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比硫酸還大,一種能夠溶解黃金和白金的水,王水

2020-12-06 科學信仰

在化學實驗室,我們能夠找到很多具有危險性的液體,如果你沒有化學學位,那麼你可能只對一種強腐蝕性的液體耳熟能詳,那就是硫酸。的確,硫酸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可以與很多金屬起反應,如果濃硫酸不小心潑濺到身體上,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不過,濃硫酸並不是實驗室中唯一的危險液體,而且也不能稱之為最危險的液體,如果單從威力上講,有一種液體的威力就要比硫酸大,這種液體被稱之為「王水」。王水顧名思義,其實就是皇室之水,為什麼稱其為皇室之水呢?因為其是由專為皇家服務的鍊金術士所命名的。

要說「王水」,我們還是要先從實驗室的一幅畫像說起。如果你有注意過化學實驗室牆上懸掛的名人畫像,那麼你一定能夠找到一位叫做喬治·赫德維希的化學家,大多數的化學實驗室中都有。赫德維希先生之所以能夠出現在幾乎每一個化學實驗室的牆上並不是因為他在化學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而是因為他的一次英雄壯舉,而這次壯舉就和「王水」有關。不要想多了,甚為一名化學家,是絕對不會企圖用身體來挑戰王水威力的。赫德維希先生的壯舉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納粹德國攻入了匈牙利,並洗劫了當地一家研究所的化學實驗室。

赫德維希先生就在實驗室中,與赫德維希先生同在的還有馮·勞厄和弗蘭克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說時遲那時快,赫德維希先生急中生智將兩位科學家的諾貝爾金牌扔進了王水中,隨著金牌被溶解,兩位科學家避免了遭受納粹的迫害。後來,赫德維希先生的事跡廣為流傳,成為了化學界的英雄,他的畫像也成為了化學實驗室的常客。回過頭來還是說王水,王水竟然如此厲害,可以溶解金牌?是的,王水的威力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大,很多不宜與其它物質其反應的貴金屬都可以被王水溶解,不論是黃金、白金還是鈀金。

為什麼說王水的威力更勝硫酸呢?其實,以嚴謹的科學觀點來看,這樣說不夠準確。實際上兩人各有千秋。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二者哪個厲害,那麼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兩把是鎖分別放進濃硫酸和王水之中。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放入濃硫酸中的鎖外形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將鎖再次取出後,已經無法打開了。這證明外觀雖然沒有變化,濃硫酸的腐蝕性已經破壞了精密的鎖芯。而放入王水之中的鎖就不同了,很快,我們就發現鎖的外觀變小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鎖變得越來越小,如果一直放置下去,鎖有可能會最終消失。

王水的威力如此之大,它的成分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王水並不是一種單一的化學製劑,王水是由鹽酸和硝酸以3:1的比例配置的一種強酸混合液體,外表看上去是金黃色的。由於王水能夠溶解黃金,所以通常用於將黃金等貴金屬從一些物質中去除,此外,在高品質黃金的提純過程中也少不了王水的參與。王水是化學實驗室中具有相當危險性的液體,由於王水本身會揮發,釋放出有毒氣體,而這些有毒氣體就算只是接觸到人體皮膚都會帶來相當嚴重的後果,所以操作王水必須要有必要的防護措施才行。

相關焦點

  • 《黃金大劫案》引質疑 王水溶解黃金合理嗎
    ,對《黃金大劫案》中「王水溶解黃金」的情節提出了質疑,導演寧浩也給予了他的答案。不過由《黃金大劫案》引發的嚴謹科學討論,讓文科出身居多的影迷大呼意外,有文科生網友發帖稱「理科生改變電影!」「每次都拜倒在理科生腳下!」而就《鐵達尼號》羅絲趴在木板上獲救而傑克卻在水中凍死的情節,有影迷經過周密的計算提出,如果羅絲減肥10公斤,傑克也許能和她一起趴在木板上求生。這並不是理科生第一次給電影找茬。
  • 濃硫酸和王水誰更「厲害」?俄羅斯小夥親自實驗
    之前有一位男孩子把喜歡的女孩用硫酸毀容了,讓很多家長都非常震驚,因此在平常大家接觸到這種物品的機會是幾乎沒有的,印象當中,估計很多人都覺得硫酸的威力更強大,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位俄羅斯小夥把自己用安全的材料進行了全副武裝,好奇歸好奇,保護自己才最重要的。
  • 王水的威力有多強?把硬幣丟進去眨眼就沒了,硫酸只是個弟弟!
    王水的威力有多強?把硬幣丟進去眨眼就沒了,硫酸只是個弟弟!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它是一種無色無味油狀液體,外國一小夥為了測試濃硫酸的腐蝕程度,於是做了一項這樣的試驗,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小夥把一朵鮮豔的花朵放到濃硫酸中,不一會兒的功夫,花朵就變成黑色,直到消失,小夥覺得花朵太脆弱了,又找來一個蘋果放進濃硫酸裡,最後腐蝕的連渣都不剩。其實在濃硫酸的種類中,還有一種能夠腐蝕金屬的濃硫酸,這種濃硫酸就叫做王酸,外國小夥把王酸倒在實驗杯裡,隨後拿來一枚硬幣,然後放了進去。
  • 濃硫酸、王水?都太low了!傳說中的化骨水真的存在!
    逆王水同樣具有超強的腐蝕性。白銀是王水無法啃動的硬骨頭,但逆王水就可以把白銀等金屬溶解掉。王水和逆王水可謂天生一對雙煞,有它們聯手,天底下它們溶解不了的金屬剩不下幾個了。但王水和逆王水並不是包打天下的豪傑,它們對鉭等少數金屬卻無可奈何,並且對石蠟等碳氫化合物和玻璃等無機物也無能為力。
  • 為什麼王水能夠溶解金和鉑?
    王水,是濃硝酸與濃鹽酸按照體積比1:3的比例配成的混合液,並且有很強的腐蝕性。王水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溶解硝酸和鹽酸不能溶解的金和鉑。一些不法首飾清洗商在清洗鉑金首飾時,常用王水清洗,以此偷盜鉑金。
  • 黃金遇王水,難得一見!
    今天給大家找到王水溶解黃金的完整視頻,喜歡的收藏吧!
  • 不用王水,也能溶解貴金屬?
    近日,比利時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從金屬絲和廢汽車催化劑中回收貴金屬的簡單而環保的方法。黃金、鉑和鈀等金屬十分昂貴,在化工、醫藥、航空航天、汽車技術和珠寶等領域都具有極高的價值。然而,這些貴金屬產量稀少,而且難以提純,這意味著獲得貴金屬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從廢棄產品(如催化和電子垃圾)中回收它們。從其他材料中提取貴金屬的常用方法是將該材料溶解在溶液中。然而,由於貴金屬的反應惰性,製備溶解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王水(硝基鹽酸)
    還好,作為化學家的喬治最終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用化學反應的方法將兩枚金質獎章溶解,沒想到眾人異口同聲的表示贊同。但問題來了,大家都知道黃金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物質,很難找到可以將黃金溶解的溶劑,除非他們可以儘快配製出「王水」(aqua regia)。
  • 水也能溶解黃金?這些冷知識你可不會知道
    地球之大,無奇不有。有人說,這個世界總會在你熟悉的東西上給你出人意料的驚喜,實際上這就是科學的魅力,它不僅能探索未知也能在已知領域內給人耳目一新的知識。水也能溶解黃金?是的!水是生命源泉,也是工業生產最重要的原料。
  • 水也能溶解黃金?這些冷知識你可不會知道
    水也能溶解黃金?是的!水是生命源泉,也是工業生產最重要的原料。對於「水」,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的水打著交道,但無論是澆花的水、煮飯的水還是洗衣服的水我們都知道它的作用是什麼,但是你知不知道有一種水能夠將黃金溶解?
  • 王水趣談
    今天我們來水一期王水,據考證,王水由一名名叫的保羅的義大利鍊金術士於13世紀率先發現的,不過奇怪的是,保羅並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所以在他後來的相關著作中,保羅便把王水的發明,歸功到了另一位著名的鍊金術士身上。
  • 這不是王水,而是逆王水!
    逆王水又稱勒福特(Lefort)王水或反王水,是一種具有強烈腐蝕性的物質。
  • 擋硫酸、王水腐蝕,中國人竟用Ta當水杯?
    有一種新材料可以,它就是被譽為「生命金屬」的鈦!    甚至還能植入人體不產生任何反應,製造假肢、心臟支架、顱骨補丁...實際使用比黃金還珍貴!    它甚至可以裝滿一杯硫酸、王水,而不會析出有毒有害物質。
  • 諾貝爾獎純金獎牌被人用王水溶解,原因竟然是這個
    諾貝爾獎作為科學界的一個大獎,可以說是盡人皆知的科學界大獎,對於許多科學家來說,諾貝爾獎是他們一生都在追求的目標,其實這也無關於獎金,這是一種榮耀,一種對於你價值的肯定。可是,就是這樣珍貴獎項的獎牌,竟然還有人把它用王水(又稱「王酸」「硝基鹽酸」,是一種腐蝕性非常強的液體)溶解了,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做為了科學實驗還是純粹為了好玩?
  • 它是水的「第四種形態」,其腐蝕能力堪比王水
    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不可或缺的資源,小到洗菜煮飯,抽水馬桶,大到工業生產,遠洋航行都離不開水。液態水是我們最常見的水資源形式之一,冬天的時候北方人能夠見到冰雪,這類水的固態形式,燒水時我們能夠見到水的氣態——水蒸氣。
  • 清洗黃金首飾時,我們怎麼識別商家用的是鹽酸還是王水?
    粉絲告訴我他們家的黃金手鐲原本有23克,結果老人洗了之後只有15克了,他說再不也相信免費清洗黃金首飾的商家,全都是騙人的。真相是王水偷金王水偷金,我相信只要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吧,黃金首飾清洗的時候會用到鹽酸,鹽酸並不會「偷金」,但鹽酸和其他酸性溶液混合而成的王水卻會「偷金」。
  • 既然王水連金都可以溶解,那應該用什麼來儲存?
    2.具有強氧化性,能夠與惰性金屬作用,同時侵蝕塑料等高分子材料。3.含有氯離子,氯離子可以導致合金材料的晶間腐蝕,同時可以與貴金屬形成配位作用溶解貴金屬。所以對抗王水腐蝕就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首先,王水的溶解性能主要是針對金屬的,因此材料我們可以從非金屬裡找。
  • 化學版王妃——《王水》
    視頻看起來更帶感哦~搖晃著小燒杯,你又在搞什麼鬼少羅嗦配氨水,聽起來都累記住了三角錐,保考試不會後悔做實驗要謹慎,手忙腳又亂燒杯碎 可悲用笑氣來舒眉,紅棕色怎麼防備灰濛濛你是誰,含氮尾氣罪蘸飽和濃氨水,和濃鹽酸來親嘴氯化銨消石灰,製取氨氣原理要背你的美 儘管很卑微 火箭和飛彈用我助你飛
  • 「溶解」諾貝爾獎章的新方法
    然而,1940年德國入侵丹麥,眼看獎章不保,當時在該研究所工作的匈牙利化學家德海韋西(George de Hevesy,194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提出,乾脆把獎章溶解了算了。果然,納粹入侵者並沒有注意實驗臺上的瓶瓶罐罐,兩塊「消失」在王水中的獎章也就躲過了搜查。戰爭結束後,德海韋西將黃金從酸中沉澱出來,並送到了瑞典皇家科學院和諾貝爾基金會,而後者也重新鑄造了獎章,再次將其頒發給勞厄和弗蘭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