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學計算 【AI+科學系列 · 第二期】報名了!

2020-08-29 未來論壇

AI + 科學計算

過去10年,人工智慧(AI)技術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也在逐漸改變許多學科的研究範式。在科學計算的諸多領域存在待求解的問題機理不清楚,或者雖然問題具有明確的機理,但由於過於複雜以至於傳統算法難以求解的困難。AI技術,特別是機器學習和強化學習方法,基於實驗或者計算產生的數據對所求解的問題進行可計算建模,從而得到複雜問題的有效解決方式,這對當今科學計算領域的研究範式已經產生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在內部機理、數學理論、基礎算法等方面尚不清楚、不完善,AI方法的穩健性、精確度等尚缺乏嚴格的數學論證,這正對其進一步發展造成嚴重阻礙。然而,結合機理的思維方式將有可能對面向數據的AI技術,提供新的洞見與研究途徑。因此,AI與科學計算的結合,勢必會推動兩個領域的共同發展。


本期「AI+科學計算」Webinar 匯集計算數學、科學計算及超大規模計算等領域的交叉研究學者,從「AI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和「Scientific Computing for AI」兩個視角進行前沿討論,以期能碰撞出創新的思想之火花。

活動日期

2020年5月9日(周六)晚上19:30-22:00(北京時間)

參與方式

PolyV線上直播平臺

主題內容

- 科學計算的現狀和挑戰

- 科學計算與人工智慧融合的價值、研究的路徑和案例

- 科學計算與人工智慧融合的未來發展方向

活動議程

19:30-19:40 主持開場

19:40-20:40 主題分享

20:40-21:30 主題討論

21:30-22:00 問答環節Q&A

討論議題

- ML+SC目前還是有很多質疑,我們自己估計也有質疑,主要是ML的學科特點和SC不同,關注的點也不同,那樣怎樣的ML+SC的工作才算是好的工作,要做到什麼程度?

- 對ML感興趣的如何運用SC的技術來解決ML的問題,哪些是最適合的問題?

- 從事SC研究的人如何入手ML,怎麼甄別自己的問題哪些環節適合用ML來解決?

- 從產業界的角度,高性能計算與人工智慧融合有什麼應用路徑和價值?

- 對於ML+SC的學生培養,有什麼給學生的建議?

(ML=Machine Learning; SC=Scientific Computation)


報告摘要

《智能時代的科學計算:低維表達與高維問題的自然融合》——李若

經典的科學計算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徹底改變了科學研究和科學本身的面貌,這些成就激勵人們不斷去挑戰更為本質的困難,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高維問題的求解,基於計算技術本身所發展起來的大數據相關技術為高維問題的求解提供了新的契機。從逼近論的角度來看,各種神經網絡從大圖景上就是為高維的函數給了一種低維的表達方式。種種跡象表明,此種表達方式具有極高的有效性和逼真度,竟可以使人們模糊地對其產生智能的感覺。我試圖在報告中描述使用如此智能的低維表達技術來求解高維的科學計算問題的大致途徑,相信我們都樂見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實現高維問題的求解技術和智能的低維表達技術的自然融合。

《淺論超級計算、人工智慧與科學計算的融合發展:以偏微分方程求解為例》——楊超

近年來,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不斷突飛猛進,為科學計算和人工智慧領域的諸多難題的解決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撐。與此同時,科學計算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對超級計算機的研製產生了深刻影響。科學計算一般以準確的數學模型為根基,以嚴謹的計算方法為手段,對應用領域中氣候氣象、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問題進行模擬。而人工智慧則往往依賴於以神經網絡為代表的具有「萬能逼近」性質的數學工具從數據中挖掘規律,從而在圖像處理等類型的任務上實現超越人類水準的突破。超級計算、人工智慧與科學計算這三個蓬勃發展的領域是否可能實現某種程度的結合甚至融合?我將試圖以偏微分方程求解為例,分享我們在這一方向上的一些思考。

《多尺度問題:科學計算+人工智慧Crack the Multiscale Problem: Scientific Computing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明平兵

自然界中諸多現象如材料損傷與破壞、流體湍流、核爆炸過程、生物大分子等均呈現出巨大的尺度效應, 並伴隨著不同尺度上的物理多樣性和強耦合性以及多個時間與空間尺度的強關聯。這些典型的多尺度問題的求解一直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課題。科學計算曾經並正在為求解多尺度問題發揮重要作用,但目前也碰到了瓶頸。人工智慧為解決多尺度問題提出了新的思路。本報告試圖從科學計算與人工智慧的融合角度出發闡述針對多尺度問題新的求解途徑。

《基於流形和偏微分方程的機器學習數學模型》——史作強

機器學習尤其是深度學習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深度學習的數學模型和理論已經成為應用數學研究的熱點課題。我們將從微分流形和偏微分方程的角度對機器學習建立數學模型,嘗試建立可解釋、具有內在魯棒性的數學模型和理論,並發展相應的計算方法。


嘉賓信息

主持嘉賓

董彬 未來論壇青創聯盟成員,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

董彬,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助理主任,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數理基礎中心主任。2003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5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獲得碩士學位、200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曾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數學系任訪問助理教授、2011-201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數學系任助理教授,2014年底入職北京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調和分析、反問題計算、深度學習及其在圖像和數據科學中的應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60餘篇,現任期刊《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編委。2014年獲得香港求是基金會頒發的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2019年入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智源學者」。

主講嘉賓

李若 北京大學教授

李若,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現為該院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研究方向為偏微分方程數值解,具體是網格自適應方法和流體力學數值方法,解決了已經存在了六十餘年的Grad矩模型雙曲性缺失的問題。他是第九屆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大會報告人,獲得第十二屆馮康科學計算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他曾經或正在擔任SISC、NMTMA、AAMM編委,《數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副主編,北京計算數學學會理事長、監事長,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數學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主任、應用物理與技術中心副主任。

明平兵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2000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目前是該院研究員並擔任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從事計算數學及科學計算的研究,特別是固體多尺度建模、模擬及多尺度算法的研究。他預測了石墨烯的理想強度並在Cauchy-Born法則的數學理論、擬連續體方法的穩定性方面有較為系統的工作。他在JAMS, CPAM, ARMA, PRB, SINUM, Math. Comp. Numer. Math, MMS. 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他曾應邀在SCADE2009,The SIAM Mathematics Aspects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6等會議上作大會報告。他於2014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9年入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智源學者」。

史作強 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副教授

從事偏微分方程數值方法的研究,對於基於偏微分方程的機器學習的數學模型、理論和算法有深入的研究。在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發表文章40餘篇,2019年入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34;。

楊超 北京大學教授

楊超,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與超大規模並行計算相關的模型、算法、軟體和應用研究,研究領域涉及計算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應用領域的交叉。研究成果曾先後獲2012年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2016年美國計算機學會「戈登·貝爾」獎 (ACM Gordon Bell Prize)、2017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7年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等,2019年入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智源學者」。目前擔任北京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高性能計算與數學軟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AI指令集與開發接口」標準專題組組長等職務。

討論嘉賓

熊濤 未來論壇青創聯盟成員,廈門大學數學學院教授

熊濤,廈門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計算流體力學和動理學方程高精度數值方法的研究。2007年和2012年本科和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入職廈門大學。獲歐盟2015年度瑪麗居裡學者,2016年至2018年在法國土魯斯第三大學從事訪問合作研究。


往期活動:

4月25日 《AI+腦科學》

觀看回放:

YOSIA Webinar

旨在促進交叉學科的深度學術交流,探討科研尖端問題,期望通過啟發跨學科、跨領域合作,為學術研究帶來新思維角度。2020年,推出「AI+ X科學」系列主題,邀請來自不同科研領域的青年科學家,分享AI推動科學發現的科研案例,一同探討AI賦能科學與技術創新的發展方向。

未來論壇青年科學家創新聯盟

簡稱「青創聯盟」,為全球優秀的華人青年科學家提供學術探討與思想交流的平臺,在跨界碰撞中暢想未來,在交叉合作中孕育新思想,以共同推動跨界前沿科學的進步,從而發掘科研界的未來世界級領袖。 青創聯盟成員可以在未來論壇平臺上開展學術分享、科普宣傳和科技成果轉化

相關焦點

  • 為增強AI晶片實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個7個人的初創公司Vertex.ai
    雷鋒網消息,為了進一步增強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力,英特爾又收購了一家AI初創公司Vertex.ai,不過交易的金額並未透露,但英特爾確認了此項交易,整個團隊包括創始人都將加入英特爾的人工智慧產品事業部。
  • 小狸AI英語課怎麼樣?掌門旗下小狸AI課測評:來爆料了!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針對低幼齡孩子的線上教育課程也開始採用ai技術,在斑馬ai課大熱之後,2019年下半年掌門教育也開始研發AI課,並在今年2月上線了小狸AI課app,今天,魚sir就來給大家調研測評一下掌門1對1旗下的小狸ai課怎麼樣?小狸ai英語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安全生產監控方案 視頻分析邊緣計算盒 EM-BOX 全新升級,上新5項分析功能除安全帽佩戴合規檢測、煙火檢測、電子圍欄外,支持技能增加:陌生人檢測、攀高檢測、睡崗檢測、離崗檢測、人流過密預警。充分利舊現有攝像頭,即插即用,提供可視化管理平臺,支持二次開發。
  • 高工AI · 前沿 | 梅奧診所成立初創公司 利用 AI 開發新藥
    其旗下有一個AI軟體平臺nferX,採用神經網絡(淺層和深層學習模型)以實時、自動的從市場學、科學領域和監管文獻中提取知識,從而實現生命科學系統中的研發、戰略和運營等多種應用。從藥物開發的早期階段開始,Qrativ 的合作夥伴可以便利用該公司的藥物治療平臺 Darwin.ai 來尋找候選藥物的所有可能用途,包括確定潛在的罕見疾病適應症,並找到可能針對給定候選物最有效果的患者亞群。通過這些夥伴關係,Qrativ 將致力於儘可能地最大化每種藥物治療儘可能多患者和疾病的潛力。
  • 美國領跑AI創新?福布斯全球AI 創企Top 50
    36.CROWDFLOWER這是一個對數據科學團隊很重要的人類幹預訓練平臺,幫助客戶生成高質量的自定義訓練數據。36.RAPIDMINERRapidminer是業界第一大開源數據科學平臺。通過授權所有組織提供數據來修整行業科學背後的決定。
  •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打開APP ai文件用什麼軟體打開_ai文件怎麼打開 胡哥 發表於 2012-10-16 11:31:57 後輟為ai的文件是illustrator軟體(在廣告、印刷包裝方面使用的軟體)製作的矢量圖文件,而矢量圖的優點是如何放大圖像都不會產生馬塞克現象,即不會虛。
  • 鄒炎炎:語義分析介紹及跨語言信息在語義分析中的應用 | AI 研習社...
    近日,在雷鋒網 AI 研習社公開課上,新加坡科學設計大學在讀博士鄒炎炎就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了 semantic parsing 的概念、背景以及自己在該領域的論文成果,並介紹了關於 output embedding 對於 semantic parsing 的影響。公開課回放視頻網址:http://www.mooc.ai/open/course/544?
  • 「獨家」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出任Pony.ai首席顧問,將打造自動駕駛...
    剛剛從加州矽谷飛回北京的Pony.ai的高管團隊剛下飛機便趕來赴約,拜訪最頂級的學者和科學領袖、華人唯一的圖靈獎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先生。對於Pony.ai的CEO彭軍來說,雖然多次見姚先生,但是每次來到他的辦公室前都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感覺像來朝聖。CTO樓天城顯得更加激動,博士四年朝夕相處的導師的辦公室就在眼前。
  • 替換一下同義詞,AI就把句子意思弄反了|華人研究者揭示NLP模型脆弱性
    結果AI將第一個句子標記為「負面」,第二個句子標記為「正面「。在推理任務中,AI需要判斷在一個句子和情境之間的關係,是蘊含,中立,還是矛盾。2020年獲得MIT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目前是MIT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助理研究員。△金致靜金致靜,高中畢業於上海華東師大二附,本科畢業於香港大學,目前正在申請博士學位。已經在頂級會議NAACL,EMNLP,AAHPM,AAAI上發表了4篇NLP論文。
  • 近距離接觸類腦計算,看腦機接口如何走向腦機融合|CCF-ADL 新課...
    本期主題為《類腦計算》,旨在幫助學員快速入門類腦計算原理和技術,了解學科熱點以及應用方法,開闊科研視野,增進學術交流和增強實踐能力。雷鋒網作為獨家合作媒體將進行全程報導,同時AI慕課學院已獲本次講習班獨家線上視頻版權,不能來現場聽課的同學請猛戳右側超連結:www.mooc.ai  。
  • CB Insights:2017全球AI企業100強(附下載)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BenevolentAI儘管知識量急劇增長,科學發現的工作方式50年未變。人類不可能處理所有的信息,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科學信息是有用的,BenevolentAI 把 AI 和深度學習技術用於大量複雜科學信息的分析。BenevolentAI 已用於生物科學領域加速藥物研發,還將擴張到其它領域。12.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13、Kensho Kensho 創立於 2013 年,是一家數據分析公司,結合自然語言搜索查詢、數據科學和雲計算創建新的分析工具。另有 iDST(數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等專向研究團隊。2017年,阿里巴巴有數十篇論文被人工智慧頂級學術會議收錄。亞洲最大的雲計算公司阿里雲具備超大規模的計算設施,成為人工智慧向各行各業融合的大平臺,對外提供飛天、MaxCompute、PAI、AliGenie、AliOS 等服務。ET 城市大腦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成為城市級人工智慧應用典範。
  • 「讓電影音效強化的SURROUND:ai,所有電影都要重新看一遍了...
    」技術的AV產品,前年A系列所發布的旗艦前級處理器CX-A5200和合併式功放RX-A3080就率先應用了這個技術。DSP 3D」,因為除了完成多聲道信號的解碼外,:Yamaha的AV產品都內置的種類豐富的DSP聲場模式,例如模擬全世界著名的音樂廳或者表演場地,讓電影和音樂的播放,更具空間感和現場感,從家庭影院多聲道系統的萌芽期至今,Yamaha一直都是環繞放大器數碼處理技術的領先者,早在1980年代就出品了能夠模擬音樂廳三度空間音場的環繞處理器,1990年代Yamaha的高階環繞放大器不僅保有聲道數的優勢、並且也是當時領先的能夠實現上方音場的家用多聲道器材
  • AI 遇冷?斯坦福年度 AI 報告來揭秘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福大學此次還發布了兩個工具,一個是可以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 arXiv 上檢索人工智慧論文的「人工智慧指數arXiv 監測器」 (arxiv.aiindex.org);另一個是「全球人工智慧活力工具」 (vibrancy.aiindex.org) ,公眾可以通過 34 個指標比較 28 個國家/地區的表現。
  • AI是如何檢測色情片的?
    就像Stripe and Square為不想在內部處理支持的企業提供現成的支付解決方案一樣,而AWS已經確立了自己作為託管網站的地位,像Zeiler的Clarifai、DeLorge的Picnix、Shapiro的Lemay.ai等創業公司正在爭相成為在線內容審核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
  • 吳恩達悄然發布 AI 維基,另外他的技術崗已經招滿了-虎嗅網
    這個長假期間,吳恩達團隊在deeplearning.ai上悄然發布了一個新項目:AI維基百科。這個維基百科還向學習者們發出號召:一起來貢獻內容。目前這個維基有12個頁面,分別對應:歡迎、概述(神經網絡)、數學(導數、向量)、平臺和工具(Python、深度學習框架)、分類器、激活函數、超參數調整、代價函數等。
  • AI創業黑幫:麻省理工走出的14張「中國面孔」
    對此,億歐盤點了一份關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校友集,匯集國外四大高校(CMU、MIT、Stanford、UC Berkeley)與國內四大高校(清華、北大、交大、浙大)——歡迎閱讀AI創業黑幫專題系列文章:卡耐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mery Berger發布,反映全球院校計算機科學領域實力的榜單
  • AI每日精選:北京地鐵研究刷臉安檢;LG電子波士頓開設機器人實驗室
    2.超星未來與賽靈思達成戰略合作,加速車規級智能駕駛感控平臺方案落地1 月 16 日消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北京超星未來科技有限公司(Novauto,下稱「超星未來」)宣布與自適應和智能計算的全球領先企業賽靈思公司(Xilinx, Inc.,(NASDAQ:XLNX))達成戰略合作。
  • 免費報名| 4位科學博士16節直播課,陪伴全國鄉村孩子探秘科學
    橡果科學直播課第二期,踏秋而來,風裡雨裡,雲端課堂與您相見2020年下半年,橡果科學團隊在第一期直播課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打磨項目,歷時兩個多月策劃和準備
  • Roadstar.ai又添砝碼:自建模擬器,邁向運營深水區
    劉軒在Roadstar.ai 擔任技術總監一職,他的加盟將使得 Roadstar.ai的自動駕駛仿真器裡程迅速提速。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自研仿真器業內對於自動駕駛仿真器最初的理解,大多是來自於Waymo 的「Car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