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成為存活者,還是統計數據?選擇權在你。」
這是美國前海豹突擊隊隊員凱德·科特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不由得讓我想到了電鋸老伯伯的 「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不過他倆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個奪人性命,一個教人求生。
凱德·科特立當軍人期間,出生入死,從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和最可怕的恐怖襲擊中活了下來,並敘述當時的經歷。
從海軍退役後,他拍起了紀錄片,當起了主持人,親口傳授那些在危急中用得上的逃生技巧。
那些看起來必死無疑的災難,在他看來都有出口——
《浩劫求生》
Surviving Disaster
片子09年在美國探索頻道播出,豆瓣評分高達9.4,僅僅只有328人看過。
不同於其他紀錄片,《浩劫求生》採用的是情境還原+解說的模式,再搭配一些權威人士或災難倖存者的採訪,沒有口水仗,乾貨巨多。
每一集中,主持人將帶著幾個吃瓜群眾參與到一場災難模擬中去,處理各種各樣可能發生的情況,給出專業的指導和提點。
目的只有一個:讓你活下來
如果說貝爺的野外求生是插科打諢,因為你不會有事沒事跑到野外去浪,那《浩劫求生》中的災難,每一個你都有可能遇到。
結合咱們的國情,給大家介紹其中3個災難模擬。
颶風來襲 Hurricane
上個月初,超強颶風「艾爾瑪」襲擊美國佛羅裡達州,造成了數億美元的經濟損失,500萬人口被迫撤離家園。
在我國沿海地區,同樣也是受颱風侵襲嚴重的區域。不久前,廣東地區就遭受到了「雙颱風」的襲擊。
如何在狂風暴雨中保障人身安全,減少財產損失?
場景:颶風危險區的一棟房屋內
形勢:熱帶氣旋在短短3-5小時內加強成了5級颶風,在其登陸前,風暴潮即將襲來
若你的家在平原地區且屋子是平房,千萬不要心存僥倖,這些房子的防風等級並不高。
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撤離風暴潮輻射地區。
情況非常嚴峻,驚慌失措的人們紛紛開車湧上公路,可人為因素往往是最難預估的。
汽車沒油,輪胎打滑,連環相撞,都讓撤離進程變得緩慢。
採訪者提到的一點,很無奈,也很真實。
「警方和所有市政府人員都回家照顧家人了。"
沒有人來處理這些突發狀況,想活下來,只能靠自己。
留在路面上,只會被洪水衝走。所以必須在颱風登陸前找到掩體躲避。
當風速達到每小時160公裡,沒有固定好的物體會被吹到空中,這些殘骸若擊中人體,會造成致命傷害。
一般颱風天氣,是不宜外出的。
但如果你還是在外面不甚被亂飛的殘骸擊中受傷,一定要記住: 按壓住傷口,並儘量把傷口抬高。否則會因為失血過多而休克,情況便不好控制了。
另外,片中還有詳盡的傷口包紮攻略,能讓你在條件簡陋的情況下做簡單的應急處理。
它甚至還介紹了更極端的情況,如果失血依舊過多,最好的辦法就是製作止血帶綁住傷口。
止血帶可以完全阻斷流入傷口的血液,但綁的太久,有截肢的風險。
不過,截肢好過死。
待在室內,也不一定安全。
你的頭和臉要儘量背對或遠離窗戶,以防強風吹碎玻璃造成傷害。
一段時間後,雨停下來了。
雨過天晴,沒事了?
大部分人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外出死亡的。
因為你身處颱風眼中,卻以為颱風已經過去。
強烈地震 Earthquake
我國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之間,西南、西北、東南沿海片區時常有地震發生。
上個月的九寨溝地震,就牽動了國人的神經。
如何在地震中保護自己,成了必修課。
場景:你和家人或朋友正在歡度周末
形勢:8級大地震突然襲來
地震是唯一沒有預兆的天災。
當遭遇地震時,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逃出房子。
但當震級較大,你可能來不及反應就被掩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大型家具作為支撐點,構築一個三角空間。
再強烈的地震,也只會持續1到2分鐘。
幸運的話,你可能在第一波強震之後安然無恙;不幸的話,你此時已經被斷壁殘垣包圍。
地震發生後,你不可能馬上見到消防員、警察或救護人員,因為數十萬的人可能像你一樣受困,他們會優先趕到人群密集的場所。
所以在下一波餘震到來之前,你必須自己求生。
你必須儘快找到一塊布遮住你的口鼻。
因為地震發生,煤氣或者天然氣可能洩露,同時也可以防止有毒塵屑進入體內。
在試圖爬出廢墟的過程中,要謹慎移動物品,任何微小的支撐物上方都有可能是超重的牆體。
當你被壓住無法動彈,最好的呼救方式是通過敲擊金屬物品發出聲響,這種聲音的穿透力比較強,更容易被覺察。
這比大叫要節省體力,因為你不知道你要被困多久。
如果你有家人或朋友被困其中,需要展開自主搜救,千萬不要盲目進入房子中。
首先要確保關閉家中的電源和煤氣總開關。
本片反覆提醒的是: 你要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去救助他人。
當找到救助對象後,不要在不明確他的傷情之前,著急搬開他身上的重物,這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
汽車的千斤頂,每個家庭都該準備一個,再配合一些家具的木塊,可以支撐起相當重量的物體。
每次用千斤頂抬起重物後,在縫隙墊一些木塊,這樣如果發生二次坍塌的話,不至於整個物體的重量都壓在被困者身上。
在救出傷者後,一定要儘快遠離房屋。
一般情況下,以與建築物高度1.5倍為標準保持距離,遠離電線桿、樹木,方可確保安全。
核彈攻擊 Nuclear Attack
這種情況貌似很極端,平時我們肯定也遇不到。
但鑑於我國毗鄰朝鮮,三胖的么蛾子又那麼多。
萬...萬一呢
:你正無辜地走在街上
:不遠處突然落下一顆核彈,並在你眼前爆炸
很不幸的告訴你,如果你在爆炸點500米附近,根本沒有活命的希望, 你的生命會瞬間結束。
現在討論的是你如果離核爆點距離足夠遠,該如何求生。
爆炸發生時,千萬不要望向強光,比太陽還亮的光線可以致盲。
接下來,爆炸波會伴著黑色的煙塵襲來。
你要做的是趴下,用衣物覆蓋住暴露在外的皮膚,用手護住頭,張開嘴巴,預防耳膜和肺部爆炸。
爆炸波過後,你一定會受傷,骨折、燙傷、皮膚撕裂等等,但一定要包紮好傷口,否則輻射進入血液的話。
你會死。
就算受傷,只要還能動,別停下來。核爆帶來的輻射塵,將會在短時間內覆蓋城市。
別想著等待救援,這位專家告訴我們:
「
「所有的災難都是當地性的,它自始至終都是由當地人救援,這中途會有州政府、聯邦政府的協助,但那需要時間。大家應該隨時記住,他們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而不是光靠政府。」
」
一般,你只有15-20分鐘逃離落塵, 理想距離是10公裡以上 。
但核爆產生的電磁脈衝會讓所有電子儀器和通訊裝置失靈,所以車是開不動了。
於是...節目組手把手教你不用車鑰匙把車開走。 (你們不要用到別的地方哦)
但如果你還是不能及時逃出輻射範圍,一定要就近尋找掩體,地下室尤佳。
雖然救援不會那麼快到來,但你不知道輻射何時會散去,在躲藏起來之前,要在建築物入口做好標記,這樣得救的機率更大。
進入掩體後的第一步,是去汙。
因為從外面進來,頭髮、衣服上可能已經粘上了輻射塵,所以要趕緊用水衝洗皮膚,輻射塵在你皮膚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得病的概率越高。
輻射塵最危險的部分是 伽馬射線 ,它會直接殺死人體細胞,造成各種致命癌症。
為了躲避伽馬射線,你必須藏在有足夠厚牆體的房間裡。
若牆不夠厚,你也可以做一些努力,比如拿書櫃或檔案櫃擋住門,拿膠帶封住門的縫隙等等。
製造拐彎牆是最有效的,它可以阻擋不會拐彎的伽馬射線,形成一個相對安全的區域。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等待救援,祈禱自己不要得輻射病。
總的來說,《浩劫求生》就像是一本 災難求生教科書 。
場景的模擬和知識的反覆講解,是為了培養觀眾在真的遇到突發情況的第一意識。
你能記住其中某一條,也許就能救你一命。
因為是美國本土拍攝,所以內容大都結合美國國情,也許對我們並不太適用。
但正是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真實、成體系的紀錄片,我們才要去借鑑別國的經驗來學習應對危機的技能。
融會貫通,總比什麼都不知道要好。
也許生活在城市的我們會嗤之以鼻,認為自己永遠不會遭遇這些意外。
但意外既然是意外,就不會讓你精準預測到,未來還長,你總不希望它還沒到眼前就終結了。
知識改變命運,在災難面前更是如此。
就像片中反覆提到的那句話一樣:
希望你永遠不要經歷這些災難,但萬一遇上了,你將會有所準備。
巴塞君說
本片屬於類科教型紀錄片
腦洞大開的災難模擬配上專業的解說讓人大漲知識
萬一片中的災難真的降臨
你有讓自己活下去的技能嗎?
每周四在留言中精選兩位粉絲送觀影紅包
推薦閱讀推薦閱讀推薦閱讀推薦閱讀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