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行業也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高端產能快速擴張,另一方面低端產能面臨淘汰出局。動力電池行業的這種格局變化也開始迅速向設備企業傳遞。
據OFweek產業研究院統計,今年上半年裝機量前五名的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61%提升至71%,頭部效應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電池廠的擴產需求在帶動鋰電設備出貨量的增長的同時也對設備的自動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設備企業只要做好單機設備就好了,而現在就不行了,電池廠商需要設備企業具備一定的產線解決方案與配套的服務能力。」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浩能科技」)營銷總監陳軍平在接受OFweek鋰電網採訪時表示,為滿足高端動力電池企業的需求,鋰電設備領域開始由單機設備的競爭開始轉向局部產線的自動化的競爭,自動化程度和產線整體匹配能力成為考驗鋰電設備企業的核心。
事實上,作為國內第一臺擠壓式塗布機研發者——浩能科技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正在嘗試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的前段鋰電設備自動化道路。
浩能科技營銷總監陳軍平
「外界提到浩能想到更多的可能是一個國內知名的塗布機供應商,事實上我們能做的遠不止這些。」陳軍平介紹,浩能科技在推動鋰電設備國產化的進程中,開始完成了單一的設備提供商到以攪拌、塗布機、輥壓機、切片機為一體的前段自動化設備方案提供商的角色轉變。
國內第一臺擠壓式塗布機問世
中國鋰電池行業在發展之初,最大的瓶頸就在製造設備上,由於缺乏關鍵的鋰電池製造設備,中國鋰電池企業發展之初舉步維艱,最顯著的例子就是比亞迪。
2000年,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帶著200萬人民幣去日本買鋰電生產設備,結果日方開價1億美元1條生產線,並把王傳福奚落一番。最終王傳福放棄了購買外國鋰電生產設備的想法,轉而在原有的鎳電池生產線上「改造」出鋰電生產線,自己製造塗布機,用裁紙刀配上一塊長寬相等的擋板便是一臺「分切機」。
中國鋰電產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然而,哪裡存在市場空白,哪裡就是機會。在進口設備價格昂貴,而國產設備極度匱乏的背景下,一批國產鋰電設備企業應運而生了,浩能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2005年成立的浩能科技開始專攻技術含量最高難度也是最大的前段關鍵設備----塗布機,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研發和實驗,第一臺國產擠壓式塗布機正式下線。這項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一經發布轟動整個鋰電設備領域,並引起全行業的效仿。
塗布機是動力鋰電池極片的生產關鍵工藝設備。動力鋰電池極片塗布工藝主要有輥塗轉移式和條縫擠壓式等形式。其中,條縫擠壓式塗布工藝能夠獲得均勻的塗布厚度、質量一致性高的電極,並能適應不同漿料粘度和固含量範圍,與轉移式塗布工藝相比具有更強的適應性。
「擠壓式塗布在提高漿料利用率、保持漿料性質穩定性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陳軍平介紹,相比於昂貴的進口設備,國產擠壓式塗布機的推出大大降低了鋰電池製造廠商成本,同時明顯改善鋰電池的一致性,有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擠壓式塗布機的推出,浩能科技成為國內塗布機領域的領軍企業,其塗布機產品服務ATL、CATL、比亞迪、力神等國內規模實力前二十位的知名鋰電池企業。同時,也遠銷日、歐美等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