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6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質量守恆定律》。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開展我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在正式開始前,我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理解。
《質量守恆定律》是初中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習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理論基礎,因此本節課是初中化學一塊兒重要的知識內容。
二、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同樣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堂課的授課對象是九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在觀察、想像、思維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我會多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多動手,多操作,多觀察,多思考,也儘可能多的創造條件與機會,學生發表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見解。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節課如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準確說出質量守恆定律並會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質量守恆定律的驗證過程,提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 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教學重點是質量守恆定律,其中,質量守恆定律的探究過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 教學方法
結合教材分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講解法、探究實驗法、,讓學生在合作實踐中思考、歸納、總結,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 教學過程
結合新課程標準及以上的分析,我將我的教學過程設置為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導入新課、
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
1. 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新課環節,我會列舉之前學過的化學反應,例如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水電解生成氫氣氧氣,然後拋出問題,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存在什麼關係?然後告訴同學們,關於這個問題拉瓦錫做了一個實驗: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氣,這個實驗的結果是氧化汞的質量等於反應後的汞和氧氣的質量之和。再提出問題,反應前後各物質質量之和相等是一個巧合還是規律?引發學生思考,由此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質量守恆定律(板書)。
在本環節,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本節課的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 新課教學
接下來,進入新課教學環節,我會指導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分別進行探究試驗一(磷和氧氣燃燒試驗),試驗二(CuSO4和Fe的反應),在試驗開始前我會通過PPT展示試驗步驟,同時講解試驗如何進行和注意事項,並做好試驗記錄,填寫PPT上的這個表格。然後同學們進行試驗,我會進行巡視和點撥。試驗結束後,由小組派代表填寫他們的試驗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參加反應前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即質量守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