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肉眼能觀測到天宮一號 速度比慢速流星慢

2020-12-06 搜狐網

  與國際空間站軌道同一量級符觀測低軌太空飛行器一般規律

  「天宮」或為人所見

  本報記者 徐瑞哲

  此前,國內天文愛好者曾從地面上多次觀測國際空間站、哈勃太空望遠鏡等人造天體,我國神舟系列飛船也有地面觀測先例。作為我國未來空間站建設的「第一根樁」,天宮一號是否像國際空間站一樣,在過境時被地面觀測到?

  天宮一號作為空間對接的目標飛行器,本身並不發光。之所以可見,是因為它的兩側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帆板,這雙「太陽翼」的面積足以反射陽光,回照地面,為人所見。也是由於這一「光源」的特性,天宮最合適的觀測時間是日出或日落時分,太陽、地球與飛行器所夾的角度,易於反光折向地面。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在天宮上天1至2日後,運行軌道有了一定的方位和高度,便適於公眾觀測。

  去年12月26日至28日期間,我國天文愛好者成功觀測國際空間站過境的時間段,也大約在17時30分至18時30分之間。國際空間站長期在近地空間飛行,軌道高度保持在數百公裡範圍內。天宮高度也屬於這一量級,符合觀測低軌太空飛行器的一般規律。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科普主管湯海明介紹說,按照以往觀測經驗,肉眼所見的天宮一號應是一個基本呈現勻速運動的亮點,比慢速流星還慢,與民航客機飛行的角速度相當。

(責任編輯:UN603)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天宮一號發射時間利於觀測
    這些衛星有些是因為我們要離開地面去消除大氣的影響,也有一些是我們在某些波段在地球上是無法觀測的,比如說X射線、伽瑪射線這些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這些對我們天文是非常重要的。當然中國目前在天文衛星這個方面還非常少,也希望以後能有專門的中國的天文衛星來發射。     主持人:現在我們獲得的消息是天宮一號將在9月29號21時16分發射。您覺得這個時間是否有利於網友的拍攝和觀測?
  •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山西山東可觀測天宮
    主持人:網友在觀測拍攝的時候,對天氣的考慮應該是怎樣的?朱進:肯定需要晴天的時候,而且是晚上。除了特別特殊。還有一種情況,天宮一號的凌日或者凌月的觀測,可以使得我們在白天的時候觀測到它。比如說它正好走到我們和太陽中間,從太陽表面我們可以觀測到它,這樣白天可以觀測到。
  • 倩影追蹤:海澱圖強二小兩位教師拍到天宮一號
    兩位專家指導參加培訓的科技教師,支起了天文望遠鏡,架起相機,進行天文攝影練習時捕捉到了天宮一號的倩影。  當時一級火箭剛剛墜落,二級火箭還在天宮一號尾部燃燒  當天宮一號發射時間臨近時,一些惦記此事的教師趕回房間收看電視直播,只留下三四位教師和寇文、曹軍在原地等候。「今天講課時就有人問我,能不能觀測到天宮一號?
  • 天宮一號墜落!歡迎回家!
    天宮一號是做什麼的?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設計壽命兩年。在預定壽命完成後,為進一步檢驗飛船長期在軌運行與測控能力,天宮一號繼續超期服役,一直到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 航天專家詳解天宮一號 飛行速度可達音速22倍
    新華社發  天宮一號能飛多遠?發射這麼大的太空飛行器會不會影響地球?普通人何時能在太空行走?即將在下周「一飛沖天」的天宮一號引發了人們對遙遠太空的熱情和無限猜想。昨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航天任務與控制高級工程師徐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通過科學網,就人們關心的太空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天宮飛得多快多遠?
  • 追憶天宮一號:歸去來兮
    但8月18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該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先徹查故障原因,暫停火箭測試工作,相應推遲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然而,天宮一號如果在9月底前不能發射升空,將錯失交會對接飛行的最佳「窗口」,整個計劃將全面調整。
  • 「天宮一號」發射有哪些物理知識點?
    近期,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成為熱點。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空間對接技術。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對「天宮一號」的發射,必將會成為明天中考的最新熱點考點之一。下面,整理了相關的三個考點可能會涉及到的角度,供大家學習。   1、天宮一號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還是小?
  • 歸去來兮——追憶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原計劃8月底發射。但8月18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失利。這型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火箭為同一系列,出於安全考慮,任務總指揮部決定先徹查故障原因,暫停火箭測試工作,相應推遲天宮一號發射計劃。    但天宮一號如在9月底前不能發射升空,將錯失交會對接飛行的最佳「窗口」,整個計劃將全面調整。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對於天宮一號返回的安全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給出了解釋。據介紹,在距離地球表面300公裡—1000公裡的近地軌道上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報廢失效後,都將離開運行軌道並最終再入大氣層。太空飛行器大部分碎片在到達地面前已燒盡,只有少量較難燒蝕的部件可能會殘留一部分,直接到達地面;還有一些質量更小的碎片,在燒盡前已經降到較低速度,不再燒蝕,也可能最終飄落到地面。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相聚時難別亦難 且看太空「相別離」——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分離細節    新華社上海11月13日電(記者張建松)「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攜手遨遊太空已近兩周,14日它們將迎來第一次太空分離、第二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
  • 專家:「天宮一號」肯定不會失控撞地球
    那麼「天宮一號」在服役兩年結束後,是否也會變成太空垃圾,是否也會失控,就這個問題,記者電話採訪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教授焦維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施滸立等專家,他們肯定地表示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兩年後將有控制地墜海  「天宮一號」的設計使用壽命是兩年,兩年後怎麼處理?
  • 比天狼星還亮16倍,肉眼可見,這或是人類看到的最亮人造物體
    肉眼能否看到人造衛星?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很多人認為這裡涉及到肉眼能看多遠的問題,但這其實不是主要問題。肉眼看到人造衛星,最關鍵的還是要知道人造衛星的過境時間,最好有專業的設備,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肉眼也是可以看見的,今天這篇文章就科普一下肉眼看到人造衛星的幾個要素,以及如何找到空間站等人造物體。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他表示,中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天宮一號運行狀態仍在定期更新資料圖:在張曉光的協助下,聶海勝順利開啟並進入天宮一號艙門。中新社發 秦憲安 攝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
  • 國外:天宮一號的墜毀,為何預測空間碎片將會在哪墜落如此困難?
    國外媒體報導:現在已經停止運行的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正在墜入地球的途中,完成它的大氣層再入階段。儘管專家們在一年前已經意識到這件事將要發生,精確的時間仍然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隨著空間站軌道高度的下降,這種不確定性正在逐漸降低,並且現在能夠確定它將會在幾天之內脫離軌道。
  • 熱層大氣:天宮一號命運的幕後推手
    德國弗勞恩霍夫高頻物理及雷達技術研究所拍攝的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 | 圖源:Fraunhofer2018年4月2日8時15分左右,中國航天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全面完成使命任務兩年後,再入大氣層,幻化成一道絢爛,散落在了南太平洋。
  • 再見了,天宮一號!最後墜落身影美國網站要全程直播
    中國首座太空站天宮一號可能在本周末(3/31-4/1)墜落,引起全球關注,美國太空觀測網站虛擬望遠鏡計劃(Virtual Telescope Project)就將透過全球直播,讓民眾在家中就能觀看天宮一號墜落的過程。而我國太空中心推估,天宮一號可能墜落在大西洋上,靠近古巴的位置。
  • 「天宮」全信息:「天宮一號」上天幹啥去?
    「天宮一號」試驗目的很明確,突破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這是空間站最基本最關鍵的基礎。  根據規劃,中國將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實際上是空間實驗室的實驗版,採用兩艙構型,分別為實驗艙和資源艙。
  • 專家:天宮一號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 堪稱完美
    (原標題:專家解讀天宮一號再入疑問:再入落區位於「太空飛行器墳場」堪稱完美)新京報快訊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
  • 背景資料: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鞏琳萌)從神舟一號到天宮一號,一圈數字輪迴的背後,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個戰略階段的跨越。短短12年間,中國,正在以令世界驚詫的「中國速度」飛向太空。
  • 美媒再炒天宮一號2018年將"撞"地球落點"無法預測" 專家闢謠
    中國航天專家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天宮一號失控是西方媒體的謠傳,它將受控墜落在南太平洋指定海域。美媒的報導內容與前幾次如出一轍,甚至直接把去年10月的舊聞「復讀」一遍。例如強調,8.5噸重的天宮一號正加速下降,預計將於2018年墜入地球。儘管該飛行器的大部分結構將被再入大氣層過程中摩擦產生的高溫燃燒殆盡,但仍可能有部分殘骸砸向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