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裡,即便地球上出現多個不尋常事件,讓不少人心煩意亂,但太空探索從未因此而暫停,7月,有三個先進人造飛船先後飛向火星,中國的天問1號,美國的毅力號,還有阿聯的希望號,它們成為了全世界的新焦點,將人類希望帶到了遙遠的火星。
即便到了火星發射窗口期7月,前往火星路程仍有1億公裡,自阿聯希望號飛船於7月19日率先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升空後,截止8月24日,已經飛行了2000萬公裡,走完總行程的5分之1,希望號首次代表了阿拉伯人民跨過地球軌道,進行太陽軌道,成為了他們的驕傲。
8月24日,阿聯總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在推特上發表了兩張美妙倫的太空照,由希望號捕獲並送回地球,一張照片顯示漆黑星辰大海中充斥無數小白點,其中一大一小兩個明亮白點非常顯眼,它們是木星和土星,另一張照片只顯示一個明亮白點,它就是目的地火星。
我們知道,太陽系中每一個天體都在高速飛行,比剛槍口子彈還要快得多,火星速度24.13公裡/秒,希望號要準確無誤地接近火星,最後被火星引力捕捉,那麼中途要進行多次軌跡校正,阿聯希望號團隊表示,計劃執行大約六次軌跡校正操作。
8月17日,希望號啟動了6臺Delta-V推進器,持續進行了21秒灼燒,順利完成了首次軌跡校正任務。希望號計劃於2021年2月進入環火軌道,從時間上來看,9月將進行第二次軌跡校正。太空飛行驗證了這樣一句古話,「失之毫釐,謬以千裡」,我國天問1號也於8月2日首次對飛行軌跡進行了中途修正,啟動3000N發動機,灼燒了20秒,所以軌跡校正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儘管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屬於阿聯,但實際上由美國研究人員主導,然後由阿聯研究人員參與研製,希望號總重1500公斤,寬度2.37米,高2.9米,大約相當於一輛小型汽車大小,六個120牛頓Delta V推進器,使用肼,無機和高揮發性化學物質作為推進劑。
希望號飛船安裝三種最先進儀器
阿聯探險成像儀(EXI),它能在三個可見帶和三個紫外帶中對火星大氣層成像,創立小於8公裡的空間解析度拍攝12兆像素圖像,所以EXI可用來測量火星大氣中的灰塵,水冰和臭氧豐度。
阿聯航空火星紅外光譜儀(EMIRS),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與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空中心合作設計,可以用來測量火星大氣層的塵埃,冰雲,水蒸氣和溫度曲線。
阿聯火星紫外線光譜儀(EMUS),能測量火星大氣層熱量變化,行星周圍氫和氧外氣層結構,以及大氣中氫、氧和一氧化碳紫外線排放。還根據火星季節,來了解太陽風與低層大氣驅動的風的變化。
希望號飛船將要做什麼?
探索火星天氣,揭示與古代火星氣候之間聯繫,因為美國探測到的物理證據表明,火星曾經是一個溫暖和潮溼的世界,其表面充斥大量液態水,對於生活來說條件還算不錯。
了解氧氣和氫氣驅出火星大氣層的機制,科學家一直認為,火星大氣層損失是火星變成寒冷沙漠的根本原因,了解火星大氣如何隨時間演變,並可能是否因此而喪失火星生命。
研究火星上下大氣層之間的聯繫。
描繪火星大氣在每一天、每一個季節、每一年中變化的全局圖,因為NASA和ESA的火星探測器僅獲得了很短一段時間的溫度和氣候信息。
阿聯希望號飛船將從2021年開始圍繞火星飛行兩年,收集科學數據,不過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延期,最長飛行任務可延期到2025年。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