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研究發現,太平洋白鰩在熾熱的深海熱泉口附近產卵,而且可能需要4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孵化。
撰文:Jason Bittel
全世界最有耐心的母親可能莫過於一種深海章魚,這種章魚會照管自己的卵子長達近4.5年。不過,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位新的競爭者,可能比這種章魚還要耐心。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深海魚類,這種魚可能會花費4年或更長時間照管自己的卵子,而且在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深海熱泉,在這裡熾熱的海水從海底噴湧而出。
這種骨白色的魚叫做太平洋白鰩,是鯊魚的近親,長著一雙暴眼,可生活於2900米的深海之中。
深海鰩魚是鯊魚的近親,能夠產下較大的卵子,在寒冷的海水中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孵化。
攝影:JULYE NEWLIN,OCEAN EXPLORATION TRUST
2015年6月,科學家操控一臺遙控潛水器穿梭於加拉帕戈斯群島海洋保護區,結果在一口深海熱泉上方發現成堆的太平洋白鰩卵囊。藉助潛水器的機械臂,科學家抓取了4個黃綠色的卵囊,每一個大小與放氣後的足球相當,之後帶回去進行DNA分析。
這是人類首次發現鰩魚將深海熱泉當作「育兒室」,科學家認為它們在這裡產卵是有原因的。
受精卵在冰冷的海水中孵化需要更長時間,因此白鰩可能是利用熱泉口對其加熱,國家地理學會探險家Pelayo Salinas-de-León博士說道。新研究由他領導,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
根據拜倫特海中與白鰩緊密相關的一種鰩魚的孵化時間以及深海熱泉的深度、周圍海水的溫度判斷,研究團隊估計,跟深海章魚相似,太平洋白鰩的卵囊可能需要超過4年時間才能孵化。
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達爾文基金會和國家地理原始海洋項目的海洋科學家Salinas-de-León說道。
一個全新的世界
自1977年首次發現深海熱泉以來,科學家已經在這些看似無法居住的環境中發現了蟹類、海葵、軟體動物和蝦等大量動物。
不過直到現在,沒人能想到鰩魚居然也生活在深海熱泉中,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生物海洋學教授Lisa Levin博士說道。
深海熱泉噴發的海水溫度可達400℃。
攝影:JULYE NEWLIN,OCEAN EXPLORATION TRUST
「我們對這些生態系統的功能知之甚少,發現它們的一個新功能非常重要,比如可作為一個育兒場所,」Levin說道。
有趣的是,Levin稱研究人員在冷泉口附近也看到了少量白鰩的受精卵。這些冷泉口與深海熱泉看起來很相像,但會釋放甲烷,而且非常寒冷。
深海熱泉噴出的熱水溫度高達400℃,Salinas-de-León說道,但一旦這些水流到達接近結冰的海底,溫度就會下降到2.2℃。不過,即使只有幾度,也足以將白鰩受精卵的孵化時間減少數月甚至數年,Salinas-de-León說道。
迄今為止,人類所知道的藉助地球的溫度孵化卵子的動物只有東南亞和澳洲的冢雉、白堊紀時代的蜥腳類恐龍。
面臨威脅的深海熱泉
你可能會認為遠離了人類和其它因素的影響,深海熱泉可能會比較安全,但實際上這些偏僻的地方也不斷受到威脅。深海熱泉因海底採礦而備受威脅,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開採也不斷威脅著深海冷泉。
太平洋白鰩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種將卵子產於深海熱泉的動物。
攝影:JULYE NEWLIN,OCEAN EXPLORATION TRUST
新發現表明白鰩因過度捕撈而遭受的威脅比之前認為的更大,因為過長的孵化期意味著其數量不可能迅速恢復。
「就像有些恐龍一樣,白鰩藉助水溫孵化受精卵可能會引起大家的好奇,甚至是些許的同情,」鯊魚保護國際組織的主席、創立者Sonja Fordham說道。
「我們希望像這樣令人興奮的新發現能夠激起大家對鰩魚產生更大的興趣,進而促進對它們的保護,」Fordham說道。
Salinas-de-León也認為新發現要求我們應該對這些獨特、了解甚少的生態系統採取保護。
「我們對深海幾乎一無所知,而且在我們了解深海中生活的生物以及它們的獨特習性之前,人類還在不斷的捕撈、採礦,」他說道。
(譯者:流浪狗)
本文內容為國家地理中文網原創或者授權編譯,未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