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腦總能從日常事物中看到人臉?都怪人臉空想性錯視!

2020-12-06 前瞻網

如果你傾向於注意到周圍無生命物體的面部表情,比如一幢房子看上去愁眉苦臉,一個驚訝的保齡球,或者一個喜笑顏開的蘋果,那麼你並不是一個人這麼覺得。

「人臉空想性錯視」——在日常用品中看到人臉的現象——是一種非常人類的狀況,與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連接的有關。現在新南威爾斯雪梨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處理這些「假」人臉的大腦視覺機制和處理真人臉的大腦視覺機制是一樣的。

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新南威爾斯大學心理科學學院的首席研究員科林·帕爾默博士說,在日常物品上看到人臉是很常見的,這一點在網際網路上的許多meme(類似表情包)和網頁中得到了突出體現。

他說:「Flickr和Reddit等網站的頁面已經積累了成千上萬張日常用品的類似人臉的照片,這些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的。」

「這些物品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它們不僅看起來像人臉,甚至還能傳達出一種個性感或社會意義。例如,房子的窗戶可能感覺像兩隻眼睛在看著你,而辣椒的臉上可能有一種快樂的表情。」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人臉空想性錯視呢?帕爾默博士說,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看看面部感知包括什麼。雖然人類的臉看起來有點不同,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徵,比如眼睛和嘴的空間排列。

「我們的大腦對這種定義人臉特徵的基本模式特別敏感,也可能正是這種特徵將我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空想性錯視的物體上。但是面部感知不僅僅是注意到一張臉的存在。我們還需要識別那個人是誰,從他們的臉上讀出信息,比如他們是否在關注我們,他們是高興還是沮喪。」

帕爾默博士說,這個過程依賴於我們大腦中專門從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中提取這類信息的部分。在與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同事科林·克利福德教授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試了當一個人看另一個人時,大腦中提取重要社會信息的機制是否也會在我們經歷人臉空想性視錯時被激活。

他們用被稱為「感覺適應」的過程來測試這一點,這是一種視覺錯覺,人的感知受到最近所看到的事物的影響。

帕爾默博士說:「例如,如果反覆向你展示一些朝你左邊看的面孔的圖片,你的感知實際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所以這些面孔看起來更向右。」

「有證據表明,這反映了大腦中的一種習慣化過程,當我們反覆接觸到注視特定方向的面孔時,參與檢測注視方向的細胞會改變敏感度。」

舉個例子,那些反覆面對向左看的面孔的人,當面對一張直視他們的面孔時,他們會說對方的眼睛有點向右看。帕爾默博士說,這種現象在過去的研究中已經被注意到了。

他說:「我們發現,反覆接觸那些傳達了特定注意力方向的幻想性錯視的面孔(例如,看起來『朝左邊看』的物體),會導致人們對人臉正在看哪裡的感知發生變化。」

 「這是神經機制重疊的證據,當我們經歷人臉空想性錯視時,和當我們看到人臉時,神經機制活躍。」

這意味著什麼?研究人員說,如果你覺得看著你的空想性錯視對象或傳達某種情緒,「這可能是因為對象激活機制的功能在你的大腦,是為了從人臉讀取信息。」

「所以我們認為人臉空想性錯視是一種視覺錯覺。我們知道這個物體其實沒有大腦,但我們還是會把它看成是具有心理特徵的物體,比如『注視方向』,因為當我們的視覺系統檢測到一個具有基本面部特徵的物體時,它就會變得活躍起來。」

進化優勢

帕爾默博士認為,人臉空想性錯視是人類進化的產物,他指出,研究已經在猴子身上觀察到了這一現象,表明大腦功能是從靈長類動物那裡遺傳過來的。

「我們的大腦已經進化到促進社會互動,這就形成了我們看待周圍世界的方式。在識別人臉方面做得很好或者很有效是有進化優勢的,這對我們的社會很重要。它在探測捕食者方面也很重要。所以如果你已經進化到非常擅長識別人臉,這可能會導致誤報,有時你看到的臉並不真實。另一種說法是最好有一個對識別人臉過於敏感的系統,,而不是一個不夠敏感的。」

除了確認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處理面部表情之外,這項研究還會對我們對與面部識別相關的認知障礙的理解提出新的問題。

帕爾默博士說:「當你考慮到一些狀況或特徵時,比如無法識別面孔的面孔失認症(face prosopagnosia),以及可能包括無法從他人的面孔中讀取信息的自閉症譜系(autism spectrum),比如他們的情緒狀態,那麼理解面部感知就很重要。」

「因此,這類研究的長期目標是了解面部感知和日常社會功能方面的困難是如何產生的。」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更詳細地研究參與從另一個人的臉上「讀取」社會信息的特定大腦機制,以及這些機制是否會對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作用。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brain-everyday.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房子看起來愁眉苦臉,看到蘋果在對你笑?在日常物品上看到人臉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人臉空想性錯視」——在日常用品中看到人臉的現象——是一種非常人類的狀況,與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連接的有關。現在新南威爾斯雪梨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處理這些「假」人臉的大腦視覺機制和處理真人臉的大腦視覺機制是一樣的。
  • 不是面孔的面孔,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不過在後來的探測中發現,所謂的火星臉不過是布滿巖石的高山而已。把一座山想像成一張人臉,只是一種錯覺。其實這種錯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罕見,這種將無生命的物體看作面孔的現象,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加以表述,那就是面孔空想性錯視(王昊 & 楊志剛, 2018)。這種心理現象非常普遍,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經歷。
  • 為什麼看很多的圖形都以為是人臉?別慌,這是好事
    關於這個現象,有一個專業的名詞——人臉空想性錯視(face pareidolia)。就是這種神奇的現象,讓你很容易把生活中一些沒有生命的物體想像成有眼睛有嘴、甚至不一定需要鼻子和耳朵的人臉,搞得好像每天都能感覺到有一張臉在看著自己。別說是地球上,在宇宙中,這樣的圖形也時常可見。
  • 為什麼看很多的圖形都以為是人臉?別慌,這是好事
    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見到過像人臉的插座或者像人臉的雲甚至路過一棟房子都以為是奧特曼實際上,不僅僅你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大家都是這樣的。關於這個現象,有一個專業的名詞——人臉空想性錯視(face pareidolia)。
  • 你知道面孔空想性錯視嗎?
    (應該很多人看到了)這就是面孔空想性錯視,也就是我們將與面孔有相似結構的物體判斷為面孔,這說明我們對面孔非常敏感,能很快識別出來。當然,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人身上,在一些動物身上也有發現。王昊和楊志剛在《面孔空想性錯視及其神經機制》中闡述了面孔空想性錯視產生的兩類因素,分別是物體本身特徵(自下而上加工)、人對面孔的期待以及面孔的相關背景(自上而下加工)。
  • 43張「空想性錯視」圖,看起來蠻詭異的...
    話說,有些人膝蓋上隱約有人臉,看起來蠻詭異,比如這樣:
  • 為什麼我們能記得人臉卻想不起名字?
    這個時候你肯定要怪自己,怎麼記憶力這麼差!但你不要過於懊惱,其實這種情況對人來說是很常見的,許多人跟你一樣都是偏向記住人臉,卻記不住名字。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這裡我們拿人臉和名字這兩樣東西做比較,人臉與名字的區別在於,臉部信息給人的記憶是視覺的。
  • 腦洞大開:古人真的在月亮上看到了「玉兔」
    為什麼這個傳說能夠流傳千百年?答案很簡單:有無數的人,真的看到了月球上那隻巨大的月兔。中國人看到了月亮上有一隻搗藥的兔子,而日本和韓國人看到了月亮上一隻搗麻薯的兔子。這不是比喻的修辭手法,他們是真的看到了。
  • 破譯大腦識別人臉原理:人臉識別判斷人貧富程度,準確率53%
    這一研究表明,表情依賴與人腦對人臉識別過程中的後期的分支模型相一致(在這種模型中,臉部要素的改變和識別都在相同的框架下進行編碼),這對於揭示人腦識別人臉的原理是一個較大推動。細微的臉部線索也能讓其他人根據第一印象來判斷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平靜的人臉部表情是一個可以用來判斷人的經濟狀況的因素,並且可以影響人際關係和職場的成功。
  • 掃描猴子大腦,竟可以解碼人臉圖像
    上周一群科學家們發表了一項研究稱,他們能夠僅通過猴子看到某張人臉照片時的腦電波,來重建這張人臉圖像。
  • 人臉識別背後的惡魔:總有人用奇奇怪怪的方法,想要變成你
    在地球生命進化歷程中,浮著一個懸案。五億年前,地球上到處被水覆蓋,僅有少量物種在深海中流浪。它們沒有眼睛,有食物路過嘴邊,趕緊一口咬住,沒有的話,就繼續遊蕩。這種佛系的蝸速演化狀態,持續了好幾千年。直到寒武紀時期,局面才有了變化:物種突然迎來爆炸式增長,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出現,世界也開始可可愛愛。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火星表面被指出現人形外星人 專家稱系幻想性錯視
    ,「我給圖像塗了顏色,在頭上補上了眼睛,以便觀察,但這些都是原圖上原有的。這個形象看起來像類人動物,這讓我想起「阿塔卡馬外星人」,他們尺寸相近,都是6英寸左右。」UFO每日觀察(UFOsightings Daily)的編輯Scott C. Waring認為,「照片中的圖像是一個活著但是正在減少的火星人物種。」,「從近拍圖中我能辨認出其頭部、胸部、肩膀、胳膊、腿和膝蓋和腳。」
  • 聽慣了AI人臉識別,來看看我們大腦的人臉識別能力有多強
    自從有了獨特的臉部外貌特徵,我們大腦的對應功能區也如AI一樣進化出了獨特的人臉辨識能力,但這種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大腦的面部辨識能力正如IQ一樣,不僅有超級識別者,也有不善於辨識的臉盲困擾。
  •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可能是大腦「錯覺」,眼見也不一定是真!
    眼見不一定為實,眼睛看到的事物,很有可能是大腦「錯亂」導致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聽到一句話「眼見不一定為實」,為什麼這麼說呢?科學家一直不斷研究發現,這一切都是大腦「混亂」導致,我們眼中的視網膜只能呈現二維世界的平面。當橡皮彈出去的一瞬間,或許和二維空間有較大的差異,這時候只能通過大腦不斷腦補,給我們反映現象,當我們注意力一直在橡皮的時候,它在彈出去的一瞬間,我們是不會發現的。
  • 家裡的地板上頻繁浮現出「人臉」?這是靈異還是造假?至今沒答案
    大家好,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過一種現象,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呢?就是在古埃及的法老陵墓裡,關於牆面上雕刻的圖案中提到過的一種心理現象,叫做「空想性錯視」,比如說,把天上的雲朵看成是一隻狗、一匹馬之類的,再或者就是堪稱人的臉。
  • 一組趣圖;火星上的外星人、天空中的人臉等
    (絕大多數創造發明都是對前人工具的改進。)三投射到車身上的花草影子就像是車身上的藝術貼紙。四,給一個擁抱的樹枝。為何看很多東西都像人臉?這是因為人人都有「幻想性視錯覺」所謂「幻想性視錯覺」是一種心理現象,主要表現為將模糊、隨機的圖像賦予實際意義,大腦會在日常物品上感知出我們熟悉的景象。
  • 百度大腦人機大戰險勝,我們來聊點乾貨:人臉識別的原理
    綜藝節目《最強大腦》在第四季設置了人機對戰環節,百度將「百度大腦」的人工智慧技術植入到機器人「小度」人上,來節目上踢館。 《最強大腦》中有個名人堂,裡面全是以往節目中的高手,是心算、辨音、記憶等各個領域各自的大師。小度要和名人堂中的某位選手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上面PK。前三期人機大戰,採用三局兩勝制,百度大腦如果勝出,將參加最後的腦王爭霸賽。
  • 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有發生?
    另外,次聲也是通過振動傳播的,我們身體感知次聲最明顯可能是眼球,次聲通過振動眼球來影響視力,如果在燈光昏暗的環境下,許多東西都是模糊的,加上眼球的振動導致更加模糊,大腦就會腦補出一些東西來——比如一個鬼影,這可能是看到靈異事物的原因。
  • 螳螂慧視攜手百度大腦通過BCTC人臉支付增強級認證
    螳螂慧視CEO陳凌先生表示:「3D生物識別解決方案作為螳螂慧視重要的商業戰略方向,我們很榮幸能與百度大腦深度合作創造具備世界級競爭力的行業級應用。本次通過BCTC的人臉識別增強級認證,是基於螳螂慧視所提供的穩定、快捷、高精的3D數據採集方案,藉助百度大腦生物識別算法所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