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科學家成功合成出有活性的新冠病毒,其合成體系能在一周內製造...

2020-12-06 網易新聞

自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有將近8萬人被確診,迄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療手段。而拿到有活性的病毒對於疾病診斷、動物模型建立、中間宿主確認、疫苗藥物等的研發都至關重要。所以在2020年1月7日晚,中國疾控中心從臨床樣本中成功分離到病毒並於1月24日發布了相應毒種信息及其電鏡照片。1月28日,李蘭娟院士也表示其實驗室已經分離到三株新型冠狀病毒;上海也於2月7日成功分離並鑑定出新型冠狀病毒毒株……

但是國外的相關科研機構並不能便利地獲取這些毒株,於是瑞士的科學家利用反向遺傳學的方法, 人工合成了有活性的新冠病毒 。相關結果已經發表在預印本網站上 bioRvix ,題目為「Rapid reconstruction of SARS-CoV-2 using a synthetic genomics platform」。

反向遺傳學是相對於經典遺傳學而言的。經典遺傳學是從生物的性狀、表型到遺傳物質來研究生命的發生與發展規律。反向遺傳學則是在獲得生物體基因組全部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對靶基因進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飾,如定點突變、基因插入\缺失、基因置換等,再按組成順序構建含生物體必需元件的修飾基因組,讓其裝配出具有生命活性的個體,研究生物體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以及這些修飾可能對生物體的表型、性狀有何種影響等方面的內容。與之相關的研究技術稱為反向遺傳學技術。

RNA病毒的反向遺傳學,是採用病毒的遺傳材料,在培養細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類似病毒物質。能夠拯救病毒的遺傳材料稱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細菌質粒中含有整個病毒基因組的cDNA拷貝,使得cDNA本身或從cDNA體外轉錄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RNA病毒的反向遺傳系統通過定向修飾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檢測被拯救的人工改造病毒的表型,可以在體內(invivo)有效地研究病毒基因結構、功能和病毒-宿主相互作用。自1978年第一例RNA病毒Qβ噬菌體的成功拯救以來,各類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這主要歸功於各種RNA病毒反向遺傳系統的建立和發展。該技術的核心是首先構建RNA病毒的全長cDNA分子,並使之受控於RNA聚合酶啟動子,通過體外轉錄過程再次得到病毒RNA,然後將該轉錄物RNA轉染哺乳動物細胞可拯救到活病毒,由於這種拯救病毒是來自全長cDNA分子,因此可以在DNA水平上對病毒基因組進行各種修飾或改造,然後通過拯救病毒的表性變化來判斷這些基因操作的效果,從而達到對病毒基因組表達調控機制,病毒致病的分子機理等進行研究的目的,甚至還可以得到減毒毒株,開發新型的疫苗。目前已有許多RNA病毒的全長感染性cDNA克隆構建成功。

新冠病毒(SARS-CoV-2)也是一種RNA病毒,作者首先根據病毒的RNA序列拿到了相應的DNA模板。由於整個序列長度太大,無法穩定地在工具菌當中穩定複製,因此,作者利用酵母採取了一種成熟而巧妙的辦法: 轉化偶聯重組技術(transformation-associated recombination, TAR)

TAR克隆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從基因組中分離得到所需要的基因或染色體目的片段。 傳統的獲得目的片段的方法是首先建立基因組文庫,在經過篩庫、酶切、連接等複雜的步驟來獲得篩庫的方法費時、費力,在建庫過程中一些不可避免的認為操作可能使DNA產生斷裂、缺口或不同染色體連接起來產生YAC嵌合體,這樣經過篩庫得到的目的片段往往不全或有缺失,有時目的片段不在一個YAC克隆中,需要對篩選的片段進行連接。 TAR克隆技術直接從基因組中分離目的序列,不需要提前建立基因組文庫,只需將基因組DNA和線性化的TAR載體共同轉染到酵母中,利用酵母細胞中高效的重組體系,是載體與基因組的同源序列進行重組,將目的片段重組到TAR載體中,即可產生帶有目的片段的YACs克隆。

具體流程

作者首先利用其實驗室已有的帶有GFP的肝炎病毒株(MHV-GFP)評估了一下該體系的可行性。從MHV-GFP中擴增得到了7個帶有重疊序列的DNA片段,然後與相應的TAR載體(pVC604)共同轉染進入酵母 (strain VL6-48N),經過檢測90%的克隆株呈現陽性結果,作者又隨機選取了兩株進行了純化,最終通過T7 RNA聚合酶得到了相應基因組RNA。並且後續驗證得到了有活性的病毒株,證明了該體系的可行性。

後續作者又拿MERS-CoV進一步驗證了該體系同樣適用於冠狀病毒,並且可以方便的進行點突變。

最後才將該體系應用於SARS-CoV-2病毒。作者先將得到的DNA分成了12個長0.5-3.4 kbp具有重疊末端序列的DNA片段,並且為了方便後續觀察,引入了GFP(綠色螢光蛋白)序列,通過酵母中同源重組系統,使得反義DNA在酵母中重組成完整的基因序列。之後,在體外,用T7 RNA聚合酶將反義DNA轉錄成為有感染性的病毒RNA。通過電穿孔將RNA導入後,發現正常的VeroE6細胞能夠被感染並發出螢光。

另外,在文中,作者也表示該體系也適用於快速重建多種具有活性的RNA病毒,包括冠狀病毒科、黃病毒科(寨卡病毒)和副粘病毒科(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RSV-B)

研究的意義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基於合成基因組學的重建大型RNA病毒的系統,能夠快速合成大量有活性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以及其他RNA病毒,該系統無需臨床樣本,即可向衛生當局和實驗室提供有活性的病毒樣本,突破了病毒來源的限制。

另外,隨著疫情的進展,病毒可能會出現基因序列變異和表型變化,利用這一系統,能夠快速將這些變異引入,並實時表徵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功能,便於及時應對。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開發的新系統,突破了病毒來源的限制,能夠在短時間內(一周)大量生產或改造活性病毒,以用於疾病診斷、動物模型建立、中間宿主確認、疫苗研發等研究。更重要的是,RNA病毒的變異能力較強,新冠病毒作為一種大型RNA病毒,也存在變異風險,這項新技術能夠快速合成構建變異病毒,並進行實時表徵,對實時變化的疫情做出更快速的反應。

參考資料:
https://doi.org/10.1101/2020.02.21.959817

部分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BioWorld公眾號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自然》刊發歐洲研究:根據基因序列一周內人工合成新冠病毒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自然》刊發歐洲研究:根據基因序列一周內人工合成新冠病毒當地時間5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
  • 新冠病毒的人工合成:僅憑基因片段便能復活完整病毒,還帶綠色螢光
    近日,瑞士伯爾尼大學的Jorerg Jores和Volker Thiel團隊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提出了基於反向遺傳學的病毒構造策略:無需從病人樣本中提取完整病毒,在病毒核酸序列發表一周內,使用酵母大量生產出有活性的新冠病毒,或依據需求改造出實驗所需的病毒工具。這提示了新冠病毒合成改造的快速途徑,大大減少了病毒變異為研究帶來的困難。
  • 11月5日,日本教授成功合成了新冠病毒
    11月5日,一位日本教授成功人工合成了新冠,這對於人類研究新冠病毒的特性是非常有幫助的。人類要成功地對付新冠病毒以及由新冠病毒造成的新冠肺炎大流行,除了要製造出可以預防人類感染病毒的疫苗之外,還需要研製出對應的治療藥物。
  • 【BioRxiv】新冠病毒的人工合成:僅憑基因片段便能復活完整病毒,還帶綠色螢光!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導讀:新冠病毒現有確診數連日來穩中有降,疫情猖狂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要徹底地阻斷新冠病毒的進一步擴散,疫苗和藥物將是最可靠的防護盾。為加緊新冠病毒相關研究,活病毒的獲取十分關鍵。
  • 外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新華社北京11月9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西媒:科學家研發出合成納米抗體 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體
    西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以羊駝和駱駝體內存在的納米抗體為基礎研發出一種合成納米抗體,可通過其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細胞的功能來對抗新冠。據埃菲社柏林11月4日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4日宣布,這種納米抗體被稱為「sybody 23」,科學家在體外試驗中已證實它能夠滅活新冠病毒。
  • 日本教授成功合成新冠病毒 研究者或可查明致病性
    病毒學教授神谷亙稱成功合成新冠病毒。(圖源:每日新聞)海外網11月6日電日媒報導稱,日本群馬大學(Gunma University)研究生院的一名病毒學教授人工合成了新冠病毒,以了解並解釋其機制的運作。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瑞士團隊利用已知基因序列構建近日,瑞士一個科研團隊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礎上,通過反向遺傳學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該技術能高效合成新冠病毒,尤其在新暴發病毒尚未被成功分離出之前,可以幫助科學家儘快向衛生部門和實驗室提供傳染性病毒毒株,且該替代方案更為高效、安全。
  • Nature重磅:利用合成基因組學平臺對新冠病毒進行工程設計和再生
    來自瑞士的研究團隊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基於酵母的合成基因組學平臺的強大功能,它可以從基因上重建多種RNA病毒,包括冠狀病毒科、黃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科的成員。將病毒分離物、克隆病毒DNA、臨床樣本或合成DNA通過轉化重組技術(transformation associated recombination)在釀酒酵母中一步組裝可以獲得病毒亞基因組片段。
  • 日本教授已人工合成新冠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東京消息 據日本《每日新聞》5日報導,日本群馬大學一名病毒學教授據說人工合成了新冠病毒,以了解並解釋其機制的運作。該報寫道,病毒學教授神谷亙(Wataru Kamitani)將病毒基因插入細菌的人工染色體中,並通過在細胞中重建遺傳信息製造出一種人工病毒。
  • 新冠病毒人工合成?美《科學家》總編親自闢謠譴責「陰謀論」
    難道……難道微信上那些「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實驗室洩露的」、「新冠病毒是一種基因戰」的傳言是真的? 當然不是! 這截圖,原本是2015年發表在美國《自然》(」Nature」)和《科學家》(「The Scientist」)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最近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被好事的網友翻了出來,與「2019-nCoV」新冠病毒加以聯繫。 截圖最先出現在國外社交平臺,很快就蔓延到國內的微博和微信。
  • 定製合成納米體噴鼻劑將問世!可防止感染新冠病毒,比穿戴個人防護...
    他們希望在疫苗最終被發現之前,它能作為一種短期工具來防止成千上萬的人被感染。AeroNabs含有納米體,納米體是一種類似抗體的免疫蛋白,存在於美洲駝、駱駝和羊駝的血液中。但是配方中的納米體是合成的,並且已經被設計成針對新冠病毒的配方。實驗室測試顯示,這些微小的蛋白質——大約是人體抗體大小的四分之一——可以阻止新冠病毒(SARS-CoV-2)進入細胞。
  • 5秒內殺滅新冠病毒?豐田合成試驗UVC LED模塊
    並且,經實驗證明該模塊可有效滅活與新冠病毒結構相似的人體冠狀病毒229E。近日,豐田合成官宣,最新開展的實驗證實其深紫外LED模塊可在5秒內可殺滅99.999%的新冠病毒。同時,豐田合成將與日本初創設計公司WOTA合作推出採用該深紫外LED模塊的水淨化系統,預計今年11月推出。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佔Sc2.0計劃已經合成染色體的三分之二。   從「讀」到「寫」   生命認識的巨大飛躍   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介紹,這項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準合成了有活性的真核染色體,得到的基因組可以很好地調控酵母的功能。
  • 淺談人類是否真的能合成活性病毒?
    生物的最基本單元是細胞,因為科學家發現有些單細胞生物能完呼吸、排洩、繁殖這些所有的生命特徵,那麼它們理應被歸為生物,這些單細胞生物有常見的草覆蟲、細菌之類的。病毒分為DNA核酸病毒和RNA核酸病毒,我們知道DNA是雙螺旋結構,RNA是單鏈結構,那麼在病毒變異的時候,DNA核酸病毒相對穩定,不容易產生變異,因為能否變異需要雙鏈同時決定,有一條不同意,那麼就無法變異,而RNA是單鏈結構,變不變異,只它一鏈說了算,所以RNA核酸病毒危害要遠大於DNA核酸病毒。那麼人類到底能不能合成一種新型病毒呢?
  • 既然有感染者病例,科學家們為何還要構建活的新冠病毒?
    ◎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歐陽桂蓮在現代遺傳學中,反向遺傳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病毒發病機制和疫苗開發的認識。近日,一項研究使用了反向遺傳學方法,依靠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
  • 美國科學家成功合成含人工DNA細胞體
    很多科學家將這項成果視作重大突破,是通向合成特殊細胞的重要一步——這樣的細胞將可以產生藥物或是其他有用的分子物質。甚至它還開啟了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有朝一日我們將不必再藉助現有的4個DNA組件便能人工構建一個細胞體。弗洛伊德·羅姆斯貝格(Floyd Romesberg)來自美國加州拉約拉的斯克裡普斯研究所,也是這項持續了15年研究工作的領導人。
  •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嗎?看醫學專家怎麼說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多地進入緊急狀態,而新冠病毒的來源問題也陷入重重迷霧!在現代核酸檢測和基因分析技術面前,新冠病毒區區10個基因如同裸奔,從最早的背鍋俠華南海鮮市場到新冠病毒人造論,都被科學證明是錯誤的。但是截至目前,世衛組織並未確定新冠病毒來源。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編輯製圖(素材來源:500PX)作者 | 湯波 分子生物學博士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關於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陰謀論不斷傳出,吸引了不少眼球。上周,一則關於「俄聯邦衛生部稱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的傳言,又掀起一陣網絡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