大範圍內碎成好多個。這對我們天文學研究是一個好事。因為天文的研究對象基本上都是很遠的,隕石掉到地上來了。對於天文學家能夠拿在手裡真正在實驗室裡做研究,其他的時候都是通過觀測設備觀測它。到目前為止隕石國外可能有報導砸到過人,比如說把某人的腿擦了一下;我們國家前幾年都有隕石掉下來,我們叫目擊隕落,看著掉在身邊,兩米,或者二十米開外的,還有掉到人家房子裡,房頂砸了一個洞,砸到沙發上,但是人出去了,所以沒有砸到人。小的不用擔心,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比較大個的,現在大家普遍認為最需要關注的是一公裡大小的天體,發生的概率是一百萬年會有一次。但是一旦發生這種事,將會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從天文學的角度,能做的是儘可能早地發現他們,至少知道它什麼時間會撞到什麼地方。發現了以後,怎麼辦,怎麼去改變它的軌道,其實目前還沒有一個靠譜的辦法。我們並沒有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經過實踐的好的辦法,所以這件事還需要繼續的探索。

主持人:剛剛過去的8月份,中國多地都報告稱目擊到有UFO,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嗎?還是有是其他的人為的因素?

朱進:我個人的觀點,外星人存在是一定有的,它一定在某處,但是它一般不太可能出現在太陽系裡。太陽系裡其他的星體可能會有地外生命。但是真正有外星人、高智慧的生命,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不太可能,要麼是在其他的行星系統。我們目前報導的觀測到的UFO現象,我自己的觀點,他們應該都跟外星人沒有關係。所謂的不明飛行物就是你看到一個東西,你不知道它是什麼。現在最多的UFO事件,很多是風箏,因為現在風箏已經做得非常先進了。風箏容易判斷,你稍微改變一下觀測距離,你會發現它的方向變了,你就會發現它是一個離你很近的東西。前一段時間也有飛機的尾跡,還有探照燈、飛艇。拍一張照片回家看的時候發現上面有東西,也有小蟲子的時候,也有可能是拍攝系統產生的鬼像。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到目前為止,只要你有照片或者視頻,一般都能看出來,會有一個簡單的解釋,沒有必要非得說解釋不了,就說是UFO。有個別的時候,因為最近出現的一些非常逼真的視頻,但是會發現它的來源是你不知道的,就是說沒有一個目擊者。如果看到一個東西你拍它,總有一個人在這兒,你能跟他面對面的交流,你問他是怎麼拍的。其實你找不著這個人,是網上貼的,個別的例子是有人做出來的,但是絕大部分我們看到的視頻和照片本身是真實的。只是對它是從什麼角度去解釋的。很多人由於經歷、經驗的問題,他會覺得解釋不了,覺得那就是外星人。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證據表明一定有外星人來過地球。

前一段說的這些事兒其中有一些是比較有意思的、好玩的事兒。最有意思的,看上去的現象往往是跟航天活動或者軍事活動有關。不光中國,整個國外也有。6月份的時候在夏威夷專業天文臺的監控拍到了像光團這樣的現象,最後知道這可能是跟洲際飛彈發射有關係的。航天發射很多情況下也會產生一些你能觀測到的螺旋形的現象。比如上個月說的氣泡雲,這些東西看上去是跟航天或者是軍事發射有關的。

主持人:跟朱老師聊了這麼多,覺得天文觀測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這裡給大家做一個預告。10月3號朱老師會在北京天文館的B館505教室進行探索天文的科普報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這個報告。

朱進:10月4號開始是世界太空周,我們在十一期間也安排了跟太空有關的很多活動。正好也是我們天宮一號發射。我們也會有一些觀測天宮一號,我們自己有一個節目叫《走向太空時代的曙光》,是介紹世界太空發展史的片子,以前放的非常少,我們在黃金周期間安排每天都會有。包括我的講座可能會跟這個有關係,經過在搜狐這麼預報以後,505教室肯定坐不下了,可能去了以後你會發現報告地方改了。除了這些,10月份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流星雨,叫天龍座流星雨,這個流星雨平時流量非常小,但是歷史上它有過特別大的爆發。1998年的時候就有一次小的爆發。那是我第一次去觀測流星雨,就趕上特別多的流星。今年預計流星雨可能會有一個小的爆發。但是這個事沒有肯定的把握。基本上對我們這些人來講,我們有生之年裡,理論上能夠算出來的唯一一個有可能遇到的流星暴雨是今年10月8號晚上、9號凌晨天龍座的,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事。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天宮一號發射時間利於觀測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進入倒計時之際,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接受媒體採訪,權威解讀「天宮一號」與航天天文的有關情況。        主持人:天宮一號發射的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全國各地的網友也非常的關注。今天我們有請到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來為我們網友解讀有關天宮一號和天文之間的一些關係。
  •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
    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法則。」天文學家和他們的生活,是如《星際穿越》般跌宕起伏,還是整日湮沒在觀測與數據當中? 記者日前專訪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學傳播中心首席科學家、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替茫茫然的天文「小白」們,尋找一個通向天文學家與天文學秘境的引力透鏡。 研究天文究竟有什麼用?
  • 北京天文館館長:杭州市民所拍飛行物是飛機
    北京天文館朱進館長認為,被媒體刊登的杭州市民所拍的不明飛行物肯定是飛機,但不能確定是否和杭州蕭山機場的不明飛行物有關。最新進展民航多部門派員抵杭調查7月7日晚上9時左右,杭州蕭山機場上空疑發現不明飛行物,機場隨即採取封鎖措施1個小時,導致大量航班延誤或備降。
  • 專家:肉眼能觀測到天宮一號 速度比慢速流星慢
    與國際空間站軌道同一量級符觀測低軌太空飛行器一般規律  「天宮」或為人所見  本報記者 徐瑞哲  此前,國內天文愛好者曾從地面上多次觀測國際空間站、哈勃太空望遠鏡等人造天體,我國神舟系列飛船也有地面觀測先例
  • 北京天文館邀您金秋覽月 免費觀測月球發放獎品
    重陽節北京天文館「路邊天文」邀您「金秋覽月」  2007年10月19日(重陽節)至10月30日(中國天文日),中國天文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天文館專業委員會、北京天文館、《天文愛好者》雜誌社和搜狐網共同主辦的「路邊天文」活動邀您「金秋覽月」。
  • 天文館館長介紹「中國日全食」
    近期全國的天文迷們都在熱切的盼望著7月22日日全食的到來,這次日全食是2132年以來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由於它的最佳觀測地點都集中在中國,所以它也被國際天文界譽為「中國日全食」。這一次日全食究竟會持續多長時間?在哪些地點觀測比較好?我們今天特別邀請到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先生,請他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朱館長您好,非常歡迎您的到來。
  • 22號本次流星雨達到高峰 天文館館長來解讀(圖)
    天文館長朱進接受採訪    播出時間:2004年4月21日CCTV-12 23:50首播  編導:楊紅葉 出鏡記者:黃剛  嘉賓:朱進 北京天文館館長  導語:  歡迎收看那麼流星雨是什麼樣的景觀,怎麼樣我們才能夠觀測到它?我們馬上就要專訪國家天文臺小行星項目組組長,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  訪談:  黃剛:這次的流星雨是在4月22號,再過幾天就要達到最高峰了,有媒體是這樣描述的:它將以極高的速度帶著耀眼的光芒掠過天空,您能給我們描述一下這是一幅什麼樣的景象?
  • 北京天文館因展品少被降級 館長委屈稱隕石難得【2】
    焦點二:天文館藏品是否不豐富  評委認為展品單一 天文館叫屈稱隕石難得  據北京市文物系統內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北京天文館之所以被降級,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館藏藏品內容不夠豐富;二是展覽內容單一。
  • 北京天文館因展品少被降級 館長委屈稱隕石難得【3】
    現場探訪  參觀者:展覽實物雖少卻要逛上半天  北京天文館由西直門外的北京天文館和建國門內的北京古觀象臺組成。記者昨天下午來到了位於西直門外的北京天文館,大門口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匾額還在。恰逢周末,參觀者格外多。
  •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連線北京天文館館長
    80%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  與會代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電話介紹,超過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就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達成共識。  最終決議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 倩影追蹤:海澱圖強二小兩位教師拍到天宮一號
    昨晚9時25分,記者接到了北京天文館知名天文專家寇文的電話,聽得出來他的聲音很是興奮。  原來,寇文和另一位北京天文館專家曹軍,正帶著北京的一批中小學科技教師,在河北懷來小南辛堡進行天文業務培訓。當地遠離城區,燈光幹擾小,加上昨晚天氣晴好,天空繁星點點,銀河璀璨。兩位專家指導參加培訓的科技教師,支起了天文望遠鏡,架起相機,進行天文攝影練習時捕捉到了天宮一號的倩影。
  • 北京天文學會成功舉辦2019年學術年會
    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鄧元勇致開幕詞辭騰訊科技訊 2019年5月21日至23日,由北京天文學會主辦,北京天文館承辦的北京天文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汪景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副臺長趙剛,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鄧元勇,北京大學天文學系主任、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吳學兵,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主任仲佳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張雙南,北京天文館黨總支書記李麗,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等多位嘉賓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天文館副館長、北京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冬妮主持。
  • 今晨天空現「金星合月」景觀 天文館長曬照(圖)
    金星今早「約會」月亮  網友拍照微博曬圖 天文館館長也關注  本報訊(記者 魯曼 王賀健)今天清晨,天空中出現了「金星合月」的天象。早起的市民,甚至北京天文館的館長也都抓拍到了這樣的景觀。
  • 北京天文館選址內幕:50年前險些建在天壇(圖)
    但當時北京天文館第一任館長陳遵媯堅決不同意這種叫法,他認為只靠天象儀這一種手段普及天文知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舉辦展覽、科普講座、組織各種天文觀測活動,「它絕不僅是天文電影院,應該是沒有圍牆的天文學校。」他力挺「天文館」這個名字,因為他希望將來中國第一個科普場館不但要播放天象節目,還要培養天文愛好者和天文人才,出版天文普及刊物,還可以搞一些簡單的研究課題。
  • 想透過專業望遠鏡觀測月球?31日來北京天文館迎新年吧
    記者從北京天文館獲悉,12月31日18:00至21:00,北京天文館將開展「擁抱漫天星辰,共享盛世華誕」主題新年活動。活動囊括館長星夜秀、天文觀測、天文拓印、「太空·你好」藝術作品展、2019年攝影師大賽作品展、科普節目展映等多項精彩內容。
  • 想透過專業望遠鏡觀測月球?31日來北京天文館迎新年!
    記者從北京天文館獲悉,12月31日18:00至21:00,北京天文館將開展「擁抱漫天星辰,共享盛世華誕」主題新年活動。活動囊括館長星夜秀、天文觀測、天文拓印、「太空·你好」藝術作品展、2019年攝影師大賽作品展、科普節目展映等多項精彩內容。
  • [視頻]北京天文館老館整修後重新開放 天象廳成為亮點
    進入[朝聞天下]>>    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閉門修繕了一年多的北京天文館老館,經過了內部裝修和設備更新,昨天重新向遊人開放。    改造後的北京天文館老館最大的亮點要數這個蔡司天象廳了。
  • 怎麼觀測最科學?天文學家帶你揭秘
    我國境內可以觀測到日環食的地區有西藏、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的部分地區。環食帶寬度僅有20千米左右,只有正好處於環食帶所經過地區才能看到最完美的日環食景觀,其他地區只能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西藏阿里是日環食進入我國的第一個最佳觀測地區。
  • 神十對接時間確定:天宮一號靜候神十到來
    有媒體報導說,從今天開始,神州十號飛船將在夜間從北京等地區過境,我們用肉眼就能觀測到神十飛船。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昨天深夜,中央臺記者獨家對話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們神舟十號航天員向全國人民、全球華人致以節日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 新彗星將與人類見面一周內可睹芳容(圖)
    新彗星將與人類見面 一周內可睹芳容夜空中的麥克霍爾茲彗星 記者從北京天文館獲悉:引起國內外眾多天文愛好者廣泛關注的 「麥克霍爾茨」彗星6日通過近地點。如果觀測地點選得好,且天氣晴朗,6日晚上開始的最近一周裡,當天黑以後,只要抬頭仰望天空,全國各地的人們均可用肉眼觀看到它的芳容。 據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麥克霍爾茨」彗星是去年8月27日被美國天文愛好者發現的,編號為C/2004Q2。這是一顆非周期彗星。也就是說,這次如果不觀看,也許再也不會有此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