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空間站軌道同一量級符觀測低軌太空飛行器一般規律
「天宮」或為人所見
本報記者 徐瑞哲
此前,國內天文愛好者曾從地面上多次觀測國際空間站、哈勃太空望遠鏡等人造天體,我國神舟系列飛船也有地面觀測先例。作為我國未來空間站建設的「第一根樁」,天宮一號是否像國際空間站一樣,在過境時被地面觀測到?
天宮一號作為空間對接的目標飛行器,本身並不發光。之所以可見,是因為它的兩側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帆板,這雙「太陽翼」的面積足以反射陽光,回照地面,為人所見。也是由於這一「光源」的特性,天宮最合適的觀測時間是日出或日落時分,太陽、地球與飛行器所夾的角度,易於反光折向地面。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在天宮上天1至2日後,運行軌道有了一定的方位和高度,便適於公眾觀測。
去年12月26日至28日期間,我國天文愛好者成功觀測國際空間站過境的時間段,也大約在17時30分至18時30分之間。國際空間站長期在近地空間飛行,軌道高度保持在數百公裡範圍內。天宮高度也屬於這一量級,符合觀測低軌太空飛行器的一般規律。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科普主管湯海明介紹說,按照以往觀測經驗,肉眼所見的天宮一號應是一個基本呈現勻速運動的亮點,比慢速流星還慢,與民航客機飛行的角速度相當。
(責任編輯:UN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